
第三单元测试卷03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带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蹴尔(jiù) 怫然(fú) 抢地(qiāng) 姮娥(héng)
B.的卢(dí) 媵人(yìng) 徒跣(xiǎn) 叱咄(duō)
C.绮绣(qǐ) 缟素(gǎo) 加冠(guān) 皲裂(jūn)
D.休祲(jìn) 负箧(qiè) 冻馁(něi) 曳屣(xǐ)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犹幸预君子之列(参与) B.老夫聊发少年狂(无聊)
C.殊未屑(很,甚) D.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乡为身死而不受 B.故不错意也
C.而承天子之宠光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下列句中带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腰白玉之环 B.天下缟素
C.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D.手自笔录
5.下列句中带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B.无从致书以观 不敢出一言以复
C.今诸生学于太学 所恶有甚于死者
D.布衣之怒 走送之
6.默写。(5分)
(1)《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吃穿用度都比别人差,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对古诗词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渔家傲·秋思》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B.《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词人运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含蓄委婉地表示: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御外敌入侵。
C.《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梦回”和“八百里”二句写军营绵延八百里,处处生火烤着牛肉,极言战斗场面的宏大。
D.秋瑾的《满江红》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人比黄花瘦”这两个表现不同情感的典故杂用在一起,来表达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既有冲破羁绊的喜悦,也有佳节独寓客栈、青春蹉跎无可奈何的失落幽怨。
二、综合性学习(13分)
兴华中学九年级一班开展“苏轼伴我成长”的诗文专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欣赏苏轼诗文的意境之美(3分)
苏轼的诗文,语言凝练、意境悠远。从下列诗文中任选一句,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诗文展现的画面。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水调歌头》)
我选_____句,描绘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体味苏轼诗词的精妙之处。(5分)
苏轼的词,字字珠玑、用典巧妙。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有人认为“千骑卷平冈”中“卷”字用的传神,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感受苏轼的人格之美。(5分)
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转任密州太守,处于仕途的低谷,写下《江城子·密州出猎》;在任密州太守时,政治失意,与其弟子由七年不见,中秋之夜写下《水调歌头》;因罹,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写下《记承天寺夜游》。
结合上述材料和苏轼诗文,说说在你心目中苏轼是怎样一个人。(不少于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33分)
(一)鱼我所欲也(16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谓/失其本心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7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C】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②主人感叹,资给⑥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西汉经学家。②不逮:指隔壁热光照不过来。逮,及、到。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被雇佣劳作。⑥资给:资住,供给。⑦大学:很有学问的人。
1.解释下面加点词。(4分)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礼愈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主人怪问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5分)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50分)
面对失败和挫折,一笑而过是一种乐观自信,然后重整旗鼓,这是一种勇气。面对误解和仇恨,一笑而过是一种坦然宽容,然后保持本色,这是一种达观。面对烦恼和忧愁,一笑而过是一种平和释然,然后努力化解,这是一种境界。
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能引发你哪些联想?请依据材料中的一个关键词或一句话,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写一篇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少于600字。
第三单元测试
参
一、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答案】C
二、
【答案】【活动一】示例一:我选(1)句:承天寺的夜晚,皎洁、清澈的月光,洒在庭院中,犹如一泓清泉。竹柏倒映在水中,犹藻荇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夜景美不胜收!
(2)示例:我选(2)句,夜已深沉,朱红的楼阁在月光的映衬下格外醒目。皎洁的月光转过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月影流动,诗人辗转反侧……
【活动二】(1)“卷”极言出猎队伍行走之快,气势之大。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
(2)诗人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活动三】示例:苏轼,你是一座丰碑。作为知己,思念亡妻的真情催人泪下;作为文人,诗文中的豪情壮志激荡人心;作为政治家。仕途坎坷,踽踽独行,仍不失乐观与旷达……千年的你,今日归来,带给我们的是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富足。
三、
(一)
l.【答案】D
2.【答案】(1)不只是贤能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能不丧失(它)罢了。
(2)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3.【答案】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4.【答案】中心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将生比作鱼,将义比作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
(二)
l.【答案】①借。②周到。③报酬。④感到奇怪。
2.【答案】①我站在他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
②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后来,他就成为大学问家。
3.【答案】【甲】文:①“余”凭诚信借书苦读。②“余”毕恭毕敬请教“先达”。
【乙】文:①匡衡凿壁借光读书。②匡衡为借书读之而“佣作”不求报酬。
4.【答案】一个人要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就应该刻苦勤奋,博览群书,虚心请教。
四、
【答案】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