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授课题目 | 《记叙文·叙事》 | ||
| 授课周别 | 第3周 | 授课课时 | 2课时 |
| 授课方法及手段 | 方法:1、举例法 2、讨论法 3、启发法 4、当堂练习 手段:多媒体 |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复习相关记叙文知识; 2、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3、重点掌握记叙文中叙事的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动多媒体教学手段,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2、通过举例法、启发法等,以及当堂练习,让学生掌握叙事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识记叙文写作在学习及以后工作中的重要性; 2、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
| 教学重点 | 1、掌握记叙文的相关知识; 2、学会记叙文中叙事技巧。 | ||
| 教学难点 | 学会记叙文中叙事技巧 | ||
| 课堂教学设计 | |||
| 课程导入 | 我们每天都在经历各种事情,在写作上我们要能够拥有将事情记录、写清楚、写具体、写生动的能力,这样的能力可以通过写作的训练得以提高。 | ||
| 授课内容 | 1、知识回顾 1、记叙文的分类? 写人、写事、写景状物 2、记叙文有哪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原因、结果 2、相关知识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记叙文最重要的特点是“以形动人”、“以情感人”。 1、这里的“形”,指的是形象,指的是具体生活的图景。记叙文是要以生动具体的形象来打动人的。 2、这里的“情”,指的是感情,指的是作者的真情实感。常言说:“文章不是无情物”,记叙文尤为如此。记叙文就是要以一种爱憎分明的感情,以一种健康而深厚的感情去感染读者的。 3、叙事类记叙文 (一)相关写作知识 1、什么是叙事? 记叙事件发生、发展、结束的整个过程。 2、写作叙事记叙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叙事要选择典型案例 (2)叙事要清楚具体 (3)叙事要详略得当 (4)叙事要曲折有致 (二)写作指导 叙事类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突出事件发生、发展和解决的过程。在写这类记叙文时要做到: 1、要精心选材。无论是司空见惯的平常事,还是别具特色的偶然事件,都必须具有典型意义。(代表性、普遍意义,以少胜多,说服力和感染力) 怎样选择材料? 1.着眼于“小”。 在写作时,不一定要写大人物、大事件,生活中的平凡人、平凡事,只要我们感受独到,写出来就是一篇好文章。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罗丹《罗丹艺术论》 2.着眼于“真”。 文章中的真,并不一定是客观描绘,生活实录,而是经过提炼、升华的真实,是一种艺术上的真,是“一种生活中的可能”。 3.着眼于“深”。 要深入挖掘材料本身的意义,并把这种影响施加给读者,以期引起一种感情上的共鸣。要想深入挖掘材料的意义、价值,除了自己的思考,还要多读书,弄明白成功的作品是怎么做的,模仿、借鉴会对提高自己的水平有很大帮助的,正如梅兰芳所说“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写作也是这样。 二、叙事要清楚具体 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交代清楚,这是记事的基本要求。要把事情记述清楚,就要把记叙的要素写清楚,即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如“跳高”动作分解助跑、起跳、翻越、落地,然后按先后次序一一描述和描写。) 这里包括应考虑记叙的顺序:是顺叙,还是倒叙,或还得运用插叙。 三、叙事要详略得当 1、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相当于人的心脏)。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2、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 四、叙事要曲折有致 要学会推波助澜。文似看山不喜平,切忌平铺直叙。善用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设悬念、抑扬、伏笔、巧合、铺垫等) 1、记一件事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事,这是一项基本功。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情说得清楚了。” 1)要写印象最深的事 2)要把记叙文的“六要素”交代清楚 3)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有打动人心的细节与贯注期间的浓郁情感。 2、记几件事 有的文章记叙了好几件事。写几件事要注意: 1)几件事要互相联系,有一个中心。 2)要注意详略得当。 三、写记事记叙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交代清楚和安排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要围绕作文的中心选择事件 要选择最能表现作文中心思想的事件做为材料,生活中有不少新鲜有趣和激动人心的事。 3、事件的主要部分要写具体 每件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给读者的印象才能完整而深刻。 4、突出重点,详略结合 写一件事时,事情的发展经过要详细的写;写多件事情时,要注意突出其中的一两件;详写要选择能突出主题,自己熟悉的材料,善于从小事找到深刻的道理。 5、写事要与写人联系起来 写事离不开写人,因此在记事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4、实战演练: 要求:用下列词语说一句话 闷热 冷饮 闷热与冷饮 闷热、冷饮、青蛙 妈妈、我、在闷热、一元钱、冷饮、青蛙 示例: 闷热 要下雨了,天气十分闷热;夏季到来了,天气逐渐闷热起来。 冷饮 冷饮是我最喜欢的食品了;冷饮店里生意不错吧! 闷热与冷饮 今天天气真闷热,我想:冷饮店里的生意一定不错吧! 闷热、冷饮、青蛙 ①天气非常闷热,我上街买冷饮吃,河边的青蛙呱呱地叫,好像在对我说:“我也要吃冷饮。” ②今天的天气真闷热,连青蛙也瞪大眼睛,对着冷饮。 妈妈、我、在闷热、一元钱、冷饮、青蛙 闷热的一天下午,我用妈妈给我买冷饮的一元钱买了一只青蛙,回来的路上,我把它放回了大自然。 展开成7句话: ①下午十分闷热; ②妈妈给我一元钱让我上大街买冷饮; ③路上,我见一个小贩正在杀青蛙,卖青蛙; ④我上前劝阻,但小贩不听; ⑤我用妈妈给我买冷饮的1元钱买下了一只青蛙; ⑥回来的路上,我把它放回了大自然; ⑦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表扬了我。 扩展: 妈妈、我、小贩三种角色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情节? 1、“我”为什么要买青蛙?可以写一下心理活动 2、上去怎么说呢?动作、语言 3、小贩不愿意,从哪里表现出来?神态、动作、语言 4、回来的路上,我捧着青蛙,怎样走路的? 5、青蛙鼓着大眼睛看着我,想对我说什么呢? 6、我是怎么想的? 7、我怎么放回去的? 提示: 注意:我们在扩写的过程中,审视这7句话,要围绕中心,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3、4、5、6句详写,2、7则可以略写 最后,我们把这几句话展开写后,作文也就自然形成,大家想一想,作文完成了,我们还缺什么呢? 题目:围绕“青蛙”或围绕“一元钱”来拟题目 | ||
我们可以把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亲耳听到的,亲眼看见的都写出来。写一件事,必须交代具体,采取什么样的顺序,确定主体,内容详略得当。
1.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有哪些人?
2.他们是做什么的?
3.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
4.自己有哪些感受和想法?
| 当我们在写记叙文时都注意到了这些问题,我们就能有自信将记叙文写好。 | |||
| 作业布置 | 请以“成长”为题写一篇叙事性记叙文。要求: 1、中心明确,选材合理,详略得当; 2、叙事清楚具体,结构完整; 3、字数600字以上。 | ||
| 课后小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