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工程中综合管网包括给水、雨水、污水、中水、燃气等,为了便于对管网系统作定期检查和清通,设置检查井,而检查井施工属于隐蔽工程,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道路的承载力和的安全使用功能。本文就施工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监理过程中的监控要点和一般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检查井;施工;控制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urban construction, urban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e pipeline network includs water supply, rain water, sewage, water, gas, etc.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regular inspection and clear of the pipe network system, we should set up inspection shaft.Whereas, the spection shaft construction is concealed work, and the well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bearing capacity and safe using functions of road. Proning to quality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supervision in the process of monitoring points and the general approaches.Keywords: inspection shaft; construction; control
中图分类号:X328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为便于对管网系统作定期检查和清通,必须设置检查井。检查井通常设在管渠交汇、转弯、管渠尺寸或坡度改变、跌水等处以及相隔一定距离的直线管渠段上。
检查井一般采用圆形,由井底(包括基础)、井身和井盖(包括盖底)3部分组成。
为使水流流过检查井时阻力较小,井底宜设半圆形或弧形流槽。流槽直壁向上升展。污水管道的检查井流槽顶与上、下游管道的管顶相平,或与O.85倍大管管径处相平,雨水管渠和合流管渠的检查井流槽顶可与0.5倍大管管径处相平。流槽两侧至检查井壁间的底板(称沟肩)应有一定宽度,一般应不小于20cm,以便养护人员下井时立足,并应有0.02~0.05的坡度坡向流槽,以防检查井积水时淤泥沉积。
在管渠转弯或几条管渠交汇处,为使水流通顺,流槽中心线的弯曲半径应按转角大小和管径大小确定,但不得小于大管的管径。
检查井有预制和现场砌筑两种。
检查井井身的材料可采用砖、石、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
井身的平面形状一般为圆形,但在大直径管道的连接处或交汇处,可做成方形、矩形或其他各种不同的形状。井身的构造与是否需要工人下井有密切关系。不需要下人的浅井,构造很简单,一般为直壁圆筒形:需要下人的井在构造上可分为工作室、渐缩部和井筒3部分。下面就检查井施工监理控制,包括1)基础施工2)井身施工3)井周土回填和压实4)顶部钢筋混凝土井圈施工5)安装井盖等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供施工单位及监理参考。1)基础施工。检查井的地基必须符合要求,在天然地基上时不得扰动原状土,在软弱地基上施工时必须先进行处理,使地基达到设计承载力时才能进行检查井施工,这是保证检查井施工质量的前提。在地基整平夯实后,浇筑检查井砼底板。检查井底板强度等级应大于C15,底板厚度不小于15cm,宽度大于井身20cm为宜。对于有跌水检查井施工,必须先施工基础,砌筑井身到管道底口后再浇筑管道基础混凝土。严禁先施工管道后砌筑检查井或者先施工检查井再浇筑底板混凝土。在检查井地基处理及基础施工的过程中,严禁带水作业。在雨季雨水不可避免的条件下施工时应在基础以外20cm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及时排水。 2)井身施工。优先采用混凝土预制构件,并随路基填筑不断加高。如使用黏土砖砌筑时,砖在砌筑前需要充分润湿,且必须保证每层砖砂浆饱满,砂浆标号不低于M7.5。井壁高度以道路基层底部为准,以上部分按照井圈施工方法施工。对于有管道接入的检查井,在相应位置管道与井壁同时施工,并将缝隙堵严实,对于直径大于30cm的圆管,须在接口外砌筑砖圈加固,防止渗水。井内外壁粉刷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井外壁用1:2防水水泥砂浆粉刷,厚度2cm;内外壁粉刷必须在回填土之前进行,且在排干井筒内积水后一次粉刷到底。对于接缝、管口位置需要重点处理。 3)井周土回填和压实。对于井周压实死角,选择合适的回填材料和压实机具是关键。根据我们工地经验,采用6%的石灰土和立式冲击夯可以达到很好的压实效果。当每层路基填筑压实后,沿井周外50cm宽范围内人工反挖,然后回填已经拌好的石灰土,及时夯实成型。而对于反挖施工的检查井,由于井周一般空间狭小,不会达到50cm宽,所以可以采取大坍落度的C15混凝土填充,并振捣密室。注意此种情况宽度也须控制,一般为10cm,太窄混凝土不易填充密实,太宽则井周刚性区域太大,且浪费混凝土。掺6%石灰土回填高度至路基基底标高处。 4)顶部钢筋混凝土井圈施工。为了使检查井井盖和井身能够很好的连接共同受力,在井身顶部设置钢筋混凝土井圈。钢筋砼井圈高度一般为50cm左右,即水泥稳定层或者二灰层厚度。其施工方法是在井口安放一块直径稍大的3cm厚钢板盖住井口,当做临时井盖,与其他地方的水稳层一并摊铺碾压,这样施工水泥稳定层时就不会在此留下压实死角。在检查井处做好标志,等养护期到后人工反挖,反挖宽度大于井身外周20cm,取出临时钢板井盖。绑扎钢筋、预埋井盖固定螺栓,然后浇筑钢筋混凝土井圈。注意在浇筑混凝土时控制标高,一般比检查井盖低5cm比较合适,利于调整井盖标高和井盖固结。 5)安装井盖。井盖安装是和沥青路面的摊铺配合完成的。对于常见的沥青路面一般分底层、中层和上层。我们的施工经验是利用临时钢板井盖同步摊铺碾压底层、中层沥青结构层,然后根据井盖大小人工反挖底、中层,再进行安装。井盖的选择一般选厚度与沥青路面厚度一致,井座为加宽式。这样有利于井盖和沥青路面形成一个整体,并有利于汽车荷载的扩散。为避免或减小因井盖与井座受车轮碾压冲击产生噪声,安装井座时,应将检查井盖的铰接端平行安装在与车辆前进相反的方向,使车轮碾过铰接端到达开启端时不因铰接端翘起引起震动响声。在井盖四周拉四条十字交叉线,仔细调整井盖顶面标高,调出井盖的纵坡和横坡,使其与路面保持一致,调整到位后用螺栓固定。井筒内模应根据井筒尺寸调整严密不漏浆,用C40砼将井圈浇筑填实。实际操作中因为内模无固定点,而且有螺栓妨碍,不漏浆的要求很难达到,这样容易造成井座下空洞,对安装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也是井盖安装破坏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在施工中直接将井口整个安装模板,模板的顶口标高与井座底口一致,然后整体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初凝结束后即使将多余的混凝土掏出,并将边缘修整整齐。这样虽然会浪费一点混凝土,但是安装模板简单,浇筑混凝土能够与井座形成一个整体,绝对不会因为漏浆形成空洞,质量有保障。覆盖养护至设计强度后摊铺面层。沥青摊铺单位应仔细按照检查井井盖高程调整松铺厚度,复核检查井位置的纵横坡,必要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可进行微调,确保井盖高程以及井盖与路面高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检查井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1.井身砌筑不规范
(1)原因分析
1)对标准图集了解不足不细。
2)计算错误致使收口高度不够。
3)操作马虎,使上下层砖缝贯通。
(2)预防措施
1)施工前根据标准图集准确计算砖的层数。
2)砌筑时认真检查井身圆度及内径,收口段应每皮检查。砌砖应做到墙面平直、边角整齐、宽度一致,夹角对齐,上下错缝内外搭接,保证井体不走样。
3)收口高度事先计算好。按标准图集要求砌筑。
4)有管道进出口部分的井身及收口段的井身每层的砌筑形状或周长不同,容易出现对缝。为避免对缝,必要时每层要凿砖砌筑。
5)沟管上半圈的检查井墙体宜砌砖拱圈。砌砖时由两侧向顶部合拢,并保证砖位正确,管口干净。
2.跌差及流槽高度不当
(1)原因分析
对维护要求不够了解,施工不精细。
(2)预防措施
1)常规跌差应做成直跌不得做成斜坡。
2)流槽高度以下游管径为准。如设计无特殊要求,污水管流槽应与管道内径齐平。雨水管或雨污合流管流槽高度为管道外径之半。流槽两肩略向中间落水,且用1:2水泥砂浆抹面。
3. 井、管流水面正负差
(1)原因分析
施工粗糙、检查不勤不严。井室或管底有施工残留物。
(2)预防措施
1)挂线施工及时校核,特别是管道流水面及井底标高要用水准仪测量。
2)井室、管口的落地砂浆必须在凝固前清理平净,使井底标高与管底标高的测量值能如实反映实际值。流水面应光洁直顺.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综上所述,解决检查井的破坏的方法除以上从结构入手外,其实还可以从源头上减少这种情况发生。对于检查井的位置选择尽量避开主要行车道,例如可以将检查井设置在绿化带,即采取避让措施,减少车辆荷载的直接冲击,这样极大的减少了施工的难度和检查井破坏的可能。检查井控制的好坏,要从1)基础施工2)井身施工3)井周土回填和压实4)顶部钢筋混凝土井圈施工5)安装井盖等进行控制,及时预防质量通病。从而使城市建设步伐加大。参考文献:1《二级建造师市政继续教育教材》东北大学出版社,李亚峰主编
2《市政工程验收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