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2:39:23
文档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绝密★启用前2018-2029学年安徽省蚌埠市高新实验学校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数学试卷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3倍,积()。A.缩小3倍B.扩大3倍C.不变2.估计自己的年龄最接近()。A.540时B.540个星期C.540个月D.540秒
推荐度:
导读绝密★启用前2018-2029学年安徽省蚌埠市高新实验学校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数学试卷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3倍,积()。A.缩小3倍B.扩大3倍C.不变2.估计自己的年龄最接近()。A.540时B.540个星期C.540个月D.540秒
绝密★启用前

2018-2029学年安徽省蚌埠市高新实验学校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3倍,积(     )。

A.缩小3倍    B.扩大3倍    C.不变

2.估计自己的年龄最接近(  )。

A.540时    B.540个星期    C.540个月    D.540秒

3.下列算式中,与15×160的计算结果不同的是(  )。

A.150×16    B.30×80    C.30×320

4.如下图,将三角形A绕点O(     ),可以得到三角形B.

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    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

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    D.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
5.10个一百万是(______),一亿里有(______)个一千万。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______)。

6.最大的六位数是(__________),最小的七位数是(_________),它们相差(_____)。

7.由6个十亿,7个千万组成的数是(______),把它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______)万,把它写成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是(______)。

8.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______)位数,也可能是(______)位数。

9.估算506×68时,可以把506看做_____,68看做_____,估算的结果约是_____,与实际结果相差_____.

10.用四舍五入法 7□70000≈8亿,□里可以填(______)。

11.五亿九千零八十万写作(______)。

12.1738406002读作(______)。

13.两个数的积是450,一个乘数扩大100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现在的积是(______)。

14.10枚5角硬币叠放在一起的高度大约是1厘米。照这样,1000枚5角硬币叠放在一起的高度大约是(______)米,1百万枚叠放在一起的高度大约是(______)米,1亿枚叠放在一起的高度大约是(______)千米。

15.一个数“四舍五入”后是18万,这个数最大是(_______),最小是(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三、计算题
16.直接写出得数。

32×300=       20×4=      8×5+7=         2700000=(    )万

220×50=     41×200=      9×6+8=      3700000000=(    )亿

17.用竖式计算。

302×49=             430×50=             288×51=

18.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近似数。

34536000≈                 94999≈                  7685930≈

19.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写出近似数.

3990000000≈

7684930000≈

53097000000≈

20.根据每组第1题的积,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积。

25×3=75

25×30=

25×300=

8×16=128

8×160=

8×1600=

24×5=120

24×15=

48×5=

评卷人得分
四、作图题
21.按要求画出下列图形。

①把四边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

②把最右边的图形补全,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22.画出下列各图形的对称轴,有几条画几条。

    

评卷人得分
五、解答题
23.一份稿件有5300个字,张晓红平均每分钟能打115个字,她45分钟能把这份稿件打完吗?

24.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6小时行了4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再行3小时就能到达终点,A地到B地相距多少千米?

25.小建和小西买同样的笔记本,小建买了3本,小西买了5本,小建比小西少花12元,笔记本的单价是多少元/本?

26.小王和小方一共有画片72张,小王比小方多12张,两人原来各有画片多少张?(先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再解答)

27.一块长方形草地,宽16米。如果把宽增加8米,面积就增加了192平方米。这块草地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画图并解答)

1.B

【解析】

【详解】

2.B

【解析】

【分析】

把选项中的答案换算成较高级的时间单位即可解答。

【详解】

A选项540时是几天:540÷24≈23(天),不符合

B选项一年大约52个星期,540÷52≈10(年),符合要求。

C选项540÷12=45(年),不符合

D选项540÷60=9(分),不符合

故答案为:B。

【点睛】

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是解题的关键。

3.C

【解析】

【分析】

积不变的规律: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

15×160=2400

30×320=9600

所以30×320≠15×160

故答案为:C

【点睛】

通过积不变规律和实际计算结果一起来判断得到正确答案。

4.C

【解析】

【详解】

根据旋转的特征,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点O的位置不动,其余各部分均绕此点按相同方向旋转相同的度数,即可到达图形B的位置.

5.千万    10    10    

【解析】

【分析】

因为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千万和百万;千万和亿;都是相邻的计数单位,所以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10个一百万是千万,一亿里有10个一千万。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点睛】

此题考查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

6.999999    1000000    1    

【解析】

【详解】

7.6070000000    607000    61亿    

【解析】

【分析】

此数由三级组成,亿级是60,万级是7000,个级是0,根据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那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即可写出此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在万位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再在数的后面添上“万”字;省略“亿”后面的位数就是四舍五入到亿位,就是把千万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再在数的后面写上“亿”字。

【详解】

这个数写作:6070000000;

6070000000=607000万;

6070000000≈61亿。

故答案为:6070000000,607000,61亿

【点睛】

本题考查整数的写法以及改写和近似数,要注意改写后要带计数单位。

8.四    五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假设三位数是999,两位数是99,或三位数是100,两位数是10,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详解】

假设三位数是999,两位数是99,或三位数是100,两位数是10;

999×99=901;100×10=1000;

901是五位数,1000是四位数;

所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四位数,也可能是五位数。

【点睛】

根据题意,用赋值法能比较容易解决此类问题。

9.500    70    35000    592    

【解析】

【详解】

估算506×68时,可以把506看做500,68看做 70,估算的结果约是 35000,

506×68=34408,

与实际结果相差:35000﹣34408=592.

故答案为:500,70,35000,592

10.5、6、7、8、9

【解析】

【分析】

7□70000≈8亿,是用“五入”法来求的近似数,□内的数是大于或等于5的数,所以可以填5、6、7、8、9;

【详解】

用四舍五入法 7□70000≈8亿,□里可以填5、6、7、8、9。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利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

11.590800000

【解析】

【分析】

根据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亿级是5,万级是9080,个级写0,即可写出此数;

【详解】

五亿九千零八十万写作59080000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整数的写法,写数时分级或借助数位顺序表,可以防止漏写或错写。

12.十七亿三千八百四十万六千零二

【解析】

【分析】

根据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余数位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由此读出即可。

【详解】

1738406002读作十七亿三千八百四十万六千零二。

【点睛】

本题考查整数的读法,读数时分级读或借助数位顺序表读数能较好的避免读错数的情况。

13.45000

【解析】

【分析】

根据积的变化规律: 两数相乘,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也会随之扩大相同的倍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两个数的积是450,一个乘数扩大100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积扩大100倍,450×100=45000;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积的变化规律的灵活运用,要熟练掌握。

14.1    1000    100    

【解析】

【分析】

1000枚是100个10枚,高度大约是100个1厘米,即100厘米,除以进率100就是1米;1百万枚是1000枚的1000倍,高度大约是1米的1000倍,是1000米;1亿是1百万的100倍,高度是1000米的100倍,即100千米。

【详解】

10枚5分硬币叠放在一起的高度大约是1厘米。照这样,1000枚5分硬币叠放在一起的高度大约是1米,1百万枚叠放在一起的高度大约是1000米,1亿枚叠放在一起的高度大约是100千米。

【点睛】

此题是考查长度的单位换算及名数的乘法计算,关键明白1000是多少个10,1百万是多少个1000,1亿多少个1百万。

15.184999    175000    

【解析】

解答:解:一个数“四舍五入”后是18万,这个数最大是 184999,最小是 175000;

分析:由题意可知这是一个六位数,是由千位上的数字“四舍”或“五入”得到的“18万”;(1)求最小的数,千位上应是5才能“进一”,十万位上应是1,万位上是7,其他位上是0;(2)求最大的数,千位上最大应是4才能“舍去”,十万位上应是1,万位上是8,其他位上是9.

故答案为184999,175000.

16.9600;80;47;270;

11000;8200;62;37;

【解析】

【分析】

(1)(2)(3)(5)(6)(7)根据整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即可;(4)(8)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利用“四舍五入法”,根据千位上数字的大小来确定用用“四舍”法、还是用“五入”法,省略尾数后同时写上“万”字;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利用“四舍五入法”,根据千万位上数字的大小来确定用“四舍”法、还是用“五入”法,省略尾数后同时写上“亿”字。

【详解】

32×300=9600      20×4=80        

8×5+7

=40+7

=47

2700000=270万

220×50=11000     41×200=8200      

9×6+8

=54+8

=62      

3700000000=37亿

【点睛】

此题考查了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和求一个数近似数的方法,解答时要仔细、认真计算。

17.14798;21500;14688

【解析】

【分析】

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从个位乘起,依次用第二个因数每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用第二个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得数的末位就和第二个因数的那一位对齐,再把几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详解】

302×49=14798             430×50=21500             288×51=14688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整数乘法的笔算,关键是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正确的计算。

18.3454万;9万;769万

【解析】

【分析】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就是四舍五入到万位,就是把万位后面的千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再在数的后面写上“万”字,据此写出。

【详解】

34536000≈3454万        94999≈9万           7685930≈769万

【点睛】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根据千位上数字的大小确定用“四舍”法、还是用“五入”法。

19.40亿;77亿;531亿

【解析】

【详解】

20.750;7500

1280;12800

360;240

【解析】

【分析】

根据积的变化规律:两数相乘,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积也会随之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据此解答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25×3=75

25×30=750

25×300=7500

8×16=128

8×160=1280

8×1600=12800

24×5=120

24×15=360

48×5=240

【点睛】

此题考查积的变化规律,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如果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它们的积也扩大(或缩小)同倍数。

21.

【解析】

【详解】

22.

【解析】

【分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据此画出即可。

【详解】

【点睛】

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确定,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关于对称轴折叠后能够完全重合作图即可。

23.不能

【解析】

【分析】

平均每分钟能打115个字,她45分钟能打45个115,即115×45,然后再比较解答。

【详解】

115×45=5175(个)

5175<5300

答:她45分钟不能把这份稿件打完。

24.720千米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路程÷时间=速度,用汽车6小时行的路程除以6,求出汽车的速度是多少;然后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用汽车的速度乘以从A地到B地用的时间,求出A地到B地相距多少千米即可。

【详解】

480÷6×(6+3)

=480÷6×9

=80×9

=720(千米)

答:A地到B地相距720千米。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要熟练掌握。

25.6元/本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小西比小建多买了5-3=2本,小建比小西少花12元,则12元多对应的数量就是2本,于是用除法计算即可求出每本的价格。

【详解】

12÷(5-3)

=12÷2

=6(元)

答:笔记本的单价是6元/本。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白:12元多对应的数量就是2本,从而解决问题。

26.

小王42张,小方30张

【解析】

【分析】

已知小王比小方多12张,也就是把小王的张数减少12张,两人的数量就相等,那么总数也会减少12张,即成为72-12=60(张),即60张相当于小方张数的2倍,从而可先求出小方的张数,进而求出小王原来有多少张画片。

【详解】

(72-12)÷2

=60÷2

=30(张)

30+12=42(张)

答:小王有42张,小方有30张。

【点睛】

此题属于和差问题,此题重点应根据关系式“(和一差)÷2=小数”求出小方的张数,进而求出小王原来的张数。

27.

384平方米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如果把宽增加8米,面积就增加了192平方米,用增加的面积除以增加的宽即可求出原来的长,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

【详解】

192÷8×16

=24×16

=384(平方米)

答:这块草地原来的面积是384平方米。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用增加的面积除以增加的宽,可得到原来的长,再依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文档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绝密★启用前2018-2029学年安徽省蚌埠市高新实验学校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数学试卷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3倍,积()。A.缩小3倍B.扩大3倍C.不变2.估计自己的年龄最接近()。A.540时B.540个星期C.540个月D.540秒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