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7.(5分)(2014•山东)下列选项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 | CH3CH3+Cl2CH3CH2Cl+HCl;CH2=CH2+HCl→CH3CH2Cl;均为取代反应 | |
| B. | 由油脂得到甘油,由淀粉得到葡萄糖;均发生了水解反应 | |
| C. | Cl2+2Br﹣═2Cl﹣+Br2,Zn+Cu2+═Zn2++Cu,均为单质被还原的置换反应 | |
| D. | 2Na2O2+2H2O═4NaOH+O2↑,Cl2+H2O═HCl+HClO,均为水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
8.(5分)(2014•山东)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 | 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 |
| B. |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 | |
| C. | Cl﹣、S2﹣、Ca2+、K+半径逐渐减小 | |
| D. | 与得电子能力相同 |
9.(5分)(2014•山东)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与足量稀反应,放出NO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
| A. | FeO | B. | Fe2O3 | C. | FeSO4 | D. | Fe3O4 |
10.(5分)(2014•山东)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正确的是( )
| A. | 配置溶液 | B. | 中和滴定 | |
| C. | 制备乙酸乙醇 | D. | 制备收集干燥的氨气 |
11.(5分)(2014•山东)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苹果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2种 | |
| B. | 1mol苹果酸可与3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 | |
| C. | 1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1mol H2 | |
| D. | 与苹果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
12.(5分)(2014•山东)下列有关溶液组成的描述合理的是( )
| A. | 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l3+、NH4+、Cl﹣、S2﹣ | |
| B. | 酸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ClO﹣、SO42﹣、I﹣ | |
| C. | 弱碱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K+、Cl﹣、HCO3﹣ | |
| D. | 中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Fe3+、K+、Cl﹣、SO42﹣ |
13.(5分)(2014•山东)已知某温度下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向10mL浓度为0.1mol•L﹣1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中( )
| A. | 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 | |
| B. | 先增大再减小 | |
| C. | c(CH3COOH)与c(CH3COO﹣)之和始终保持不变 | |
| D. | 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mL时,c(NH4+)=c(CH3COO﹣) |
三、解答题
29.(17分)(2014•山东)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2NO2(g)+NaCl(s)⇌NaNO3(s)+ClNO(g),K1 △H1<0 (Ⅰ)
2NO(g)+Cl2(g)⇌2ClNO(g),K2 △H2<0 (Ⅱ)
(1)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的平衡常数K= _________ (用K1、K2表示).
(2)为研究不同条件对反应(Ⅱ)的影响,在恒温条件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2mol NO和0.1mol Cl2,10min时反应(Ⅱ)达到平衡,测得10min内v(ClNO)=7.5×10﹣3mol•L﹣1•min﹣1,则平衡后n(Cl2)= _________ mol,NO的转化率α1= _________ .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反应(Ⅱ)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平衡时NO的转化率α2 _________ α1(填“>”“<”或“=”),平衡常数K2 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不变”).若要使K2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 .
(3)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吸收NO2,反应为2NO2+2NaOH═NaNO3+NaNO2+H2O,含0.2mol NaOH的水溶液与0.2mol NO2恰好完全反应得1L溶液A,溶液B为0.1mol•L﹣1的CH3COONa溶液,则两溶液中c(NO3﹣)、c(NO2﹣)和c(CH3COO﹣)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____ .(已知HNO2的电离常数Ka=7.1×10﹣4mol•L﹣1,CH3COOH的电离常数Ka=1.7×10﹣5mol•L﹣1)可使溶液A和溶液B的pH值相等的方法是 _________ :
a、向溶液A中加适量水
b、向溶液A中加适量NaOH
c、向溶液B中加适量水
d、向溶液B中加适量NaOH.
30.(16分)(2014•山东)离子液体是一种室温熔融盐,为非水体系.由有机阳离子、Al2Cl7﹣和AlCl4﹣组成的离子液体做电解液时,可在钢制品上电镀铝.
(1)钢制品应接电源的 _________ 极,已知电镀过程中不产生其他离子且有机阳离子不参与电极反应,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 ,若改用AlCl3水溶液作电解液,则阴极产物为 _________ .
(2)为测定镀层厚度,用NaOH溶液溶解钢制品表面的铝镀层,当反应转移6mol电子时,所得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___ mol.
(3)用铝粉和Fe2O3做铝热反应实验,需要的试剂还有 _________
a、KCl
b、KClO3
c、MnO2
d、Mg
取少量铝热反应所得的固体混合物,将其溶于足量稀H2SO4,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 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说明固体混合物中无Fe2O3,理由是 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31.(20分)(2014•山东)工业上常利用含硫废水生产Na2S2O3•5H2O,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模拟生产过程.
烧瓶C中发生反应如下:
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Ⅰ)
2H2S(aq)+SO2(g)═3S(s)+2H2O(l)(Ⅱ)
S(g)+Na2SO3(aq)Na2S2O3(aq)(Ⅲ)
(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 _________ ,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D的作用是 _________ ,装置E中为 _________ 溶液.
(2)为提高产品纯度,应使烧瓶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烧瓶C中Na2S和Na2SO3物质的量之比为 _________ .
(3)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 _________
a、蒸馏水
b、饱和Na2SO3溶液
c、饱和NaHS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
实验中,为使SO2缓慢进入烧瓶C,采用的操作是 _________ ,已知反应(Ⅲ)相对较慢,则烧瓶C中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 _________ ,反应后期可用酒精灯适当加热烧瓶A,实验室用酒精灯加热时必须使用石棉网的仪器还有 _________
a、烧杯
b、蒸发皿
c、试管
d、锥形瓶
(4)反应终止后,烧瓶C中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即可析出Na2S2O3•5H2O,其中可能含有Na2SO3、Na2SO4等杂质,利用所给试剂设计实验,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_________
已知Na2S2O3•5H2O遇酸易分解:S2O32﹣+2H+═S↓+SO2↑+H2O,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稀、BaCl2溶液、AgNO3溶液.
【化学---化学与技术】
32.(12分)(2014•山东)工业上用重铬酸钠(Na2Cr2O7)结晶后的母液(含少量杂质Fe3+)生产重铬酸钾(K2Cr2O7),工艺流程及相关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
(1)由Na2Cr2O7生产K2Cr2O7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通过冷却结晶析出大量K2Cr2O7的原因是 _________ .
(2)向Na2Cr2O7母液中加碱液调pH的目的是 _________ .
(3)固体A主要为 _________ (填化学式),固体B主要为 _________ (填化学式).
(4)用热水洗涤固体A,回收的洗涤液转移到母液 _________ (填“Ⅰ”“Ⅱ”或“Ⅲ”)中,既能提高产率又可使能耗最低.
【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33.(2014•山东)石墨烯(如图甲)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平面结构新型碳材料,石墨烯中部分碳原子被氧化后,其平面结构会发生改变,转化为氧化石墨烯(如图乙).
(1)图甲中,1号C与相邻C形成σ键的个数为 _________ .
(2)图乙中,1号C的杂化方式是 _________ ,该C与相邻C形成的键角 _________ (填“>”“<”或“=”)图甲中1号C与相邻C形成的键角.
(3)若将图乙所示的氧化石墨烯分散在H2O中,则氧化石墨烯中可与H2O形成氢键的原子有 _________ (填元素符号).
(4)石墨烯可转化为富勒烯(C60),某金属M与C60可制备一种低温超导材料,晶胞如图丙所示,M原子位于晶胞的棱上与内部,该晶胞中M原子的个数为 _________ ,该材料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 .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34.(2014•山东)3﹣对甲苯丙烯酸甲酯(E)是一种用于合成抗血栓药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HCHO+CH3CHOCH2=CHCHO+H2O
(1)遇FeCl3溶液显紫色且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的A的同分异构体有 _________ 种,B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_________ .
(2)试剂C可选用下列中的 _________ .
a、溴水
b、银氨溶液
c、酸性KMnO4溶液
d、新制Cu(OH)2悬浊液
(3)是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该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
(4)E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高聚物F,F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 .
2014年山东省高考化学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7.(5分)
| 考点: | 真题集萃;氧化还原反应;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淀粉的性质和用途.菁优网版权所有 |
| 专题: |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有机反应. |
| 分析: | A.CH2=CH2+HCl→CH3CH2Cl为烯烃的加成反应; B.油脂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水解生成甘油;淀粉为多糖,水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 C.Cl2+2Br﹣═2Cl﹣+Br2中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Zn+Cu2+═Zn2++Cu中Z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2Na2O2+2H2O═4NaOH+O2↑中只有过氧化钠中O元素的化合价变化;Cl2+H2O═HCl+HClO中只有Cl元素的化合价变化. |
| 解答: | 解:A.CH2=CH2+HCl→CH3CH2Cl为烯烃的加成反应,而CH3CH3+Cl2CH3CH2Cl+HCl为烷烃的取代反应,故A错误; B.油脂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水解生成甘油;淀粉为多糖,水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则均可发生水解反应,故B正确; C.Cl2+2Br﹣═2Cl﹣+Br2中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Zn+Cu2+═Zn2++Cu中Z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前者单质被还原,后置单质被氧化,均属于置换反应,故C错误; D.2Na2O2+2H2O═4NaOH+O2↑中只有过氧化钠中O元素的化合价变化;Cl2+H2O═HCl+HClO中只有Cl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D错误; 故选B. |
| 点评: | 本题为2014年高考真题,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及有机反应类型的考查,把握反应中结构变化、反应条件及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注重高频考点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
| 考点: |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率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
| 专题: |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
| 分析: | A.同主族元素最高价含氧酸自上而下酸性减弱; 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如Ar原子与S2﹣离子; C.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 D.互为同位素原子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
| 解答: | 解:A.同主族元素最高价含氧酸自上而下酸性减弱,不是高价含氧酸不一定,如HClO为弱酸、HBrO4为强酸,故A错误; 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如Ar原子化学性质稳定,而S2﹣离子具有强还原性,故B错误; C.S2﹣、Cl﹣、Ca2+、K+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S2﹣>Cl﹣>K+>Ca2+,故C错误; D.3517Cl与3717Cl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电子能力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
| 点评: | 本题考查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微粒半径比较、原子结构与性质关系等,难度不大,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
| 考点: |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
| 专题: |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
| 分析: |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得失电子数目相等,可根据物质的质量计算物质的量,计算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可比较放出NO物质的量的多少. |
| 解答: | 解:假设质量都为mg, A.FeO与反应被氧化生成Fe3+,则失电子物质的量为mol; B.Fe2O3与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失电子为0; C.FeSO4与反应被氧化生成Fe3+,则失电子物质的量为mol; D.Fe3O4中Fe元素的化合价有+2、+3价,与反应被氧化生成Fe3+,则失电子物质的量为×mol=mol, 由以上分析可知,失电子最多的是FeO,则放出NO物质的量最多的是FeO, 故选A. |
| 点评: |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本题易错点为D,注意Fe元素化合价的判断,难度不大. |
| 考点: |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常见气备原理及装置选择;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和滴定;乙酸乙酯的制取.菁优网版权所有 |
| 专题: | 实验评价题. |
| 分析: | A.玻璃棒的下端应在刻度线以下,且加水至刻度线1~2cm应改用胶头滴管定容; B.锥形瓶中为NaOH溶液,则利用酸式滴定管滴定碱溶液; C.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饱和碳酸钠吸收乙醇、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D.收集氨气应利用向下排空气法. |
| 解答: | 解:A.玻璃棒的下端应在刻度线以下,图中玻璃杯下端在刻度线以上,且加水至刻度线1~2cm应改用胶头滴管定容,故A错误; B.锥形瓶中为NaOH溶液,则利用酸式滴定管滴定碱溶液,而图中锥形瓶上方为碱式滴定管,故B错误; C.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饱和碳酸钠吸收乙醇、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图中制备乙酸乙酯实验合理,故C正确; D.收集氨气应利用向下排空气法,图中收集氨气时导管应伸到小试管的底部,故D错误; 故选C. |
| 点评: |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溶液的配制、中和滴定、乙酸乙酯的制备及氨气的制备实验等,把握实验基础知识和装置图的作用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实验的评价性、操作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
| 考点: | 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菁优网版权所有 |
| 专题: |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
| 分析: | 该分子中含有羧基和醇羟基,能发生消去反应、酯化反应、中和反应、氧化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
| 解答: | 解:A.该分子中含有羧基和醇羟基,所以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羧基和醇羟基,所以苹果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2种,故A正确; B.1mol苹果酸中含有2mol羧基,所以1mol苹果酸可与2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故B错误; C.能和Na反应是有羧基和醇羟基,1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1.5molH2,故C错误; D.与苹果酸是同一种物质,故D错误; 故选A. |
| 点评: | 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明确物质中含有的官能团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熟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常见有机化学反应,题目难度不大. |
| 考点: | 离子共存问题.菁优网版权所有 |
| 专题: | 离子反应专题. |
| 分析: | A.Al3+与S﹣发生互促水解反应; B.弱酸的阴离子以及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存在于酸性溶液中; C.弱碱性离子可存在水解呈碱性的离子; D.Fe3+水解呈酸性. |
| 解答: | 解:A.溶液无色,但Al3+与S﹣发生互促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弱酸性溶液中ClO﹣不能大量共存,且ClO﹣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HCO3﹣水解呈碱性,可存在于弱碱性溶液中,故C正确; D.Fe3+水解呈酸性,不能存在与中性溶液中,故D错误. 故选C. |
| 点评: |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为高频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离子的性质和反应类型的判断,难度不大. |
| 考点: | 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
| 专题: | 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
| 分析: | A.开始时,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当氨水过量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 B.根据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常数可知,该比值与氢氧根离子成反比,电解氨水的过程中,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张东健增大; C.根据物料守恒,醋酸和醋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之和不变,但是溶液体积增大,二者的浓度之和逐渐减小; D.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氨水与醋酸的浓度、体积相等时,溶液显示中性,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H4+)=c(CH3COO﹣). |
| 解答: | 解:A.酸溶液、碱溶液抑制了水的电离,溶液显示中性前,随着氨水的加入,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之间进行,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当氨水过量后,随着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水的电离程度之间减小,所以滴加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故A错误; B.氨水的电离常数为:K=,c(OH﹣)与氢氧根离子浓度成反比,随着氨水的滴入,氢氧根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所以该比值逐渐减小,故B错误; C.根据物料守恒,n(CH3COOH)与n(CH3COO﹣)之和始终保持不变,由于溶液体积逐渐增大,所以c(CH3COOH)与c(CH3COO﹣)之和逐渐减小,故C错误; D.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mL时,醋酸和一水合氨的物质的量相等,由于二者的电离常数相等,所以溶液显示中性,c(H+)=c(O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H4+)=c(CH3COO﹣),故D正确; 故选D. |
| 点评: | 本题考查了酸碱混合时溶液定性判断及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明确根据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盐的水解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方法. |
29.(17分)
| 考点: | 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化学平衡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
| 专题: | 化学平衡专题. |
| 分析: | (1)依据化学平衡常数概念,结合反应化学方程式书写平衡常数,依据特征计算得到平衡常数关系; (2)依据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依据速率概念、转化率概念的计算,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 (3)0.2mol NaOH的水溶液与0.2mol NO2恰好完全反应得1L溶液A,反应为2NO2+2NaOH═NaNO3+NaNO2+H2O,得到溶液中NaNO3物质的量浓度为0.mol/L,NaNO2物质的量为0.1mol/L,溶液B为0.1mol•L﹣1的CH3COONa溶液,已知HNO2的电离常数Ka=7.1×10﹣4mol•L﹣1,CH3COOH的电离常数Ka=1.7×10﹣5mol•L﹣1,说明CH3COOH酸性小于HNO2的酸性,对应阴离子水解程度大,据此分析判断. |
| 解答: | 解:(1)2NO2(g)+NaCl(s)⇌NaNO3(s)+ClNO(g),△H1<0 (Ⅰ),平衡常数K1=, 2NO(g)+Cl2(g)⇌2ClNO(g),△H2<0 (Ⅱ),平衡常数K2 =, (1)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的平衡常数K=,计算得到K=, 故答案为:; (2)在恒温条件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2mol NO和0.1mol Cl2,10min时反应(Ⅱ)达到平衡,测得10min内v(ClNO)=7.5×10﹣3mol•L﹣1•min﹣1,物质的量为7.5×10﹣3mol•L﹣1•min﹣1×10min×2L=0.15mol,依据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 2NO(g)+Cl2(g)⇌2ClNO(g), 起始量(mol) 0.2 0.1 0 变化量(mol) 0.15 0.075 0.15 平衡量(mol) 0.05 0.025 0.15 则平衡后n(Cl2)=0.025mol, NO的转化率α1=×100%=75%; 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反应(Ⅱ)在恒压条件下进行,随反应进行,气体体积减小,为保持恒压所以容器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平衡正向进行,平衡时NO的转化率α2 增大;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不随浓度、压强变化,若要使K2减小,平衡逆向进行,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平衡移动原理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进行; 故答案为:0.025;75%;>;不变;升高温度; (3)0.2mol NaOH的水溶液与0.2mol NO2恰好完全反应得1L溶液A,反应为2NO2+2NaOH═NaNO3+NaNO2+H2O,得到溶液A中NaNO3物质的量浓度为0.mol/L,NaNO2物质的量为0.1mol/L,溶液B为0.1mol•L﹣1的CH3COONa溶液,已知HNO2的电离常数Ka=7.1×10﹣4mol•L﹣1,CH3COOH的电离常数Ka=1.7×10﹣5mol•L﹣1,说明CH3COOH酸性小于HNO2的酸性,对应阴离子水解程度大,醋酸根离子和亚根离子水解,两溶液中c(NO3﹣)、c(NO2﹣)和c(CH3COO﹣)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O3﹣)>c(NO2﹣)>c(CH3COO﹣); 使溶液A和溶液B的pH值相等的方法,依据溶液组成和性质分析,溶液A中NaNO3物质的量浓度为0.mol/L,NaNO2物质的量为0.1mol/L,溶液B为0.1mol•L﹣1的CH3COONa溶液,溶液B碱性大于A溶液; a、上述分析可知,溶液B碱性大于A溶液,向溶液A中加适量水,稀释溶液,减小减小,不能调节溶液PH相同,故a不符合; b、向溶液A中加适量NaOH,增大碱性,可以调节溶液PH相同,故b符合; c、向溶液B中加适量水,稀释溶液碱性减弱,可以调节溶液PH,故c符合; d、溶液B碱性大于A溶液,向溶液B中加适量NaOH,溶液PH更大,不能调节溶液PH相同,故d不符合; 故答案为:bc. |
| 点评: |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分析应用,电解质溶液中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调节溶液PH的方法分析判断,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
| 考点: | 电解原理;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菁优网版权所有 |
| 专题: | 电化学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
| 分析: | (1)依据电镀原理分析,钢铁上镀铝是利用铝做阳极,钢铁做阴极,由有机阳离子、Al2Cl7﹣和AlCl4﹣组成的离子液体做电解液来实现;改用AlCl3水溶液作电解液是溶液中氢离子在阴极放电生成氢气; (2)依据氯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判断,还原产物为氢气; (3)铝热反应需要引发剂引发高温反应,用少量氯酸钾和镁条引发,点燃镁条燃烧放热使氯酸钾分解生成氧气助燃产生反应引发所需要的温度;铝热反应所得的固体混合物,将其溶于足量H2SO4,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无铁离子,但不能说明固体中不含氧化铁,因为铝热反应生成铁,溶解于硫酸中铁可以还原铁离子为亚铁离子分析书写离子方程式; |
| 解答: | 解:(1)依据电镀原理分析,钢铁上镀铝是利用铝做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钢铁做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由有机阳离子、Al2Cl7﹣和AlCl4﹣组成的离子液体做电解液来实现,离子液体是一种室温熔融盐,为非水体系,电镀过程中不产生其他离子且有机阳离子不参与电极反应,则阴极反应生成铝是发生的还原反应,铝元素化合价降低,分析离子液体成分,结合电荷守恒分析可知是Al2Cl7﹣得到电子生成,电极反应为:4Al2Cl7﹣+3e﹣=Al+7AlCl4﹣;改用AlCl3水溶液作电解液是溶液中氢离子在阴极放电生成氢气,2H++2e﹣=H2↑; 故答案为:负;4Al2Cl7﹣+3e﹣=Al+7AlCl4﹣;H2 ; (2)依据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2Al+2NaOH+6H2O=2NaAlO2+3H2↑+4H2O,还原产物为氢气,当反应转移6mol电子时,所得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为3mol; 故答案为:3; (3)铝热反应需要引发剂引发高温反应,用少量氯酸钾和镁条引发,点燃镁条燃烧放热使氯酸钾分解生成氧气助燃产生反应引发所需要的温度;铝热反应所得的固体混合物,将其溶于足量H2SO4,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无铁离子,但不能说明固体中不含氧化铁,因为铝热反应生成铁,溶解于硫酸中铁可以还原铁离子为亚铁离子,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Fe+2Fe3+=3Fe2+; 故答案为:bd;不能;Fe2O3+6H+=2Fe3++3H2O; Fe+2Fe3+=3Fe2+. |
| 点评: | 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的分析应用铝热反应原理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计算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
| 考点: | 真题集萃;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菁优网版权所有 |
| 专题: | 实验题;氧族元素. |
| 分析: | (1)利用液面差在一段时间不变检验气密性,D可防止液体倒吸,E中盛放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 (2)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结合烧杯C中的反应分析; (3)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为使SO2缓慢进入烧瓶C,应控制B中硫酸的加入速度,Ⅲ中发生S(g)+Na2SO3(aq)Na2S2O3(aq),反应达到终点是S完全溶解,烧杯、锥形瓶需要加热时必须使用石棉网,蒸发皿、试管可直接加热; (4)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先加盐酸排除干扰,再利用氯化钡检验硫酸根离子. |
| 解答: | 解:(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液柱高度保持不变,则气密性良好,D中左侧为短导管可防止液体倒吸,E中盛放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防止含硫化合物排放在环境中, 故答案为:液柱高度保持不变;防止倒吸;NaOH; (2)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由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Ⅰ) 2H2S(aq)+SO2(g)═3S(s)+2H2O(l)(Ⅱ) S(g)+Na2SO3(aq)Na2S2O3(aq)(Ⅲ) 可知,(Ⅰ)×2+(Ⅱ)+(Ⅲ)×3,得到总反应为2Na2S(aq)+Na2SO3(aq)+3SO2(g)3Na2S2O3(aq),则C中Na2S和Na2SO3物质的量之比为2:1, 故答案为:2:1; (3)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a不生成二氧化硫,bd中物质均与二氧化硫反应,只有c中饱和NaHSO3溶液适合制取二氧化硫;为使SO2缓慢进入烧瓶C,应控制B中滴加硫酸的速度,Ⅲ中发生S(g)+Na2SO3(aq)Na2S2O3(aq),反应达到终点是S完全溶解,可观察到溶液变澄清(或浑浊消失);烧杯、锥形瓶需要加热时必须使用石棉网, 故答案为:c;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溶液变澄清(或浑浊消失);ad; (4)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操作、现象和结论为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中,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后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 故答案为: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中,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后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 |
| 点评: | 本题为2014年山东高考化学试题,涉及气密性检验、氧化还原反应及离子检验等,侧重实验分析能力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注意(2)中发生的反应及总反应的分析为易错点. |
32.(12分)
| 考点: | 真题集萃;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菁优网版权所有 |
| 专题: | 实验题. |
| 分析: | 由流程可知,溶解后条件pH除去少量杂质Fe3+,过滤后蒸发结晶得到Na2Cr2O7,然后加入KCl发生Na2Cr2O7+2KCl═K2Cr2O7+2NaCl,结合溶解度图可知,低温下K2Cr2O7的溶解度较小,则冷却结晶得到K2Cr2O7,母液II蒸发浓缩只有析出NaCl(A),母液Ⅲ冷却结晶主要得到K2Cr2O7(B),以此来解答. |
| 解答: | 解:由流程可知,溶解后条件pH除去少量杂质Fe3+,过滤后蒸发结晶得到Na2Cr2O7,然后加入KCl发生Na2Cr2O7+2KCl═K2Cr2O7+2NaCl,结合溶解度图可知,低温下K2Cr2O7的溶解度较小,则冷却结晶得到K2Cr2O7,母液II蒸发浓缩只有析出NaCl(A),母液Ⅲ冷却结晶主要得到K2Cr2O7, (1)由Na2Cr2O7生产K2Cr2O7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r2O7+2KCl═K2Cr2O7+2NaCl,由溶解度图可知,低温下K2Cr2O7的溶解度远小于其它组分,随温度的降低,K2Cr2O7的溶解度明显减小,则可通过冷却结晶析出大量K2Cr2O7晶体, 故答案为:Na2Cr2O7+2KCl═K2Cr2O7+2NaCl;低温下K2Cr2O7的溶解度远小于其它组分,随温度的降低,K2Cr2O7的溶解度明显减小; (2)母液中含少量杂质Fe3+,向Na2Cr2O7母液中加碱液调pH的目的是除去Fe3+,故答案为:除去Fe3+; (3)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NaCl,B为K2Cr2O7,故答案为:NaCl;K2Cr2O7; (4)用热水洗涤固体A,洗涤液中含K2Cr2O7,为提高产率又可使能耗最低,则回收的洗涤液转移到母液Ⅱ中,再冷却结晶得到K2Cr2O7,故答案为:Ⅱ. |
| 点评: | 本题为4014年山东高考化学试题,为化学与技术选做题,把握生产重铬酸钾的实验流程及溶解度的利用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
33.(2014•山东)
| 考点: | 晶胞的计算;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
| 专题: | 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
| 分析: | (1)由图可知,甲中,1号C与相邻C形成3个C﹣C键; (2)图乙中,1号C形成3个C﹣C及1个C﹣O键,C原子以sp3杂化,为四面体构型; (3)电负性强的O原子与水中的O﹣H易形成氢键;水中的O原子易与氧化石墨烯中的O﹣H易形成氢键; (4)M原子位于晶胞的棱上与内部,C60分子位于顶点和面心,利用均摊法确定M原子和C60分子的个数比,从而确定化学式. |
| 解答: | 解:(1)由图可知,甲中,1号C与相邻C形成3个C﹣C键,形成σ键的个数为3,故答案为:3; (2)图乙中,1号C形成3个C﹣C及1个C﹣O键,C原子以sp3杂化,为四面体构型,而石墨烯中的C原子杂化方式均为sp2,为平面结构,则图乙中C与相邻C形成的键角<图甲中1号C与相邻C形成的键角,故答案为:sp3;<; (3)水中的O电负性较强,吸引电子能力的强,易与氧化石墨烯中的O﹣H上的H形成氢键,氧化石墨烯中O与水中的H形成氢键,故答案为:O、H; (4)M原子位于晶胞的棱上与内部,棱上有12个M,内部有8个M,其个数为12×+8=12,C60分子位于顶点和面心,C60分子的个数为8×+6×=4,M原子和C60分子的个数比为3:1,则该材料的化学式为M3C60, 故答案为:12;M3C60. |
| 点评: | 本题为2014年山东高考化学试题,侧重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查,把握杂化类型、成键方式、氢键形成及晶胞均摊法计算为解答的关键,注重高考高频考点的考查,题材新颖,较好体现学生分析能力、知识迁移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
34.(2014•山东)
| 考点: | 真题集萃;有机物的推断;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菁优网版权所有 |
| 专题: | 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及其判定;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
| 分析: | 由合成路线可知,甲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A对甲基苯甲醛,再与CH3CHO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B,B为,①中﹣CHO被弱氧化剂氧化为﹣COOH,而C=C不能被氧化,再酸化得到D,D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为,然后结合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来解答. |
| 解答: | 解:由合成路线可知,甲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对甲基苯甲醛,再与CH3CHO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B,B为,①中﹣CHO被弱氧化剂氧化为﹣COOH,而C=C不能被氧化,再酸化得到D,D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为, (1)遇FeCl3溶液显紫色,则含酚﹣OH,且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另一取代基为﹣CH=CH2,则符合条件的A的同分异构体为邻、间、对乙烯基苯酚3种,B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醛基, 故答案为:3;醛基; (2)试剂C不能与C=C反应,只氧化﹣CHO,则C为b或d, 故答案为:b、d; (3)E同分异构体中含﹣COOC﹣,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4)E中含C=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高聚物F,发生加聚反应,则F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 |
| 点评: | 本题为2014年山东高考化学试题,为有机选做题,侧重有机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的考查,把握合成流程中的反应及官能团、结构变化推断物质为解答的关键,注意酚、酯的性质,(3)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中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