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词] 股市 监管 过度投机 幕后交易
我国股市健康发展研究
我国股市自建立以来,为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同时,股市现状也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自我平衡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弱,稳定性差,股价容易暴涨暴跌,市盈率高。这些缺陷削弱了股市筹集资金,宏观,合理配置资源,价格发现的功能,为引发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一、我国股市现状
2002年—2010年8月,中国证券市场境内融资额达2.7万亿,其中2007年境内融资额近8000亿,创造了近十年的峰值。截至2010年8月,此数据已达5735亿元,比2009年全年的4561亿元高出25.7%。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规模也在迅速扩张。截至2009年底,证券投资基金只数达到557只,交易所上市证券投资基金全年成交10249.59亿元。截至2010年8月底,证券投资基金已达638只,8月成交金额为701.78亿元。
到2009年底,沪深A股市场总市值已恢复到24.27万亿元人民币的水平,较2008年增长100.88%,超越日本成为列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市值市场。报告显示,我国资本市场在2009年度得到快速复苏。A股总市值在当年呈现翻番式增长,较2008年增加了12万亿元,相当于2008年沪深A股市值总量的一倍。
中国证券市场经过二十周年的发展,境内上市公司数量从最初的“老八股”和“老五股”发展到现在近两千家的规模,增长速度惊人。统计显示,1990至2010年8月,中国上市公司由8家发展为1947家,上市公司数量在二十年间增长了149.7倍。
二、我国股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股市和宏观经济缺乏联系
1.市场机制不成熟是股市和宏观经济缺乏联系的必然原因 我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阶段,直接由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发展不成熟。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一些制度、做法都不可避免地会对股市这种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自然发展的产物产生不利影响。比如: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低,信用基础薄弱,投资主体残缺,机构投资者不足,投资者素质低,股市中介服务水平较低、股市的运行机制设置不合理等,都是股市暴涨暴跌的隐患,也让投机者和内幕交易、市场操纵者有机可乘。
2.上市公司质量普遍不高是股市和宏观经济缺乏的直接原因 我国股市是国企融资需求和催生的产物,其融资功能受到过分关注,导致我国股市的功能定位和股票发行制度不合理。国企为上市而改制,筹集资金是其最终目的,改制只是手段,改制后上市的公司经营机制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在市场机制下,其经营业绩不佳几乎成了必然。另一方面,我国股市退出机制不健全,一直没有确立严格的上市公司摘牌制度。这就造成一些劣质公司的股票仍然上市流通,降低了股市的投资价值,破坏了股市信用环境,阻碍了我国股市的进一步发展。
3.幕后交易操纵股价现象严重 所谓幕后交易,指的是因地位或职务上的便利而能掌握内幕信息的人(即内幕人员),直接或间接利用该信息进行证券买卖,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或泄露该信息,使他人非法获利的行为。中国股市是一个新兴的证券市场,市场结构和机制尚不完善,存在大量的幕后交易问题。2006-2007年,中国股市出现了新一牛行情,伴随着股指的连续攀升和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种以新手法操作的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行为不断滋生。延边公路、杭萧钢构、ST长控、ST金泰等象征着巨大财富的名字以及“史上最牛散户”刘芳的横空出世,使得证券市场的幕后交易问题再次受到学者及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
4.融资者融资能力不强,融资手段不多 相比而言,国内股市融资能力普遍不强。据统计,仅 2005 年我国 69 家境外上市公司筹资额就达 206.5 亿美元,为沪深两市 2003 年、 2004 年首发募资总额 800 多亿元人民币的约 2 倍。 2007 年 11 月以来,国内上市公司融资水平更是急剧下降。从 2008 年新股发行情况来看,新股从价格到数量都没有达到预期筹资的目的,甚至从 2008 年下半年起,新股发行变得较为困难。而且,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手段不多,除了从银行贷款和直接获取发行资格而获得直接融资以外,没有更多其他的融资手段,这进一步加剧了融资能力的弱化。
5.股市功能缺乏财富效应,居民财产转移渠道存在风险 虽然 2007 年我国股市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但也未能解决股市总体回报率较低的趋势。 2008 年以来,股票市场持续低迷更是造成居民财富较大幅度缩水。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这固然鼓励了居民积极参与股市的发展,但目前股市缺乏使居民财富增值的持久能力。
(二)股市过度投机
1.过度投机,泡沫化现象严重 股市的暴涨暴跌使投机盛行,也正是由于投机,高换手率使股市经常处于严重超买的状态,从而导致了高市盈率,增大了投资风险。国际成熟股市换手率一般为40%~60%,我国股市平均换手率在2006年之前就高达500%左右,是其平均水平的10倍,2006年、2007年则更甚。
2.中小投资者缺乏投资方面的知识和相应的能力 在成熟的股票市场,交易者对股价走势有不同看法,其不同的交易行为能减缓股价的波动。而我国股票市场起步较晚,不少中小投资者缺乏金融、证券方面的知识以及相应的分析、决策能力,及暴富心理强,在股票交易中大多听消息、听股评,盲目跟风、追涨杀跌,加剧了股市的投机气氛。
3.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我国不少上市公司都是由原来的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它们虽然形式上有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但由于改制不彻底,其“三会”很难发挥出作用,整个公司的控制权都掌握在大股东手中,大股东的意志就是公司的意志;由此产生的许多不规范行为,如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恶意圈钱、不按招股说明书承诺的用途使用资金等,严重破坏了股票市场的交易规则,使投资者难以形成稳定的预期和应有的信任,价值理念和投资理念因此难以生根。
4.机构投资者为投机行为推波助澜 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中、小投资者都是委托基金等投资机构进行交易,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成为稳定市场的重要力量。我国近些年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其基本目的就是遏制投机,稳定市场。但是,这些为遏制投机而培育的机构投资者,有不少反过来成为投机炒作的力量,如把2008年年报和2009年一季报的前10大流通股东进行比较就可看出,许多机构上一季度才买进的股票,下一季度已全部抛售。机构投资者参与短线炒作,使我国股市的投机气氛更加浓厚。
三、促进我国股市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改善市场环境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1.改善市场环境 首先,我国必须逐步改善股市的生长环境,减少国家对市场的行政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本身的功能,把计划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其次,解决好市场管理与运行机制的矛盾。逐步改变由审批几乎一切创新形式的管理,建立起由管理基本行为规则,由交易所和市场中介机构自主进行具体的活动。最后,正确对待投资与投机,让二者相相辅相承。投资是股市的基础,为股市提供稳定性和方向性;适度投机具有股市价格发现的功能,可以促进股市的流动性和活力,但过度投机却会扰乱市场。
2.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通过国有股减持,让社会公众有权购买国有股,改变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国有股减持后,增加了直接行使股东权力的社会公众股东,减少了国有股代理管理者,从而减小“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人控制”的影响,削弱对企业的行政干预。把好公司上市关。拟上市股份公司,加强对拟上市公司业绩真实可靠性的审计,综合其诚信状况及行业前景,进行严格审查,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出机制。强化股市退出机制,对于股市中已严重亏损的上市公司,加大重组力度、使其通过重组中获得生机,或者被淘汰出局,终止上市。
3.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其素质 公司治理结构状况是上市公司有无投资价值的重要标准。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各司其职、互相制衡的机制;强化董事和高管人员的诚信责任;进一步完善董事制度。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得到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包括注重对投资者的回报等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4.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在稳定市场中的作用 近些年来,我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发展很快,特别是证券投资基金,其规模已达到股票流通市值的30%,在“投资主体机构化”这一点上,我国证券市场正迅速与国际市场接轨。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很多机构投资者参与短线炒作的问题,与我国证券市场的管理和证券投资基金的绩效考核方式紧密联系,必须进行改革;新的管理和考核方式应该具有规范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引导和激励机构投资者进行长线投资的作用,防止机构投资者异化为我国证券市场的超级庄家。
5.对股票市场人才的培养 现在社会人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他关乎这未来,所以股市人才的培养同样重要。
在有一个术语,你买房地产,主要选择的三个要素:地点、地点、地点!同样的金融市场发展的三个要素,最重要的还是人才、人才,第三个就是人才的培训和养成。
(二)加强法制建设和监管力度
1.加强法制建设 使股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面对我国股市现状,首先让股市行为有法可依:(1)完善《证券法》本身。修改《证券法》中那些不适应股市发展的内容,补充和建设与股市发展相适应的内容。(2)加快与《证券法》配套的法规建设。目前,我国股票市场除《证券法》外,具体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我们应该加快与《证券法》配套的规章、条例、制度的建设,以便于具体执行。(3)强化股票市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使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能受到惩处。其次,加强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
2.改善和加强监管 当前加强监管须重点做好两件事:第一,在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让法律发挥出威慑作用。第二,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动态监管。在信息披露以后的有效期内,监管部门应对上市公司所披露信息进行跟踪核查,对那些隐瞒重大信息不予披露,或者发布虚假信息误导投资者的当事人,予以严厉的打击。
3.加强股市监管 第一,实行股评从业人员投资分析和自身投资的分离制度,严格股评人士或咨询公司的资格,保证股评能正确引导市场参与者的投资取向,起到既能活跃股市,又能引导股民树立投资意识的作用。第二,将股市导向的监控列入日常监管内容,对明目张胆误导投资者并造成恶劣后果者,要依法严惩。第三,针对投资者缺乏投资知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较差、暴富和心理强的特点,通过创办“股民学校”,借助网站、媒体、证券类杂志开设专栏等形式,引导他们防范投资风险、树立理性投资理念。
(三)完善市场目标
推进市场改革,改进股市建设目标。真正使原有为国有企业解困的目标转变为为优质企业服务、为国家宏观经济服务的目标上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平稳运行。从股权分置改革的目标看,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实现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使大股东更加关注公司业绩,中小股东也可以采用间接方式来实现自身权利。同时必须根据股市发展态势来决定是否提高股市的对价水平,以确保投资者和国家利益不受损失。建立完善的退市制度。退市制度的建立主要是为了保障上市公司质量,减少那些效益较差、盈利能力较差的公司占用股票市场资源。同时,加强股市应对风险的能力,建立行业风险评估制度、金融工具风险评估制度等。
四、结论
综上所述,市场机制不成熟是形成我国股市现状的根本原因。要改善现状,必须顺应市场经济规律,不断完善相关法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同时进行制度创新,以及完善人才的培养和加强监管制度的管理,完善市场目标等。
中国股市还不成熟、还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监管执行力不到位,这就留下了市场巨幅波动的可能性。尤其是股市作为经济利益场,进入者利益诉求不同、价值取向不一、话语权不平等、信息获得与处置不对称,特别是商业性中介服务机构和个别传媒,或者出于商业考虑,或者由于不懂市场规则与经济信息对称性原则,过度渲染或热衷于短线甚至超短线投机信息介绍,误导,完全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酿出这种危险。这是值得高度警惕与避免的局部性危害。
以人民币升值为参照系,高速上涨后斜率改变,进入合适的估值区间,也就是达到一定高度后,在一个新的指数基点上,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平稳运行的轨道,开始全面实现股市发现价值、优化资源配置的本来功能。这是一种比较好的结果,也是市场各方希望看到的结果。
我们认为,只要基本面不出现意外,经济内在价值的回归以及内生性增长所寻求的价值重估这个基本条件没有改变,包括人口红利、制度变革红利等特殊条件没有改变,中国股市完全有可能以比较高的速率和比较稳健的方式,先上一个台阶,然后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实现其价值发现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黄向臻 中国股市价值投资与投机的思考 福建师大学报 2006.19.22
[2]涂自力 我国股票市场脆弱性成因分析 经济问题 2003.23.26
[3]成思危 成思危论风险投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3
[4]韩志国 中国股市正在步入全面危机 上海证券报 2004.1.6
[5]李幛喆 中国股市发展报告2010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