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集锦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2:55:42
文档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集锦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集锦(一)一、2007年济宁市(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乙〕曾子(名
推荐度:
导读《鱼我所欲也》中考题集锦(一)一、2007年济宁市(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乙〕曾子(名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集锦(一)

一、2007年济宁市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说苑》)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① 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辟 ②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  赐 骄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②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9、〔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的高贵品质。(4 分)

10、请你从〔 甲〕 〔 乙〕 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3 分)

参:

7、①祸患,灾难 通“避”,躲避 ②赏赐  傲视 评分;大对一个词语得1分,共4分。

8、①不仅贤人有之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②先生您又不是向别人索要(城),别人主动送您一座城,为什么不接受呢?

9、舍身取义  廉洁自律 评分:每空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0、答案示例:①当面对人身重要抉择时,要明辨是非,树立重义轻利、舍身取义的价值观。  ②为人处世要廉洁自律,不贪不沾。

二、2007年滕州市

10、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11、下面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二者不可得兼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14.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3分)

参:

10.(2分)  ①祸患灾难;  ②同“避”,躲避

11.(2分)C

12.(4分)①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于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傲苟且偷生的事。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

13.(人物1分,言或行2分,共3分)示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陈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的手.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愿领取美国的救济粮。……

14.(3分)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

三、2008年河南省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谓失其本心。

18.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9.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2分)

参:

16.(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1分) (2)感激(1分)

17.(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分)(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2分)(共4分)

18.对比论证法。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2分)

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

四、2008年莆田市

阅读下文,完成5-7题。(1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6分)

(1)鱼,我所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自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2分)

7、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二段中阐述的观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5、鱼,是我所喜欢的。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6、舍生取义7、人为能为了获取厚禄而舍弃“礼义”

7.略。

五、2008山东青岛市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1)—(3)小题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苟得:_______________)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_____________)(辟:_____________)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__________)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_______________)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译文: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译文:

(3)简答题(5分)

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_____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3分)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①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苟且偷生”不得分)。③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③“乡”通“向”,从前。④停止,放弃。⑤天性,天良。(6个词,共3分,每个0.5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③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④(有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4个句子,共4分,每句l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每句有2个或2个以上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3)简答题:①道理举例(两空共1分,每空0.5分)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共2分,举例典型1分,叙议结合1分,列举其他,如抗”非典”英雄等的典型事例,大意正确即可得分)。②答案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六、2008年湘潭市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所欲有甚于生者

(2)故患有所不辟也。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 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11、根据文意,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2 分)

12、上面选段中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孟子观点的看法。( 3 分)

答:

参:

9 、于:比 辟:通“避”,躲避(或通“避”或躲避)

10、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思想),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11、鱼,比喻生(生命);熊掌,比喻义

12 、① 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 l 分)② 联系实际恰当,观点鲜明,表达通顺,计2 分。.

七、2008年益阳市

9.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如使人之所欲 / 莫甚于生 B.由是 / 则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谓 / 失其本心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 我而为之

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绮绣

C.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

D.万钟于我何加焉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1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3分)

参:9. D  10. C 11. B

12.(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2)用脚踢着给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13.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答“舍生而取义者也”或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亦可。)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将生比做鱼,将义比做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

八、2009年赤峰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

2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

(1)蹴尔而与之( )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

(4)其弟子谏曰( )

22.翻译句子。(4分) ­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文: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译文:

2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

2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

25.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

26.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

九、2009年山东滨州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晏子谏景公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3)公被狐白之裘 被: (4)乃令出裘发粟 裘: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译文:

11.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 (2分)

12.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参:

9.何加:有什么好处。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被:同“披”,披着,穿着裘:皮衣,御寒的衣物

10.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

11.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

12.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集锦(二)

1. 安徽省(09)

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下同)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 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17.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18.请摘录原文申的语句,填写下表(5分)

篇  目

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

共同的追求

《鱼我所欲也》

《过零丁洋》

答案:15.(4分)(1)茍且 (2)假如,假使 (3)厌恶 (4)史册  (各占1分)

16.(4分)(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以,(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牚

(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7.(2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各占1分)

18.(5分) (中心句子各占2分,共同追求占1分)

2. 滨州市(09山东省)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晏子谏景公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3)公被狐白之裘 被: (4)乃令出裘发粟 裘: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之谓失其本心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11.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 (2分)

12.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答案:9.何加:有什么好处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被:同“披”,披着,穿着 裘:皮衣,御寒的衣物

10.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

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

11.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

12.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

3. 赤峰市(09 内蒙古)

(四)阅读下边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21—26题(16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

2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

(1)蹴尔而与之( )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

(4)其弟子谏曰( )

22.翻译句子(4分) ­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2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

2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

25.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

26.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

答案:(四)阅读两个文言语段

21.(1)用脚踢 (2)通“辨”,分辨 (3)特别喜欢(很爱好)

(4)他,指公孙仪

22.(1)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饿死

(2)先生喜欢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给的)鱼,为什么呢?

2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

24.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25.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

26.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

4. 贵阳市(09贵州省)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令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0.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4分)

之 蹴 辩 已

21.翻译划线句“此之谓失其本心”这个句子(2分)

22.填空: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 的论证方法文段中着

重论述了“ ”比“ ”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3分)

23.请任意写出文段中具有对比性的一组句子(内容)(2分)

答案:20、加.之,结构助词,的 蹴,用脚踢

辩,通“辨”,辨别 已,停止,放弃(4分)

21.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天性、天良)(2分)

22.举例 义 生 (3分)

23.“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对比;

“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对比;

“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对比;

“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对比 (不用原文,用自己的话叙述也可)(2分)

5. 泸州市(09四川省)

6.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2)蹴尔而与之 蹴:

(3)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4)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7.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妇拍而呜之(《口技》)  B. 此之谓失其本心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D.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翻译: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

9. 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分)

答:

答案:6.(4分)患—祸患,灾难 蹴—用脚踢 乡—通“向”,从前 已—停止(一词1分)

7.(3分)C(C项均译为代词“……的人”;A项分别为转折关系连词、并列关系连词;B项分别译为“他的”、“恐怕”;D项分别译为“却”、“就”)

8.(6分)(1)(3分)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不可以用呢?(“甚于生”1分,“得生者”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2)(3分)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每个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非独”1分,“是心”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9.(3分)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时,应该舍生取义(1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答到任意2点即可,2分)

6. 庆阳市(09甘肃省)

(一)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1721题(15分)

17. 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两组是(4分,每个2分)( ) ( )

A. 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B. 故不为苟得也 为宫室之美为之

C. 得之则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 乡为身死而不受 便扶向路

E. 宫室之美 吾妻之美我者

18.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分)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分)

19.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3分)

20.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给本文补充—个论据(2分)

21.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阅读选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2分)

答案:17、B D

18、(1);(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我宁愿)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2)过去宁可死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去做接受它

19、我们每一个个体,由于身体的、技能的原因,有着不同的特长与能力,只要为社会的正义事业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好市民我们不能完全赞同一些人提出的“遇到暴力事件不要反抗”的理念,但这种“反抗”一定要量力而行否则,对自己,可能是身体的损害;对家人,是失去亲人的悲伤:对国家,则是社会资源的无谓浪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在逞匹夫之勇我们倡导的见义勇为,应该是“巧为”、“智为”

20、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2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给生命留下一点空隙  初中语文模拟试题

2008—2012年《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汇编 含答案  2012-11-03 13:22:43|  分类: 语文阅读理解平台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

小 订阅 

 

(2012绵阳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 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者不可得兼 兼:同时 

B.蹴尔而与之 蹴:踩踏 

C.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施加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恩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行道之人弗受 

有好事者船载已入 而不知人之乐 

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此之谓失其本心 

山峦为晴雪所 洗 其人遂无以对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孟子认 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仪”,观点明确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答案:6.C 7.B 8.B 

(2012年衡阳)文言文阅读:源:学科网]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 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 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故不为苟得了 

②故患有所不避也 

10.请找出与“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中“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成王封伯禽于鲁       B.告之于帝 

C.熟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乎  D.今诸生学于太学 

11.翻译文中画句子(2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12.本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     这个比喻来阐述    的观点(2分) 

13.文章阐明了“义”的重要性,你认为今天还有坚持“义” 的必要吗?为什么?(2分) 

(2012·兰州市) 

(三)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1416题(8分)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万钟于我何加焉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而山不加增 复前行,欲穷其林 

  

C.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是亦不可以已乎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译文: 

16.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2分) 

14.(3分)D 

15.(3分)先 前(有人)宁可死也不愿意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 却接受了(译出大意2分,关键字“乡”1分) 

16.(2分)人不能为了获取厚禄而舍弃“礼义” 

(2011&8226;北京市) 

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第12~14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①  

万钟则不辨②礼义而受之③万钟于我何加焉?④为宫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⑦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⑧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①有教材不分段  ②有教材为“辩”  ③有教材为逗号  ④有教材为叹号 ⑤有教材为逗号  ⑥有教材为逗号  ⑦有教材为“乡”  ⑧有教材为冒号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蹴尔而与之 蹴: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呼尔而与之

1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 

【答案】12.(1)及,到践踏(用脚踢;踢)  (2)停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放弃;止) 

13.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吆喝着给他) 

14.(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011年广西柳州)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史,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被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惠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敏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删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带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拉史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官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见而不受.夸为官宣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幂受,夸为妻要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夸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主: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告子上》)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辟:同“避”,躲避) 

  B.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 

  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践踏)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得到) 

  10.下列甸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A.相与步于中庭B.苛政猛于虎也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D.管夷吾举于士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0分) 

  11.把第1卷《鱼我所欲也》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此之谓失其本心 

  12.根据《鱼我所欲也》的内容填空(2分) 

  孟子认为人之“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他通过的取舍、箪食豆羹的取舍、的取舍等方面论证了“义”和“不义”的存在 

 9.D(得:同”德“,动词,感激恩德) 

  10.B(于:比,介词) 

  11.(1)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 

  处呢?(5分,”万钟~则~加“各1分,大意2分) 

  (2)这就叫做丧失了本来的思想(2分,”此之谓“”本心“各1分) 

  12.鱼与熊掌,万钟(丰厚的俸禄)(2分,每空1分) 

(2011年广安市) 

阅读《鱼我所欲也》和《万事莫贵于义》,完成29-32题(15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 

【注释】 

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2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3)今谓人曰( ) (3)何故( )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31.【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 这个比喻来阐述 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 的中心论点(4分) 

32. 【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3分) 

答案29.患:祸患,灾难 是:这、这样 谓:对……说 故:缘故、原因 

评分说明:每空1分,共4分 

30.(1)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 

(2)送给你天下,却要你的性命,你愿意这样做吗? 

评分说明:关键词翻译正确,语句通顺,意同即可每小题2分,共4分 

31.舍鱼而 取熊掌 舍生取义 天下不如生命珍贵万事莫贵于义(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 

评分说明:每空1分 

32.“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1分,答到“正义、大义”均可得1分)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2分) 

(贺州2011) 

文言文阅读(12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欲有甚于生者 甚:厉害  

B.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苟且得到  

C.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增加  

D.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12.与“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这句话中“而”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学而不思则罔  

C.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D.朝而往,暮而归  

13.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将鱼与熊掌进行对比,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 

 B.作者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  

C.屈原纵使路途再漫长,也要上下求索,终遭奸臣毁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怀着悲愤投入汨罗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孟子舍生取义这一主张  

D.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 

答案: 

11.C(加:益处,好处) 

 12.B(原句中的“而”与B项中的“而”都是转折连词,但是A.并列连词,又,并且;C.顺承连词,来,就;D.表修饰,可不译) 

 13.A(将生比作鱼,将义比作熊掌,是比喻论证) 

(2009年 安徽省) 

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下同)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17.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18.请摘录原文申的语句,填写下表(5分) 

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 

共同的追求 

答案:15.(4分)(1)茍且 (2)假如,假使 (3)厌恶 (4)史册  (各占1分) 

16.(4分)(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以,(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牚 

  (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7.(2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各占1分) 

18.(5分) (中心句子各占2分,共同追求占1分)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而取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滨州市2009山东省)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晏子谏景公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3)公被狐白之裘被: (4)乃令出裘发粟 裘: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之谓失其本心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11.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 (2分) 

  12.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答案:9.何加:有什么好处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被:同“披”,披着,穿着裘:皮衣,御寒的衣物 

10.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 

  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 

11.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 

12.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 

 (赤峰市2009 内蒙古) 

  (四)阅读下边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21—26题(16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 

  2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 

  (1)蹴尔而与之( )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 

  (4)其弟子谏曰( ) 

  22.翻译句子(4分) ­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2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 

  2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 

  25.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 

  26.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 

  答案:(四)阅读两个文言语段 

  21.(1)用脚踢 (2)通“辨”,分辨 (3)特别喜欢(很爱好) 

  (4)他,指公孙仪 

  22.(1)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饿死 

  (2)先生喜欢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给的)鱼,为什么呢? 

  2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 

  24.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25.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 

  26.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 

(贵阳市2009贵州省)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令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0.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4分) 

  之 蹴 辩 已 

  21.翻译划线句“此之谓失其本心”这个句子(2分) 

  22.填空: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的论证方法文段中着 

  重论述了“ ”比“ ”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3分) 

  23.请任意写出文段中具有对比性的一组句子(内容)(2分) 

  答案:20、加.之,结构助词,的 蹴,用脚踢 

  辩,通“辨”,辨别 已,停止,放弃(4分) 

  21.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天性、天良)(2分) 

  22.举例 义 生 (3分) 

  23.“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对比; 

  “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对比; 

  “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对比; 

  “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对比 (不用原文,用自己的话叙述也可)(2分) 

(泸州市2009四川省)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6—9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6.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患: (2)蹴尔而与之 蹴: 

  (3)乡为身死而不受乡: (4)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7.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妇拍而呜之(《口技》)  B. 此之谓失其本心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D.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9. 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分) 

答案:6.(4分)患—祸患,灾难蹴—用脚踢 乡—通“向”,从前 已—停止(一词1分) 

7.(3分)C(C项均译为代词“……的人”;A项分别为转折关系连词、并列关系连词;B项分别译为“他的”、“恐怕”;D项分别译为“却”、“就”) 

8.(6分)(1)(3分)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不可以用呢?(“甚于生”1分,“得生者”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2)(3分)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每个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非独”1分,“是心”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9.(3分)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时,应该舍生取义(1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答到任意2点即可,2分) 

 (庆阳市2009甘肃省) 

  (一)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1721题(15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7. 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两组是(4分,每个2分)( ) ( ) 

  A. 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 B. 故不为苟得也 为宫室之美为之 

  C. 得之则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 乡为身死而不受 便扶向路 

  E. 宫室之美吾妻之美我者 

  18.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分)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分) 

  19.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3分) 

  20.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给本文补充—个论据(2分) 

  21.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阅读选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2分) 

答案:17、B D 

18、(1);(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我宁愿)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2)过去宁可死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去做接受它 

19、我们每一个个体,由于身体的、技能的原因,有着不同的特长与能力,只要为社会的正义事业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好市民我们不能完全赞同一些人提出的“遇到暴力事件不要反抗”的理念,但这种“反抗”一定要量力而行否则,对自己,可能是身体的损害;对家人,是失去亲人的悲伤:对国家,则是社会资源的无谓浪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在逞匹夫之勇我们倡导的见义勇为,应该是“巧为”、“智为” 

20、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2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008年河南省)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谓失其本心 

18.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9.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2分) 

答案:16.(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1分) (2)感激(1分) 

17.(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分)(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2分)18.对比论证法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2分) 

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 

(2008年莆田市) 

阅读下文,完成57题(12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6分) 

(1)鱼,我所欲也 

(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6.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自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2分) 

7.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二段中阐述的观点(4分) 

答案:5、鱼,是我所喜欢的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6、舍生取义7、人为能为了获取厚禄而舍弃“礼义” 

(2008山东青岛市)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1)—(3)小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 

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此文选自《初中语文第六册》)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辟:)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译文: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译文: 

 (3)简答题(5分) 

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论证和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3分)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2分) 

a. 

 . 

答案:(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①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苟且偷生”不得分)③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③“乡”通“向”,从前④停止,放弃⑤天性,天良(6个词,共3分,每个0.5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③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④(有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4个句子,共4分,每句l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每句有2个或2个以上错别字,该句不得分)(3)简答题:①道理举例(两空共1分,每空0.5分)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共2分,举例典型1分,叙议结合1分,列举其他,如抗”非典”英雄等的典型事例,大意正确即可得分)②答案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008益阳市)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9~13题(13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如使人之所欲 / 莫甚于生 B.由是 / 则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谓 / 失其本心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 我而为之 

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绮绣 

C.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 

D.万钟于我何加焉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1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3分) 

答案:9. D     10. C       11. B  12.(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2)用脚踢着给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13.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答“舍生而取义者也”或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亦可)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将生比做鱼,将义比做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

文档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集锦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集锦(一)一、2007年济宁市(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乙〕曾子(名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