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难点1 海洋化学资源和海水“晒盐”
(2017·连云港)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洋中可以获得很多物质,连云港海水资源丰富。
(1)通过晾晒海水得到的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实验室中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获得精盐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等。
①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地斜靠在__三层滤纸__一边。蒸发时为防止液滴飞溅,除用玻璃棒搅拌外,还可以采取的操作是__左右移动酒精灯或间歇加热__。
②下列操作可能导致精盐产率偏高的是__b__(填字母)。
a.食盐没有完全溶解即过滤
b.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器皿上粘有的精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氯化物是氯化钠,其次是氯化镁。下图是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镁溶液的流程。
①在海水中加入石灰乳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MgCl2+Ca(OH)2===Mg(OH)2↓+CaCl2__。
②上述过程中试剂A与沉淀B发生的是中和反应,则试剂A是__盐酸__(填名称)。
(3)2017年5月18日,在中国南海海域实现可燃冰(CH4·nH2O)试采成功,这将使人类能源格局翻开新篇章。
①可燃冰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甲烷和少量N2、CO2等分子填入笼内空隙中,无固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因此可燃冰属于__混合物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若某种可燃冰中CH4与H2O的质量比是1∶9,则该可燃冰中n=__8__。
③可燃冰中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CH4+2O2CO2+2H2O__。
(2017·青岛)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杂质,应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氯化钡、碳酸钠等物质,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去除沉淀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实验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实验操作步骤也可以是①③④②⑤⑥
B.操作⑥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pH调为7
C.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可以颠倒
D.操作⑤得到的沉淀有四种物质
重难点2 海水“制碱”
(2017·湘潭)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下:
【小资料】
Ⅰ.贝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Ⅱ.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中大约能溶解700体积氨气,1体积水中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Ⅲ.饱和食盐水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
(1)合成氨需要的氮气来自空气,空气属于__混合物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78%__。
(2)过程②中主要操作的名称是__过滤__。
(3)过程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CO3CaO+CO2↑__,过程③中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__分解反应__。
(4)为了提高产率,往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气体时,你认为应该先通入__NH3__(填“NH3”或“CO2”),你的理由是:__因为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先通氨气,溶液显碱性,会促使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从而有利于生成较多的碳酸氢钠__。
(5)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CO2__(填化学式)。
重难点3 盐的化学性质
学习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后,发现有很多不同类别的物质在发生反应时都有盐生成(其他物质省略),如图所示。请回答:
(1)若盐是硫酸钾,则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KOH+H2SO4===K2SO4+2H2O__。
(2)若盐是氯化亚铁,则在已显示的变化中可以通过置换反应来实现的有__④⑥__(填序号)。
(3)若盐是氯化钠,由⑦来实现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Cl2+Na2CO3===2NaCl+CaCO3↓(合理即可)__,写出氯化钠的一种用途:__作调味品(或用来配制生理盐水等)__。
(4)图中⑤处应补充的文字是__金属氧化物+酸(或非金属氧化物+碱)__(写一种,不能与图中已有信息重复)。,重难点4 复分解反应
(2018·仙桃)以下四组物质中,能在pH=1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呈无色的一组是(D)
A.HCl NaCl ZnSO4
B.MgCl2 NaNO3 KOH
C.Na2CO3 BaCl2 CuSO4
D.KCl NaCl NaNO3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的是(B)
A.HCl CuSO4 KNO3 Na2SO4
B.FeCl2 NaCl HCl NaOH
C.CaCl2 K2CO3 HCl (NH4)2CO3
D.NaNO3 Na2SO4 HCl H2SO4
现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稀HCl、稀H2SO4、BaCl2溶液、Na2CO3溶液中的一种,已知甲+乙→无明显现象,乙+丙→白色沉淀,丙+丁→白色沉淀,甲+丁→无色气体;BaCO3、BaSO4难溶于水。试回答:
(1)丁物质中的溶质是__Na2CO3__(填化学式)。
(2)写出乙和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H2SO4+BaCl2===2HCl+BaSO4↓__。
(3)写出甲和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2HCl+Na2CO3===2NaCl+H2O+CO2↑__,该反应属于__复分解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018·贺州)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正确的是(C)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 A | 分离CO2和CO混合气体 | 先通入NaOH溶液再加稀硫酸 |
| B | 分离Mg(OH)2、CuCl2、NaCl | 依次加入:水、NaOH溶液、稀盐酸 |
| C | 除去部分变质的NaOH中的杂质 | 加水溶解、滴加适量的CaCl2溶液 |
| D | 除去Cu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 | 加过量的氧化铜,再过滤 |
工业上用海水获取粗盐以及实验室用粗盐制得精盐都包含许多化学实验知识,分析以下过程后填写下列空白:
―→
(1)操作Ⅰ的名称是__溶解__。
(2)海水晒盐与下图中__A__(填序号)的原理相同。
(3)装置B中仪器a的名称是__漏斗__,用甲制取淡水可选用装置__C__(填序号),装置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搅拌,防止受热不均,造成液滴飞溅__。
(4)粗盐提纯的步骤是①__溶解__、②__过滤__、③蒸发、④计算产率。
通过晾晒海水或者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工业上以粗盐为原料制取精盐,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5)已知操作a、b、c中均含同一种操作,其名称是__过滤__。
(6)将足量稀盐酸加入溶液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NaOH+HCl===NaCl+H2O(或Na2CO3+2HCl===2NaCl+H2O+CO2↑)__(任写一个)。
(7)如果称量 Ⅰ 中称得粗盐的质量为5 g,称量 Ⅱ 中称得精盐的质量为5.1 g,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CE__。
A.精盐的产率一定为98.04%
B.精盐的产率一定为10.2%
C.蒸发操作中可能有水分没有蒸干
D.溶解操作中可能有粗盐没有溶解
E.除杂过程中有NaCl生成
命题点1 海洋化学资源
1.(2018·遂宁)南海是我国五大海区中最大的海区,自然海区总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公里,海洋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十分远大。
(1)海洋中有大量的鱼、虾,食用海鱼、海虾可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__B__(填序号)。
A.糖类 B.蛋白质
C.维生素 D.油脂
(2)如图,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食盐资源,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
上述过程得到的粗盐属于__混合物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如图,从海水中可以提取金属镁,金属镁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主要含NaCl和MgCl2)中提取的,主要步骤如图:
海水中本身就含有氯化镁,则①②两步的作用是__将氯化镁富集起来__。
(4)海底不仅蕴藏着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燃料,人们还在海底发现了一种新型矿产资源——“可燃冰”。下列有关“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__C__。
A.是可再生能源
B.燃烧产物只有水,无污染
C.蕴藏量大,热值大,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被誉为“未来能源”
命题点2 海水“晒盐”
2.(2018·梧州)海水综合利用流程如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D)
A.从母液中可进一步制得金属镁
B.①处操作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还含有杂质
D.析出粗盐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3.(2017·德阳)实验室有一包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钾固体,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得到纯净的钾。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操作。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D)
A.操作Ⅰ~操作Ⅲ分别是溶解、加热蒸发、过滤
B.操作Ⅰ是过滤,将氯化钠固体从溶液中分离除去
C.操作Ⅱ是加热浓缩,趁热过滤,除去杂质氯化钠
D.操作Ⅲ是过滤,将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4.(2018·济宁)海水晒制粗盐的主要成分为NaCl,还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MgSO4、泥沙等杂质。下面是由粗盐获取较纯净精盐的一种方法:
请分析上面流程图示,回答:
(1)为除去MgCl2、CaCl2、MgSO4可溶性杂质,操作Ⅰ中依次加入的物质(过量)和顺序,合理的是__AD__;
A.NaOH、BaCl2、Na2CO3
B.Ba(NO3)2、Na2CO3、NaOH
C.Na2CO3、BaCl2、NaOH
D.BaCl2、NaOH、Na2CO3
(2)操作Ⅰ过量加入各物质的目的是__使欲除去的物质完全反应__;
(3)为获取较纯净精盐,操作Ⅱ的具体方法是__边加入除杂试剂(盐酸)边用玻璃棒搅拌__。
命题点3 海水“制碱”
5.(2018·泰安)从海水中制备纯碱和金属镁的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流程Ⅰ中依次向粗盐水中加入过量Ca(OH)2溶液、Na2CO3溶液和适量稀盐酸去除杂质
B.流程Ⅱ吸氨是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C.上述流程涉及三种基本反应类型
D.流程Ⅳ、V是通过化学方法富集氯化镁
6.(2017·内江)南海、及其附属海域是我国固有领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在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的基础上,结合“侯氏制碱法”的基本原理,可模拟实现工业生产纯碱的过程如下(某些反应产物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的名称是__过滤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O+H2O===Ca(OH)2__。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2NaHCO3Na2CO3+CO2↑+H2O__;请列举小苏打在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用途__作发酵粉__。
(4)向精制饱和食盐水中通入两种气体的顺序是先通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然后在加压条件下通入二氧化碳。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利于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__。
(5)仔细观察流程图,其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二氧化碳之外,还有__氯化铵__。
命题点4 盐的化学性质
7.(2018·梧州)关于碳酸钠的说法错误的是(C)
A.易溶于水 B.可用于洗涤油污
C.受热易分解 D.可用于制造普通玻璃
8.(2018·贵港)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学习海水“制碱”知识后,到实验室做实验,小华实验:先取2 mL Na2CO3溶液于试管中,再用胶头滴管滴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小红实验:先取2 mL稀盐酸于试管中,再用胶头滴管滴入少量Na2CO3溶液,却马上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两人实验所用的Na2CO3溶液、稀盐酸均相同,却观察到不同的实验现象,他们为了查明原因,查阅资料:
①HCl和Na2CO3反应时其实是分步进行的,即:Na2CO3+HCl===NaCl+NaHCO3(先),NaHCO3+HCl===NaCl+H2O+CO2↑(后)。
②NaHCO3溶液与足量澄清石灰水混合会变浑浊。
③Ca(HCO3)2溶于水。
请回答:
(1)NaHCO3俗称__小苏打__;
(2)NaHCO3在医疗上是治疗__胃酸过多__的药剂之一。
【提出问题】小华实验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①NaCl;②NaCl、NaHCO3;③NaCl、Na2CO3;④NaCl、Na2CO3、NaHCO3。
【提出质疑】小红认为猜想__③__一定不正确。
【实验探究】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取适量小华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澄清石灰水 | 溶液变浑浊 | 猜想④成立 |
(3)大家一致认为上面实验探究结论不正确,原因是__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小红认为,小华实验后的溶液应该继续慢慢滴入稀盐酸,若一开始无明显现象,一会后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猜想__④__成立。
【归纳与总结】小华实验与小红实验现象不同的主要原因与__反应物的质量比__有关。
命题点5 复分解反应
9.(2018·达州)在pH=7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可以大量共存的是(D)
A.Na+ Ca2+ NO CO
B.NH Cu2+ Cl- SO
C.Ba2+ K+ OH- NO
D.Na+ K+ NO Cl-
10.(2018·青岛改编)分离与提纯是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D)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 A | 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氢钠 | 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
| B |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 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适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
| C | 除去钾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钾 | 加入过量的钡溶液,过滤 |
| D |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锌粉 |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
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20 ℃)
| OH- | NO | Cl- | SO | CO | |
| Ca2+ | 微 | 溶 | 溶 | 微 | 不 |
B.常见物质一般可分为溶、微溶和不溶
C.Ca(OH)2、CaSO4和CaCO3的溶解度都大于1 g
D.Ca2+、NO、Cl-三种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12.(2017·贵港)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需要另加其他试剂才能区别的是(B)
A.BaCl2、CuSO4、NaOH、NaCl
B.Na2SO4、BaCl2、K2CO3、NaNO3
C.FeCl3、NaOH、H2SO4、Ba(NO3)2
D.MgCl2、NaOH、HCl、Na2SO4
13.(2017·泰安)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A)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命题点6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4.(2018·青岛)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下图是实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D)
A.取一定量粗盐 B.溶解
C.过滤 D.蒸发结晶
15.(2018·泰安)以下是初中化学一些基本实验,请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下图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和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①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主要操作顺序是__BDC__(填字母序号)。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1.(2018·贺州)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的发明者是(D)
A.杨振宁 B.屠呦呦 C.张青莲 D.侯德榜
2.(2017·重庆B卷)氯化铵(NH4Cl)是“侯氏制碱法”的一种副产品。已知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下列关于氯化铵的说法正确的是(D)
A.氯化铵属于酸
B.氯化铵是一种复合肥
C.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提高肥效
D.氯化铵溶液与银溶液混合会产生白色沉淀
3.(2018·南通)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先生以饱和食盐水、NH3和CO2为原料,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该方法中涉及的反应有:①NaCl+CO2+NH3+H2O===NaHCO3↓+NH4Cl;②2NaHCO3Na2CO3+CO2↑+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B.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该生产工艺中CO2可以循环利用
D.副产品氯化铵作氮肥时,应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4.(2018·南京)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玻璃棒的用途不正确的是(A)
A.称取粗盐后,把粗盐研磨细
B.溶解时搅拌,加速粗盐溶解
C.称量精盐前,把精盐固体转移到纸上
D.蒸发时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5.(2018·仙桃)下图是小勇设计的分离KCl和MnO2固体混合物的流程图,图中的数字序号所对应的操作步骤错误的是(B)
A.①—加水溶解 B.②—结晶
C.③—蒸发 D.④—洗涤
6.(2018·长沙)使用下列试剂能将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鉴别出来的是(A)
A.稀硫酸 B.氯化钠溶液
C.铁片 D.氢氧化钠溶液
7.(2018·绍兴)如图所示,围棋棋盘上有五枚棋子,代表铁、稀盐酸、氢氧化钡、碳酸钙、银五种物质,相邻棋子间的连线表示物质间可以反应。已知与戊的反应中:甲——戊的反应类型不同于其他几个反应;丙——戊反应能产生一种气体,且该气体还能与丁反应生成沉淀。则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 选项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 A | 铁 | 银 | 碳酸钙 | 氢氧化钡 | 稀盐酸 |
| B | 银 | 铁 | 稀盐酸 | 氢氧化钡 | 碳酸钙 |
| C | 银 | 铁 | 碳酸钙 | 氢氧化钡 | 稀盐酸 |
| D | 铁 | 氢氧化钡 | 碳酸钙 | 银 | 稀盐酸 |
A.NaNO3、AlCl3、HCl、ZnSO4
B.NH4Cl、K2SO4、KOH、Na2CO3
C.K2CO3、NaCl、KNO3、H2SO4
D.BaCl2、HCl、CaCl2、NH3·H2O
9.(2018·贺州)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钾溶液、稀盐酸中的一种,为了鉴别这四种溶液,现将它们两两混合得到下面现象(“↑”表示气体,“↓”表示沉淀,“—”表示无明显现象)
| 甲 | 乙 | 丙 | 丁 | |
| 甲 | ↓ | — | ↓ | |
| 乙 | ↓ | ↑ | — | |
| 丙 | — | ↑ | — | |
| 丁 | ↓ | — | — |
A.甲是碳酸钠 B.乙是稀盐酸
C.丙是氢氧化钡 D.丁是硫酸钾
10.(2018·崇左)粗盐中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为了将杂质除干净,先向粗盐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①NaOH、②Na2CO3、③BaCl2溶液,过滤,再加入、④稀盐酸使溶液的pH=7,将最后所得溶液进行蒸发可得到精盐,加入溶液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A)
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11.(2018·宿迁)海洋是人类巨大的资源宝库,下图为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简易流程图。(已知:贝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1)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H2O__;
(2)实验室中进行操作Ⅰ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引流__;
(3)生石灰转化为石灰乳的过程是__放热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4)上述流程中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置换反应__。
12.(2018·枣庄)海洋是个巨大的宝藏。人类利用海洋化学资源大体上经历了如图1所示几个阶段。
―→―→―→―→
图1
(1)海水经日晒蒸发水分,变为饱和溶液,再晒析出食盐,这一过程叫__蒸发结晶__,这样得到的是“粗盐”,不仅含有泥沙,还含有Ca2+、SO、Mg2+等,为去除三种杂质离子,可向粗盐水中依大加入过量的__BaCl2、NaOH、Na2CO3(合理即可)__(填化学式),过滤去除沉淀后再加入适量盐酸,将溶液调至中性。
(2)氯碱工业基本流程(图2):
图2
由图示可知工艺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NaCl__。
(3)海水提镁流程:海水(MgCl2)氢氧化镁氯化镁镁,写出其中任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MgCl2+Ca(OH)2===Mg(OH)2↓+CaCl2(合理即可)__,提取氯化镁历经a、b两步转换的目的是__获得比较纯净的氯化镁__。
(4)下列方法中能淡化海水的是__C__(填字母)。
A.过滤法 B.沉淀法
C.多级闪急蒸馏法 D.分解法
13.(2017·德阳)A、B、C、D、E、F、X、Y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已知X是一种混合物,A、B、Y是单质;通常情况下,C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且相对分子质量为17的气体,D、E是含有相同元素的氧化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名称是__空气__。
(2)B与Y反应的条件是__点燃__。
(3)E+氧化铁→D的化学方程式是__3CO+Fe2O33CO2+2Fe__。
(4)C+D+饱和食盐水→F的化学方程式是__NH3+CO2+H2O+NaCl===NH4Cl+NaHCO3__。
14.(2018·本溪)某化学兴趣小组做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步骤①的名称是__溶解__。
(2)步骤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引流__。
(3)步骤③中,当观察到蒸发皿内__出现较多固体__时,停止加热。
(4)将氯化钠与泥沙分离所采用的方法,利用了氯化钠具有__易溶于水__的性质。
15.(2018·咸宁)咸宁市某校2018年实验操作模拟考试的一个考题是:用碳酸钠溶液鉴别稀盐酸、食盐水和澄清石灰水。
【进行实验】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分别用a、b、c三支试管取样,各加入一定量碳酸钠溶液 | a中有气泡产生 | a中物质是稀盐酸 |
| b中无明显现象 | b中物质是食盐水 | |
| c中__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溶液变浑浊)__ | c中物质是澄清石灰水 |
把c试管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得到滤液。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一:Na2CO3和NaOH;
猜想二:NaOH;
猜想三:__Ca(OH)2和NaOH__。
提示:Ca(OH)2微溶于水。
【实验过程】为证明猜想一是否正确,进行了如下实验: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取一定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一种盐溶液__BaCl2[或Ba(NO3)2]__(写溶质化学式) | 有白色 沉淀 | 猜想一 正确 |
同学们还对a试管反应后废液的酸碱性感兴趣,决定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
| 用pH试纸测定a试管反应后废液酸碱性的过程 | 测定结果 |
| 在白瓷板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__a试管中的废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值)__ | pH<7 (废液显酸性) |
16.(2018·贺州)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取该样品13.9 g完全溶于206.1 g水中,加入90 g CaCl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0 g,求:
(1)生成的沉淀物的化学式为__CaCO3__;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__10.6__g;
(3)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解:设生成NaCl的质量为x。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0 117
10 g x
= x=11.7 g
样品中NaCl的质量为13.9 g-10.6 g=3.3 g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5%
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
17.(2018·淄博)小明同学想验证FeCl3溶液显黄色是Fe3+的原因,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D)
A.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CaCl2溶液,仔细观察,溶液没有颜色
B.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Ca(OH)2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
C.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AgNO3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
D.向FeCl3溶液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变浅
18.(2018·益阳)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中,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C)
A.Na2SO4、NaNO3、NaCl
B.H2SO4、NaOH、NaCl
C.Na2CO3、CaCl2、HCl
D.Ca(OH)2、NaOH、BaCl2
19.(2018·泰安)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bc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
C.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
D.d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20.(变式题)(2017·来宾)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滴至a克时,溶液中反应为CaCl2+Na2CO3===2NaCl+CaCO3↓
B.滴至b克时,溶液中含HCl、NaCl两种溶质
C.滴至c克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大
D.滴至d克时,溶液呈中性
21.(2017·青岛)固体X可能由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镁、钡、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提示:以上物质中,只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X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②测X溶液的pH值,pH=13。
③向X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
④向步骤③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⑤向步骤③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再加入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信息,下列关于固体X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D)
A.不能确定是否有镁
B.碳酸钠一定存在
C.不能确定是否有氯化钠
D.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一定存在
22.(2018·绥化)实验室中有一种含有纯碱、小苏打和少量水的固体粉末样品。为了测定其中小苏打的含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
已知:①该装置气密性良好,A、C、D中所装药品足量且能完全吸收相关物质;②碱石灰是CaO与NaOH的固体混合物;③加热条件下,纯碱稳定不分解,小苏打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探究过程如下:
Ⅰ.称量样品和已装入相关药品的装置C、D的质量,分别为m、m1、m2;
Ⅱ.将质量为m的样品装入B玻璃管中,按图连接好装置,关闭弹簧夹,给玻璃管加热;
Ⅲ.待玻璃管中样品完全反应,打开弹簧夹通空气,再熄灭酒精灯,直到玻璃管冷却;
Ⅳ.再次称量装置C、D的质量,分别为m3、m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__。
(2)装置C中所装药品为__浓硫酸__。
(3)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NaOH+CO2===Na2CO3+H2O__。
(4)装置E的作用是__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D装置中__。
(5)依据实验所得数据计算,该样品中小苏打的质量分数为__%__(用相关字母表示)。
(6)误差分析。按上述实验步骤测得该样品中小苏打的质量分数__偏大__(填“偏大”“偏小”或“准确”),理由是__加热样品前没有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出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