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一语文
一、选择。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共14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确凿(záo) 脑髓(suí) 执拗(niù) 一拍即合(jì)
B. 嫉妒(jí) 湖泊(pō) 炽痛(zhì) 锲而不舍 (qiè)
C. 祈祷(qí) 嗥鸣(háo) 迭起(dié) 气冲斗牛(dǒu)
D. 田垄 (lǒng) 潜心(qiǎn) 重荷(hè) 鲜为人知(xiǎn)
2. 下列字形准确无误的一项( )
A.菜畦 臃肿 励尽心血 鞠躬尽萃
B.赫然 仰慕 迥乎不同 锋芒毕露
C.斑澜 妇儒 杂乱无章 一返既往
D.磬石 深隧 马革裹尸 扑朔迷离
3. 结合语境,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机关:这里是秘密的意思。
B.他(福楼拜)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膺,胸。
C.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
踌躇:这里是犹豫的意思。
D.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群蚁排衙:这里指密集紧凑地排列着。衙:衙门。
4. 下列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她呆呆地望着,好像明白了什么。
B.“行啊,”小敏回答说:“叫我干什么都行”!
C.这是你的球鞋呢?还是他的?
D.姐、妹俩高高兴兴地踏上了去西北的火车。
5. 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B.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C.每次考试,他都紧张得忘乎所以,做题时常常丢三落四,顾此失彼。
D.福楼拜惊人的记忆力和超人的博学多识的讲述往往使人惊叹不已。
6.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理解:运用拟人的手法,“低唱”“弹琴”流露出“我”对它们的喜爱之情,都让我们感受到“我”对百草园的热爱。
B.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语话唱歌吧!”
理解:这句话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意在表现小弗郎士喜欢鸽子,希望鸽子用法语唱歌。
C.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理解:运用互文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情况。
D.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理解: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木兰回家后的喜悦之情。
7. 下列作品、出处、作家(编者)、时代或地区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鲁迅——现代
B.《爸爸的花儿落了》——《城南旧事》——林海音——
C.《木兰诗》——《乐府诗集》——郭茂倩——明代
D.《伤仲永》——《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北宋
二、填空(共13分)
8. 《朝花夕拾》是 唯一一本 集。全书10篇文章,记述了他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抒发了他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记叙他 的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9. 用原文填空(10分)
①山际见来烟, 。(吴均《山中杂诗》)
②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③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④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⑤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⑥《木兰诗》中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 。
⑦《木兰诗》中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 。
⑧写世外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 , 。
三、综合性学习(共4分)
10.请你提取下面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用一句话概括学校图书馆的现状。(4分)
【材料一】
我校图书馆经过10多年的建设,目前共有纸质图书三万余册,包括文学、历史、科技、教育、外语、计算机等类别,纸本期刊杂志60余种,藏书总量在同类校中名列前茅;图书馆除了收藏有印刷型书籍和期刊以外,还有中外经典影片、音乐唱片、教学录像等音像资料。
【材料二】
答:
四、文言文阅读(共10分)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2)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1. 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即书诗四句 孤常读书
B. 立有间 遂与外人间隔
C. 蒙辞以军中多务 停数日,辞去。
D.不可不学 不使学
12. 翻译句子,注意加点字的释义(4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13. 两个文段都在写人的变化,第(1)段方仲永从“指物作诗立就”最终落得 (原文),其根本原因是 (原文);第(2)段中鲁肃的赞叹从侧面反映出 ,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 。(4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19分)
(一)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回答文后问题。(9分)
①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家的方面。
②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③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同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争取民主!
④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另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⑤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⑥199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⑦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⑧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小,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⑨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⑩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11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中心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12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烈士。
13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4.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每件不超过8个字)(3分)
(1)
(2)
(3)
15.“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句话表明了闻一多先生 的精神。(填一成语)(2分)
16.文中善于用典型的语言和神态来表现人物性格,请从文中选出相应的语句。(2分)
(1)语言
(2)神态
17.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二)阅读《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完成文后问题。(共10分)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①我在十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②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③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④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国文成绩与毕业无关。所以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方。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总是很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
⑤有一天上作文课,徐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
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⑦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⑧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后来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如今想来,当初的“凶”何尝不是一种负责。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也因此逐渐领教了他的才学。还有他的朗诵也非常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的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
⑨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 “尚可” “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的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的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功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⑩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在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有删改)
18. 作者在文中既写了对徐先生的回忆,也写了自己当时的印象和受益之处。阅读文章,填写表格。(3分)
| 回忆的内容 | 当时的印象或受益之处 |
| 相貌神态、上课发怒 | ① |
| ② | 提高了我对国文的兴趣 |
| ③ | 让我的作文硬朗挺拔 |
20.徐先生身上有许多令人难忘的特点,请你举出一二例进行分析。(100字左右)(4分)
六、作文(40分)
21. 上文提到“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在你的成长经历中,在你的实际生活中,一定也有这样令你难忘与感激, 对你产生了深刻影响的人。
请以“他(她)影响了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初一语文试卷(人教版)答案
一.选择题。(14分,每小题2分)
| 1 | 2 | 3 | 4 | 5 | 6 | 7 |
| C
| B
| D
| A
| C
| B
| C
|
8、鲁迅 回忆性散文 童年生活
9、①飞鸟相与还 ②弹琴复长啸 ③夜发清溪下三下 ④谁家玉笛暗飞声
⑤凭君传语报平安 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⑦壮士十年归
⑧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守
三、综合性学习(共4分)
10.答案示例: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数量大、种类多),但经常去的学生极少。
四、文言文阅读(共10分)
11、D
12、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评分标准:难道0.5,想0.5 研究0.5 儒家经典0.5,共2分)
13、泯然众人矣: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答不使学给分); 吕蒙学习进步很大 孙权劝学的效果显著或者孙权善劝。(每空1分,共4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19分)
(一)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回答文后问题。(9分)
14.(3分)
(1)起稿政治传单。 (2)群众大会演会。 (3)参加示威。
15.视死如归 (2分)
16.(2分)
(1)语言: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或“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2)神态:最首挺胸,长须飘飘
17.(2分)记叙闻一多先生作为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二)阅读《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完成文后问题。(共10分)
18.(3分)
| 回忆的内容 | 当时的印象或受益之处 |
| 相貌神态、上课发怒 | ①凶 |
| ②自己选辑教材、有意思的朗读 | 提高了我对国文的兴趣 |
| ③修改作文 | 让我的作文硬朗挺拔 |
18.答案示例:
评分标准:共3分。①1分;②2分,2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③1分。
19.(3分)
答案示例:比喻的修辞。把作文中多余的话,无关紧要的情节比喻为“虚泡囊肿”,把删改后精华内容比喻为“筋骨”,表现了徐老师很有才学,教学水平高,对学生认真负责。体现作者对老师的感激、敬慕之情。
评分标准:共3分。 修辞1分。内容分析1分。作者情感1分。
20.(4分)
答案示例1:作者先写徐先生古怪外貌和神态,作文课上他骂我“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看到底”来突出他的凶。又写他自己选辑教材,有意思的朗诵,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的批改我的作文使我受益良多,突出了他才学很高,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全文采用了欲扬先抑(前后对比)的写法,把一位普通的国文老师写的生动而令人难忘的。
答案示例2:作者写徐老师的外貌,用了肖像描写,写他上课时的情形,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突出了徐老师“凶”的特点;写他修改我的作文时用了细节描写,表现了他的认真负责。文章综合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将徐老师的形象塑造得生动而让人难忘。
评分标准:共4分。写法1分,结合文章内容1分,分析人物特点1分,语言表达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