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流行性出血热预防知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2:58:26
文档

流行性出血热预防知识

流行性出血热预防知识流行性出血热西医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地方性、自然免疫源性传染病,病情危急,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其主要病理变化是广泛性的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损害。临床上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为三大主要症状。我区主要在陕西和甘肃东部地区流行,两个发病高峰为:5~7月和10月至来年3月。我国于1935年首次发现于黑龙江流域,1942年定名为流行性出血热,至1982年有WHO统一提出命名为肾综合症出血热。其主要致病源是汉坦病毒,传染源是鼠类、猫、犬、猪等66种脊椎动物均是宿主。
推荐度:
导读流行性出血热预防知识流行性出血热西医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地方性、自然免疫源性传染病,病情危急,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其主要病理变化是广泛性的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损害。临床上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为三大主要症状。我区主要在陕西和甘肃东部地区流行,两个发病高峰为:5~7月和10月至来年3月。我国于1935年首次发现于黑龙江流域,1942年定名为流行性出血热,至1982年有WHO统一提出命名为肾综合症出血热。其主要致病源是汉坦病毒,传染源是鼠类、猫、犬、猪等66种脊椎动物均是宿主。
流行性出血热预防知识

流行性出血热西医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地方性、自然免疫源性传染病,病情危急,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其主要病理变化是广泛性的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损害。临床上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为三大主要症状。我区主要在陕西和甘肃东部地区流行,两个发病高峰为:5~7月和10月至来年3月。

我国于1935年首次发现于黑龙江流域,1942年定名为流行性出血热,至1982年有WHO统一提出命名为肾综合症出血热。其主要致病源是汉坦病毒,传染源是鼠类、猫、犬、猪等66种脊椎动物均是宿主。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伤口、呼吸道、消化道。螨媒和胎盘母婴垂直传播。

一、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途径为鼠类、猫、犬、猪也可以带病毒,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液、唾液、尿液、粪便排出。人类主要由于接触了这些带病毒的动物及排泄物、分泌物,通过体表伤口,或吸入污染了的尘埃,或食品而感染。螨类(寄存在鼠体内,也存在于草丛等自然界中)叮咬人也能传播。

二、流行性出血热早期症状:

早期症状类似“感冒”。典型症状有:发烧、三痛(头、腰、眼眶)、三红(面、颈、胸)、三肿(眼睑、结膜、颜面)。歌谣曰:“发冷发热酒醉貌,头痛腰痛像感冒,皮肤粘膜出血点,恶心呕吐蛋白尿。”

三、个人防护措施:

流行性出血热是可以预防的,尤其是加强个人防护是减少发病和死亡的关键。

1、严禁用手去抓老鼠,不吃鼠类污染的食品,不在小摊点就餐;

不去草多潮湿的河边和林区,不钓鱼打猎,禁止坐卧草地和在草地上晾衣服;

野外作业时要保护皮肤,应扎紧袖、裤、领口,穿好鞋袜带好手套,皮肤破损时要及时消毒包扎,工作结束后要把外衣扫刷干净;

搞好个人及室内外环节卫生,清运垃圾时应戴口罩,禁止赤手清运垃圾。

2、接种疫苗

主动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

三早一就:

早发现(早真诊断):在疫区要注意身体不适,或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单位就诊,早期明确症断对提高流行性出血热救治成功率十分重要。

早休息:在发烧期尽早休息可以减轻病情,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早治疗:早期及时、正确的治疗是减少流行性出血热病死的关键。

就地就近治疗:尽量到就近有条件的医疗单位治疗,因为长途转送可以加重病情。

把好四关(休克、肾衰、出血、感染)亦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此外,护理病人时应严格防止破损皮肤接触病人的血和尿。

    有可疑症状者,严禁滥用药物,尤其是退烧类药物;驻疫区人员到外地出差、休假或非疫区人员到疫区出差归队后出现“感冒”或发烧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提醒医生考虑流行性出血热的可能性。

文档

流行性出血热预防知识

流行性出血热预防知识流行性出血热西医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地方性、自然免疫源性传染病,病情危急,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其主要病理变化是广泛性的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损害。临床上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为三大主要症状。我区主要在陕西和甘肃东部地区流行,两个发病高峰为:5~7月和10月至来年3月。我国于1935年首次发现于黑龙江流域,1942年定名为流行性出血热,至1982年有WHO统一提出命名为肾综合症出血热。其主要致病源是汉坦病毒,传染源是鼠类、猫、犬、猪等66种脊椎动物均是宿主。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