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
1.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
A.塑料 .玻璃 .海波 .松香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不发生热传递现象,这表明这两个物体( )
A.热量相同 .比热容相同 .温度相同 .内能相同
3.把酒精擦在手背上后,擦酒精的部位会感觉凉。这主要是因为酒精( )
A.凝固放热 .升华吸热 .液化放热 .蒸发吸热
4.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
A.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水凝固形成的
B.一瓶从冰箱冷藏室拿出的矿泉水,瓶外壁上会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C.夏天从冰柜中拿出冰棒,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D.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了是熔化现象
5.如图为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某冲程的示意图,此冲程的名称及能量转化是( )
A.此冲程为吸气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此冲程为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此冲程为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此冲程为排气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6.关于热量、内能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热量
D.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小
二、多选题
7.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
A.若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则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若甲、乙为同种液体,则乙液体的质量较大
C.若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多
D.若甲、乙为同种液体,则液体的温度变化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
8.如图所示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实验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在第时是固态 .甲在段温度不变,所以不吸热
C.甲的熔点是 .乙是海波,因为海波是非晶体
三、填空题
9.某市出现了首例“H7N9”病例之后,引起了市的高度重视,要求各地学校每天对学生进行晨检、晚检,并报告检查情况,其中就用到了体温计。如图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______规律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_℃。
10.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化成糖浆,用勺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糖浆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了如图所示的栩栩如生的“糖画”;距“糖画”一段的距离,我们也能闻到淡淡的糖香味,这表明分子在_____运动.
11.可燃冰作为一种潜力巨大的清洁能源,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数十倍,以10倍的关系计算,500g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_____J,如果这些热量的50%被水吸收,可以使_____kg的水从50℃加热至100℃.(q=4.2×10J/kg)
12.如图所示,甲、乙是两个轻小的物体,它们见面时相互吸引.由图中对话可以判断:甲物体可能带__________电或__________.
1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采用“水地暖”进行取暖.如图所示为铺设在地板下的管道.这种取暖方式利用热水在管道内循环流动,加热整个地板利用水为媒介是因为水具有_________大的特性;某房间一个段时间内循环流动的水质量为1000kg,进水温度为52℃,出水温度为42℃.这段时间里水向外放热____________J.
四、作图题
14.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和初温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如图给出了甲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图象,试在图中画出乙液体大致图象(已知c>c).
15.如图,质地均匀的实心木球漂浮在水面上,作出木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五、简答题
16.生活处处有物理.细心的同学发现,当汽车紧急刹车时,车子要滑行一段距离后,最终停下,并在路面留下黑色印迹,同时车胎的温度也会升高.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此过程中的一个物理现象.
例;现象:紧急刹车后,车最终停下. 物理知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某工厂采用热效率高的卧式燃煤锅炉烧水,将4000kg水从25加热到75,该锅炉烧水的效率为70%,所用烟煤的热值约为3×107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试求:
(1)这些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烧这些水锅炉需要消耗烟煤的质量是多少?(假设烟煤完全燃烧)
六、综合题
1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2015年3月30日,搭载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17颗卫星送入工作轨道,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的启动实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5颗静止轨道卫星定点位置为东经58.75°、80°、110.5°、140°、160°,离地面的高度约为3.60×10km;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中有27颗是中轨道卫星,中轨道卫星轨道离地面高度约为2.15×10km.
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其定位精度1—2m,定位时间3s,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加速升空过程中,火箭的机械能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空间段由________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
(3)若从地面向静止轨道卫星发送电磁波信号,至少需要________s信号可返回地面.(电磁波的速度为3×10m/s)
七、实验题
19.小芳同学用温度计测出一部分冰的温度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
(2)图丙中,该物质在BC阶段中C点处具有的内能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点处具有的内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丙可以看出AB、CD段升高的温度相同,但CD段加热的时间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20.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8℃时,每隔1分钟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3min后停止读数,数据记录如下表:
| 时间/分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温度/℃ | 88 | 90 | 94 | 96 | 98 | 98 | 98 | 98 |
(1)安装该实验装置时,应该先固定图1中A、B两铁圈中的________铁圈.
(2)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此时温度计读数为________℃.
(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为________℃,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
(4)小华和小杰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3所示,得到a、b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是________不同.
八、计算题
21.小明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均为0.5k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对比实验(其中甲液体为水),并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象可以得出:
(1)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是多少?
(2)这种液体在0~15min内放出的热量为多少?
参
1.C
【解析】
【详解】
塑料、玻璃、松香属于非晶体,海波属于晶体,故选C.
2.C
【解析】
【详解】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不发生热传递现象,不能说热量相同,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根据热传递的概念,热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低温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所以说不发生热传递现象,这表明这两个物体温度相同,比热容不一定相同,内能也不一定相同,故选C.
3.D
【解析】
【详解】
酒精是液态的,擦在手上蒸发为气态,故而是蒸发过程。蒸发过程会吸收热量,从而使手表面皮肤温度降低,感到凉快。
4.B
【解析】
【详解】
A.“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为小冰晶,故A不符合题意;
B.从冰箱冷藏室拿出的矿泉水,瓶外壁上会出现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瓶壁,在其表面液化为小水滴,故B符合题意;
C.从冰柜中拿出冰棒,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不符合题意;
D.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了是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5.C
【解析】
【详解】
如图,进气门和排气门都是关闭的,活塞下行,因此是做功冲程,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
6.B
【解析】
【详解】
A.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A错误;
B.对于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所以内能越大,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B正确;
C.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外界对它做功,不一定是从外界吸收热量,C错误;
D.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大,D错误.
7.AB
【解析】
【详解】
A.根据热量的计算公式,若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加热时间也相同,即吸收的热量相同,从图像可知甲的温度变化量较大,那么甲液体的比热容较小,选项A符合题意;
B.若甲、乙为同种液体,即比热容大小相等,当加热时间相同时,即吸收的热量相同,从图像可知甲的温度变化量较大,那么甲液体的质量较小,选项B符合题意;
C.由于是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那么加热相同的时间,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项不合题意;
D.根据热量的计算公式,可知,从这条变化式可以知道当吸收热量相同时,液体的温度变化与它们的质量成反比,D项不合题意.
8.AC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甲在第2min,还未开始熔化,所以是固态,符合题意;
B.甲在ab段,是熔化过程,虽然温度不变,但需不断吸热,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甲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甲是晶体,熔点是48℃,符合题意;
D.乙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所以乙是非晶体,乙是蜡烛,海波是晶体,不符合题意。
9.热胀冷缩 37.8
【解析】
【详解】
[1]体温计属于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图示温度计每一个大格表示1℃,里面有10个小格,即它的分度值为0.1℃,所以,图示体温计的读数是37℃+0.8℃=37.8℃。
10.凝固 不停地做无规则
【解析】
【详解】
[1]糖浆是液体,变成“糖画”时是固体,从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
[2]距“糖画”一段的距离,我们也能闻到淡淡的糖香味,这是因为糖的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这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1.2.1×108 500
【解析】
【详解】
[1]由题意可知,500g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相当于500g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10倍,即
可知
那么
[2]这些水吸收的热量为
根据热量的计算公式可知,这些水的质量为
12.负 不带电
【解析】
【详解】
两个轻小物体靠近时相互吸引,根据带电体的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一个物体可能不带电,再根据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两个物体可能带的是异种电荷.因此甲物体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
13.比热容 4.2×107
【解析】
【详解】
“水地暖”以水为媒介,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质量相同、且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水释放的热量多,取暖效果好;
水放出的热量:Q放=cm水(t-t0)=4.2×103J/(kg•℃)×1000kg×(52℃-42℃)=4.2×107J.
14.
【解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两种液体质量和初温相同,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假设加热时间相同,那么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根据热量的计算公式,c>c,那么,可知乙液体的温度变化量大于甲液体的,故乙液体大致图像在甲的图像上方,如下图所示.
15.
【解析】
【详解】
质地均匀的实心木球漂浮在水面上,那么会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作用点在球心,并且重力大小等于浮力大小,重力竖直向下,浮力竖直向上,如下图所示.
16.车胎温度升高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解析】
【详解】
[1]车胎的温度升高;
[2]车胎克服与地面的摩擦力做功,车胎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17.(1)8.4J (2)40kg
【解析】
【详解】
(1)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t0)=4.2×103 J/(kg⋅)×4000kg×(75−25)=8.4×108J;
(2)由η==70%得烟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1.2×109J,
由Q放=mq得需要烟煤的质量:
m煤==40kg。
答:(1)这些水吸收的热量是8.4×J;
(2)烧这些水锅炉需要消耗烟煤的质量是40kg。
18.增大 5颗静止轨道卫星 0.24
【解析】
【详解】
(1)[1]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加速升空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在变大,那么动能会变大,高度在变大,那么重力势能也会变大,火箭的机械能等于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可知火箭的机械能在增大;
(2)[2]由题意可知,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
(3)[3]5颗静止轨道卫星离地面的高度约为3.60×10km,由题意可知若从地面向静止轨道卫星发送电磁波信号并且信号返回地面,至少需要的时间为
19.−14℃ 大于 晶体熔化过程吸热 水的比热容比冰的大
【解析】
【分析】
明确一个小格表示的分度值为1℃,可根据这点读出此温度计的示数;掌握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吸收的热量Q=cm(t-t0);AB段和CD段的温度变化,从而可比较二者比热容关系.
【详解】
(1)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是1℃,温度计示数往上越来越小,是0℃以下,示数是−14℃;(2)由图象知,BC段为熔化过程,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加,温度不变,故在BC阶段中C点处物质的内能大于B点处物质的内能;(3)AB阶段5min物质吸收的热量Q=cm(t−t0)=2.1×103J/(kg⋅℃)×0.1kg×10℃=2.1×103J,因为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则BC阶段物质共吸收了2×2.1×103J=4.2×103J的热量;(4)因为Q=cm△t,所以c=Qm△t,
因为AB段和CD段物质的质量m相同,由图象知,升高的温度相同,都是10℃,加热时间之比为,所以吸收的热量之比为,从而计算得比热容之比为,所以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小于CD段的比热容.
20.B 92 98 小于 水的质量
【解析】
【详解】
(1)[1]安装该实验装置时,应该从下到上安装实验装置,所以应该先固定图1中A、B两铁圈中的B铁圈;
(2)[2]从图2可以看到,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时它的读数为92℃;
(3)[3][4]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第5min开始到第8min,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是水的沸点,大小为98℃;这个温度小于100℃,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4)[5]小华和小杰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即相同时间水吸收的热量相同,从图3可以看到,从0到时间段,加热相同的时间,b的温度变化较小,根据可知,b的质量较大,即a、b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是水的质量不同.
21.(1);(2)
【解析】
【详解】
(1)放热时间是15min,放出的热量相同,甲液体从温度60℃下降到40℃,乙液体从温度60℃下降到20℃,根据热量的计算公式可知,这个过程甲液体放出的热量大小为,乙液体放出的热量大小为,,可以得到
乙液体的比热容是
(2)乙液体在0~15min内下降的温度为40℃,这个过程放出的热量为
答:(1)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是;(2)这种液体在0~15min内放出的热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