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二物理试题卷 2011.11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2.在下列四个句子中,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 )
①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 ②引吭高歌
③她是唱高音的 ④请勿高声喧哗
A.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3.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
A. 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 B.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 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4.医院里的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
A. 声音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B. 声音太小
C. 声音太大 D. 声音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5.近年来,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些城市采取了城区禁止汽车鸣笛、道路两边种花植树、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等措施。下图所示的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 ( )
6.关于温度,下列估计不正确的是 ( )
A. 一般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 C. 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为800℃
C. 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23℃ D. 无锡地区夏季最高气温约28℃
7.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
A. 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汽 B. 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升华而成的
C. 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表面的水珠是从鸡蛋里渗出的
D. 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利用热风加快手上水的蒸发
8.小红将一杯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图中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
9.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
①早春河流上冰的消融 ②初夏旷野里雾的形成
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④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霜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0.下表是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
| 物质 | 水银 | 金 | 铜 | 钢 | 纯铁 | 钨 |
| 熔点℃ | -39 | 10 | 1083 | 1300 | 1525 | 3410 |
| 沸点℃ | 357 | 2500 | 2360 | 2750 | 5900 |
A. 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B. 电灯泡里的灯丝常用钨制成,因为钨的沸点高
C. 在-40℃时,水银温度计已不能使用
D. 表中几种金属的沸点都可用水银温度计测得
11.如图,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 )
A. A处应是紫光 B. 只有AB之间有光
C. 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D. 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较快
12.在校田径运动会上,甲、乙两人分别根据发令看到冒烟和听到声开始记录同一运动员的跑步时间,则 ( )
A. 甲记录的较准确 B. 乙记录的较准确
C. 甲、乙两人记录的都较准确 D. 甲、乙两人记录的都非常不准
13.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状是 ( )
14.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示数为-2℃;用它测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为103℃.如果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19℃,那么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 )
A. 16.2℃ B. 18.1℃ C. 19℃ D. 20℃
15.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 提出问题 B. 猜想假设 C. 进行实验 D. 分析论证
二、填空题(每空1分,计33分)
16.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 (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
发出声音,被及时获救.
17.我国古代的诗词中含有丰富的物理学知识.“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蝉声是通过
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听声音能知道是蝉还是鸟在鸣叫,是根据
这一特征.漫步在在树林中会觉得特别的安静,这是因为 .
18.电影《2012》中有这样一段场景:太阳异常活跃,不断向外喷射火焰,如图所示.同时我们可以听到它不停发出的爆破声.上述加点语句中有违背科学的地方,原因是 .
19.雷雨交加的夜里,小华同学看到闪电后约 5秒 听到雷声,小华距雷电产生的地方为 米.(当时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340米 )
20.图甲体温计的最小分度值是 ℃,示数是 ℃;图乙寒暑表的示数是 ℃
21.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 ,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熔化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请你写出一种节约用水的法 .
22.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一个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个过程将 热(选填“吸”或“放”);然后向下推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
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23.如图是某同学实验后绘制的A、B两种物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的 (选填“A”或“B”)物质是晶体.根据图像,你还能获得的信息有
⑴ .
⑵ .
24.夏天烧开水时,小明发现在离壶嘴 (选填“近一些”或“远一些”)的地方有“白汽”,这是因为 ;水蒸气烫伤比开水烫伤严重是因为 .
25.在通常情况下,物质处于哪种状态是由 来决定的.如固态氢的熔点是-259℃;液态氢的沸点是-253℃;固态氧的熔点是-218℃;液态氧的沸点是-183℃,那么在-250℃时,氢是 态,氧是 态.
26.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 现象.将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其它任何色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红光、 和蓝光.
27.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 km/s.在太阳、月亮、烛焰、眼睛、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有 .
28.光在其他透明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 (选填“大”或“小”).医院利用 照射的方法来灭菌消毒(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29.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响尾蛇导弹可以跟踪敌方飞机尾部高温气流辐射的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对其进行有效攻击;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在农业灌溉中采用喷灌技术,或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右图为“火洲里的坎儿井”,好处就是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______和渗漏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
三、解答题(共37分)
30.(2分)根据图中的两条光线找到光源的位置.并画光路图标出人的影子的长度.
31.(3分)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这个实验中,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如图所示,瓶内的空气可用瓶口的管子抽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_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当小华逐渐抽出瓶中的空气时,再拨打手机,发现手机铃声____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通过(1)(2)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经过推理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32.(5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活动中,小明选择的固体是冰块,采用图(a)的实验装置;小华选择的固体是海波,采用图(b)的实验装置。
(1)在对冰块或海波加热的过程中要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冰块或海波,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他们在实验中记录的测量数据.
|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冰的温度/℃ | -5 | -4 | -3 | -2 | -1 | 0 | 0 | 1 | 2 | 3 | 4 |
| 海波的温度/℃ | 25 | 33 | 41 | 46 | 48 | 48 | 48 | 48 | 51 | 57 | 63 |
(3)由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冰和海波在熔化时有着共同的特点,即:
在第6分钟时,海波的物质状态是 .
(4)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 精灯对烧杯
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33.(6分)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图⑴中装置小明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来: .
(2)为了节约能源,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采取的措施很多,请你帮小明写出一种
(3)图⑵中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4)水沸腾前后的情景如图⑶,则表示水沸腾的是 图.
(5)通过这次实验小明知道了水沸腾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请你帮他写出:
① ② .
34.(6分)如图所示,左边烧瓶内的水一直在沸腾,请回答:
(1)观察烧瓶内的甲温度计和烧杯内的乙温度计的读数情况,可以发现:甲温度计的读数 ,乙温度计的读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烧瓶和烧杯内的水的多少有什么变化?
烧瓶内的水 ,烧杯内的水 ;
(3)根据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有:
①
②
35.(5分)阅读下列资料,思考、解决资料后面的问题.
资料:1 如图所示,冰箱的致冷设备由蒸发器 、压缩机 、冷凝器 、毛细管等部件组成.电冰箱工作过程中,致冷剂氟利昂(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化学物质)在蒸发器中迅速蒸发 ① 热量,使冷冻室内温度 ② ,气态的氟利昂经压缩机压缩后,送入冰箱外面的冷凝器,在此致冷剂液化 ③ 热量,液态的致冷剂通过很细的毛细管回到蒸发器,又开始了新的循环.电冰箱就这样源源不断地将冷冻室内的热吸出来,并散发到冰箱的外面.
(1)在资料的① 、② 、③ 三处,补写上适当的内容① ;② ;③ .
(2)小明发现家里新买的电冰箱背面时冷时热,入夏后更是热得厉害,冰箱的质量没有问题.道理是夏天从冰箱中吸收的热量 .(选填“多”或“少”)
(3)冰箱冷冻室内温度很低,那么在室内多放几台打开冷冻室门的冰箱 (选填“能”或“不能”)降低室内温度.
36.(2分)将点燃的蜡烛置于自制的小孔成像仪前,调节二者的位置,在屏上得到如图所示的蜡烛清晰倒立的像。若将蜡烛靠近成像仪少许,蜡烛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
37.(5分)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A B C D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有关.
(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右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 (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
38.(3分)科学家向月球发射激光,经过大约2.6s接受到返回的信号,那么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大约有多少米?小明想用超声波探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请问他能否达到目的?为什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 答案 | D | C | A | A | C | D | D | D | C | C | D | A | C | D | C |
16. 次声波 振动 17. 空气 音色 树木吸收了噪声
18.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19. 1700 20. 0.1 36.7 -3
21. 升华 凝华 略 22. 汽化 吸 压缩体积
23. A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晶体有熔点((1)、(2)其它合理也可以)
24. 远一些 远温度低,水蒸气遇冷液化 水蒸气液化放热
25. 温度 气 液 26. 色散 绿
27. 3×105 太阳火焰 28. 小 紫外线
29. 红外线 蒸发
三、解答题(共37分)
39.略
40.(1)能 (2)变小 (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41.(1)均匀受热 (2)略 (3)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 固液共存
(4)C
42.(1)玻璃泡碰到烧杯底 (2)加个盖子 (3)b
(4)A (5)吸热 到达沸点
43.(1)不变 变大 (2)变少 变多
(3)液化放热 沸腾时温度不变(其它合理也可以)
44.(1)吸收 降低 放出 (2)多 (3)不能
45.变大 逆时针
46.(1)表面积 (2)A、B
(3)表面积 不正确 只有质量相同时谁先蒸发完,才能判断谁蒸发快
47.解:1.3×3×105km=3.9×105km
不能,真空不能传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