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重大危险源管理及措施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2:50:32
文档

重大危险源管理及措施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及控制措施1、编制目的1.1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施工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提高项目部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确保在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及时展开救援工作、尽量减少事故危害,保障现场人员和周边单位建筑的安全。1.2根据事故发生的特点,以及对事故进行应急处置的需求,优化事故现有应急指挥系统和组织网络,建立统一、规范、有序、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在处置时,必须严格遵循“统一指挥,快速反映、各司其职、协同配合、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的原则。2、工作原则2
推荐度:
导读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及控制措施1、编制目的1.1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施工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提高项目部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确保在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及时展开救援工作、尽量减少事故危害,保障现场人员和周边单位建筑的安全。1.2根据事故发生的特点,以及对事故进行应急处置的需求,优化事故现有应急指挥系统和组织网络,建立统一、规范、有序、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在处置时,必须严格遵循“统一指挥,快速反映、各司其职、协同配合、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的原则。2、工作原则2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及控制措施

1、    编制目的

1.1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施工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 方针,提高项目部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确保在发 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及时展开救援工作、尽量减少事故危害,保障现场 人员和周边单位建筑的安全。

1.2根据事故发生的特点,以及对事故进行应急处置的需求, 优化事故 现有应急指挥系统和组织网络,建立统一、规范、有序、高效的应急指挥 体系。在处置时,必须严格遵循“统一指挥,快速反映、各司其职、协同 配合、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的原则。

2、    工作原则

2.1以人为本原则。当发生或可能发生各类事故时,应迅速、有效地实 施工程抢险以及对人员进行抢救,减少人员伤亡,防止事故扩大化,消除 事故影响。

2.2分级管理原则。发生或可能突发各类事故的,由安全应急小组统一 指挥,各下属部门及相关部门协助。风险等级根据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后果 程度,参照风险等级宜由大到小定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2.3资源整合原则。应急抢险实行统一指挥,以确保咼效、 有序地实施 应急救援行动。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个部门及车间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4、    重大危险源的控制

对于重大危险源,必须明确须达到的目标,确定完成时间, 制定专项安全方案,通过资金保证,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来落 实安全技术措施。并由重大危险源管理小组对专项方案及其控制 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1)    专项方案满足以下原则:

a)    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相关方的其他要求;

b)    进行充分评审,广泛听取意见,方案应附安全验算结果, 经公司技术负责人、总经理签字后实施;

c)随着认识的提高、工作进度的发展,    重大危险源会发生变

化,专项方案应随之不断更新或补充。

(2)    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有以下三种:

a)    消除风险:完全消除危险源,淘汰落后工艺、设施等。

b)    降低风险: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努力降低安全风险。

c)    个体防护: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5、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职业病防治法》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1、    无因工重伤及事故;

2、    无触电、物体打击、高空坠落等事故;

3、    无重大设备事故、重大交通事故及火灾事故;

4、 10人以上集体中毒事故。

死亡率为零、重伤率为零、月轻伤频率0.2 %o以下,杜绝死亡事故的发 生,死亡事故为零;职业病发病率控制指标为 0;

管理组织机构

1、    成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小组

组长:朱甫

组 员:唐寒花、赵丽欢、苏丽华、俞连华

2、    管理小组职责

2.1重大危险源领导小组负责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负责制订安全风险管 理实施办法;建立安全风险管理台帐;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2.2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落实安全风险管理责任,积极采用先进的风 险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法,加强和改进安全风险管理,有效控制和减少风险 灾害及风险损失。

2.3建立健全各级安全风险管理责任制,成立领导班子及相关部门负责 人组成的安全风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安全风险管理的组织领导工作。项 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对本项目部安全风险管理负有全面责任; 其他领导、 部门及人员,按照安全风险管理各自分工负有相应责任。

重大危险源评价与辨识

1、    重大风险源调查与辨识

通过施工调查、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资料、结合设计院的相关风险评 价,由管理小组成员进行重大风险源的辩识。

2、    风险评价

2.1对初始风险进行评价,分别确定各风险因素对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 和损失;

2.2确定各风险因素的等级,综合确定风险等级;

2.3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或措施;

2.4针对高度、极高度风险等级组织专家组评审;

2.5评价方法

本工程风险评价采取LEC法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危险性以下式表示:D=LX EX C

式中,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 -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 —危险性。

表-1 L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完全可以预料
6相当可能
3可能,但不经常
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极不可能
0.1实际不可能
表-2 E    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10连续暴露
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每周一次,或偶尔暴露
2每月一次暴露
1每年几次暴露
0.5非常罕见地暴露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表-3 C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40灾难,数人死亡
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7严重,重伤
3重大,致残
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表-4 D ――危险性分值

D值

危险程度风险等级
>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5
240-320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4
90-24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3
20-9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2
<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1
当风险分值在20以下为可忽略风险(1级)、分值在20〜90之间为

可容许风险(2级)、分值在90〜240之间为中度风险(3级)、分值在240〜

320之间为重大风险(4级)、分值大于320为不容许风险(5级)。自变量 取值情况见表1、表2、表3。

主要危险源分析及预防措施

1、触电

1.1危险源分析

由于工作岗位相对较集中、上班高峰期用电量大、加之工作现场所具 有的特殊性,如电工素质差、接线错误、非电工接线、线路破损、开关箱 内漏电保护器损坏、部分用电器具没有经过开关箱、私拉乱接、工作现场 管理不善,均有可能造成触电事故。

1.2预防措施

1.2.1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便于操作、实用性强的现场用电组织设 计,现场电线(电缆)布设规范;

1.2.2加强作业人员用电知识教育,严格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操作 规程;

1.2.3接、拆电源应由专业电工操作,必须做到持证上岗,非电工人员 严禁接线;

1.2.4机械设备必须做到“一机、一箱、一闸、一漏电”,漏电开关等 必须灵敏有效、正常工作;

1.2.5加强自查自纠,组织定期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排除;

1.2.6作业人员必须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

1.2.7工作临时用电必须采用三级配电系统、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 采用二级漏电保护系统;

1.2.8雨天严禁进行露天电焊作业,严禁用架体作为焊接时二次回路导 体;

129手持电气设备的操用手柄和工作中接触的部位应设有良好的绝 缘,使用前进行绝缘检查;

1.2.10加强日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1.2.11制定符合现场实用的应急预案;

2、火灾

2.1危险源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火灾隐患,如焊接作业不规范、气割作业不规范、 一闸多机、电线老化或破损、各种用电线路或设备不良造成线路短路、舌L 扔烟头等。特别是在上班高峰期间,明火作业增多,易燃材料增多,极易 发生建筑工地火灾。

2.2预防措施

2.2.1加强进场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 操作规程,特种作业人员(如电工、电焊工、气焊工等)必须做到持证上 岗;

2.2.2焊接、气割作业前,须清理焊区周边及下方易燃品,氧气瓶、乙 炔瓶分开放置,距离不小于5m严禁用煤气代替氧气;

2.2.3用电设备必须做到“一机、一箱、一闸、一漏电”,严禁一闸多 机;

2.2.4加强安全检查,发现有老化线路及时更换、有破损的及时包扎;

2.2.5详细计算最大用电量,配备满足用电要求的设备及电缆、电线, 严禁电线超负荷运行;

2.2.6材料堆放场、仓库等重地设专人看护,严禁在此用火和吸烟;

227工作现场配备足量合格的消防器材,指导每位现场工人均会正确 使用消防设施;

2.2.8保持安全通道畅通;

2.2.9加强日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2.2.10制定符合现场实际的应急预案,定期举行消防演练;

3、机械伤害

3.1危险源分析

工作现场机械设备较多,由于操作不当致使施工机械、机具对现场人 员砸、撞、绞、碾、碰、割、戳等造成的伤害。如机械设备转动部分的绞、 碾和拖带造成的伤害,机械设备部件飞出造成的伤害,机械工作部分的钻、 刨、肖U、砸、割、扌L、撞、锯、戳、绞、碾造成的伤害,机械设备失稳、 倾覆造成的伤害等。

3.2预防措施

3.2.1加强进场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 操作规程。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应经培训,熟悉使用的机械设备的构造、性 能和用途,掌握有关使用、维护、保养的安全操作知识;

3.2.2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机械设备,购买机械设备时 要仔细检查其出厂证明、检验标志、合格证、说明书等,保证真实有效;

3.2.3加强日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日常保 养和维修;

3.2.4进入现场人员正确佩戴使用防护用品,严禁赤脚、穿拖鞋、高 跟鞋、未带安全防护用品等进入工作现场;

325悬挂醒目的安全警示牌,工作现场的各种安全设施、设备和警告、 安全标志等未经领导同意不得任意撤除和随意挪动;

326工作人员操作机械作业时必须扎紧袖口、理好衣角、扣好衣扣, 不得戴手套。

327机械运转过程中,作业回转半径内不得有任何人员,当出现故障 时,必须立即停机、切断电源;

328须进入设备内部清理或维修作业时,必须关闭电源;

329加强日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4、物体打击

4.1危险源分析

施工现场,由于设备故障或操作失误、安全防护不周或操作人员不注

意安全防护、上下交叉作业等都容易致使:①空中落物对人体造成砸伤;

②反弹物体对人体造成的撞击;③材料、器具等硬物对人体造成的碰撞;

④各种碎屑、碎片飞溅对人体造成的伤害;⑤各种崩块和滚动物体对人体 造成的砸伤;⑥器具部件飞出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等。

4.2预防措施

4.2.1加强现场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 操作规程,不得进行违章作业;

4.2.2进场作业人员均应正确佩戴、使用防护用品,不戴安全安全防护 用品者严禁进入工作现场;

4.2.3高处作业人员使用的工具必须放进工具袋或采取防坠落措施,    严

禁到处乱放;

424高处作业临时使用的材料必须放置整齐稳固, 且放置位置安全可 靠;

425加强日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5、高空坠落

5.1危险源分析

库房现场货架上高空作业现象较多,若防护不当,操作人员自我保护 意识不强,工作人员违规操作,上下货架进行翻爬或跳跃,没及时发现材 料等均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高处坠落事故多发生在货架边。

5.2预防措施

5.2.1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不得进行违章作业;

522登高作业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无心脏病和恐高症等;工作人员均 应正确佩戴、使用防护用品,着装要整齐;

5.2.3各类脚手架材料必须符合要求,安全平网、立网的挂设应符合安 全技术要求,未经验收合格前严禁上架子作业,验收使用后不准随便移动 和撤除;

5.2.4加强日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5.2.5制定符合现场实际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编制

1、    为加强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保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的可靠、高效、有序地进行,有效地防范各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最大 限度地减轻事故灾害及损失,保障员工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根据《中华人 民共和全生产法》及相关安全生产管理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公 司现场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情况,由应急小组和安委会参加针对现场存在的 重大危险源编制应急预案。

2、 。

3、    在重大危险源施工前,要对作业人员进行重大危险源、安全防护及 应急预案等内容的教育和培训,必须让每个工作人员熟知现场作业的危险 因素,并且在工作时有效的避免危险的发生。同时公司应适时的组织现场 人员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并做好记录。

文档

重大危险源管理及措施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及控制措施1、编制目的1.1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施工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提高项目部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确保在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及时展开救援工作、尽量减少事故危害,保障现场人员和周边单位建筑的安全。1.2根据事故发生的特点,以及对事故进行应急处置的需求,优化事故现有应急指挥系统和组织网络,建立统一、规范、有序、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在处置时,必须严格遵循“统一指挥,快速反映、各司其职、协同配合、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的原则。2、工作原则2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