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浅析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及对策 (1)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2:50:23
文档

浅析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及对策 (1)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7月JournalofQiqiharUniversity(Phi&SocSci)July2013收稿日期:2013-04-10作者简介:庄文静(1988-),女,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浅析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及对策庄文静a,王晓梅b(齐齐哈尔大学a.马克思主义学院;b.社科处,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现状;对策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农村剩余
推荐度:
导读《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7月JournalofQiqiharUniversity(Phi&SocSci)July2013收稿日期:2013-04-10作者简介:庄文静(1988-),女,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浅析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及对策庄文静a,王晓梅b(齐齐哈尔大学a.马克思主义学院;b.社科处,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现状;对策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农村剩余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7月

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 (Phi&Soc Sci )

July 2013

收稿日期:2013-04-10

作者简介:庄文静(1988-),女,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及对策

庄文静a ,王晓梅

b

(齐齐哈尔大学a.马克思主义学院;b.社科处,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现状;对策摘

要: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凸显,文章分析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在经济收入、劳动负担、养老问题、情感交流、身体健康、娱乐场所等方面的生活状况,明确提出了积极扶持农民工就近就业、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和多种渠道丰富留守老人生活等解决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的对策。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13)04-0032-03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n Rural Senir Citizens in China

ZHU ANG W en -jing W ANG Xiao -mei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 ,Qiqihar University ,Qiqihar Heilongjiang 161006,China )

Key words :rural ;the left -behind senior citizens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ging trends and the surplus farm labors transfer in China ,the problem of the left -be-hind senior citizens in rural areas becomes promonent.The essay analyzes the issu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ir economic income ,the labor burden ,the pension issue ,emotional exchange ,health ,pastime and other aspects of living conditions and to articulate actively support peasant -workers employment ,establishing sites and so on.The essay promotes the countermeasures as employment nearby ,sound old -age security system ,improvment of rural medical security system and enhancement of pastime measures.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我国经济获得了大发展、大跨越、大繁荣。经济的腾飞是我国所有劳动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两亿多农民工功不可没。城市化不仅吸附了农村年轻劳动力,而且把劳动力再生产的成本转嫁给了农村和农村留守老人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一、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

农村留守老人是指子女每年在外务工时间累计在6个月及以上,自己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老年人。就目前而言,农村留守老人主要承担着看家护院、照料孙辈、喂养牲畜、耕种土地等重任。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农村留守老人在物质生活上和精神情感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状况面临一定的问题,主要有:

(一)经济收入较少

由于绝大多数留守老人丧失从事高强度工作的能力,所以农村留守老人从生产劳动上获得收入是有限的,他们依靠种菜、养鸡等劳动强度低、收入少的劳动中获得日常生活费用。从现实情况来看,留守老人在经济上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收入和子女供养维持生活,虽然国家补助和村集体补贴

也是其收入的一部分,但是并不是人人都有。再加上农村留守老人有着不会无缘无故给子女增加经济负担的想法,他们很少向外出务工子女要钱,

外出务工子女对老人的经济支持一般都不多,留守老人的总体收入较少,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达到农村居民的人均水平,

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留守老人的纯收入低于我国2011年确定的年收入2300元人民币的最新贫困线标准,这说明农村留守老人绝大部分处于低收入状态,贫困现象十分普遍。

(二)劳动负担沉重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流动,农村中的绝大多数年轻劳动力在外务工,老年人重新担负起家庭劳动的重任,下地干农活、照顾在家上学的孙子孙女、做家务等。参与农业生产劳动是农村留守老人在其他保障措施不能完全满足基本生活所做出的无奈之举,在他们每天劳作之余,还要照料留守在家孙辈的日常起居,监督孙辈们的学习,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承担着本该子女应该承担的责任,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做一日三餐等家务劳动。这些劳动造成了留守老人身心疲惫,其生活质量并没有因子女在外打

(三)养老问题凸显

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一般而言,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可分为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个方面。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农村普遍保留着家庭养老的习俗,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中主要的养老形式。然而,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中绝大部分的青年人离开父母,进城务工,这些人中的一部分人常年在外,不能回家,他们对留守在家的老人的照料就会严重缺位,加之,外出子女在外打工的收入并不稳定,用于自身生计较多,能给老人的赡养费很少,留守老人的赡养成为问题,家庭养老面临挑战。再者,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极不完善,普遍存在的“敬老院”和“五保户”的养老形式,由于财力的问题,它所能容纳的养老人数有限,即使有些老人符合条件,也不能享受这样的养老形式。虽然,从2009年起,国家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有限,保障水平较低,致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开展步履艰辛,效果不尽人意。

(四)情感交流缺乏

在我国,人们情感的获得主要通过家庭,即通过和家庭中的配偶、子女、父母的交流获得。但在我国农村,由于很多家庭的子女都外出打工,不能经常回家,家里只剩下年纪大、身体弱的老人,这些老人平时靠电话和子女联系,这部分留守老人容易空虚寂寞无聊,表现出来消极心态,甚至对未来逐渐失去信心和希望,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之所以留守老人会出现类似问题,主要原因在于自身受教育水平比较低,接受新事物比较慢,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仅仅依靠电视,和邻里沟通,其他娱乐方面的生活较少。因此,外出子女要常回家探望,和老人保持电话联系,增加老人的生活费和购买礼物等,这些都能在不同程度上缓解留守老人的思念与担忧,化解他们因为情感交流匮乏所产生的问题。

(五)身体健康堪忧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需要,留守老人对健康医疗的关注比其他方面更多一些。身体和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老人对他人照料的依赖程度和对医疗就医的需求程度。据有关数据显示,留守老人都不同程度的面临身体和心理方面的问题。认为自己身体一般较差和非常差的占56.6%,近四成留守老人不能完全自理,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留守老人占60.8%,视力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衰退,接近一半的留守老人睡眠不好。留守老人整体的健康状况处于一般偏下的水平。留守老人身体情况欠佳却不能及时就医,或者更有甚者,患有重大疾病而没有经济能力去就医,抱着“小病拖、大病扛”的心态。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压力大,没钱进行身体检查和正规治疗,还有留守老人缺乏普遍的医疗意识也是造成目前状况的一个方面。

(六)娱乐场所缺乏

由于农村经济长期发展比较缓慢,农村与城市在娱乐休息设施场所方面差距越来越明显。我国大多数城市都会面向老人提供大大小小的公园、健身器材、大型图书馆、老年学校、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等等,但就当前农村而言,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非常落后,多数地区缺少公共活动场所、图书馆等文化娱乐设施,也很少开展文娱类、技术培训类文化活动。由于地区的文化差异,造成留守老人所依赖的娱乐方式有所不同,主要靠聊天、看电视、泡茶馆、下棋牌、蹲商店等方式打发时间。

三、解决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的对策

(一)积极扶持农民工就近就业

导致农村留守老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农村收入不高,子女外出打工。如果家乡能给这些年轻子女更好的扶持,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得大部分外出年轻子女自愿留在家乡,那么农村留守老人这一难题就会在根本上得到解决。着力拓展农民工回家乡创业就业的渠道,帮助农民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意去做,增加农民工的就业再就业岗位。改进工作环境,提高工资待遇。吸引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就近就业,使留守老人不再成为寂寞的“夕阳”。

(二)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区别于传统家庭养老的正式的养老保障制度,包括公共养老金、老年社会救济、老年医疗保障与服务、老年社会福利制度。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三部分,而目前农村老年社会保障主要指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为主的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近年来,以上经济保障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压力。然而,目前,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还有好多弊端,主要表现在覆盖范围较小,保障水平非常低,留守老人只有在符合国家对农村老年人扶助标准的前提下才能获得一部分补贴。因此,国家应该加大力度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让广大的留守老人更多更好的享受国家发展的成果。

(三)逐步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在医疗保障方面,《老年益保障法》第25条规定:“国家建立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要。有关部门制定医疗保险办法,应当对老年人给予照顾。老年人依法享有的医疗待遇必须得到保障。”但农村的老人却很难依法享有很好的医疗待遇。留守老人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担心“看病难、看病贵”。虽然现在新农合覆盖面较广,但是还存在报销费用低、报销程序复杂、就医费用“水涨船高”、服务态度差,甚至不按章报销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从中受益的程度。同时,村镇医疗资源不足,药物配备不齐全,留守老人得了重病后只能到县城,甚至更远的医院去看病;而看病的地方越远报销的比例就越低,这使得许多留守老人生病后不得不选择放弃医治。因此,国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报销比例,转变长期以来医疗资源配备重城市轻乡村的局面,真正实现医疗资源向乡村倾斜。真正实现留守老人“老有所医”。

(四)多种渠道丰富留守老人生活

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制定和实施关爱农村留守老人的工作计划和方案。各地区乡可以组织建立学前班、托儿所,减轻留守老人、隔代监护照顾多个孙辈的困难。还可以建立门槛较低、收费合理、设施完善的农村

33

第4期浅析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及对策养老服务机构,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敬老院,建立集中赡养制度,对于留守老人,特别是高龄的、生活自理能力缺失的农村留守老人,可以全部集中到养老院供养,日常费用由、社会、子女分担。推动农村文化建设,成立老年学校,书法、绘画班,下棋室等场所,扶持老人协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的文化活动来充实留守老人的精神生活。村委会还可以鼓励身体条件较好留守老人组成帮扶小队,帮助其他体力较弱的留守老人干农活,陪其聊天,让留守老人也有事去做,享受帮助别人的快乐。实现留守老人的“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总之,解决好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问题,让农村留守老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邬沧萍.老年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潘小娟,卢春龙.中国农村留守群体生存状况研究[M].北京: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叶敬忠,贺聪志.静默夕阳———中国农村留守老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董翔薇)

课堂教学管理评析

程颖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就是让学校成为学生和教师成长发展的乐园。因此,学校应当把人文管理放在校本建设的首位,通过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让学校成为学生和教师成长发展的乐园。学校要引导教师确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的观念,聘请名师、教授、心理学家讲学,编印专题学习材料,开展读书体会交流等等。

一、立足课堂,完善教学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强化备、讲、改、练、辅各个环节的建设。其中,听课、评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反思。抓课堂主要是探索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研究新教法、新学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

1.随堂听课。随堂听课是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最真实的体现。通过听随堂课,掌握教师最真实的工作情况及业务水平,掌握最前线的、第一手的信息,便于学校进行微观的管理和。每一次听课之后,都及时认真地与授课老师交换情况,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及改进措施,从根本上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跟踪听课。五个指头有长短,我们的老师水平和能力也不可能一样高。梳理出缺少经验或是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老师,落实专人连续听课、跟踪听课,不断剖析其课堂教学的不足,提出改正的意见,落实相关措施,让他们调整教学行为,不断锤炼和提高,直到真正“上路”。

3.相互听课。每一节课都一定有可圈可点或是不够完美的地方,可以要求教师相互听课,取长补短。另外,让教师转换角色,从授课者变成听课者,能使教师冷静思考自身的不足,更好地提升专业水平。我们学校明确要求教师必须相互听课且评课,不光备课组内相互听,而且可以跨备课组、跨学科听课,学习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风格。

4.观摩听课。为了推广部分老师较好的教学模式和先进的经验,让更多老师的课堂有明确发展方向,学校可以要求每个备课组都要定期向全校推出一节示范课,让学科组老师观摩、讨论、交流、学习,在提升听课老师授课能力的同时,丰富任课老师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着眼未来,提升内涵

学校的希望在于青年教师,学校的未来系于青年教师。因此,学校应当十分注重提升青年教师的素质。要求每个青年教师制定出自己的成长计划,并根据自己每个阶段的发展现状,与时俱进地加以修订。成长计划一式两份,教导处存留一份,以便督促检查;自己留存一份,以便经常对照提醒自己。设立了“青年教师成长奖”对于制定计划认真,提升计划完备,并努力完成计划的青年教师予以隆重表彰。

1、读书学习计划。青年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阶段读书学习计划。每学期认真研读1本教育理论专著,并撰写读书笔记,同时,每个青年教师每学年做一套中考题。

2、教学达标计划。学校为青年教师聘请师德高尚,在青年教师中享有威望,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师傅,结成一帮一对子,青年教师在师傅的指导下,制定自己的教学达标计划,尽快达到带好一个班,教好一门学科的目标。

3、职称晋升计划。学校应鼓励青年教师确立进取意识,树立终身发展的奋斗目标,并为之努力不懈,制定出“合格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成长时间表。

创建生机勃勃、特色鲜明的学校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校的努力方向。校本建设是我们选择的一条重要途径,因为它一头紧贴着学校的实际情况,一头维系着学校的发展目标。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43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档

浅析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及对策 (1)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7月JournalofQiqiharUniversity(Phi&SocSci)July2013收稿日期:2013-04-10作者简介:庄文静(1988-),女,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浅析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及对策庄文静a,王晓梅b(齐齐哈尔大学a.马克思主义学院;b.社科处,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现状;对策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农村剩余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