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习题5.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2:51:06
文档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习题5.

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基础巩固]1.下列不属于自然灾害的现象是()A.2016年4月2日,沪宁高速上海至无锡方向玉祁段发生重大车祸,现场至少50辆车连环相撞B.2015年6月19日,黑龙江省遭受洪涝、风雹灾害,共造成18.2万人受灾,6.3万公顷农作物受灾C.2016年1月下旬爆发的超级寒潮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D.2015年5月20日哥伦比亚西北部发生特大山体滑坡和泥石流,至少造成92人死亡答案:A(2016·北京海淀区高二期末)2016年5月4日以来,
推荐度:
导读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基础巩固]1.下列不属于自然灾害的现象是()A.2016年4月2日,沪宁高速上海至无锡方向玉祁段发生重大车祸,现场至少50辆车连环相撞B.2015年6月19日,黑龙江省遭受洪涝、风雹灾害,共造成18.2万人受灾,6.3万公顷农作物受灾C.2016年1月下旬爆发的超级寒潮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D.2015年5月20日哥伦比亚西北部发生特大山体滑坡和泥石流,至少造成92人死亡答案:A(2016·北京海淀区高二期末)2016年5月4日以来,
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基础巩固]

1.下列不属于自然灾害的现象是( )

A.2016年4月2日,沪宁高速上海至无锡方向玉祁段发生重大车祸,现场至少50辆车连环相撞

B.2015年6月19日,黑龙江省遭受洪涝、风雹灾害,共造成18.2万人受灾,6.3万公顷农作物受灾

C.2016年1月下旬爆发的超级寒潮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D.2015年5月20日哥伦比亚西北部发生特大山体滑坡和泥石流,至少造成92人死亡答案:A

(2016·北京海淀区高二期末)2016年5月4日以来,江南、华南及西南地区东部等地遭受了强对流、暴雨洪涝及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等灾害。截至5月11日9时统计,造成南方10省市(自治州)243个县(市、区)466. 6万人受灾,66人死亡,10人失踪。据此回答2~4题。

2.南方暴雨洪涝诱发的次生灾害不可能有( )

A.滑坡B.泥石流

C.崩塌D.地震

3.在洪涝灾害中不易受损害的人群是( )

A.妇女、老人B.青少年、儿童

C.残障人D.青壮年男性

4.自然灾害造成的最严重后果是( )

A.对人类生理、心理的损害

B.财产损失

C.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D.停工停产、交通通信中断

[导学号36590000] 解析:第2题,暴雨洪涝发生在山区极易诱发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暴雨洪涝不可能诱发地震。第3题,妇女、老人、青少年、儿童、残障人属于易受自然灾害损害的人群。第4题,对人类生理、心理的损害是自然灾害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所以人是防灾救灾中首要防救对象。

答案:2.D 3.D 4.A

不同区域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是不同的,同一种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据此完成5~6题。

5.产生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

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②灾害强度的差异

③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表层环境中

④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

A.①③B.②④

C.③④D.①②

6.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某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且防抗灾能力强,关于其灾害危害程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

B.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C.损失数量大,影响程度小

D.很难确定

解析:第5题,灾情是由致灾因子的强度,受灾体的特性共同决定的。因此产生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以及灾害强度的差异。第6题,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减灾防灾的投入越大,抗灾能力越强,从而降低灾害程度。

答案:5.D 6.B

7.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北京时间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余震70次。震中位于博克拉,截至2015年5月5日,地震至少造成7 557人死亡,14 536人受伤,中国、印度、孟加拉国、不丹等地均出现人员伤亡。

(1)本次地震是否属于自然灾害?说明理由。

(2)地震灾害除了给人体带来死伤的生理伤害外,还给人体带来哪些伤害?

(3)此次地震还会诱发哪些次生灾害?

(4)地震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5)此次地震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导学号36590001] 解析:第(1)题,自然灾害的判断标准有两条,一是是否以自然异变为诱因,二是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资源破坏等,即对人类社会是否造成破坏,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此次地震是自然异变引起的,并且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因此属于自然灾害。第(2)题,地震灾害除了给人体带来死伤的生理伤害外,还会给人带来恐慌、忧愁、痛苦等心理及精神伤害。第(3)题,尼泊尔地震靠近喜马拉雅山,山上积雪多,因此地震还会诱发滑坡、泥石流以及雪崩等次生灾害。第(4)题,地震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破坏。第(5)题,本次地震由于地震震级高,强度大,并且震中地区人口和经济密度大,防抗灾能力弱,因此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严重。

答案:(1)是自然灾害。理由:本次地震是由自然异变引起的,并且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2)还会带来心理及精神等方面的伤害。

(3)滑坡、泥石流、崩塌、雪崩等。

(4)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破坏。

(5)灾害强度大;人口、经济密度大;防抗灾能力弱。

[能力提升]

(2016·甘肃兰州高二期中)北京时间2016年5月28日17时39分,在尼泊尔(27.53°N,85.15°E)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据此回答1~2题。

1.地震的孕灾环境主要是( )

A.岩石圈B.大气圈

C.水圈D.生物圈

2.关于印尼地震造成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破坏,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持续时间短,但影响范围广的特点

B.自然资源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都能恢复

C.可再生资源受灾后,恢复较快

D.非可再生资源受灾被毁后无法或很难恢复

[导学号36590002] 解析:第1题,地震灾害孕育于地球的岩石圈,因此孕灾环境是岩石圈。第2题,自然灾害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破坏具有滞后性、隐蔽性和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非可再生资源受灾被毁后无法或很难恢复;可再生资源受灾后虽然可以再生,但过程非常缓慢。

答案:1.A 2.D

3.(2016·珠海模拟)下图为“某种自然灾害引发道路破坏方式统计图”,该种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

A.干旱B.地震

C.洪涝D.泥石流

解析:选B。对照选项和图示,结合生活常识可知,干旱无法引起道路塌陷,故A错;地震会造成图中各种现象,并且开裂次数远远超过其他破坏,故B正确;洪涝和泥石流易使道路塌陷、断裂,很少产生扭曲变形及路面开裂,因此正确选项为B。

(2016·北京东城区模拟)下表为1990~2010年四国洪涝灾害状况。读表,回答4~5题。

4.表中( )

A.国家季风气候区广布

B.国家人口都超过一亿

C.中国每年发生143次洪涝灾害

D.澳大利亚受洪涝影响最小

5.印度洪涝灾害经济损失小于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

A.减灾防灾能力较高

B.人口密度较小

C.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D.植被覆盖率低

[导学号36590003] 解析:第4题,读表可知,澳大利亚洪涝灾害发生的次数为37次,死亡人数为88人,受灾人数为27.15万人,经济损失为1 210.94千万美元,综合分析澳大利亚受到洪涝灾害影响最小。第5题,印度受灾次数、死亡人数都多于中国,但是因为经济较中国落后,所以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小很多。

答案:4.D 5.C

6.(2016·吉林长春高二期末)下图是“世界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柱状统计图”,据图回答问题。

(1)描述1950年~2001年自然灾害损失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说明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年份灾害损失差异很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导学号36590004] 解析:第(1)题,图中反映的是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据图可知,灾害损失越来越重,1995年后有下降的趋势。原因主要从灾害发生的次数、经济发展水平、防灾抗灾能力等方面分析。第 (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年份灾害损失差异很大,主要是由于不同年份重大灾害发生的次数不同导致的。

答案:(1)灾害损失越来越重,1995年后有下降的趋势。

灾害损失越来越重的原因可能是:重大灾害发生次数增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后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重大灾害次数减少;防灾、抗灾能力提高。

(2)不同年份重大灾害发生的次数不同。

7.(2016·全国百校联盟联考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表为1990~2010年印度和日本的重大洪涝灾害统计表。

答案:受灾状况:印度面积广大,人口多,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而且更加集中,所以洪涝灾害的受灾人口和经济损失多于日本。

成因:印度平均每次洪涝灾害的经济损失较少;印度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密度较小。

文档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习题5.

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基础巩固]1.下列不属于自然灾害的现象是()A.2016年4月2日,沪宁高速上海至无锡方向玉祁段发生重大车祸,现场至少50辆车连环相撞B.2015年6月19日,黑龙江省遭受洪涝、风雹灾害,共造成18.2万人受灾,6.3万公顷农作物受灾C.2016年1月下旬爆发的超级寒潮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D.2015年5月20日哥伦比亚西北部发生特大山体滑坡和泥石流,至少造成92人死亡答案:A(2016·北京海淀区高二期末)2016年5月4日以来,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