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2年广东省中考化学试卷和答案解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2:51:15
文档

2022年广东省中考化学试卷和答案解析

2022年广东省中考化学试卷和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分)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光合作用B.冰雪融化C.海水蒸发D.溪水流淌2.(3分)学校采购了一批含75%酒精的免洗消毒喷雾。你建议在存放处张贴的警示标识是()A.B.C.D.3.(3分)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汽水B.氢气C.黄铜D.空气4.(3分)我国自主研制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的锚泊主系缆由聚乙烯纤维制成,该材料属于()A.天然橡
推荐度:
导读2022年广东省中考化学试卷和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分)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光合作用B.冰雪融化C.海水蒸发D.溪水流淌2.(3分)学校采购了一批含75%酒精的免洗消毒喷雾。你建议在存放处张贴的警示标识是()A.B.C.D.3.(3分)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汽水B.氢气C.黄铜D.空气4.(3分)我国自主研制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的锚泊主系缆由聚乙烯纤维制成,该材料属于()A.天然橡
2022年广东省中考化学试卷和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    B.冰雪融化    C.海水蒸发    D.溪水流淌

2.(3分)学校采购了一批含75%酒精的免洗消毒喷雾。你建议在存放处张贴的警示标识是(  )

A.    B.    

C.    D.

3.(3分)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汽水    B.氢气    C.黄铜    D.空气

4.(3分)我国自主研制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的锚泊主系缆由聚乙烯纤维制成,该材料属于(  )

A.天然橡胶    B.天然纤维    C.合成材料    D.金属材料

5.(3分)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两个分子的是(  )

A.O2﹣    B.2O2    C.SO2    D.2O

6.(3分)科学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拉瓦锡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B.门捷列夫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C.道尔顿确定了空气的组成    

D.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7.(3分)荔枝生长过程中,需要施肥为果树补充营养。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  )

A.NH4H2PO4    B.CO(NH2)2    C.NH4NO3    D.KCl

8.(3分)我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二氧化钒的“冷热双吸”材料,有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钒为金属元素    

B.钒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3    

C.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    

D.二氧化钒的化学式为VO2

9.(3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10.(3分)某饼干的配料表如图所示,其中不包含的基本营养素是(  )

【品名】××饼干

【配料】小麦粉、精炼植物油、白砂糖、食用盐、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钠、硫酸钙)
A.油脂    B.维生素    C.糖类    D.无机盐

11.(3分)研究发现千金藤素(C37H38N2O6)可抑制某些冠状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下列关于千金藤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氧化物    B.含有氮分子    

C.由四种元素组成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2.(3分)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H<5.6的降雨称为酸雨    B.石油属于可再生能源    

C.PM2.5属于大气污染物    D.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大

13.(3分)根据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50g甲能完全溶于50g水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C.t2℃时,丙和丁的溶解度相同    

D.加压或升温能增加戊的溶解度

14.(3分)劳动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承担家庭劳动,下列项目与所涉及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 

选项劳动项目化学知识
A用燃气灶炒菜燃气燃烧放热
B用炉具清洁剂去除油污NaOH可与油脂反应

C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D往自制净水器内放入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催化作用
A.A    B.B    C.C    D.D

15.(3分)对铁生锈与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比①②可探究:接触氧气是否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B.对比②③可探究:接触水是否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C.对比①④可探究:温度达到着火点是否为铁燃烧的条件之一    

D.对比③④可探究:接触氧气是否为铁燃烧的条件之一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7分)炉甘石始载于《外丹本草》,主要成分为碳酸锌(ZnCO3)和碱式碳酸锌,炮制后主要成分为氧化锌(ZnO),可作为外用药使用。

(1)锌元素属于人体必需的      (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2)碳酸锌中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质量比为      。

(3)氧化锌、碳酸锌、碱式碳酸锌都有一定的抑菌活性,说明起抑菌作用的有效成分可能是      (填字母)。

a.锌分子

b.锌元素

c.锌单质

(4)药效高低与有效成分的含量相关。碳酸锌的抑菌活性低于相同质量的氧化锌,可能的原因是      。

17.(8分)我国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催化剂,实现了甲烷向重要化工原料甲醇的高效转化。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反应涉及      种单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      。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物中的一种气体可供呼吸。利用图2中的电解水装置制取时,它会在      管(填字母)中产生。

(4)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再生生保系统能实现(3)中气体的100%再生。在失重条件下制得该气体后,还需通过膜分离技术将其与H2O分离,原因是      。

(5)主要成分为CH4的燃料是      (多选,填字母)。

a.煤

b.沼气

c.天然气

d.乙醇汽油

18.(10分)具备基本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和保证。在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小明和小英分别抽取了Ⅰ、Ⅱ两组试题。可供选择的实验药品有大理石、KClO3、MnO2、稀盐酸、NaOH溶液、H2O2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等,相关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Ⅰ组:O2和CO2的实验室制取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小明想用同一套装置分别制取O2和CO2,应选用发生装置      和收集装置      (填字母)。其中,制取 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组: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和酸、碱的化学性质

(1)为了鉴别稀盐酸和NaOH溶液,小英要测定溶液的pH,正确的操作是      。测得pH=1的溶液为      。

(2)稀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为使该反应“可视化”,小英向NaOH溶液中滴加      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观察到溶液由      色变为无色。

19.(10分)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为纯碱和氮肥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工业纯碱中可能混有少量NaCl,同学们对工业纯碱样品展开探究。

探究一:确定纯碱样品中是否含有NaCl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取样品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稀盐酸至反应完全有      产生

样品中有NaCl

向上述溶液中继续滴加适量AgNO3溶液

有      产生

有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有错误,正确方案应选用      (填字母)代替稀盐酸。

a.CaCl2溶液

b.稀

c.BaCl2溶液

探究二:测定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1】将样品溶解,加入过量CaCl2溶液,搅拌至反应完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2】如图1所示,将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反应结束后,根据干燥管增重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若结果大于100%,可能的原因是      。

【讨论】上述两个方案中,你认为方案      更优。

【拓展】图2为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为提纯含少量NaCl的纯碱样品,将其浓溶液从t1℃冷却至t2℃,t1~t2的最优范围是      (填字母)。

a.40~10

b.60~30

c.70~40

20.(10分)《千里江山图》是我国传世名画之一。宋代画家王希孟创造性地将炭照、赭石、孔雀石、蓝铜矿等矿物颜料用在不同的画层。

(1)画作用水墨打底,保存千年而不变色,说明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

(2)画作的青色用到蓝铜矿,其主要成分为Cu3(OH)2(CO3)x,则x=     。

(3)画作中所用的矿物颜料也可用于冶炼金属。如图为碳元素的价类转化二维图。利用图中化合物      (写化学式)的还原性冶炼赭石(主要成分为Fe2O3),反应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若反应a~d均属同一种基木反应类型,则该反应类型为      ,其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填字母)。

(5)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2(OH)2CO3)受热分解(反应e),生成三种氧化物,其中一种为黑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10分)铁铜双金属粉末可用于生产机械零件。利用还原铁粉和CuSO4溶液制备该产品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1)“搅拌”时发生的反应利用了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      (填“强”或“弱”)。

(2)“过滤”后滤液的主要成分是      (写化学式)。

(3)若用该工艺制备了1000g铁铜双金属粉末产品,其中Cu单质的质量分数为19.2%。计算置换这些Cu单质所需还原铁粉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4)“干燥还原”可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产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2所示。若(3)中产品是在500℃时干燥还原后得到的,则其中最多含Fe元素      g(产品中只含三种元素)。

 参与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解析判断。

【参】解:A、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海水蒸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在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溪水流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A。

2.【解析】酒精是易燃液体,结合图标所表示的含题。

【参】解:A、图为腐蚀品标志,故A错误;

B、图为节约用水标志,故B错误;

C、图为有毒品标志,故C错误;

D、图为易燃物标志,故D正确。

故选:D。

3.【解析】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解析判断.

【参】解:A、汽水中含有水、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B、氢气中只有氢气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正确。

C、黄铜是铜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D、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故选:B。

4.【解析】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参】解:聚乙烯纤维是一种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

故选:C。

5.【解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参此类题目。

【参】解:A、选项中符号表示氧离子,错误;

B、在化学式前加数字表示分子个数,2O2表示两个氧分子。正确;

C、SO2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错误;

D、2O表示两个氧原子,错误。

故选:B。

6.【解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解析参。

【参】解:A、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说法错误。

B、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说法错误。

C、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说法错误。

D、屠呦呦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解析】只含有营养元素中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只含有营养元素中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只含有营养元素中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参】解:A、NH4H2PO4中含有营养元素氮元素、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A正确;

B、CO(NH2)2中只含有营养元素中氮元素,属于氮肥,故B错;

C、NH4NO3中只含有营养元素中氮元素,属于氮肥,故C错;

D、KCl中只含有营养元素中钾元素,属于钾肥,故D错。

故选:A。

8.【解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解析判断即可。

【参】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钒,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3,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钒元素的元素符号为V,二氧化钒的化学式为VO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9.【解析】A、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解析判断。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C、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解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解析判断。

【参】解: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手不能放在导管上,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10.【解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解析判断。

【参】解:小麦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精炼植物油中富含油脂,白砂糖中富含糖类;食用盐、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钠、硫酸钙)中富含无机盐;其中不包含的基本营养素是维生素。

故选:B。

11.【解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根据物质的构成来解析;

C、根据物质的组成来解析;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来解析。

【参】解:A、千金藤素(C37H38N2O6)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千金藤素是由千金藤素分子构成的,千金藤素分子中含有氮原子,不含氮分子,故B错误;

C、由化学式可知,千金藤素(C37H38N2O6)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故C正确;

D、千金藤素(C37H38N2O6)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7):(1×38):(14×2):(16×6)=444:38:28:96,可见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D错误。

故选:C。

12.【解析】A、根据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进行解析判断。

B、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C、根据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进行解析判断。

D、根据合金的性质,进行解析判断。

【参】解:A、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B、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说法错误。

C、PM2.5属于大气污染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3.【解析】A、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来解析;

B、根据溶解度曲线来解析;

C、根据溶解度曲线来解析;

D、根据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来解析。

【参】解:A、由图示可知,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8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80g甲物质,那么t1℃时,50g甲并不能完全溶于50g水,最多能溶解40g,故A错误;

B、由图示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剩余固体越来越少),故B错误;

C、由图示可知,t2℃时,丙和丁的溶解度相同,故C正确;

D、由图示可知,加压或降温能增加戊的溶解度,故D错误。

故选:C。

14.【解析】A、根据燃烧放热来解析;

B、根据除油污的原理来解析;

C、根据缓慢氧化来解析;

D、根据活性炭的性质来解析。

【参】解:A、燃气燃烧放热,因此用燃气灶炒菜,故A正确;

B、NaOH可与油脂反应,因此可用炉具清洁剂去除油污,故B正确;

C、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的过程中,物质发生了缓慢氧化,故C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因此往自制净水器内放入活性炭可用于净化水,故D错误。

故选:D。

15.【解析】根据对比实验唯一变量的原则解析回答此题。

【参】解:A、①②的变量为是否与水会接触,因此探究水是否铁生锈的条件之一,选项A错误;

B、②③变量为除了水之外,还有接触的气体组分不同,因此无法形成对比实验,选项B错误;

C、①④变量为温度,因此探究温度达到着火点是否为铁燃烧的条件之一,选项C正确;

D、③④变量为温度、气体组分等,变量不唯一,选项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解析】(1)根据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进行解析;

(2)赶紧去碳酸锌的化学式进行解析;

(3)根据三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解析;

(4)根据碳酸锌和氧化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解析。

【参】解:(1)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包括:钙、镁、钾、钠、磷、氯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包括:铁、碘、氟、锰、铜、锌、硒等,故新元素属于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故答案为:微量;

(2)碳酸锌的化学式为ZnCO3,故碳酸锌中锌、氧原子个数比为 1:3;锌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5:(16×3)=65:48;

故答案为:1:3;65:48;

(3)氧化锌、碳酸锌、碱式碳酸锌中都含有锌元素,故起抑菌作用的有效成分可能是锌元素,故选:b;

故答案为:b;

(4)由上一问可知,能够起到抑菌作用的有效成分是锌元素,氧化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碳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因此碳酸锌的抑菌活性低于相同质量的氧化锌的原因是等质量的氧化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大于碳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

故答案为:等质量的氧化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大于碳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

17.【解析】(1)氢气和氧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是单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

(2)在催化剂催化作用下,甲烷、氢气、氧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

(3)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能够供给呼吸。

(4)在失重条件下气体和水不能分离。

(5)主要成分为CH4的燃料是沼气、天然气。

【参】解:(1)该反应涉及2种单质,即氢气和氧气,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

故答案为:2;不变。

(2)在催化剂催化作用下,甲烷、氢气、氧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2CH3OH+H2O。

故答案为:CH4+H2+O2CH3OH+H2O。

(3)反应物中的一种气体(氧气)可供呼吸。利用图2中的电解水装置制取时,它会在B管(填字母)中产生。

故答案为:B。

(4)在失重条件下制得该气体后,还需通过膜分离技术将其与H2O分离,原因是在失重条件下气体和水不能分离。

故答案为:在失重条件下气体和水不能分离。

(5)主要成分为CH4的燃料是沼气、天然气。

故答案为:bc。

18.【解析】Ⅰ组: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

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Ⅱ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参】解:Ⅰ组:(1)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

故答案为:试管。

(2)小明想用同一套装置分别制取O2和CO2,应选用发生装置B和收集装置C。其中,制取 O2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故答案为:B;C;2H2O22H2O+O2↑。

Ⅱ组:(1)为了鉴别稀盐酸和NaOH溶液,小英要测定溶液的pH,正确的操作是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变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溶液的pH。测得pH=1的溶液为稀盐酸。

故答案为: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变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溶液的pH;稀盐酸。

(2)稀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为使该反应“可视化”,小英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故答案为:酚酞;红。

19.【解析】探究一:根据氯离子的验证进行解析;

探究二:【方案1】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方案2】根据盐酸的挥发性以及氢氧化钠的吸水性解析;

【讨论】根据方案2的不足解析;

【拓展】根据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解析;

【参】解:探究一、要验证纯碱样品中有NaCl,取样品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稀盐酸至反应完全,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有气泡冒出;向上述溶液中继续滴加适量AgNO3溶液,银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钠,所以有白色沉淀生成;但是由于加入过量稀盐酸时提供了氯离子,同样与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无法证明样品中是否有NaCl,所以可将稀盐酸换成稀。

探究二、【方案1】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方案2】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将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同时被氢氧化钠吸收,另外氢氧化钠固体还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造成根据干燥管增重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结果大于100%;

【讨论】两个方案中方案1更好;

【拓展】为提纯含少量NaCl的纯碱样品,用降温结晶的方法,由于4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最大,所以将其浓溶液从t1℃冷却至t2℃,t1~t2的最优范围是40~10。

故答案为:探究一、气泡;白色沉淀;b;

探究二、【方案1】Na2CO3+CaCl2=CaCO3↓+2NaCl;

【方案2】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同时被氢氧化钠吸收,另外氢氧化钠固体还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讨论】1;

【拓展】a。

20.【解析】(1)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解析;

(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解析;

(3)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二氧化碳解析;

(4)根据化合反应特点解析;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吸热;

(5)根据化学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参】解:(1)画作用水墨打底,保存千年而不变色,说明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或不活泼;

(2)Cu3(OH)2(CO3)x中铜元素为+2价,氢氧根为﹣1价,碳酸根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2)×3+(﹣1)×2+(﹣2)×x=0,x=2;

(3)图中可还原氧化铁的物质是碳和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中碳为+2价,二氧化碳中碳为+4价,故反应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4)由图可知甲为碳,乙为一氧化碳,丙为二氧化碳,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上述反应都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吸热;

(5)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2(OH)2CO3)受热分解(反应e),生成三种氧化物,其中一种为黑色固体即为氧化铜,还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H2O+CO2↑。

故答案为:

(1)稳定或不活泼;

(2)2;

(3)CO;升高;

(4)化合反应;d;

(5)Cu2(OH)2CO32CuO+H2O+CO2↑。

21.【解析】铁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过滤”后滤液的主要成分是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

根据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参】解:(1)“搅拌”时发生的反应利用了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因此铁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故答案为:强。

(2)“过滤”后滤液的主要成分是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

故答案为:FeSO4。

(3)设需要铁的质量是x。

Fe+CuSO4═FeSO4+Cu

56                         

x                     1000g×19.2%

x=168g

故答案为:168g。

(4)干燥还原”可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产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2所示。若(3)中产品是在500℃时干燥还原后得到的,则其中最多含Fe元素质量:1000g﹣1000g×19.2%﹣1000g×0.4%=804g。

故答案为:804。

文档

2022年广东省中考化学试卷和答案解析

2022年广东省中考化学试卷和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分)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光合作用B.冰雪融化C.海水蒸发D.溪水流淌2.(3分)学校采购了一批含75%酒精的免洗消毒喷雾。你建议在存放处张贴的警示标识是()A.B.C.D.3.(3分)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汽水B.氢气C.黄铜D.空气4.(3分)我国自主研制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的锚泊主系缆由聚乙烯纤维制成,该材料属于()A.天然橡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