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生物的特征 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2:51:22
文档

生物的特征 教学设计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张本长成员:苏英、李海第1课时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知识目标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重点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
推荐度:
导读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张本长成员:苏英、李海第1课时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知识目标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重点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生物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张本长    成员:苏英、李海

第1课时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知识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重点

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教师准备:(1)一只活泼的小鸟。

(2)一盆在单侧光照射下向光生长的植物。

(3)有多种生物画面的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2.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生物实物或标本。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你们知道三十亿年前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吗?那是一片荒芜,寸草不生。而今天我们的星球如此美丽,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装点得如此美丽吗?

(花、草、树木,还有各种各样的动物)

正是有了这些形形色色的植物、动物才构成了美丽的、奇趣无比的大自然。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欣赏吧!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学生自学,完成《探究在线》本节“预习导学”习题。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请学生准备好纸和笔,观察一段多媒体片段。要求学生边看边把画面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分开记录下来,并鼓励看谁记得最多,分得准确。

(多媒体演示)画面中有茂密的森林,森林中有栖息在树上的鸟儿,追逐嬉戏的梅花鹿;有潺潺的流水,有突起的山石。有广阔的草原,草原中有奔腾的马群,有悠闲吃着牧草的牛、羊,还有冒着炊烟的蒙古包,蒙古包前停着的马车和水槽。有蔚蓝的大海,大海上有扬帆起航的船儿,不时从海面掠过的海鸥,在水中游弋的鱼儿、海蜇,还有五光十色的珊瑚礁、珊瑚虫……

学生一边认真观看,一边紧张记录。

教师(及时评价)先从数量上了解情况:

(1)如记录了10种生物的同学请举手。

(2)15种以上的同学请举手。

(3)20种以上的请举手等。

然后请2~3名同学谈谈记录情况,给予评价鼓励。

教师引导,怎样把生物和非生物区分开来的呢?

(因为生物是有生命的)

教师引导启问:生命有哪些特征呢?

教师(出示小鸟):这是一只小鸟,我们看看小鸟有一些什么特征?再想想是不是其他生物也具有这些特征。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标本或实物,对照小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并进行热烈的讨论):小鸟要吃东西、需要营养;人和其他动物也需要营养。(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某组的讨论)

教师点拨: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也需要营养吗?

学生思考回答:植物也需要,我们为植物浇水、施肥就是为它们提供营养。

教师进一步引导,植物要进行光合作用,是为了什么?(植物需要营养)

过渡: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生长。生物还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思考回答:小鸟需要呼吸,如果没有氧气会憋死的,人和动物都需要呼吸。

教师点拨:那么植物需要呼吸吗?

并举例:小学自然课里讲菜窖里有大量的CO2,这就是蔬菜进行呼吸时释放出来的。

教师强调:生物需要呼吸。

引导学生在分组讨论时发现的问题:小鸟要排废物。

点拨:人和其他动物也可以通过排尿、排汗、呼吸将废物排出体外。

教师激疑:植物呢?植物也出汗、排尿吗?

(多媒体画面)

画面上一棵小树,点击一片叶子,叶子变黄,叶片飘落下来。同时画外音:“落叶归根,我带着这点废物先走了。”

学生:哇,原来植物可以通过落叶,也可以通过呼吸排出废物的呀。

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用小鸟举例说明生物还有哪些特征。

学生:小鸟受到惊吓就会飞走;打苍蝇时苍蝇也会飞走;小兔听到声音会逃走。

教师:这些都属于应激性。什么是应激性呢?就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教师引导激疑:植物有没有这种特征呢?

(出示向一侧生长的植物)点拨:这就是植物对光刺激作出的反应。

并再举例(向光生长):其实生活中经常见到——如果放在窗台或阳台上的花不经常移动,就会长成这个样子。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较明显。

要求学生举出植物应激性的例子。

学生: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到后会合起来;向日葵的花会随着太阳转动……

教师再激疑:生物体还有哪些特征呢?

学生1:小鸟会生蛋,蛋可以孵化出新的生命。生物体可以繁殖的。

学生2:还有生物体都是可以长大的。

教师点拨: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当生物体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但是不同的生物繁殖的方式不同。例如,玉米植物产生种子进行繁殖;而土豆等植物却利用根、茎、叶进行繁殖;鸟类产卵繁殖后代;哺乳动物通过产仔繁殖下一代。虽然方式不同,但是生物体生生不息地生存下来,正是生物体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教师补充: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

提问:我们了解了生物的这些特征,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它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我们来看一下珊瑚、珊瑚虫和钟乳石,哪个是生物?为什么?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这是为什么?

讲解:珊瑚不是生物,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珊瑚虫才是生物。钟乳石不属于生物,它是由无机盐慢慢堆积形成的。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有适宜的温度,这些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因此,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

引申:从同学们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生物有许多特征,如果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能提出许多的问题,我们会从中受益无穷。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呢?

分析点拨教材第2页“观察”的相关内容。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可借助一些工具。

3.观察过程要有耐心,并要如实地记录。

4.还要和别人交流。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本节“互动课堂”习题。

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今天我们认识到这么多的生命现象,体会到观察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认真、全面、实事求是的观察和记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引导我们作出正确的判断。热烈的讨论可以拓展我们的思路,激发我们的灵感,让你迸出思想的火花。积极的归纳总结让我们得到了正确的结论,使我们的知识系统化。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或多或少地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希望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地参与,用我们聪慧的大脑学会学习,探索生物无穷无尽的奥秘。

六、深化练习,拓展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本节“课时作业”习题。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文档

生物的特征 教学设计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张本长成员:苏英、李海第1课时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知识目标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重点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