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序 | 工程类别 | 试验检测工程 | 质量或允许偏向 | 检测频率 | 检测 | 所用主要仪器设备 | |
| 1 | 路基工程 | 取土场及不适宜材料 | 不适宜材料:⑴沼泽土、淤泥、泥炭、冻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 ⑵含有树根和易腐朽物质的土。⑶有机质含量大于5%的土。⑷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 | 现场随时观察土源情况。 |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 液塑限结合测定仪、土工击实仪、烘箱、电子天平等 | |
| 2 | 原地面压实度 | ≥90 | 双车道公路每200m测4处 |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59-95核子仪法、灌砂法 | 核子仪、灌砂筒、砂、 电子天平、烘箱等 | ||
| 3 | 填方压实度 | 路槽底面以下深度〔m〕 | 压实度〔%〕 | 双车道公路每200m测4处 | |||
| 0-0.8 | ≥96 | ||||||
| 0.80-1.50 | ≥94 | ||||||
| 1.50以下 | ≥93 | ||||||
| 4 | 零填及挖方 | 0-0.8 | ≥96 | ||||
| 5 | 弯沉检测 | 不大于设计 | 按JTGF80/1-2004 |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59-95贝克曼梁法 | 弯沉仪、弯沉车、百分表等 | ||
| 6 | 压实含水量 | 由重型击实或试验路 确定的施工含水量范围 | 每200米每压实层4处 |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 2007烘干法、酒精燃烧法 | 铝盒、烘箱、电子天平 | ||
| 7 | 土的塑性指数 | 符合本工程技术要求 击实试验采用重型击实 | 每5000m3或土 质有变化时进展 |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液塑限结合测定法 | 电子天平、液塑 限结合测定仪 | ||
| 8 | 土的 击实试验 |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重型击实法 | 电动击实仪、电子天平 | ||||
| 9 | 基坑、台背回填 | 材料 | 符合设计要求 | 随时检测 | |||
| 10 | 压实度 | 压实度≥96 | 6点/侧/层 |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59-95核子仪法、灌砂法 | 核子仪、灌砂筒、砂、电子天平、烘箱等 | ||
| 序 | 工程类别 | 试验检测工程 | 质量或允许偏向 | 检测频率 | 检测 | 所用主要仪器设备 | |
| 11 | 底基层、基层 | 碎石 | 压碎值 | ≤30% | 每批进场材料或每500-1000m3 抽验一次。 | JTG E42-2005 | 压力机、筛等 |
| 12 | 级配范围 | 符合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要求 | |||||
| 13 | 粒径 | 符合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要求 | |||||
| 14 | 水泥 | 细度 | 符合GB175-2007的要求 | 同厂家、同批次、同品种的 袋装水泥每100T检验一次; 散装水泥每200T检验一次。 | JTG E30-2005 | 负压筛、胶砂机、净浆机、雷氏夹、水泥抗折机等 | |
| 15 | 凝结时间 | 初凝小于3小时终凝宜6小时以上 | |||||
| 16 | 安定性 | 必须合格符合GB175-2007的要求 | |||||
| 17 | 强度 | 各龄强度不低于并符合符合GB175-2007的要求 | |||||
| 18 | 石灰 | 符合JTJ034-2000的要求 | 每200T检测一次 | ||||
| 19 | 配合比设计 | 符合JTJ034-2000的规定。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 当遇到材料发生变化时 应重新进展复核。 | JTJ034-2000 | 试模、路强仪、应力环 | ||
| 20 | 混合料级配检验 | 符合设计 | 每工作日上下午各一次 | JTG E51-2021 | 筛 | ||
| 21 | 含水量 | 略大于最正确含水量0.5—1 | 随时监测 | 电子天平 | |||
| 22 | 灰剂量 | 不低于设计 | 1处/车道/200m/层 | 试剂 | |||
| 23 | 压实度 | 98 | 2处/车道/200m/层 | JTJ059-95核子仪法、灌砂法 | 灌砂筒、电子天平、烘箱等 | ||
| 24 | 无侧限抗压强度 | 不低于设计 | 每工作日或每2000m2 检验一次 | JTG E51-2021 | 路面材料试验机、应力环 | ||
| 25 | 整体性检验 | 7—10天应能取出完好的芯样 | 每车道500m或每作业段一次 | 取芯机 | |||
| 序 | 工程类别 | 试验检测工程 | 质量或允许偏向 | 检测频率 | 检测 | 所用主要仪器设备 | ||
| 26 | 沥青路面 | 粗 集 料 | 水洗法<0.075mm 颗粒含量 | ≤1% | 每批进场材料抽验一次材料有变化时应随时检验。每批不超过1000m3 | TO310 | 筛、电子天平 | |
| 27 | 针片状颗粒含量 | 上面层≤15% 其它面层≤18% | T0312 | 规准仪、电子天平 | ||||
| 28 | 压碎值 | 上面层 | ≤26% | T0316 | 压力机 | |||
| 中下面层 | ≤28% | |||||||
| 29 | 磨耗率〔上面层〕 | 上面层≤28% 其它面层≤30% | T0317 | 磨耗机 | ||||
| 30 | 粘附性 | 5级以上 | 每批进场材料抽验一次材料有变化时应随时检验。每批不超过500m3 | T0616/T0663 | ||||
| 31 | 加速磨光值〔上面层〕 | ≥40 | T0321 | 磨光机 | ||||
| 32 | 细 集 料 | 砂 | 含泥量 | ≤3% | 每批进场材料抽验一次材料有变化时应随时检验每批不超过100T | T0333 | 筛、电子天平 | |
| 33 | 砂当量 | ≥60% | T0334 | 砂当量测定仪 | ||||
| 34 | 石屑 | 粒径 | <5mm | T0351 | ||||
| 35 | 砂当量 | ≥60% | T0334 | 砂当量测定仪 | ||||
| 36 | 填 料 | 含水量 | ≤1% | T0103 | 电子天平、烘箱 | |||
| 37 | 通过0.075mm筛孔 细颗粒含量 | ≥75% | T0351 | 筛、电子天平 | ||||
| 38 | 沥 青 | 符合JTG F40-2004中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 每批进入现场的沥青都要检验。 | JTJ052-2000 | 针入度仪、延伸仪、软化点测定仪 | |||
| 序 | 工程类别 | 试验检测工程 | 质量或允许偏向 | 检测频率 | 检测 | 所用主要仪器设备 | ||
| 39 | 沥青路面 |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符合设计 | JTG F40-2004 | 马歇尔击实仪 | |||
| 40 | 厂拌沥青混合料检验 | ≥4.75mm的筛余集料 | 以级配中值为准 | ±6% | 逐盘在线监测每台拌和机每天应至少两次上下午各一次 | T0725 | 筛、电子天平 | |
| 41 | ≤2.36mm的筛余集料 | 同上 | ±5% | |||||
| 42 | 通过0.075mm筛余集料 | 符合配合比设计值 | ±2% | |||||
| 43 | 油石比〔沥青含量〕 | 同上 | ±0.3% | T0722、T0721 | 抽提仪 | |||
| 44 | 混合料空隙率 | 符合JTJF40-2004规定 | T0702、T0709 | 马歇尔稳定度仪 | ||||
| 45 | 沥青饱和度 | |||||||
| 46 | 稳定度 | |||||||
| 47 | 流值 | |||||||
| 48 | 出料温度 | 随时检测 | 温度计 | |||||
| 49 | 现场检测 | 压实度 | 试验室度的96%(*98) | 1处/200m/层 | T0924、T0922 | 取芯机 | ||
| 50 | 弯沉值 | 符合设计 | 1处/200m/车道 | JTJ059-95 | 弯沉仪 | |||
| 51 | 摩擦系数 | 符合设计 | 1处/200m | 摆式仪 | ||||
| 52 | 构造深度 | 符合设计 | 1处/200m | 铺砂仪 | ||||
| 53 | 渗水系数 | 小于200mm/min | 1处/200m | T0971 | 渗水仪 | |||
1、完善筑工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在完善建筑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方面,首先国家应该给予积极的响应和支持,积极商讨和出台新的相关法律法规,并确保其能够有效实施和落实,为工程管理质量的提高提供逐步完善的法律法规。同时,各个地区也应积极出台相关,强化专业工程项目管理,硬性规定管理范围,严格项目管理企业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从而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逐渐规范化、科学化。
2、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组织员工培训,积极的开展继续教育,全面的将员工素质提高。此外,还应当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在分项工程每一道工序开始施工之前,工程的项目部负责人应当及时的参与到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工作中去,对图纸设计、施工程序及成品保护、程序的交叉配合,都必须进行详细的交底,交底的内容主要包括设计变更、质量标准、施工方案、规范要求、技术安全措施等,使全体施工人员均可以掌握与了解相关要求和技术,同时做好交底记录。
3、完善进度协调工作
也就是说要对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或团体进行协调,从建设单位、承包单位、分包单位-----彼此加以协调与搭接,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要进行协调配合,因为所有这些都已经成为非常关键的因素,他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一定要加强对所有单个项目工程内部的施工关系的协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维持工程建设顺序,确保工程如期完成。
4、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应采用“三把关,四检验”的制度,即材料供应人员把关,技术质量检验人员把关,操作使用人员把关;检验规格,检验品种,检验质量,检验数量。
5、完善招投标办法
各建设主管部门应根据《建筑法》对将要投票的项目从立项、投标至开工、施工及竣工验收全过程严格实行监督管理,依法维护建筑施工企业的利益。
6、重视建筑工程的核算
建立科学的核算管理体系;参与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将财务管理的位置前移;对于已竣工的工程,要及时办理工程(预)转资。只有对工程核算进行完善和创新,形成系统严密并且符合企业实际的工程管理核算体系,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7、重视现场签证
在按照合同条款支付时应该防止过早、过量签证,特别是合同变更补充协议的签认须格外谨慎,签证必须依据相关合同条款衡量,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尤其要重视设计变更与施工图错误,此类签证只需签变更或修正的项目,原图纸不变的勿重复签证,已经下料和购料的,务必签写清楚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变更日期、运输情况、到场情况、成品情况、有无回收或代用等详细情况。
8、加强安全管理
在施工场地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安全宣传,确保现场的作业程序稳定,严格按照安全规范进行施工。在日程管理中建章立制,完善体系,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监督人员应检查和督促施工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完善安全保障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