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食醋的生产工艺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2:54:06
文档

食醋的生产工艺

食醋生产工艺1.食醋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生物化学变化。答一是原料中淀粉的分解,即糖化过程;二是酒精发酵,即酵母菌将可发酵性的糖转化成乙醇;三是醋酸发酵,即醋酸菌将乙醇转化成乙酸。2.食醋色、香、味、体是如何形成的?答①酸味的形成:原料中的淀粉经霉菌(或酶制剂)、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分解生成了醋酸,是食醋中酸味的主要来源。除醋酸外,食醋中还含有乳酸、延胡索酸、琥珀酸、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α-酮戊二酸等不挥发性酸。②甜味的形成:食醋中的糖类来源于各种原料,其中以葡萄糖与麦芽糖最多,此外还有甘露糖、阿拉
推荐度:
导读食醋生产工艺1.食醋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生物化学变化。答一是原料中淀粉的分解,即糖化过程;二是酒精发酵,即酵母菌将可发酵性的糖转化成乙醇;三是醋酸发酵,即醋酸菌将乙醇转化成乙酸。2.食醋色、香、味、体是如何形成的?答①酸味的形成:原料中的淀粉经霉菌(或酶制剂)、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分解生成了醋酸,是食醋中酸味的主要来源。除醋酸外,食醋中还含有乳酸、延胡索酸、琥珀酸、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α-酮戊二酸等不挥发性酸。②甜味的形成:食醋中的糖类来源于各种原料,其中以葡萄糖与麦芽糖最多,此外还有甘露糖、阿拉
食醋生产工艺

1.食醋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生物化学变化。

一是原料中淀粉的分解,即糖化过程;

二是酒精发酵,即酵母菌将可发酵性的糖转化成乙醇;

三是醋酸发酵,即醋酸菌将乙醇转化成乙酸。

2.食醋色、香、味、体是如何形成的?

①酸味的形成:原料中的淀粉经霉菌(或酶制剂)、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分解生成了醋酸,是食醋中酸味的主要来源。除醋酸外,食醋中还含有乳酸、延胡索酸、琥珀酸、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α-酮戊二酸等不挥发性酸。

②甜味的形成:食醋中的糖类来源于各种原料,其中以葡萄糖与麦芽糖最多,此外还有甘露糖、阿拉伯糖、半乳糖、糊精、蔗糖等。另外甘油、甘氨酸等也具有一定的甜度。

③鲜味的形成:食醋中的鲜味来源于食醋中的氨基酸,如谷氨酸及谷氨酸-钠盐均有鲜味。 

④咸味的形成:醋酸发酵完毕之后,加入食盐不仅能抑制醋酸菌对醋酸的进一步氧化,而且还给食盐带来咸味,并促成各氨基酸给予食醋鲜味。 

⑤苦味、涩味的形成:食醋的苦味和涩味主要来源于盐卤。另外,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形成的胺类,如四甲基二胺,1,5-二氨基戊胺,都是苦味物质,它们赋予食醋苦味。有些氨基酸也呈苦味。过量的高级醇呈苦涩味。

⑥香味的形成:食醋中香味物质含量很少,但种类很多。只有当各种组分含量适当时,才能赋予食醋以特殊的芳香。

⑦色素的形成:食醋的色素来源于原料本身和酿造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变化。原料中如高粱含单宁较多,易氧化生成黑色素。原料分解生成的糖和氨基酸发生美拉德反应生成氨基糖呈褐色,葡萄糖在高温下脱水生成焦糖。另外,还可人工添加色素,如添加酱色或炒米色,以增加色泽。   

⑧醋体的形成:食醋的体态决定于它的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组成可溶性固形物的主要物质有食盐、糖分、氨基酸、蛋白质、糊精、色素等。固形物含量高,体态粘稠;反之则稀薄。

3.食醋生产中常用的糖化菌、酵母菌和醋酸菌各有哪些? 其生理特性如何?

1常用糖化菌及其特性

①甘薯曲霉  

培养最适温度为37℃。含有较强活力的单宁酶与糖化酶,有生成有机酸的能力。适宜于甘薯及野生植物酿醋时作糖化菌用。常用的菌株为AS3.324。

②邬氏曲霉   

邬氏曲霉是由黑曲霉中选育出来的。该菌能同化亚盐,淀粉糖化能力很强,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力都很高,并有较强的单宁酶与耐酸能力,适用于甘薯及代用原料生产食醋。常用的菌株为AS3.758。 

③河内曲霉  

又称白曲霉,是邬氏曲霉的变异菌株。其主要性能和邬氏曲霉大体相似,但生长条件粗放,适应性强。生长适温为34℃左右,该菌主要在东北地区广泛使用。 另外,酶系也较母株邬氏曲霉单纯,用于酿醋,风味较好。

④泡盛曲霉        

最适生长温度30~35℃;能生成曲酸和柠檬酸;淀粉酶活力较强。

Ⅱ常用酵母菌及其特性  

① 拉斯2号酵母 ( Rase Ⅱ)

 可发酵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不发酵乳糖。25~27℃下液体培养3天,稍浑浊,有白色沉淀。

②拉斯12号酵母 ( Rase Ⅻ)

③南洋混合酵母(1308) 

 可发酵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不发酵乳糖、菊糖和蜜二糖。 

④南洋5号酵母(1300)  

 可发酵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1/3棉籽糖,不发酵乳糖、菊糖、蜜二糖。

⑤ K字酵母  

  细胞呈卵圆形,细胞较小,生长迅速。适于高粱、大米、薯干原料生产酒精、食醋。

⑥ 活性干酵母(Active Dry Yeast,简称ADY) 

   活性干酵母的特点是操作简便,起发速度快,出品率高。

Ⅲ常用醋酸菌及其特性     

①AS.1.41  

该菌的细胞呈杆形,常呈链锁状。革兰氏阴性。该菌专性好气,最适培养温度为28~30℃,最适产酸温度为28~33℃,耐酒精度在8%以下,最高产酸量达7%~9%(醋酸计)。该菌转化蔗糖力很弱,产葡萄糖酸力也很弱;能氧化醋酸为CO2和H2O,也能同化铵盐。  

②沪酿1.01  

该菌有好气性,能将酒精氧化成醋酸,也能将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并能将醋酸氧化成CO2和H2O。最适培养温度为30℃,最适产酸温度为32~35℃。

③许氏醋酸菌   

许氏醋酸菌为国外有名的速酿醋菌种,产酸率高达11.5%(以醋酸计)。最适培养温度25~27.5℃;在37℃时不能将酒精氧化成醋酸,对醋酸不能进一步氧化。

④纹膜醋酸菌   

纹膜醋酸杆菌是日本酿醋的主要生产菌株。在高浓度酒精(14%~15%)溶液中也能缓慢地进行发酵,产醋酸最大可达8.75%(以醋酸计),能将醋酸进一步分解成CO2和H2O。耐高糖,在40%~50%葡萄糖溶液中仍能生长。 

4.食醋的传统生产工艺与现代生产工艺相比,各有哪些优缺点?如何改善液态深层发酵醋口味淡薄之不足?

①固态发酵制醋是我国食醋的传统生产方法,其特点是:

采用低温糖化和酒精发酵;应用多种微生物协调发酵;配用多量的辅料和填充料;用浸提法提取食醋。

固态法食醋的优点是香气浓郁,口味醇厚,色深质浓。缺点是生产周期长,劳动强度大,出醋率低。

②为克服深层发酵醋风味较差的缺点,在主料中可适当添加小麦粉、豆饼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原料或在进行醋酸发酵前添加蛋白质水解醪,以增加风味成分的前体物。

5.常用糖化剂和发酵剂的种类

答   

①大曲(块曲或砖曲)

②小曲(酒药或药曲):小曲品种较多,有药小曲(酒曲丸)、酒曲饼、无药白曲、纯种混合曲及浓缩甜酒药等。  

③麸曲:以麸皮为原料,纯种培养黑曲霉或黄曲霉而制成。这类曲多用于普通醋的生产。  

④红曲:采用红曲霉在米饭上纯粹培养而成。有较强的糖化力,并富有红色素与黄色素,主要应用于红曲醋与玫瑰醋的酿造。 

⑤酶制剂:以细菌或曲霉菌为种子,经深层通风液体培养而得。有液体曲和固态酶制剂。催化力强。

⑥酒母

⑦醋母:醋酸发酵主要是由醋酸菌引起的,它能氧化酒精为醋酸,是醋酸发酵中最重要的菌。

6.酒精发酵要求酵母菌具有的性能:

①繁殖速度快,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

②含有较强的酒化酶,发酵力强而迅速;

③耐酒精力强;

④耐高温、耐高酸;

⑤生产性能稳定。 

7.生料制醋的优缺点

生料制醋与一般的酿醋方法不同之处是原料不需蒸煮,即原料经粉碎,浸泡后直接进行糖化和发酵。

优点:节约燃料、简化工艺、降低成本。

缺点:操作相对要求严格,若管理不善,易造成杂菌大量污染,降低原料利用率。为避免感染杂菌,操作中一定要严格按工艺要求,加强管理,注意环境卫生。 

文档

食醋的生产工艺

食醋生产工艺1.食醋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生物化学变化。答一是原料中淀粉的分解,即糖化过程;二是酒精发酵,即酵母菌将可发酵性的糖转化成乙醇;三是醋酸发酵,即醋酸菌将乙醇转化成乙酸。2.食醋色、香、味、体是如何形成的?答①酸味的形成:原料中的淀粉经霉菌(或酶制剂)、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分解生成了醋酸,是食醋中酸味的主要来源。除醋酸外,食醋中还含有乳酸、延胡索酸、琥珀酸、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α-酮戊二酸等不挥发性酸。②甜味的形成:食醋中的糖类来源于各种原料,其中以葡萄糖与麦芽糖最多,此外还有甘露糖、阿拉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