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8
CT饱和特性、CT极性校验
二CT极性校验
一、CT饱和特性
Ø解释:
简单的讲就是一次值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二次值不随一次值的增加而增加(原因:磁通饱和) 。首先,铁芯的铁磁材料有饱和特性,当一次电流较小时,一次绕组上的电压也较小,当一次电流骤增后,一次绕组电压也增大,铁芯磁通饱和,电流互感器不再工作于线性区,此时一次电流增大很大,磁通增量变化很小,也就是励磁电流需要增大很多,磁通才有小的变化,饱和后的一次电流的增量部分均为励磁电流分得,二次电流不再反应一次电流值。
Ø后果:
电流互感器CT(Current Transformer)是继电保护获取电流的关键。CT饱和将导致电流测量出现偏差,影响继电保护的正确动作,特别是对差动保护影响较大。
1、分类:
暂态饱和
稳态饱和仅在暂态过程中饱和,并且会逐渐退出饱和状态,如图所示(二次电流I2)。
过了暂态过程后,处于稳态时仍处于饱和状态,如图所示(二次电流I2饱和)。
暂态饱和多由衰减直流或者CT剩磁引起,在暂态分量逐渐衰减后,饱和逐渐消失。稳态饱和多因CT选型不合适或者短路电流过大而引起,不会自行消失。
2、CT饱和电流去了哪里
电流互感器CT也是按照变压器基本原理工作的,下面以变比为1的变压器来说明CT的工作原理。
(1)正常运行时(未饱和):
变压器负载电流与电源一次电流基本相等。
之所以说基本相等,因为还有励磁支路的励磁电流。
显然,励磁电流Im越小,CT误差就越小,而励
磁电流Im越大,CT误差就越大。
(2)CT饱和时
3、影响CT饱和的因素
3、影响CT饱和的因素
4、CT饱和电流波形特征
4、CT饱和电流波形特征
5、应对CT 饱和对保护影响
的对策
应对CT 饱和对保护影响的对策
、CT极性校验
电流互感器在交流回路中使用,在交流回路中电流的方向随时间在改变。电流互感器的极性指的是某一时刻一次侧极性与二次侧某一端极性相同,即同时为正、或同时为负,称此极性为同极性端或同名端,用符号"*"、"-" 或"."表示。(也可理解为一次电流与二次电流的方向关系)CT 极性简单判别方法
按照规定,电流互感器一次线圈首端标为 L1,尾端标为 L2;二次线圈的首端标为 K1,尾端标为 K2。在接线中 L1 和 K1 称为同极性端,L2 和 K2 也为同极性端。电流互感器同极性端的判别与耦合线圈的极性判别相同。较简单的方法例如用 1.5V 干电池接一次线圈,用一高内阻、大量程的直流电压表接二次线圈。当开关闭合时,如果发现电压表指针正向偏转,可判定 L1 和 K1是同极性端,当开关闭合时,如果发现电压表指针反向偏转,可判定L1 和 K1不是同极性端。
一次绕组的电流L1进,L2出时,
一次绕组上的外加电动势与自感
电动势相同,L1为+,L2为-;二次
侧:这时的二次侧为K1流出,
K2流入,说明二次绕组的感应
电动势是K1为+,K2为- 。
CT
极性规定
名端。即当从一侧的参考正
极通入交流电流时,同时在另一侧绕组中产生感应电势,若另一侧绕组外部端子接有负载或短接,将有电流从另一侧绕组的参考极性端流出,从非参考极性端返回,两侧绕组电流所产生的磁势相减,此为减极性。
CT的极性校验意义
电流互感器在交接及大修前后应进行极性试验,以防在接线时将极性弄错,造成在继电保护回路上和计量回路中引起保护装置错误动作和不能够正确的进行测量,所以必须在投运前做极性试验。
CT 的极性校验方法
测量电流互感器的极性的方法很多,常采用的有以下三种试验方法:①直流法;
②交流法;③仪器法。
1 、直流法
用1.5~3V干电池将其正极接于互感器的一次线圈L1,
L2接负极,互感器的二次侧K1接毫安表正极,负极接
K2,接好线后,将K合上毫安表指针正偏,拉开后毫
安表指针负偏,说明互感器接在电池正极上的端头与
接在毫安表正端的端头为同极性,即L1、K1为同极性
即互感器为减极性。如指针摆动与上述相反为加极性。
CT的极性校验方法
2、交流法
将电流互感器一、二次线圈的L2和二次侧K2用导线连接起来,在二次侧通以1~5V的交流电压(用小量程),用10V以下的电压表测量U2及U3的数值若
U3=U1-U2为减极性、 U3=U1+U2为加极性。(对变流比超过10的互感器不要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测量,因为U2的数值较小U3与U1的数值接近,电压表的读数不易区别大小,所以在测量时不好辨别,一般不宜采用此法测量极性。)CT的极性校验方法
3 仪表法
一般的互感器校验仪都有极性指示器,在测量电流互感器误差之前仪器可预先检查极性,若指示器没有指示则说明被试电流互感器极性正确(减极性)。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