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Ⅰ)空间直角坐标系
一、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是单位正方体。以O为原点,分别是射线OA,OC,的方向为正方向,以线段OA,OC,的长为单位长度,建立三条数轴:轴,轴,轴,这时我们说建立了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O。点O叫做坐标原点,轴,轴,轴叫做坐标轴。通过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分别称为平面,平面,平面。其中:
平面是坐标形如(x,y,0)的点构成的集合;
平面是坐标形如的点构成的集合;
平面是坐标形如的点构成的集合;
轴是坐标形如的点构成的集合;
轴是坐标形如的点构成的集合;
轴是坐标形如的点构成的集合。
空间任意一点M与三个有序实数组(点的坐标)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
这个有序实数组叫做点M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作M()。
其中叫做点M的横坐标,叫做点M的纵坐标,叫做点M的竖坐标。
写出下列各点的坐标:O,A,
B,C, ,
, , 。
例1、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
E、F、G、H、M、N分别是棱,,
,,,的中点,
写出正六边形EFGHMN各顶点的坐标。
E(0,,),F(,0,),G(,0,)
H(,,0),M(,,0),N(0,,)
例2、已知正三角形ABC的两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0,0,0),B(0,2,0)
它的第三个顶点C在坐标平面上,则顶点C的坐标是 。
答案:(,1,0),(-,1,0),(0,1,),(0,1,-)。
二、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x,y,z)的几种特殊的对称点的坐标如下:
点P关于原点对称的对称点是P1;
点P关于横轴(x轴)对称的对称点是P2;
点P关于纵轴(y轴)对称的对称点是P3;
点P关于竖轴(z轴)对称的对称点是P4;
点P关于平面对称的对称点是P5;
点P关于平面对称的对称点是P6;
点P关于平面对称的对称点是P7。
三、已知空间两点,,则:
(1)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
(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
特别地:空间任意一点到原点O的距离为: 。
例3、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且正方体各面的中心是一个
几何体的顶点,则这个几何体的棱长为。
(例3图) (例4图)
例4、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
,则的长为。
例5、以A(4,1,9),B(10,-1,6),C(2,4,3)为顶点的
三角形是 等腰直角 三角形。
四、练习:
(1)点A(0,1,3)及点B(0,-5,0)在空间直角坐标系的位置都比较特殊,
点A在上,点B在上。
(2)点M(-1,5,-2)关于平面的对称点是 (1,5,-2) 。
(3)点M(3,-1,2)关于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3,1,-2) 。
(4)点A(2,-3,1)关于坐标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2,3,-1) 。
(5)点M(-2,1,2)在轴上的投影点为 (-2,0,0) 。
(6)点A(-1,2,1)在平面上的投影点为 (-1,0,1) 。
(7)点M(3,-4,2)到平面上的距离是 2 。
(8)点A(2,-1,5)到轴的距离等于。
(9)已知,两点,
当取最小值时,的值为。
(10)轴上到点M(3,5,7)与点N(6,0,1)距离相等
的点的坐标是。
(11)已知三角形三个顶点A(2,0,0),B(2,3,5),C(0,0,5),
则过点B的中线长为。
(Ⅱ)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一、在空间,具有 大小 和 方向 的量叫做空间向量。空间向量用 有向线段 表示。
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 长度 或 模 。
二、零向量、单位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相反向量、共面向量:
| 零 向 量 | 长度为 0 的向量叫做零向量。零向量的方向是 任意的 。 |
| 单位向量 | 模为 1 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 |
| 共线向量 | 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 平行 或 重合 , 则这些向量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记作。 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共线); 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以移动到同一条直线上。 |
| 相等向量 | 方向相同 且 模相等 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记作。 向量可根据需要 平移 。在空间,两个长度相等且指向一致的 有向线段表示同一个向量或相等向量。 |
| 相反向量 | 与长度 相等 ,方向 相反 的向量,叫做的相反向量。 零向量的相反向量是 零 向量; 任一向量与其相反向量的和是 零 向量。 |
| 共面向量 | 平行于同一平面 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 空间任意两个向量总是 共面 的; 空间任意三个向量 即可能共面也可能不共面 。 空间任意两个向量都可以平移到 同一平面 内,成为同一平 面内的两个向量,因此,空间向量也是自由向量。 |
1、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运算:空间向量的加减运算类似于平面向量的加减运算,
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说明:①空间向量的加法运算满足交换律及结合律;
即: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② 始点相同且不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三个向量之和,等于以这三个向量
为棱的平行六面体的以公共始点为始点的 对角线 所表示的向量,
这是平面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向空间的推广.
即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
③ 首尾相接的若干向量之和,等于由起始向量的起点指向末尾向量的终点
的向量.即:。
因此,求空间若干向量之和时,可通过平移使它们转化为 首尾相接 的向量.
④ 首尾相接的若干向量若构成一个封闭图形,则它们的和为.即:
.
2、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与平面向量一样,实数与空间向量的乘积
仍然是一个向量,称为向量的数乘运算。它的长度与方向规定如下:
①;
② 当时,λ的方向与的方向 相同 ;
当时,λ的方向与的方向 相反 ;当时,λ=.
③ 向量数乘运算律:设λ、μ为实数,那么:
,
特别地:(-)=-()=(-),
;
。
四、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 (≠),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
推论:如上图,如果为经过已知点,且平行于已知非零向量的直线,
对空间任意一点,点在直线上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
使。………………①
其中向量叫做直线的方向向量。在上取,则上式可化为:
或。……………②
当时,点是线段的中点,此时………③
①和②都叫做空间直线的向量表示式,③是线段的中点公式.
五、向量共面的充要条件:
如果两个向量不共线,
与向量共面的充要条件是:
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对(),
使.…①
推论:空间一点位于平面ABC内的充要条件是:
存在有序实数对(),使。………②
或对空间任意一点O,有。………③
或对空间任意一点O,有。……④
上面②、③和④式都叫做平面ABC的向量表示式.
例1、已知,,,则和所夹角的大小为。
例2、已知,,若,
则实数= -13 , = 8 。
六、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1、空间向量的夹角及其表示:
已知两非零向量,在空间任取一点,作,
则叫做向量与的夹角,记作,显然有。
的取值范围:。
2、向量的数量积: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则叫做的数量积。
记作,即.
零向量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 0 。
3、“投影”的概念:
定义:叫做向量在方向上的投影.
同样:叫做向量在方向上的投影.
投影也是一个 数 量,不是 向 量。
当<, >为锐角时,投影为 正 值;
当<, >为钝角时,投影为 负 值;
当<, >为直角时,投影为 0 ;
当<, >=0时,在方向上的投影为;
当<, >=180时,在方向上的投影为.
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
数量积·等于的长度与在方向上的投影的乘积.
4、空间向量数量积的性质:
设、为两个非零向量.为单位向量,则:
(1)·= 0 , 1 ;(2);
(3)当与同向时,·=; 当a与b反向时,·=;
特别地,·=||2 或 ;
(4)由·= ||||cos cos=;
(5)|·| ||||。
5、空间向量数量积运算律:
(1);
(2)交换律:;(3)分配律:.
6、空间向量数量积的乘法公式:
(1)完全平方公式: =;
=;
(2)平方差公式: =。
7、注意:
(1)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加法、减法、数乘运算)的结果是一个 向量 ;
空间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或内积)是一个 数量 .
(2)在数量积中,若,且·=0,不能推出=,为什么?
(3)·=·=,为什么?(反过来成立吗?)
(4)(·)与(·)不一定相等,为什么?
例3、在中,设, , ,若,则(C)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判定
例4、若向量垂直于向量和,向量(,),则(B)
A. B.
C.与即不平行也不垂直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例5、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M和N分别是和
的中点,那么直线AM与CN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例6、在空间四边形中,,,,,
,,则与的夹角的余弦值为。
例7、已知、、是非零的单位向量,且++=,
求证:为正三角形。
证明:如图,作,因为||=||=||=1
所以四边形OBDC是菱形。
由++=得: +=-。
所以,,所以A,O,D三点共线,
且,所以△OBD,△OBD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BOC=120°。同理可求∠AOC=∠AOB=120°,
从而得为正三角形。
七、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
1、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设是空间三个两两垂直的向量,那么,
对空间任一向量,存在一个 有序实数组{x,y,z} ,使得,
我们称为向量在上的分向量.
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
存在有序实数组{x,y,z},使得。
3、基底,基向量:如果三个向量不共面,那么所有空间向量所组成的
集合就是.这个集合可看作
是由向量生成的,我们把叫做空间的一个基底,
都叫做基向量.空间任何三个不共面向量都可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
4、单位正交基底:设为有公共起点O的三个两两垂直的单位向量,
称它们为单位正交基底。
5、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
在空间选定一个单位正交基底{},以的公共起点O为原点,
分别以的方向为x轴、y轴、z轴的 正方向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那么对于空间任意一个向量,一定可以把它平行移动,
使它的起点与原点O重合,得到向量.
由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可知,存在有序实数组 {x,y,z} ,使得:
=.我们把 x,y,z 称作向量(在单位
正交基底下)的坐标,记作= (x,y,z) .
此时向量的坐标恰是点P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 (x,y,z) .
这样就发生了从正交基底到直角坐标系的转换。
6、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设A,B,
则=,=;
特别地:若是坐标原点,则=,=。
7、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设=,=,则
(1)=;(2)=;
(3)λ=;(4)=。
8、两个向量共线或垂直的判定:设=,=,则
∥();
⊥.
与的夹角为锐角,且;
与的夹角为钝角,且。
9、向量的模长及夹角的坐标公式:设=,=,则
||==;
==.
10、点P为线段AB的中点.
若,,则线段AB中点坐标为.
11、点M为△ABC的重心.
已知,,,点O为空间中任意一点.
则△ABC重心坐标为:.
12、线段定比分点公式:若,
若,则.
例8、若=(2,1,3),=(1,-2,9),
如果与共线,则, 。
例9、与向量=(1,-3,2)平行的一个向量的坐标为( C )
A.(1,3,2) B.(-1,-3,2)
C.(-1,3,-2) D.(1,-3,-2)
例10、已知点A的坐标是(-1,-2,6),点B的坐标是(1,2,-6),
O为坐标原点,则向量与的夹角是( C )
A.0 B. C.π D.
例11、设向量{,, }是空间一个基底,则一定可以与向量,
构成空间的另一个基底的向量是( C )
A. B. C. D.或
例12、在三棱锥O—ABC中,设,,,
M,N分别是OA,BC的中点,点G∈MN,且MG:GN=2:1,
设,则,,分别等于( D )
A.,, B.,, C.,, D.,,
例13、 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D1D、
BD的中点,G在棱CD上,且CG=,用向量法解决下列问题:
(1)求证:EF⊥B1C;
(2)求EF与C1G所成角的余弦值;
(3)若H为C1G的中点,求FH的长.
解析:(1)分别以,,为单位正交
基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E(0,0,),F(,,0),
∴=(,,-)。
B1(1,1,1),C(0,1,0),∴=(-1,0,-1)。
∴·=0,∴EF⊥B1C。
(2)C1(0,1,1),G(0,,0),∴=(0,,-1)。
(3)H(0,,),∴FH=。
八、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1、利用空间向量确定点、直线和平面在空间的位置:
(1)点的位置:在空间中,取一定点O作为基点,那么空间中任意一点P的位
置就可以用向量确定,我们把向量称为点P的位置向量。
(2)直线的位置:空间中任意一条直线的位置可以由
和确定。并可具体表示出上任意一点。
在直线上取,则对于直线上任意一点P,一定存在实数,
使得.
(3)平面的位置:
方法一:通过平面上的一个定点O与两个不共线向量和来确定:
空间中平面的位置可以由内两条相交直线来确定。
设这两条相交直线相交于点O,它们的方向向量分别为和,
P为平面上任意一点,由平面向理基本定理知,存在有序实数对(x,y),
使得。这样,点O与向量和不仅可以确定
平面的位置,还可以具体表示出内的任意一点。
方法二:通过平面上的一个定点A和平面的法向量来确定:
若直线⊥平面,则直线的方向向量叫做平面的法向量。
给定一点A和一个向量,
那么,过点A,以向量为法向量的平面是完全确定的。
注意:用空间向量确定点、直线、平面的位置时,
都需要事先确定某个定点,作为表达式中向量的起点。
2、求平面法向量的方法:设,是平面内任意两个不共线的向量,
则平面的法向量满足:。
3、求直线:的方向向量的方法:
(1), 为直线上不同的两点。
(2),为直线的斜率。 (3)(B,-A)。
(4)单位方向向量,为直线的斜率。
4、因为方向向量与法向量可以确定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所以可以利用直线的
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表示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垂直、夹角等位置关系。
设直线,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 则有以下结论:
(1)线线平行: ,。(包括线线重合)
(2)线面平行: 。(包括线在面内)
(3)面面平行: ,。(包括面面重合)
(4)线线垂直: 。
(5)线面垂直: ,。
(6)面面垂直: 。
(7)线线夹角:,的夹角为(),=。
若=1,则或;若=0,则。
(8)线面夹角:,的夹角为(),=。
若=0,则或;若=1,则。
(9)面面夹角:,的夹角为,则:
当时, =;
当时, =;
若=1,则或;若=0,则。
(10)如果平面是通过其上一个定点O和两个不共线向量和来确定的,
即设点P是平面上的任意一点,则平面有向量表示式:,
设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则有:
线面垂直: 。
(11)若点M为平面内任意一点,为平面的法向量,
则空间一点P到平面的距离。
(12)若是异面直线AB、CD的公垂线所在直线的方向向量,
则异面直线,的距离。
例14、已知△ABC的顶点是A(1,-1,1),B(2,1,-1),
C(-1,-1,-2),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例15、已知ABCD为平行四边形,且A(4,1,3),B(2,-5,1),
C(3,7,-5),则顶点D的坐标为 (5,13,-3) 。
例16、已知,,,点在直线OP
上运动,则当取得最小值时,点的坐标为。
例17、已知点,,,,
点D到平面ABC的距离为。
例18、已知平面过点A(3,0,0)和B(0,4,0)及轴上一点
C(0,0,)(),如果平面与平面的夹角为45º,
则实数=。
例19、已知二面角的大小为120º,点A,,AC⊥于点C,
BD⊥于点D,且AC=CD=DB=1。
(1)求直线AB与CD所成角的大小;
(2)求直线AB与CD的距离。
解析:(1),
∴
又
∴。
∴直线AB与CD所成角为60°。
(2)
例20、如图,四面体ABCD中,O、E分别是BD、BC的中点,
CA=CB=CD=BD=2,AB=AD=
(1)求证:AO⊥平面BCD;
(2)求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角余弦值的大小;
(3)求点E到平面ACD的距离。
解析:(1)易证AO⊥BD,且AO=1,
易证CO⊥BD,且CO=。
利用勾股定理可证AO⊥OC,
再利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AO⊥平面BCD
(2)可证AO,OC,BD两两垂直,所以可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利用坐标法即可求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角余弦值为。
(3)设平面ACD的法向量为,
因为A(0,0,1),C(0,,0),
D(-1,0,0)。
∴,
∴,令,
解得:
又因为点E(),∴。
,。
∴点E到平面ACD的距离。
九、精益训练:
1、若,均为单位向量,且,则=( C )
A. B. C. D.4
2、已知A(1,-1,2),B(5,-6,2),C(1,3,-1)
则△ABC中,AC边上的高BD为( A )
A.5 B. C.4 D.
3、已知,,
则以、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 A )
A. B. C.4 D.
4、若点关于轴的对称点是,
则的值依次是( B )
A. B. C. D.
5、正四面体A-BCD中,E,F分别为棱AD,BC的中点,
则异面直线AF,CE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C )
A. B. C. D.
6、直线,的方向向量分别是,
平面的法向量是
(1)若直线⊥,则= 3 ;(2)若直线⊥平面,则= -4 。
7、已知(2,-1,3),=(-1,4,-2),=(7,5,),
若,,三向量共面,则实数的值为。
8、已知向量,则与的夹角为 90° 。
9、若(2,,),=(0,,0),则=.
10、空间四边形中,、分别是与的重心,
设,,,试用、、表示下列向量:
, 。
11、已知点A(3,3,1),B(1,0,5),求:
(1)线段AB的长度及中点坐标;
(2)到线段AB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动点P的轨迹方程.
解析:(1)|AB|=,线段AB中点坐标为(2,,3)
(2)设点P(x,y,z),由|PA|=|PB|得:
即:。
12、如图:,原点是的中点,点的坐标,
点在平面上,且,。
(1)求向量的坐标;
(2)求向量与的夹角的余弦值.
解析:(1)B(0,-1,0),C(0,1,0),
设D(0,y,z),
=(0,y+1,z),
,
∴,∴.
∴D(0,,),C(0,1,0),∴。
(2),(0,2,0),
,,,
∴。
13、已知关于的方程有两个实根,,
且,,问:能否取得最大值?若能,
求实数的值,并求此时向量与夹角的余弦值;若不能,说明理由。
解析:由得:。
又
∴。
∴当时,。
此时, =(-5,1,11),=(1,0,-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