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课题: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 ||
|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姓氏源流的相关知识,对文化寻根产生兴趣。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对文化现象进行思考。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和自豪感。 | ||
|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姓氏源流的相关知识,对文化寻根产生兴趣。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文化现象进行思考。 | ||
| 三、学情分析: | ||
| 学生对姓氏文化有兴趣,但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很少。 | ||
| 四、教学策略及辅助手段 | ||
| 探究、点拨、多媒体 | ||
|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 ||
| 六、教学设计及步骤: |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导入:幻灯片引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出示幻灯片1),这是什么呀?(简单介绍百家姓)《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 | 全班吟诵幻灯片内容。 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赵”要排第一吗? 并非因为“赵”为天下第一大姓,而是因为它是宋代钱塘儒生所作,宋代皇帝是赵氏,“赵”自然排在首位。 | 从姓氏中的百家姓导入,通过学生吟诵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一种文化氛围。 |
| 二、姓氏源流。 1、梳理知识: ⑴师:姓氏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中国人维系血缘的纽带,那么姓氏是从何而来的呢?接下来,让我们来探姓氏之源,寻文化之根。请大家翻到课本73面,根据以下问题,快速阅读,完成知识梳理。(我们常说姓氏姓氏,姓和氏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呢?) ⑵除了课本上这些姓氏来源,有没有发现其他获得姓氏的方法? 明确:①以自己出生和成长地的名称为姓。如姬、姜等。 ②群体崇拜的图腾的名称。如熊、牛、竹等。 ③以兄弟排行顺序为氏。伯、仲、叔、季等。 ④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如慕容、宇文、呼延等。 | 活动一:知识梳理(合作探究) 1、姓和氏有什么不同? 2、姓氏的来源有哪些? 明确:1、“姓”是用来区分不同部族的;“氏”是用来区分贵贱的。 2、“西门庆”因为他家住在西门,所以姓“西门”。现在如果赋予同学们一个神圣的职责,让你们给一个人赐姓,这个人是杀猪杀鸡杀鸭的。你们觉得要给他一个什么样的姓氏才合适呢?(屠)这就是职业取姓。 | 通过梳理,使学生了解姓氏源流的相关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
| 2、聊聊你的姓氏: 师:我们知道百家姓收录了这么多姓氏,那这些姓氏有什么来历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探寻姓氏的起源。你知道你自己的姓氏的来源吗?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你的姓氏优怎样的来历?有没有值得敬佩的名人呢?(黎姓,出自帝尧的后代。武王克商后,封商汤后裔于黎国,后代子孙便以国名为姓氏。黎姓名人有黎景熙,北周书法家。少以孝行闻名于世,好读书,家有图书千余卷,虽穷居落魄,并不改易自己的志向。) 3、归纳:经过刚才的梳理,让我们了解了姓氏文化的多种来源。实际上,在我们的身边,就有一种文化与姓氏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甚至可以说就是姓氏文化的一种体现。大家能猜想到是我们上犹的什么文化吗? | 活动二:聊聊你的姓氏。 1、说说你的姓氏有怎样的来历。 2、也可以介绍本姓氏值得你敬佩的名人。 | 让学生从探究中了解自己姓氏的来源以及本姓氏的历史名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以及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对姓氏源流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过渡到文化寻根。 |
| 三、文化寻根 1、提示:这种文化源自汉魏时期的门阀制度,“衣冠南渡”的客家人把它作为崇尚祖训、铭记历史、注重家教、爱惜名节的文化传统带到南方,千百年来一直流传了下来。2006年6月被江西省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你们知道是什么文化吗? 2、常言道,一方一俗,“客家门匾”就是上犹的奇特风俗。走进上犹乡村,你不必问路人,只要看村里的门匾就知道村里有几姓人,各自是从哪里迁徙来的,是什么人的后裔。那么,秘密在那里呢,秘密就在“门匾题词”里。(虽然“门匾题词”有四个字,但绝大多数只要看前面两个字就行了。) 3、同学们,现在知道我们上犹的门匾文化也有着极深厚的历史渊源了吧。有没有人知道自己家门匾以及背后故事的?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家族的历史和荣耀吧。 是的,每一个姓氏家族都有值得骄傲和传承的历史,作为继承人的我们,都要了解并将家族历史传承下去。 | 1、“门匾文化” 2、活动三:说一说 (讨论交流)看门匾,猜一猜门匾隐藏的姓氏。 “紫阳世泽”(朱姓) (以先辈的名号为题词。“紫阳”,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教育家、文学家朱熹的别号。) “诗酒遗风”(李姓) (李白) “三省流芳”(曾姓) (以先辈言论题词。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爱莲世第”(周姓) (周敦颐) | 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加深对家乡的了解,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
| 四、课堂总结:实际上,我们通过追本溯源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姓氏起源都来自于一些古姓,如赢姓、姬姓等等。让我们俯视中华民族姓氏分布,会发现,中国姓氏就犹如一株巨大无比的榕树,可见中华民族同根同源,无论你我他,万姓是一家。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段话来作为今天课程的结语。 | ||
| 五、作业:除了姓氏文化,还有哪些文化?我们上犹还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文化吗?请同学们课后去搜集整理一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