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2:30:34
文档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教学设计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标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图标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本条要求中的“大气”是指包围地球的气体,也泛指包围其他星球的气体。而关于“大气的组成”则有两个要点:一是大气的组成成分以及不同成分的占比情况,二是组成成分与人类、生命有机体息息相关。“大气的垂直分层”的依据有多种,一般可按照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来划分。最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人类活动的联系则需要结合各层的特点来理解。【教材分析】通过研读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了解到全书
推荐度:
导读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标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图标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本条要求中的“大气”是指包围地球的气体,也泛指包围其他星球的气体。而关于“大气的组成”则有两个要点:一是大气的组成成分以及不同成分的占比情况,二是组成成分与人类、生命有机体息息相关。“大气的垂直分层”的依据有多种,一般可按照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来划分。最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人类活动的联系则需要结合各层的特点来理解。【教材分析】通过研读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了解到全书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图标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本条要求中的“大气”是指包围地球的气体,也泛指包围其他星球的气体。而关于“大气的组成”则有两个要点:一是大气的组成成分以及不同成分的占比情况,二是组成成分与人类、生命有机体息息相关。“大气的垂直分层”的依据有多种,一般可按照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来划分。最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人类活动的联系则需要结合各层的特点来理解。

【教材分析】
通过研读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了解到全书是从地球的宇宙环境讲起,而后分章节针对大气、水、地貌、植被与土壤、自然灾害进行了具体叙述,是以由宏观到微观,由简入杂,由单一要素向要素综合过渡的逻辑顺序编排的。本章主要涉及大气的基本知识,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是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的内容。其中第一节主要讲述了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垂直分层,在本章中为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的展开奠定基础。

本节教材中出现了大量图表以及问题案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所倡导的“问题式教学”,旨在提高学生运用图表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如何运用好教材中提供的图表及案例,做到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避免出现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是本节需要解决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

本节内容是学生首次接触,在此之前学生并未系统的学习过大气的相关内容,因此学生的知识储备是非常薄弱的。

2.认知特点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渴望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生活环境,学生内在的求知欲能促使他们对自然现象进行本能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

3.学习障碍

本节内容总体来说难度不大,但由于学生之前没有学习过大气的有关知识,知识储备的缺失会容易导致学生难以将大气的组成与分层与人类的生产生活联系起来,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这节课中首先要利用教材弥补学生知识储备上的不足,其次要运用好教材中的图表及资料训练其分析问题和解释现象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大气的组成成分

2.大气的结构

3.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的概念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文字部分,获取大气成分的基础知识。

2.通过分析教材的案例及图表,理解大气成分及大气层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阅读教材,明了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结合教材的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明了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依据,能说出各层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大气成分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大气组成成分与人类、生命有机体息息相关,从而培养其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

1.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与人类、生命有机体的联系

2.大气层的结构及其各层的特点

【教学难点】

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与人类、生命有机体的联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2分钟)

导入:引导学生阅读书本第28-29页。

师:奥地利“坠落人”所穿的特制宇航服外表为何是绝缘的?密封的内层中为什么要填充加压氧气?

阅读书本第28页导读部分;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坠落人”这一案例具有新颖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利用学生本能的探索求知欲促使其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第一部分:大气的组成(15分钟)

1.在奥运会等世界重大体育赛事中,来自非洲的长跑运动员往往成绩优异,其中的奥秘与“坠落人”的特制宇航服是否有什么共通之处?

2.大气中除了氧气还有什么成分?二氧化碳过多对环境会有什么影响?

3.臭氧有什么作用?什么是臭氧层空洞?对人类生物有机体会有何影响?如何保护臭氧层?

4.水汽和杂质是不是可有可无?

5.大气中的成分是否是一成不变的?(播放亚马孙火灾视频)

紧跟教师步伐,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环环相扣的问题链能够塑造出紧张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活跃思维。

第二部分:大气的垂直分层(20分钟)

1.大气层分为几层?“坠落人”是从哪个层跳下?划分各层的依据是什么?

2.各层的海拔与温度有什么样的规律?

3.飞机是在哪一层飞行?为什么?

4.无线电为何可以实现通讯?

阅读书本第31-32页,并重点观察第仔细观察第31页的图2.5,以小组为单位对教师的问题进行探讨。

锻炼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其次根据学生已习得的储备知识对教师问题进行思考,锻炼其综合运用的思维能力
课堂小结(2分钟)

课堂课后练习(2分钟)

板书(3分钟)

【板书设计】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①氮气;②氧气;③二氧化碳;④氩气;⑤臭氧。

2.水汽和杂质:①水的相变;②凝结核。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对流层:①高度:低纬度17-18千米,中纬度10-12千米,高纬度8-9千米;②组成;③特点: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①高度: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的高空;②组成;③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①高度:平流层顶部至2000-3000千米的高空;②组成;③特点:温度随高度增加先下降后上升;流星体燃烧,形成流星现象;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

文档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教学设计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标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图标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本条要求中的“大气”是指包围地球的气体,也泛指包围其他星球的气体。而关于“大气的组成”则有两个要点:一是大气的组成成分以及不同成分的占比情况,二是组成成分与人类、生命有机体息息相关。“大气的垂直分层”的依据有多种,一般可按照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来划分。最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人类活动的联系则需要结合各层的特点来理解。【教材分析】通过研读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了解到全书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