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根据轧机结构和用途的不同对轧辊的规格尺寸、合金材质、表面硬度、加工精度有不同要求,通常把轧制板带材用的工作辊身加工成具有一定凸度的形状。
2.凸度的大小与轧制压下力的大小、轧件的屈服强度和宽度、轧辊的受热条件、轧机和轧辊的材质及轧制时的张力、润滑剂的性能等诸多因素有关,一般冷轧工作辊的凸度磨削为0.02mm,支撑辊的凸度为0,即为平辊。
3.根据轧机的结构性能、轧制力的大小或特殊要求时,有时冷轧工作辊也可磨成辊型为上工作辊为凸辊,下工作辊为平辊或上工作辊为平辊,下工作辊为凸辊或上下工作辊都为平辊,但一对工作辊的尺寸平均差不能超过0.02mm。
4.冷轧工作辊表面应无缺陷,粗糙度符合要求,表面坚硬,中心韧。辊身硬度要求在肖氏硬度95~100度以上,辊径硬度为45~50度以上。支撑辊硬度在肖氏硬度60~65度,辊径为肖氏硬度42度左右。
冷轧辊的技术参数要求
| 指标 辊 别 | 配对辊直径差mm | 两端直径差mm | 圆度 mm | 同轴度 mm | 表面粗糙度 um |
| 工作辊 | ≤0.02 | ≤0.01 | ≤0.01 | ≤0.05 | 0.4~0.5 |
| 支撑辊 | ≤0.01 | ≤0.01 | 1.6~3.2 |
6.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确保磨削质量和产品质量,砂轮的型号要进行合理的选择,考虑的主要因素有:粒度、硬度、结合剂、组织、线速度等。
轧辊磨削砂轮选择参考
| 轧辊材质 | 磨削要求 | 砂轮的选择 | ||||
| 表面粗糙度Ra/um | 磨料 | 粒度 | 硬度 | 结合剂 | 组织 | |
| 钢 质 轧 辊 | 精磨(1.0以上) | A.WA | 36~60 | H.J | V | 8、9 |
| 精磨(0.8~0.4) | WA.SA | 60~80 | H.J | V | 7、8 | |
| 精磨(0.3~0.1) | WA.SA | 150 | J.K | V | 7 | |
| 抛光(0.05~0.02) | WA.SA | W63~W40 | K | B | 6、7 | |
| 超精磨(0.01) | WA.C | W28~W14 | F | B.R | 6、7 | |
| 磨削步骤 | 轧辊转速r/min | 砂轮转速r/min | 拖板速度mm/min | 进刀速度(横向进给量)mm | 进刀电流 A |
| 粗磨 | 48 | 400 | 1000 | 0.005 | 1.4 |
| 精磨 | 50 | 450 | 800 | 0.003 | 1.2 |
| 抛光 | 48 | 450 | 500 | 0.002 | 1.0 |
| 精抛 | 45 | 450 | 300 | 0.001 | 0.8 |
8.磨削后轧辊粗糙度检查不少于5段,检测顺序从传动侧到操作侧。
9.配对的工作辊应由同一操作手进行研磨,两辊径误差不大于0.002mm。
10.辊型的允许误差应在标准值的±0.002mm以内,椭圆度不大于0.005mm。
11.磨削后每支辊都要填写磨削尺寸、参数、合格证等。
12.轧辊在吊运、拆卸、组装及使用过程中严禁划伤、碰伤、啃伤轧辊表面。
13.对不能保证工作的冷轧工作辊可随时更换,工作辊在研磨后各项指标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14.支撑辊的使用周期为两个月至半年磨削一次。
15.对磨削合格的轧辊表面涂上防锈油并缠上牛皮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