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2:31:11
文档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教案

26.灰雀课题灰雀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课文写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通过耐心、得体地交谈,巧妙地教育了男孩,被感化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着重让学生在阅读中探究语言的奥妙,发现疑难,提出问题,主动探究。引导学生结合语言文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同时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学前准备1.查找有关列宁和灰雀的资料。(师生)2.自学生字词。(学生)3.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
推荐度:
导读26.灰雀课题灰雀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课文写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通过耐心、得体地交谈,巧妙地教育了男孩,被感化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着重让学生在阅读中探究语言的奥妙,发现疑难,提出问题,主动探究。引导学生结合语言文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同时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学前准备1.查找有关列宁和灰雀的资料。(师生)2.自学生字词。(学生)3.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
26.灰 雀

课题灰 雀

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课文写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通过耐心、得体地交谈,巧妙地教育了男孩,被感化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

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着重让学生在阅读中探究语言的奥妙,发现疑难,提出问题,主动探究。引导学生结合语言文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同时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学前准备1.查找有关列宁和灰雀的资料。(师生)

2.自学生字词。(学生)

3.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学习重点认识生字、词语,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学前准备1.查找有关列宁和灰雀的资料。(师生)

2.自学生字,熟读课文。(学生)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了解列宁,揭示课题(用时:8分钟)

1.课件出示列宁的挂图及背景资料。

2.课件出示灰雀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灰雀的样子。

3.板书课题,质疑。

1.读一读课件中列宁的资料。

2.互相交流查找的资料。

3.观察灰雀的图片,说说灰雀的样子。

1.写一写灰雀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用时:15分钟)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把生字圈起来。

2.师生交流识字学词情况。

3.按自然段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

2.读准“宁、惹、或、城”的音,注意“或”字的笔顺。

3.小组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给加点字注音。

散步(   ) 或者(   )

诚实(   ) 谷粒(   )

3.查字典理解加点词的意思。

①妈妈婉转地说服了我放弃这个不现实的想法。

②灰雀婉转的歌声吸引了列宁。

三、再读课文,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用时:12分钟)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3.课件出示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1.读文、质疑。

2.读文中写灰雀的句子和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4.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地点在_________,故事中的人物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5.列宁喜欢这三只灰雀,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布置作业,积累好词佳句(用时:5分钟)

1.学生默读课文。

2.积累好词好句。

3.熟记本课生字、词语。

1.默读课文,摘抄好词好句。

2.书写生字、词语。

6.理解词语的意思。

仰望:_________________

惹人喜爱: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言自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教学中,随文识字的效果较好,让学生读文后大胆质疑,并要求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也是一种激励。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男孩知错就改的思想。

2.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学习重点精读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学前准备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三只灰雀在树上唱歌。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内容。

1.观察后,说一说画面上的情景。

2.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7.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整理问题,精读理解(用时:17分钟)

1.快速读课文,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男孩知错就改的好思想。

1.通过小组交流,整理出有价值的问题。如:

(1)从哪看出灰雀是男孩带走的?

(2)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而问灰雀?

(3)男孩为什么抓走灰雀又放回来了?

2.组织讨论以上问题。

(1)小男孩吞吞吐吐的。

(2)小男孩把灰雀送回来,说明他知错就改,是个诚实守信的孩子。

(3)小男孩也很喜欢灰雀,并且被列宁感动了。

8.选择省略号的正确作用。(填序号)

A.引文的省略

B.表示断断续续

C.列举的省略

(1)“没……我没看见。”(    )

(2)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

(3)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多,有猴子、老虎……(    )

三、再读课文,总结提升

(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读课文。

2.课件出示灰雀回来后的画面。提问:列宁、男孩和灰雀,你最想和谁说点什么?

1.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2.在小组内交流,选择说话的对象,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交流。

3.根据课文内容再加上自己的理解,编一编课本剧,演一演。

9.列宁、男孩和灰雀,你最想和谁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延伸,拓展阅读(用时:8分钟)

向学生推荐图书《列宁童年的故事》。

1.学生读一读图书简介。

2.课余收集关于列宁的小故事。

10.通过学习,你认为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教学中,学生质疑,学生解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体会人物内心的想法,理解到位。
《灰雀》教学片段

◆体会列宁对儿童的爱护(教学重点) 

师: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灰雀,那么,当他知道那只丢失的灰雀是男孩捉走的后,他是怎么做的呢?

生:列宁没有直接问男孩。

师:我看出列宁并没有生气,从“微笑”一词可以看出来。

生:灰雀能听懂列宁的话吗?列宁为什么问灰雀?

师:问得好,灰雀是听不懂列宁说的话的,那么,列宁说给谁听的?

生:(齐答)说给男孩听的。

师:对,说给男孩听的,男孩就站在旁边,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呢?

生:文中写到“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我觉得男孩已经知道自己错了。

师:说得好,这是对男孩的动作描写,能再找一找这样的句子吗?

生:“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这是对列宁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列宁很高兴。

师:列宁高兴什么呢?

生:灰雀回来了,列宁高兴,小男孩知错就改,也让列宁高兴。

师:分析得很正确,列宁高兴的是自己在引导男孩改正错误的同时,又保护了男孩的自尊心。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部分的内容。

赏析:课文并没有直接写出列宁对男孩的爱护,而是需要我们在语言文字中去细细体会。这就要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以及神态、动作去加以分析,通过对人物的深入挖掘,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再感悟出列宁对男孩的教育和爱护。

文档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教案

26.灰雀课题灰雀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课文写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通过耐心、得体地交谈,巧妙地教育了男孩,被感化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着重让学生在阅读中探究语言的奥妙,发现疑难,提出问题,主动探究。引导学生结合语言文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同时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学前准备1.查找有关列宁和灰雀的资料。(师生)2.自学生字词。(学生)3.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