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 移动通信的切换技术研究
| 学生姓名 | : | XX |
| 系 别 | : | 物理与电子信息系 |
| 专 业 | : | 电子信息工程 |
| 年 级 | : | 2008级 |
| 学 号 | : | XX |
| 指导教师 | : | XX |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 论文(设计)题目 | 移动通信的切换技术研究 | ||
| 指导教师 | XX | 研究方向 | 光电子应用 |
| 参考文献情况 | 国内 12 篇,国外 5 篇,共计 17 篇 | ||
| 收集参考文献时间 | 2011年11月 20日至2012 年2月6日 | ||
| 一、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以其特有的灵活、便捷的优点符合了现代社会人们对通信技术的要求,成为80年代中期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通信方式。移动通信技术经历了从模拟调制到数字调制技术的发展。切换技术是移动通信网络提供移动服务所需的技术,它使移动终端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得到在线连接和服务,是实现无缝漫游的重要机制。 二、本课题所研究的知识及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综述如下: 在蜂窝移动通信网中,切换是保证移动用户在移动状态下实现不间断通信,切换也是为了在移动台与网络之间保持一个可以接受的通信质量,防止通信中断,是适应移动衰落信道特性的必不可少的措施。特别是由网络发起的切换,其目的是为了平衡服务区内各小区的业务量,降低高用户小区的呼损率的有力措施。这是适应移动衰落信道特性的必不可少的措施。切换是移动通信网络动态支持终端漫游的基本能力。切换管理就是要确保移动终端从一个基站覆盖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基站覆盖区域时无缝且无损。 本文介绍各种移动通信网络中使用的切换技术,从物理层角度阐述切换机制和处理过程,包括在GSM、UMTS、cdma2000、IEEE 802.1l和HiperLAN2网络中,以及在使用移动 情况下的一般切换功能需求。 三、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切换的目的有2种,一种是实现漫游,另一种是为了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即降低掉话率,降低拥塞率。 对于运营商来说,移动网络的系统性能和服务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运营商的竞争将是网络质量的竞争。因为优质的网络服务是建立在良好的网络质量之上的。网络参数的分析和调整是网络优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对于网络质量和参数设置密切相关的码分多址系统来说,切换控制参数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却是对网络质量影响很大的一部分。 本课题通过仿真结合接力切换算法,说明各个参数对接力切换效果的影响,并根据仿真得出的数据分析从而选择出最佳的切换参数方案。 | |||
| 五、主要参考文献: [1].郭梯云,邬国扬,李建东.《移动通信》[M].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庄宜松.《现代通信技术》[M].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5 月 [3].刘连青.《数字通信技术》[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年 2 月 [4].(美)普罗克斯 等 刘树棠 译《现代通信系统(MATLAB 版)》[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年 [5].无线电通信技术[J] 作者:无;刊名:计算机与网络.2007 年(15 期). [6].王卫东,高鹏,张英海.《第 3 代移动通信系统设计原理与规划》[M]电子工业 2007 年 [7].谢显中. 《基于 TDD 的移动通信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年 7 月 [8].彭木根, 王文博.《TD-SCDMA 移动通信系统(第 3 版) 》[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9].(美)比斯利 .《现代电子通信》[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10].陈吉,颜晓莉,李方伟, 《TD-SCDMA系统中的接力切换研究》[M],无线通信技 术,2003 [11].陈泽强,《WCDMA技术与系统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12].王文博等,《时分双工CDMA移动通信技术》[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13].李小文、李贵勇、陈贤亮等,《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信令及实现》[M],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14].TR25.834-410, TD-SCDMA Radio protocol aspects[S]. [15].TR25.931-410, UTRAN Functions Examples on Sig2nalling Procedures[S]. [16].J.Kurjenniemi, S.hamalainen,T.Ristaniemi. System Simulator for UTRA TDD[C]. Proceeding of 5th CDM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2000, Seoul: p370-374 [17].SH Kang,A Zakhor Packet scheduling algorithm for wireless video streaming International Packet Video Workshop,2002 | |||
| 六、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