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动物的运动》,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即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动物的运动》位于初中八年级生物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一节。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动物的运动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是上一章内容的升华。本节内容涉及到肌肉和关节的结构特点,并且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动物的运动结构基础。动物的运动能有利于觅食和御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因此,运动是动物各种行为的具体体现。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认知发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限,且表现出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且有精力不集中的特点。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切不可照本宣科,必须从培养他们学习兴趣和调动学习积极性入手。
据以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就确立的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新课程理念中已经改为三维目标:分为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及其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一定的机构基础。
(2)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能够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教材中观察与思考,了解关节和肌肉的结构特点。
(2)通过多媒体展示屈肘和伸肘,以及学僧自行实践感受,了解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认同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3)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环节,理解动物的运动能力对生存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及其价值观: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探究运动系统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使学生理解动物运动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并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理解肌肉、关节、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和理解运动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难点:动物的运动是与其功能的统一,是动物行为的具体体现。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模型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科学探究素养。
四、教学过程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引课——新课讲授——小结——课后练习。
引课:采用让学生回忆陆地生活的动物中讲到的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以及初中一年级讲的生物之间的捕食、竞争和合作关系,以及防御、繁殖等行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动物的各种行为都是建立在运动的基础上的,且必须建立在与之功能相适应的一定的结构基础上面。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通过比较人体骨骼和教材上家兔骨骼图片的相同点,了解哺乳动物的骨骼特点。然后在过渡到关节和肌肉的讲述,并引导学生一起探究骨、肌肉和关节协调配合关系,同时让同学自行做屈肘和伸肘动作,亲身感受运动系统各部分是如何配合协调运动的。在讲完该内容后,播放一个动物运动的视频,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通过刚刚所学内容来思考动物各种运动行为的背后隐藏的本质是什么?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只要学生脑海里有问号,有问题,并且欲求解答心中的疑问,那就成功了。最后,让学生理解动物的运动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共同参与。
小结:教师通过几个问题的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总结。
课后练习:便于巩固本课重难点,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五、教学反思
初中教学较偏艺术性,主要初中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的,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表达可能要夸张一点,再加上适当的肢体语言,才能化抽象为具体,这也是教学与表演的相通的之处,但得把握好度。从而让学生快乐学习,教师能快乐教学,达到教学相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