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十三五”四川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申报书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2:33:51
文档

“十三五”四川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申报书

“十三五”四川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申报书申报单位:申报单位层次:合作单位:四川大学√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等家课程名称:循证医学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公共课)□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所属一级学科门类/专业大类:医学所属二级学科门类/专业二级类:临床医学所属专业(专业课程填写):循证医学课程负责人:李静、陈进申报日期:2017.5四川省教育厅制填写要求一、本表用A4纸张双面打印填报,本表封面之上不得另加其他封面。二、本表
推荐度:
导读“十三五”四川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申报书申报单位:申报单位层次:合作单位:四川大学√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等家课程名称:循证医学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公共课)□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所属一级学科门类/专业大类:医学所属二级学科门类/专业二级类:临床医学所属专业(专业课程填写):循证医学课程负责人:李静、陈进申报日期:2017.5四川省教育厅制填写要求一、本表用A4纸张双面打印填报,本表封面之上不得另加其他封面。二、本表
“十三五”四川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

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申报书

申报单位:

申报单位层次:

合作单位:   

        四川大学                           

√本科院校            □高职高专院校

                            等     家

课程名称:

          循证医学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 □公共课)

□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

√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 □专业核心课)

所属一级学科门类/专业大类:

        医学                           

所属二级学科门类/专业二级类:

        临床医学                            

所属专业

(专业课程填写):

       循证医学                                 

课程负责人:

        李静、陈进                                 

申报日期:

        2017.5                            

四川省教育厅 制

填 写 要 求

一、本表用A4纸张双面打印填报,本表封面之上不得另加其他封面。

二、本表填写内容必须属实,所在学校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三、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四、除特别说明外,所有填写数据截止日期为2017年5月30日。

五、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1.课程负责人情况(1)

基本情况姓  名

李静性 别出生年月1965.10

学  历

博士研究生

专业技

术职务

教授
学 位博士行  政

职  务

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

院  系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手  机

电子邮件 
通信地址

(邮编)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国学巷37号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610041

教学情况授课情况:1.现课程负责人近三年讲授本课程情况(承担职责任务、授课学时数量、参学学生人数、取得教学成效等,文字描述,100字内);

    作为教研室主任,负责课程策划和内容设置、教师遴选和协调、教材优选,教研室与教务部的协调管理。近3年共教授本课程30学时,参学学生人数1200余人。善于把本学科最新进展融入教学策划和教学内容中,副主编本课程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

2.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情况(见下表)。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名称(不超过5门)

课程类型周学时届数学生总人数
循证医学(2轮)

国家级精品课程

351000

临床科研设计

专业课程

652000

科研能力培养模块-1

专业课程

42400

科研能力培养模块-3

专业课程65500

科研能力培养模块-4(循证医学)

专业课程

65500

承担实践研究情况: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 

1.本科生课堂讨论实习课,每届约200人次;

2.指导本科生1人

3.指导研究生毕业论文,每年5人

教学研究情况: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省部级及以上规划教材、获奖教材(不超过五项)。

课题:

1.国家级循证医学教学团队:教育部,2009-2012

2.循证医学研究生暑期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2011

3.医学生“病人安全”教育模式的探讨:CMB医学教育研究课题,2010-2012

4.四川大学研究生校级精品课程:四川大学,2010-2013

教学研究论文:

1.Patient safety education for undergraduate medical students: a systematic review,BMC Medical Education, 2011, 11:33(通讯作者)

2.病人安全教育:21 世纪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 10(6): 637~639.(作者)

获奖:

1.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生产和质量控制关键方法学的创新与转化研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

2.创建我国本科循证医学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

教材:

1.《循证医学》第3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副主编)

2.《循证医学》(研究生)国家卫生计生委“十二五”规划教材和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循证医学》(第3版):专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副主编)

获奖教材:

1.《循证医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高教出版社):四川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副主编)(2012)

2.《临床流行病学》(十一五规划教材、人卫出版):四川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2012)

课程负责人情况(2)

基本情况姓  名

陈 进

性 别出生年月19.8
学  历

博士研究生

专业技

术职务

副教授
学 位博士行  政

职  务

院  系

华西临床医学院
手  机

电子邮件
通信地址

(邮编)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610041

教学情况授课情况:

1.现课程负责人近三年讲授本课程情况(承担职责任务、授课学时数量、参学学生人数、取得教学成效等,文字描述,100字内);

作为循证医学、科研能力培养模块系列课程的课程负责人和相关临床科研设计课程主讲教师,近3年承担完成教学任务共计234学时,参学学生共计2400余人,对提高临床医学生科研能力打下良好基础,教学效果良好。

2.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情况(见下表)。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名称(不超过5门)

课程类型

周学时届数学生总人数
循证医学国家级精品课程3101600
临床科研设计临床基础4154000
科研能力培养模块-1

临床基础42400
科研能力培养模块-3

临床基础69900
科研能力培养模块-4

临床基础39900
承担实践研究情况: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 

循证实践(第二课堂):2-3名/每年,指导研究生:2人/每年

教学研究情况: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省部级及以上规划教材、获奖教材(不超过五项)。

1.教学研究课题

1)医学教育的循证研究,中华医学基金会(CMB)医学教育,2010-2012年

2)循证医学对医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效果研究,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2013-2014年

3)国家级循证医学教学团队:教育部,2009-2012

4)研究生《循证医学》示范课程,四川大学,2016-2017年

5)研究生循证医学暑期学校,国家自然基金,2010年

2.教学研究论文

1)The current status of medical education literature in Chinese-language journals (论著), MED TEACH(国C级) , 2010; 32: 460-466

2)医学生对当前医患利益关系若干问题的认知, 医学与哲学, 2013;34(4A): 35-38

3)医学生对医师责任和伦理修养若干问题的认知, 医学与哲学, 2014;35(1B):93-97

4)核心能力为导向,循证医学为载体,终身学习为目的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四),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2,(1):31-37

5)核心能力为导向,循证医学为载体,终身学习为目的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三),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1,(7):763-767 

3.教学表彰/奖励

1)创建我国本科循证医学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9年, 教育部

2)胜任力为导向、整合为策略人才培养,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4年, 教育部

3)循证医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2013年, 教育部

4)循证医学国家级精品课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7年, 教育部

5)胜任力为导向、整合为策略人才培养, 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3年, 四川省教委

4.主编教材、获奖教材

1)《循证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 专著,学苑出版社, 2014年(主编)

2)《临床循证治疗手册》, 专著,人卫出版社, 2008年(副主编)

3)《循证医学》3版,人卫出版社,2016年(参编)

4)《循证医学》(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 教材, 人卫出版社, 2014 年(参编)

5)《循证医学》2版(国家级规划教材),教材,全国医学院校,高教出版社, 2009年(参编)

2.课程团队

人员构成(含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实践指导教师、外聘教师、教学设计人员、技术人员、支持服务人员等)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技术

职务

学科专业在本课程中承担的工作备注(如联合申报请在本栏目中注明所在高校)

李静1965.10教授循证医学课程负责人
陈进19.8副教授循证医学课程负责人
杨茗1978副教授老年医学主讲教师
吴红梅1965教授老年医学主讲教师
秦莉1963.1教授血液病学主讲教师
李峻1979副教授老年医学主讲教师
张鸣明1957.9教授教育学主讲教师
3.合作单位情况

序号合作单位名称项目负责人

合作内容
1
2
3
4.教学内容与资源

4-1 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循证医学
课程网址(爱课网)

(四川大学课程中心)

上线平台平台名称:爱课程

类型:√爱课程网 □其他国家级平台 □省级平台 □校级平台

覆盖学生总数: 2000-3000 人,其中已注册的在校学生  2000余人,非在校学生: 93   人,经过在线学习已获得学分学生:     人

在线点击量(人次)39968(截止2017年5月30日)

开设年限自   2006       年开设,目前已开设  10    年

总学时24总时长24总学分2

序号视频名称时长主讲教师
1绪论(一)45李幼平
2绪论(二)

45李幼平
3绪论(三)

45李幼平
4提出问题和证据资源与检索(一)45杨茗
5提出问题和证据资源与检索(二)

45杨茗
6提出问题和证据资源与检索(三)

45杨茗
7提出问题和证据资源与检索(四)

45杨茗
8提出问题和证据资源与检索(五)

45杨茗
9提出问题和证据资源与检索(六)

45杨茗
10病因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一)45吴红梅
11病因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二)

45吴红梅
12病因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三)

45吴红梅
13诊断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一)45秦莉
14诊断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二)

45秦莉
15诊断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三)

45秦莉
16治疗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一)45陈进
17治疗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二)

45陈进
18治疗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三)

45陈进
19预后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一)45李峻
20预后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二)

45李峻
21预后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三)

45李峻
22病人价值观和病人安全(一)45张鸣明
23病人价值观和病人安全(二)

45张鸣明
24病人价值观和病人安全(三)

45张鸣明
4-2 课程内容

课程完整教学内容简介、章节安排、学时分配、重点和难点、考核方式等。

1.教学内容:

该课程系统介绍循证医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实践过程: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到根据问题查询临床证据与临床研究证据的种类和来源,评价和应用病因学、诊断学、防治性、预后性研究证据和不良反应证据,临床指南指导临床实践,到如何后效评价循证实践效果。并介绍循证医学证据评价中涉及的相关研究和新知识:包括病人价值观和病人安全等。

2.章节安排和学时分配: 

 

循证医学总论讲授3
提出问题、证据的来源和检索方法讲授3
证据的来源和检索方法讲授3
病因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讲授3
诊断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讲授3
治疗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讲授3
预后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讲授3
病人价值观和病人安全讲授3
3.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实践循证医学的方法。

难点:针对临床实际问题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考核方法:

     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探索新的、能展示学生相关能力的考试方式和内容。根据本课程的目的和特点,考试采用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相结合。过程评估:注重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表现突出者可以加分(最高10分);结果评估: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核。采用开卷考试方式,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临床实际,遵循循证医学实践的原则(提出问题-查询证据-评价证据-应用证据-后效评价)撰写1份循证病案,在课程结束后1个月提交。重点评价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查询证据,评价证据和结合具体病人的具体情况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4-3 课程资源

相关教学资源储备情况:

1.主编系列配套教材:

(1)循证医学专业基础课教材:

《临床流行病学》:第4版,上海科技出版社2014年出版

《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出版,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2)循证医学专业课教材: 

《循证医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出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国家级规划教材(供临床、基础、预防、护理、检验、口腔、药学等专业用)

《循证医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出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国家级规划教材(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

《循证医学》: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出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供临床型研究生及专科医师用)

2013年高教社的"循证医学"第3版本科生教材首次将研究生和教师教学参考内容从本科教材中分离,让新版教材更聚焦教会本科生针对问题查证用证。而把针对本土问题,参照国际标准和方法创证用证作为第一版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生"循证医学"的内容。其前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受到广泛好评。

2.配套教学资源

配合新学科和新教材的使用,编写相应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并定期更新全部上网。

 

3.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

前期已建成《循证医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循证医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以及四川大学课程网站,包括教学视频和课件等全部可通过网上在线学习。

4.拓展资源:

   网页设有国际相关网站直接链接,如Cochrane协作网,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中心,《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等。学生可随时了解最新国际、国内循证医学教育动态和相关培训等信息。

5. 教学设计与方法

5-1教学设计

课程定位、课程目标情况

1.课程定位:临床医学基础课

紧扣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强调能力和素质培养,课程内容既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前沿知识,并及时把学科最新进展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课外科研实践活动机会,参与社会调查、科学研究和其他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培养学生信息管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进一步临床思维训练和临床知识和技能掌握奠定基础。

2.课程目标:

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学会查证、用证解决临床问题;自愿参与第二课堂,在实践中学习系统评价的方法。

3. 人才培养目标:核心能力为导向,循证医学为载体,终身学习为目的。

5-2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安排及课程教学手段、方法情况。

1.教学活动安排

循证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6学时

2)循证医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9学时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例示范。    9学时(融合在每个具体内容中)

4)课外科研实践(第二课堂)        暑假5周,寒假3周,以及业余时间。  

2.新颖、活跃的教学方法

以能力为导向,终身学习为目的,临床实践为基础的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结合本课程特点和国外的先进经验,改革创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第一课堂不断破除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小组讨论式、学生自学、课堂教师学生互动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期达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通过自主学习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并且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同时将第二课堂作为补充,进一步巩固、实践、消化第一课堂的内容,深化学生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为学生更多的了解国际医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开阔视野,进行研究性、探索性、协作性学习提供了良好机会,全面培养了学生综合素质、奉献精神和团队意识。为将来深入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3.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网络平台   

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所有教学内容均制作了POWERPOINT的电子文档。大纲、教案、课件、参考文献、习题等相关教学资料均以上网。学生可随时上网查阅,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同时网页与国际相关网站(Cochrane协作网)和我教研室的其他网站直接链接,如: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中心;《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等,可采用现时网上教学,课堂上通过直接与互联网连接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教学的真实性和实用性,缩短了学生学习与实际应用的差距。

6.教学评价与影响

6-1教学评价

6-1-1 自我评价(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介绍、影响力分析,国内外同类课程比较)

1.特色:

学生为中心,跨学科跨门类联合教学;解决问题为重点,设立第二课堂;创新理念,不断更新和终身学习;及时反馈,后效评价;基于问题,持续改进;广泛及时国内、外交流,科研促教师、教材、教学法、教学改革、研究和推广;注重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注重能力培养,具有示范和标杆作用。

2.影响力分析和国内外同类课程比较

2015年6月团队负责人和主要成员3人应“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邀请,赴新乡医学院举办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现场示范教学和网络培训录制,受到教育部、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新乡医学院以及广大听课者高度好评。

教学团队所在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1997年卫生部批准为唯一中国循证医学中心;1999年获准中国Cochrane中心(亚洲唯一);2006年确定为ChiCC与UKCC长期合作项目。2002年循证医学已纳入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2004年起教学团队成员连续4年承办四届教育部医学院校循证医学骨干师资培训班,覆盖全国50多所院校,为全国培养循证医学骨干师资400余人 。2003年获准教育部国内第一个循证医学新兴交叉学科,全国唯一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牵头单位。8人次担任循证医学学会全国副主委、常委,省市主委、副主委。被公认为本学科的全国学术至高点、学术带头单位和国际接点。 

6-1-2 学生评价(填写学生的评价意见)

1.校内学生评价:

学生无记名教学反馈结果表明:学生中90%-100%反应该课程对今后工作有帮助,90%以上的学生对该课程反馈为优良。

2.爱课程网站在线评价:

网名为wenwenhuaxi评价“老师讲的真好”;网名Julin木木评价“老师讲的好棒~之前涉及过循证医学,但是非重点,觉得很有用,想自学,华西不愧是中国第一家成立循证医学的,棒!希望学下来对自己有帮助~”;网名生林评价“讲得太生动了哈!”

6-1-3 社会评价(课程面向社会开放后,相关人员的评价)

1.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四川大学是我国最早开设《循证医学》课程的单位。该课程紧跟国际前沿,及时引进国际循证医学教育的最新理念、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国外对临床医生的培训理念与国内尤其是西部本科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坚持立足于用,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创新方法、内容,开拓第二课堂实践和能力培训,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同时结合教学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发表系列文章,撰写了我国第一本循证医学本科生教材。为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作出了突出贡献。

我校曾先后两次邀请李幼平教授等多位专家来校现场教学。从2003年我校先后派出5名骨干教师赴四川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短期培训。四川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为我校循证医学教学和循证临床实践的深入开展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和支持。   

2.兰州大学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为卫生部批准成立的循证医学中心所在地,多次邀请国际循证医学领域著名专家如Iain Chalmers、Gordon Guyatt、David Moher和Parminder Raina等现场培训师资,紧跟国际前沿,结合国内实际,率先在全国为本科生开设“循证医学”课程。并在教师、教材和教学法等方面创新,编写了国内第一本循证医学本科生教材,开展循证医学教学法研究。我校曾先后派4人次参加他们近3年主办的“循证医学教育部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送师资6人次前往他们中心接受短期和长期培训,并在此基础上邀请他们的师资队伍来我校为本科生、研究生和医护人员讲授了循证医学相关知识,深受广大学生和师资的好评,为我校开设循证医学课程储备了师资力量。得知该课程已获四川大学和四川省精品课程,正在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特表示我们的支持。 

3.广西医科大学: 

        循证医学是近15年在国际上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强调临床实践应遵循现有的最佳研究证据,对医疗实践、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变革。卫生部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所在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结合国际前沿、集成国内外优势,率先在国内为本科生开设“循证医学”课程,编写国内第一本循证医学本科生教材,这对培养医学生良好职业生涯和行为,成为终身自我学习者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我校曾先后派25人次骨干师资前往学习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相关知识,并邀请他们的骨干师资来我校进行循证医学相关知识系列讲座,大家受益非浅,为我校能尽快开设循证医学课程从师资到教材和教学法方面作了充分准备。并为我们筹建广西自治区《循证医学地区实践中心和循证医学教育部网合中心广西分中心打下了良好的人才和工作基础。

4.周同甫教授(原四川省教育厅副)

四川大学是我国最早开设《循证医学》课程的单位。该课程紧跟国际前沿,及时引进国际循证医学教育的最新理念、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国外对临床医生的培训理念与国内尤其是西部本科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坚持立足于用,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创新方法、内容,开拓第二课堂实践和能力培训,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同时结合教学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发表系列文章,撰写了我国第一本循证医学本科生教材。为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作出了突出贡献。我校曾先后多次派人参加四川大学承办的教育部《循证医学骨干师资班》,并邀请李幼平教授等多位专家来校现场教学。为我校的循证医学教学的开展作出了为全国30多省市,50多医疗机构,近20所院校培养了大批骨干师资,真正成为中国循证医学的摇篮。我作为当时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后负责全省教育工作的教育付,见证了这门课程的成长历程和所起的作用。特此推荐支持该课程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

6-2 效果与影响

课程教学效果及影响概述

该课程紧跟国际前沿,及时引进国际循证医学教育的最新理念、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国外对临床医生的培训理念与国内医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坚持立足于用,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创新方法、内容,开拓第二课堂实践和能力培训,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同时结合教学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发表系列文章,主编我国循证医学领域不同专业系列配套国家级教材;不断拓宽课程的覆盖面,从主要针对本科生,拓展到覆盖研究生、进修生、住院医师、全国医学院校感兴趣的学员等,充分发挥在线和共享资源特性,互相学习,共同促进和提高;加强推广和宣传力度,以我中心为首的教育部网上合作中心所属的19个分中心为核心,共享辐射全国,加强沟通、交流,为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起到了极佳的示范效果。

7.支持与服务

学校支持措施:

1.经费支持:学校在办学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对前期循证医学精品课程、循证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投入专项建设经费,优选有经验的专业公司协助视频课程的设计、录制、动画制作及后期的维护。经费实报实销。

2.倾斜:学校和学院相应优先大力度支持课程建设。

3.人力资源支持:确保塑造一支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创新教学方法的多学科交叉高素质师资队伍,优选相关专业师德好,教师责任感强,教学能力强,热爱教学工作,关爱学生,学术造诣高的,各自专业领域有突出成就优秀者组成该课程的骨干师资队伍。

课程共享和学分互认情况:

    该课程前期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归属于人民卫生出版社开放大学,它将以中国医学教育联盟为主体,依托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人卫社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国医学数字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号召联盟院校参与人卫开放大学的建设工作。以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规划课程体系为主体,支持各联盟成员课程在平台的课程开发与选修。同时,开放大学平台包括慕课通用平台、医学公开课视频服务平台及成员单位课程运营管理平台。人卫开放大学将组建专家委员会及学分认定委员会,形成课程质量评价标准和学分认定管理办法,推动学分认定,鼓励联盟单位结合自身教学情况,将开放大学的课程纳入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积极参与学分互认,学分转化,不断提高在线课程质量。

8.承诺与责任

1.学校和课程负责人保证申报所使用的课程资源知识产权清晰,无侵权使用的情况;

2.学校和课程负责人保证课程资源内容不存在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规范性问题;

3.学校和课程负责人保证课程资源及申报材料不涉及和保密的相关规定,可以在网络上公开传播与使用。

                                             课程负责人签字:

                                               学校公章:

                                                   日期:

9.课程审核情况

申报

院校

初审

意见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省级

专家

组评

审意

专家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教育

厅审

批意

四川省教育厅

年    月    日

文档

“十三五”四川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申报书

“十三五”四川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申报书申报单位:申报单位层次:合作单位:四川大学√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等家课程名称:循证医学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公共课)□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所属一级学科门类/专业大类:医学所属二级学科门类/专业二级类:临床医学所属专业(专业课程填写):循证医学课程负责人:李静、陈进申报日期:2017.5四川省教育厅制填写要求一、本表用A4纸张双面打印填报,本表封面之上不得另加其他封面。二、本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