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划师 PLANNERS
规划师论坛
[摘 要]上海产业建筑再利用经历了商业性再利用、艺术家对苏州河边仓库的探索实践和规划支持、现代创意产业萌现与规划调整、公共文化功能引入与倡导四个阶段。上海创意产业与产业建筑再利用有很好的结合点:城市工业外迁,中心城土地腾空;中心城人口与住宅建设受到控制;产业建筑具有历史文化内涵且空间使用自由;城市活力与公共活动空间的需求量大。[关键词]产业建筑;保护和再利用;创意产业;上海
[文章编号]1006-0022(2008)01-0012-03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Shanghai Industrial Buildings Conservation and Reuse and Modern Creative Industry/Wu Jiang
[Abstract] Shanghai industrial buildings re-utilization experienced four phases: commercial utilization, artists’ exploration on the warehouses along the Suzhou Creek with planning support, emergence of modern creative industry and planning adjustment, import of public culture with governmental domination. Shanghai creative industry and old industrial building utilization has many perfect joints: moving out of city industry, availability of central city land, control on central area’s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industrial building’s embodiment of history and culture, growth of city vitality and bulging of public activities.
[Key words] Old industrial building, Conservation and re-utilization, Creative industry, Shanghai
上海产业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与现代创意产业
□ 伍 江
1引言
上海是我国近代工业最重要的基地。作为20世纪30年代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产业建筑的类型丰富,几乎囊括全国工业的所有种类,不仅集中体现了当时中国工业科技的最高水平,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上海而言,产业建筑不仅与其他优秀历史建筑类型一样具有普遍的保护意义,而且作为上海近代工业文明发展的见证,它们更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含义。
今天,当现代服务业正逐步取代传统第二产业而成为第一大经济主体,工业时代逐步进入后工业时代之时,现代创意产业蓬勃兴起。现代创意产业是近十年来源自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个新兴产业。这一新兴产业通过对个人创造力的激发和创造性才能的发挥,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运
用,使产品产生高附加值并带来大量新型个性劳动就业机会。现代创意产业正在逐步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它具有以下特点:高附加值、强渗透性;从业人员主要是知识型和艺术设计型特殊专业人才;产品是集技术与文化于一体,呈现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和艺术化特点;生产技术向数字化、可视化、网络化发展;产业组织呈现集群化、小型化、个体化特点;工作空间偏向大型、灵活、易于个性化改造,特别适合在厂房、仓库等传统产业建筑内发展。
在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惊奇地发现,原先为传统工业而建的那些厂房,竟然是那么地适用于新的创意产业。现代创意产业在旧的工业躯壳里获得了生命的动力,原有的工业建筑也由此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1上海产业建筑的产生与发展
上海近代工业始于19世纪50年代。最初的产业建筑从属于从事航运和进出口贸易的外资公司。19世纪最后30年中,上海又出现了近代公用事业,如公共交通、汽车生产、水、电、煤气等。应该说,当时留下了大量的工业厂房。很多的厂房保存良好,而且由于它们用于工业生产,其结构比一般建筑的结构更大,寿命也更长。直到1895年以后,上海作为西方国家资本输入的重点城市,工业进入一个迅速发展的繁荣期,这时才出现了大量真正意义上的以原料加工制造为主的厂房这一新的建筑类型。
2.2上海产业建筑的基本构成与类型(1)功能类型。近代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工业、仓储、交通运输等生产性房屋及其附属的办公、住宅、服务等建筑物和构筑物,以及一些市政设施、公用设施。
(2)内部空间类型。包括常规型、大跨型、特殊型(如煤气储藏仓、冷却塔、船坞等)。
(3)结构类型。上海产业建筑有砖木及砖木混合结构、金属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锯齿式屋顶在20世纪30年代末很普遍,此后出现的无梁楼盖、半门架、拱形屋架等结构,在建筑的施工技术和对工艺的适应性上更好。
2.3上海产业建筑的风格特征
上海产业建筑的风格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传统、西方及现代三种样式。上海产业建筑附属的办公楼、住宅、服务性用房等的建筑风格与其他近代建筑风格基本一致,而生产性建筑则显得更加简洁、利落。
(1)传统样式。早期中国人设计的产业建筑多采用坡屋顶、清水砖墙等传统中国建筑风格,继而转向中西结合乃至全盘西化,只在局部装饰中看出一些中国传统风格的影子。
(2)西方样式。西方样式主要指西方
复古主义风格。与其他类型的建筑具有某
种特定的形式不同,产业建筑受建造时间
和建筑者的影响很大。上海建有哥特式城
堡风格的自来水厂,也有新古典主义风格
的造币厂,甚至还出现过巴洛克风格
的装饰。
(3)现代样式。产业建筑无疑是现代
主义特征反映得最为彻底的建筑类型。早
期的现代样式受装饰艺术派风格影响较
大,而后来较晚建成的一批厂房、仓库已
完全出于满足功能需要,不再受任何风格
流派的影响。
3上海产业建筑保护和再利用与
现代创意产业
3.1上海产业建筑再利用的发展历程
不光是优秀产业建筑,那些一般性、
大量的产业建筑同样需要通过适当的再利
用重新彰显它们在历史文化、城市风貌、
人居环境延续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价
值。随着产业建筑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
如何保护并合理利用这些产业建筑遗产,
就成为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单纯冻结
式的保护并不符合当代生活的需求,尤其
是产业建筑建成年代较晚、建筑艺术性并
不一定很高,不加以创造性再利用就失去
了其保护的现实意义。
3.1.1第一阶段:商业性再利用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具有区位
优势的厂房被企业以经济自救为目的转
租,改造为家具城、建材市场或餐饮场所。
这种利用只能说是废物利用。
3.1.2第二阶段:艺术家对苏州河边
仓库的探索实践和规划支持
在第二阶段,一些有文化意识的人开
始进入这个领域。在苏州河边,一些旧的
厂房、仓库被一些艺术家改造,从而显现
出了现代创意产业的雏形。如原苏州河水
果仓库被有名的设计师租下来,经过
一番改造之后,基本保留原来的样子,深
受艺术界人士的欢迎。原先规划部门计划
将所有苏州河边的仓库、厂房都进行拆迁,
出现了水果仓库这样的好例子以后,就通
过规划把它们留下来。新的创意产业随之
而来,开发商们也由此获得了经济利益。
其他比较成功的例子还有原四行仓库之光
二库改造、原上海啤酒厂保护与改造。在
几个成功实例之后,规划部门主动、有意
识地对苏州河沿岸的厂房进行了“梳理”,
编制了保护规划。
3.1.3第三阶段:现代创意产业萌现
与规划调整
在一个单体的建筑、厂房、仓库里面
是很难形成真正的现代创意产业的,因为
要形成产业,需要有一定的规模,需要整
个厂区的改造和利用。2003年~2004年,
有一部分上海工业区开始发展起来,如太
仓路的一个旧厂房,当时规划部门与区政
府做了很长时间的研究,最后决定保留已
经形成的创意产业园区,并纳入到开发的
总体考虑当中,允许在那里进行创意产业
园区开发。一般的,所有创意产业刚刚开
始出现的时候是没有长远发展意向的,从
事创意产业的人不知道以后的发展前途怎
样,不知道开发商什么时候会把土地收回
去,也不知道会在哪一天将他们赶出
去,对厂房的使用都是临时性的。而只有
通过规划把创意产业确定下来以后,创意
产业本身才有了长远发展的可能。如莫干
山路50号,这块土地的开发商在亚洲金融
危机时期将它租赁给艺术家作为创造室,
结果聚集了大批艺术家。这对于一个城市
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因此规划部门立
刻与开发商展开洽谈。当然,洽谈的难度
很大,因为牵涉到开发上的利益问题,但
是最后还是达成了协议,因为这样一个产
业将来对于城市、对于这块土地都是有极
大好处的。
工业建筑在改造之后用于建设创意产
业园区是有一个瓶颈问题的,因为这些行为
没有经过土地正式批租。按照正常的土地批
租制度,这些产业园区不可能产生。而我们
如果要将其纳入批租程序,在瓶颈上又
13
2008年第1期 第24卷该怎么突破?对此,上海市提出了“三不变”:第一是土地权属不变,即不转手、不出让、不转移;第二是土地性质不变,还是工业园区;第三是主体建筑结构不变,面积、高度、样子都不变。在加强监管的保障下,“三不变”可以使创意产业园区向前发展。
3.1.4第四阶段:公共文化功能引入与倡导
从2005年开始,上海的创意产业和老厂房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被称为公共文化功能引入与倡导阶段。在中国的直接参与下,规划部门对于某一个产业的推动会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如对上海的第十钢铁厂进行了整体改造。在整体改造中,有些不同的地方,就是在前面提到的“三不变”里有一个变了,即土地规划性质变了。通过规划手段,规划部门把这一片工业用地变成了公共文化产业娱乐用地。在这个变化中,宝山钢铁集团的支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不仅使集团获得了自己的文化产业,而且对群众开放后得到了很好的反响。
产业建筑再利用经过这几个阶段的发展之后,正值上海召开世博会。于是,如何保护和再利用厂房,让它与创意产业相结合产出价值,探索一条可行的道路,成为世博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世博会选址在原来的工业区,浦西部分是以原来的江南造船厂为主,浦东有钢铁厂和其他很多的工业厂房,这里面有许多保护建筑。经过认真甄别,规划部门在当中选取了近2万平方米的建筑,当中有属于经过专家鉴定的近代建筑,还有规划保留的历史建筑等。实际上,大量的厂房只要稍加改造就可以直接用作公共展示和活动,这些改造后的厂房甚至比新建筑更吸引人、更有魅力。目前,在世博会当中利用老厂房改造而成的世博会展示场馆有30多万平方米。这是世博会建设历史上的创举。
3.2上海创意产业与产业建筑保护和再利用的结合点
创意产业集聚从一些老厂房发展起
来,规划要引导创意产业集聚。上海创意
产业与产业建筑保护和再利用有很好的结
合点,主要有:
(1)城市工业外迁,中心城土地腾空。
就目前情况看,腾空以后的土地作为创意
产业发展比作为商业发展要更好。
(2)中心城人口与住宅建设受到控制。
在过去的五年里面,上海中心城区有一个
很重要的规划引导—“双增双减”,
即增加公共绿地和公共空间,减少建筑总
量和降低容积率。因为中心城区的人口密
度太大,建筑密度过高,如果要实现城市
发展目标,就必须做到“双增双减”。减开
发减楼,这样创意产业才能获得开发的机
会。
(3)产业建筑具有历史文化内涵,且
有自由空间。因为产业建筑具有特殊的历
史文化内涵,表现出特别的建筑外观与室
内装修,且空间可以灵活、自由地使用,
所以深受艺术创造者的欢迎。
(4)城市活力与公共活动空间的需求
量大。上海城市的创意需求量巨大。随着
经济社会的发展,上海对创意产业的需求
还会增加。预计到2010年上海会产生100
个创意产业园区。
2002年启动的浦江两岸开发战略、
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都面临着大量的产
业建筑及其历史地段的再利用开发、老工
业地区的整体功能转型。上海数目众多的
产业建筑,不仅是上海海派历史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也为创意产业提供了得天独
厚的空间资源。随着城市环境的改善与辐
射力的增强,这些富有工业历史文化内涵
的老厂区势必成为关注的焦点。
4结语
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进入发达国家行
列,后工业社会还未真正来临,但从现状
看,上海已基本具备了与发达国家接轨的
条件。与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大城市一
样,上海的创意产业方兴未艾,呈现极佳
的增长势头。产业建筑再利用与创意产业,
这两个看似不相干的东西正在上海显示出
必然的内在关联。目前,上海共有现代创
意园区75个,绝大多数由产业建筑改造而
成。其中,苏州河边艺术家仓库慢慢演变
为具有建筑设计、广告创意、时装展卖等
业态的创意文化产业聚集地,为此后上海
形成新一轮产业建筑再利用热潮提供了良
好的示范。这种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
升级,鼓励、引导发展创意产业集聚区,
保护上海产业建筑群落实体和文化的做法
与实践,无疑为上海老工业区的复兴提供
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契机。
(本文根据作者在《规划师》・2007
上海论坛的发言录音整理而成。)
[作者简介]
伍 江,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
局副。
[收稿日期]2007-12-10
14规划师 PLANN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