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2-28
一、指导思想:
以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扎扎实实做好新课标研究,不断提高教学理论水平。积极推进集体备课的落实,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物理教学复习水平。
二、复习策略:
1、源于过去,高于平时:源于平时的知识积累,高在知识掌握的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复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巩固与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进一步使之系统化、规律化和简明化。复习中对知识基础的巩固与综合提高,两者不可忽视。
2、全面复习形成网络化:专题复习突出难点。紧扣教材内容,努力掌握方法和思路,把握各章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网络化,使之对知识能融会贯通,应用自如。 3、加强综合,学以致用:唤起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三、复习要点:
1、抓住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查应是中考的重点。要求能在具体事件中辨认出该知识或规律。要学生做到复习细致,在广度上力争不留漏洞。
2、复习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这是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那些最常见的生活现象最可能成为命题的素材。要学生多亲自去做、去看、去想,快速提高自己的观察、分析能力。
3、复习要重视开放型物理题的训练。要利用发散思维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分析。
4、复习要加大实验技能的提高。复习方法应在掌握一定的物理研究方法(尤其是变量控制法)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复习每个实验的基本内容,然后带着疑问走进实验室,认真操作练习,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弥补知识上的不足。
5、复习要提高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考试中信息的给予方式可以是图表或文字,平时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收集有益信息的能力,阅读相关的物理学史。
四、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单元过关,将知识点连成线,再将知识线连成面;(4周)
第二阶段:分类复习,按照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磁学、信息材料和实验、作图、计算等知识板块,将物理概念、规律、解题方法等,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构建网状的知识结构;(3周)
第三阶段:中考新题型(开放性、探究性、综合性题型)专题复习;(2周)
第四阶段:模拟训练,查漏补缺及应试技巧训练。(2周)
五、备课要求:
1、落实好集体备课制度。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测验考试。每次落实好备课的主题,有效地把备课内容转化到教学实践中,同时做跟踪和反馈。
2、抓好检测工作。单元测试、月考等,命题老师要根据新课标和中考的有关要求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精心选题、命题,提高试题的质量,最好试卷要求提前一周在备课组活动讨论,同时做好阅卷和成绩分析。
3、加强中考研究解读单元考试考点,总结重点、难点内容。
分析中考考纲,解读考纲,把握教学方向。收集中考新题型,及时把握中考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