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2:34:06
文档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宋海霞一、课前系统部分(一)课标分析“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测量土地面积的常用单位。由于这两个面积单位比较大,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标准(2011)》将“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从第一学段调整到了第二学段。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面积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本单元则是以此为基础,唤起学生已有的相关经验,通过经历从实例到表象建立的过程,初步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表象。在课程实施中,需要依托学生已有的知识基
推荐度:
导读《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宋海霞一、课前系统部分(一)课标分析“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测量土地面积的常用单位。由于这两个面积单位比较大,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标准(2011)》将“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从第一学段调整到了第二学段。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面积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本单元则是以此为基础,唤起学生已有的相关经验,通过经历从实例到表象建立的过程,初步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表象。在课程实施中,需要依托学生已有的知识基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

 宋海霞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测量土地面积的常用单位。由于这两个面积单位比较大,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标准(2011)》将“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从第一学段调整到了第二学段。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面积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本单元则是以此为基础,唤起学生已有的相关经验,通过经历从实例到表象建立的过程,初步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表象。在课程实施中,需要依托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挖掘丰富的现实世界中的相关问题作为学习素材,开展适当、有效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推理、表达等活动中,积累丰富的直观经验和生活经验,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认识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学会了这些面积之间的进率和换算。在此基础上,认识较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本节课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实际感受推想公顷和平方千米有多大,并探索出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体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面积单位,但土地面积单位对他们来说,还是第一次接触,尤其是在生活中,学生很少接触到土地面积的问题。因而对于“公顷、平方千米”学生会感受到比较陌生,难以理解。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学生观测,感受解决“公顷有多大”,“平方千米有多大”的问题,使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观察与推算,初步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 1 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知道 1 公顷 = 10000 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推算、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建立1平方千米的表象。掌握平方千米与公顷、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经历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丰富对公顷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感知1公顷的大小,应用公顷与平方米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

感知1平方千米的大小,应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 1 公顷的表象。

建立1平方千米的表象。

(五)教学策略:本节课主要采用梳理知识、联系实际、合作复习等教学方法

(六)教学准备: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创境引入

1.复习面积单位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你能从小到大说一说吗?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1)课桌的面积大约是24( )。

(2)邮票的面积大约是6( ) 。

(3)一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   )。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复习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板书课题:认识公顷)。

(二)、自主梳理

1、谈话:公顷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先来看一组资料。

(课件出示)“鸟巢”的占地面积约20公顷;天安门广场占地面积44 公顷;北京欢乐谷占地面积56公顷;迪斯尼乐园的占地面积约126公顷。 

(1)认识1公顷

谈话: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怎样来描述1平方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吗?它们分别有多大呢?

学生回忆梳理(课件演示):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大约有大拇指指甲盖那么大。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大约有手掌那么大。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大约有一块展板那么大。

教师:我们同样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来描述“1公顷”这个面积单位。

课件呈现: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公顷可以用符号hm2 表示。

 (2)探索公顷和平方米的关系

提问:你能想象1公顷到底有多大吗?

学生自由表达。,注意引导学生将公顷与平方米建立联系,根据“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的描述得出结论“1公顷=10000平方米”。(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3)实践活动,形成表象。

谈话::知道了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想不想亲自感受一下 1 公顷的大小。

①围一围:在操场上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看看它的面积有多大。

想一想:( )块这么大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②算一算:

1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大约( )个教室的面积是1公顷。

③说一说:哪些地方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400米跑道围起来的部分,面积大约是1公顷;学校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等。)

2、认识1平方千米

谈话:想一想,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为多少的正方形的面积? 

预设: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平方千米可以用符号km2 表示。 (课件配合演示) 

①.推算平方千米和平方米、公顷之间的关系。

(1)探究: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它和平方米、公顷之间有什么关系?

(2)汇报交流:

1平方千米=100 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②.实践活动,形成表象。

(1)读一读:想象1平方千米的大小。

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接近1平方千米。

四川卧龙熊猫繁育基地,占地面积约1平方千米。

(2)算一算:

天安门广场的面积大约是44公顷,( )个天安门广场的占地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 “鸟巢”的占地面积约为20公顷, ( )个“鸟巢”的占地面积约为1平方千米

(3)想一想:在学校周边,从哪儿到哪儿围成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

课件出示:播放实地考察录像,感受1平方千米的大小。

(4)说一说:

如果1平方米能站16人,

1公顷大约能站多少人?

1平方千米大约能站多少人?

(三)、交流展示

1、巩固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公顷间的进率

5平方千米=( )公顷

12000000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米

7公顷=( )平方米

60000平方米=( )公顷

2.填空。

(1)北京的故宫占地面积是72公顷,合( )平方米。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

(2)北京颐和园的面积约2900000平方米,约合( )公顷。

学生完成后订正,重点介绍思考方法。

(四)、练习提升

1.判断。

(1)2公顷=200平方米。( )

(2)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

(3)一个篮球场的占地面积大约是400公顷。( )

(4)素有“万园之园”称号的北京圆明园的占地面积约350平方米。( )

完成后说明理由。

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4公顷 ○ 400平方米 99平方米 ○ 8公顷

3000平方米○ 3公顷 5公顷 ○ 50000平方米

完成后交流思考方法。

3.解决问题。

(1)量出学校操场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面积,看够不够1公顷。

(2)游泳池长50米,宽25米。( )个这样的游泳池面积约1公顷。

法1:1公顷=10000平方米,游泳池的面积为1250平方米,所以10000里面有几个1250,就是有几个这样的游泳池。

法2:根据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画图解答。

(五)、总结评价

1.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介绍数学史

谈话: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的面积了。阅读课本P35的“你知道吗?”。

二、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比较大,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形成表象确实有些因难。所以在教学中为了让同学们感受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我让大家猜测、想象身边哪些熟悉场所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1平方千米?结合学生熟悉的场地,如教室的面积一般是50平方米,200个教室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通过学生的想像,加深学生对“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的认识。在使学生明确了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学生对1公顷形成了表象之后,让学生想象一下100块1公顷的土地,就是1平方千米,也就是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再估计各省的面积,阅读“你知道吗”,使学生加深对1平方千米的认识。这样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如此密不可分。

文档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宋海霞一、课前系统部分(一)课标分析“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测量土地面积的常用单位。由于这两个面积单位比较大,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标准(2011)》将“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从第一学段调整到了第二学段。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面积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本单元则是以此为基础,唤起学生已有的相关经验,通过经历从实例到表象建立的过程,初步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表象。在课程实施中,需要依托学生已有的知识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