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国际经济学模拟试题5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2:32:59
文档

国际经济学模拟试题5

模(五)一、1.某国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最小劣势,表明该国在这种商品上具有()。A比较劣势B比较优势C绝对优势D绝对劣势2.不属于解释产业内贸易的理论有()。A.重叠需求理论B.要素比例理论C.规模经济理论D.垄断竞争理论3.不改变贸易结构,只改变贸易规模的增长方式是(   )。 A.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B.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C.生产要素等比例增长             D.悲惨的增长4.根据国际贸易新理论,一国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A.生产要素优势B.技术优势C.
推荐度:
导读模(五)一、1.某国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最小劣势,表明该国在这种商品上具有()。A比较劣势B比较优势C绝对优势D绝对劣势2.不属于解释产业内贸易的理论有()。A.重叠需求理论B.要素比例理论C.规模经济理论D.垄断竞争理论3.不改变贸易结构,只改变贸易规模的增长方式是(   )。 A.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B.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C.生产要素等比例增长             D.悲惨的增长4.根据国际贸易新理论,一国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A.生产要素优势B.技术优势C.
模(五)

一、1.某国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最小劣势,表明该国在这种商品上具有(     )。

A比较劣势   B比较优势   C绝对优势    D绝对劣势  

2.不属于解释产业内贸易的理论有(    )。

A.重叠需求理论       B.要素比例理论C.规模经济理论       D.垄断竞争理论

3.不改变贸易结构,只改变贸易规模的增长方式是(       )。

 A.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B.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C.生产要素等比例增长              D.悲惨的增长

4.根据国际贸易新理论,一国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   )。

A.生产要素优势       B.技术优势C.资源优势           D.规模经济优势

5.最佳关税水平应等于(        )。  A.零进口关税          B.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水平  C.禁止性关税          D.禁止性关税以上

6.关税的设置(     )。

A.会带来完全由外国人支付的收入B.总会提高出口国的国内价格水平

C.与自由贸易相比,会减少“小”进口国家的福利D.总会增加福利

7.下述哪一种不属于投机性外汇交易(        )。

      A.双边套汇          B.多边套汇          C.套利          D.套期保值

8.用来表示一国国际收支长期趋势的收支差额是(   )。

A.商品贸易差额     B.基本收支差额C.经常项目差额     D.官方结算差额

9.设一年前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1美元等于8.2345元人民币,假设美国的物价比前一年上升8%,而中国的物价水平上升10%,则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理论上的汇率为(       )。 A.8.3870          B.8.085        C.10.2931        D.6.5876

10.根据货币分析法,在固定汇率制下,当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在短期内如果要抵消国际收支对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就应该(   )。

A.减少基础货币的国内部分,降低货币乘数m

B.减少基础货币的国内部分,增加货币乘数m

C.增加基础货币的国内部分,增加货币乘数m

D.增加基础货币的国内部分,降低货币乘数m

  二、1.特定要素是指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他部门的需要。(    )

2. 即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自由贸易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各国同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都会趋于相等。

3.关税只是改变了市场机制的作用,而进口配额则替代了市场机制,这是因为进口关税隔绝了来自于国际市场的竞争。(     )

4. 无论是产业间贸易还是产业内贸易都反映比较优势。(   )  

5如果将国际投资看作一种国际交换,则它就是指用将来的商品去交换现在的商品。

6. 当国内需求上升,实行进口配额或者实行与配额等额的关税这两种时,市场效应是一样的,都遵循市场机制。(   )

7.当用直接标价法表示外汇汇价时,数值越大,意味着本币价值越高。(    )

8. 无抛补利率平价的含义为:本国利率高于(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等于本国货币的预期贬值(升值)程度。(  )

9.无抛补利率平价理论是指本国利率高于(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等于本国货币的预期贬值(升值)程度。(    )

10.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如果资本可以完全流动,货币有效,而财政是无效的。

四、1. 比较H-O模型与特定要素模型   

2. 分析“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异同 

3. 若要使没有补贴的长期性倾销成为可能,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哪些    

4.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类型   

5. 简述浮动汇率下国际收支的调节过程   

五、1.一个小国以世界市场价格每袋10元进口花生。它的需求曲线是D=400-l0P,供给曲线是S=50+5P。

(1)计算自由贸易时它的进口量。

(2)如果它征收每袋50%的进口关税,它的国内价格和进口量各为多少?

(3)如果它与邻国结成关税同盟,相互取消关税,但对外关税不变,其邻国以每袋12元的价格向它出口花生,它的国内价格和进口量各为多少?贸易转移和贸易创造的效应有多大?

六、1.试推导两缺口模型,并说明

(1)要使其达到平衡,可以有哪些调节方法

(2)该模型对发展中国家的借鉴意义

七、1.论述幼稚产业论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   

2.根据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货币贬值如何改善一国的贸易收支。

1.B     2.B     3.C     4.D     5.C   6.C     7.A     8.B     9.C     10.A 

一、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三、1.要素密度逆转:如果在某些要素价格下,X是资本密集型的,Y是劳动密集型的,但在另外一些要素价格下,X变成劳动密集型产品,Y变为资本密集型产品,那么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要素密度逆转。

2. 出口补贴:又称出口津贴,是一国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增强其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在出口某商品时给予出口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

3.外汇管制:是指一国为了防止资金外流或流入,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和稳定本国货币汇率,授权有关货币金融当局(一般是银行或专门的外汇管理机构)对外汇买卖和国际结算所采取的性措施。

4.J曲线效应:即使货币贬值国能很好地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货币贬值带来的经常项目改善也需要1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而且贬值初期经常项目往往伴有恶化现象。也就是说,贬值对经常项目的有利影响要经过一段时滞才能达到。贸易收支对货币贬值的反应曲线形状类似英文大写字母J,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故名J曲线。(可以画图示,也可不图示)

5.丁伯根法则:即针对不同的n个经济目标,当局一般至少需要n个的工具。

四、1.比较H-O模型与特定要素模型  

H-O模型

特定要素模型
提出者俄林、萨缪尔森萨缪尔森、琼斯
长短期分析长期分析短期分析
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商品要素密度的差异因为要素的特定性

或不流动性

现实性现实性弱更接近于现实
2. 分析“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异同

(1)新贸易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而比较优势理论解释的是产业间贸易;

(2)新贸易理论的假设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而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完全竞争市场;

(3)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从供给角度已经研究,新贸易理论还从需求角度进行了说明;

(4)新贸易理论强调差异产品在形成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比较优势理论假设所有产品都是同质的。

3. 若要使没有补贴的长期性倾销成为可能,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哪些

(1)出口商品的企业具有一定的垄断能力,即企业面临的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企业的出口变化会对市场价格造成影响。

(2)出口商品的企业在国内面临的需求弹性比在国外面临的需求弹性小,即出口企业在国内面临的需求曲线比在国外面临的需求曲线陡峭。

(3)出口国对国外商品设置足够高的贸易壁垒。这一条件是明显的,否则,低于国内价格的出口产品又会回流到出口国。只有贸易壁垒的高度相当于国内与国外市场的差价,才可能使这种差价得以保持。

4.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类型:①周期性不平衡②结构性不平衡③价格性不平衡④收入性不平衡 (对以上四点并作简要解释)

5. 简述浮动汇率下国际收支的调节过程

(1)国际收支逆差→货币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改善→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2)国际收支顺差→货币升值→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国际收支改善→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五、(1)进口量为200袋

(2)征收每袋50%的进口税后,进口价格为15元。此时的进口量为125。

(3)结成关税同盟后,贸易扩大效应为135/2,贸易转移效应为负的125。净福利损失为125-135/2=115/2。

六、由总供给Y=C+S+T+M,和总需求Y=C+I+G+X:

若税收等于支出,则T=G,则有:(I-S)=(M-X)

(1)有两种调节方法:一种是不利用外资的方法。当国内储蓄缺口大于外汇缺口时,就必须压缩投资或增加储蓄;当外汇缺口大于储蓄缺口时就必须减少进口或增加出口。按这种方法,除非有可能增加储蓄和出口,否则,经济增长速度就会减缓。二是在缺口以外寻找资金,这就是利用外资资源。例如,利用外资进口机器设备,一方面,这项进口暂时不用出口来抵付;另一方面,这项投资品又不需要国内的储蓄来弥补。可见,利用外资可以同时弥补两个缺口,既可以满足投资需要,又可以减轻支付进口费用的压力,从而保证经济的增长。虽然外资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利用外资最终还是要偿还的。因此,必须提高外资的利用率,使其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进出口的增长,促进储蓄的增加,增强偿还能力。

(2)对发展中国家的借鉴意义:强调发展中国家利用外部资源的必要性,通过引进外部资源,可以提高一国出口能力,使得高收入高储蓄的良性循环出现,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在引进外部资源时,国内的经济结构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引进外部资源的要求,同时应该发挥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七、1.论述幼稚产业论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

(1)所谓幼稚产业,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2)幼稚产业保护的论点通常是以尚未实现的内部规模经济或外部规模经济的存在为前提,因此判断幼稚产业必须比较该产业现在与未来的发展。

(3)幼稚产业的判断,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标准。

(一)成本差距标准:成本差距标准,也称穆勒标准(Mill′s test)。该标准是与规模经济相联系的。当某一产业规模较小、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时,如果任其参与自由竞争,该产业必然会亏损。如果给予一段时间的保护,使该产业能够发展壮大,以充分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以致最终能够完全面对自由竞争,并且获得利润,那么该产业就可以作为幼稚产业加以扶植。

(二)利益补偿标准:巴斯塔布尔提出了一个更为严格的标准。他认为,判断一种产业是否属于幼稚产业,不仅要看将来是否具有竞争优势,还要将保护成本与该产业未来所能获得的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加以比较之后才能确定。

(三)外部经济标准

外部经济标准,也称肯普标准(Kemp′s test),是经济学家肯普在综合上述两个标准的基础上提出的。与强调内部规模经济的前两个标准不同的是,肯普标准更加强调外部规模经济与幼稚产业保护之间的关系。

(4)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面对来自发达工业化国家制成品出口的猛烈冲击下,为保护本国新生的制成品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对制成品进口征收关税也许是必要的。这是因为,由关税保护所造成的可能只是一种短期的损失,假如本国的新生产业能够因此而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得到迅速的发展,那么以这种短期损失来换取长期的利益还是值得的。即便如此,发展中国家在推行这一时,仍然要时刻注意这样两个问题:第一,所保护的是不是真正的幼稚工业,它们的成长性又究竟如何?第二,有没有比关税更好的,也就是说成本更低的保护方法?如给其以税收补贴,或通过与公司合作等方式来促进本国幼稚工业的发展。

2.根据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货币贬值如何改善一国的贸易收支。

一、基本原理

货币贬值对贸易差额的影响由下式表示:dB=(1-a)dY-dA0。其中(1-a)dY是贬值的收入效应,dA0表示贬值的吸收效应。由上式可看出当:

(1-a)dY> dA0时,贸易收支才能得到改善。

二、贬值的收入效应

1.闲置资源效应。即贬值通过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对国民收入及国际收支的影响。在一国存在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闲置资源的情况下,贬值一方面能够通过促进出口和抑制进口,增加该国产出和国民收入水平、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另一方面,国民收入的增加会导致国内吸收水平的上升,从而导致国际收支状况的恶化。国际收支最终是得到改善还是恶化,取决于边际吸收倾向。假定自主吸收不变(dA0=0),只要边际吸收倾向a<1,贬值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dY)就会大于国民收入增加所导致的吸收的增加(adY),国际收支就能得到改善(dB>0)。

2.贸易条件效应。即贬值对贸易条件及国际收支的影响。

3.资源再分配效应。即贬值通过国内资源的重新配置对国民收入和国际收支状况产生的影响。

(三)贬值的直接吸收效应

1.货币余额效应。即贬值通过对人们持有的实际现金余额的影响对国内吸收产生影响。

2.收入再分配效应。

3.货币幻觉效应。即由于人们可能存在货币幻觉而使得贬值对吸收产生影响。所谓货币幻觉,是指人们较注重名义货币收入,对物价的变化并不敏感,在物价水平与收入都上涨的情况下,人们不会按照相应的比例增加名义货币消费,这在一国发生货币贬值时会令直接吸收减少,国际收支得到改善。

4.替代效应。

文档

国际经济学模拟试题5

模(五)一、1.某国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最小劣势,表明该国在这种商品上具有()。A比较劣势B比较优势C绝对优势D绝对劣势2.不属于解释产业内贸易的理论有()。A.重叠需求理论B.要素比例理论C.规模经济理论D.垄断竞争理论3.不改变贸易结构,只改变贸易规模的增长方式是(   )。 A.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B.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C.生产要素等比例增长             D.悲惨的增长4.根据国际贸易新理论,一国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A.生产要素优势B.技术优势C.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