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俗话说的好,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温州人说温州话。这不是夸张,温州话确实复杂难懂。作为一个温州人,我也不敢非常自信的说,我会讲所有的温州话。时代在变迁,普通话在普及,而在温州越来越多的囡儿囝儿却不会讲温州话。温州话的渐渐消失,不仅仅是因为推普的实行,还有更重要的两点原因是温州话方言知识的流失和温州近年来与外界越来越多的交流。保卫方言刻不容缓,我希望整个社会都能对此引起重视,为保卫方言及传统文化尽一份力。
关键字:温州话 演变 读音
正文:
温州话其实是一门极度古老的语言,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我比较偏向从战国时期吴国的方言保存到现在的这个说法。浙南地区是典型的丘陵地带,感谢温州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变革和多次战乱以及朝代更替下却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冲击,所以很多古音古字都保存到了今天。所以很多人认为用温州话读一些先秦的作品感觉比普通话读起来更有一种特殊的韵律。
公元前333年,楚国灭越,直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历时112年。由于楚人在吴越的势力和影响,东楚方言与古吴越语相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汉语——“江东方言”,吴语的直接祖先。温州话中较古老的词汇,大多可以追溯到“江东方言”,亦是温州话中白读系统的主要来源
秦汉时期,汉人对吴越地区正式开拓,但浙南、福建仍是越人天下,越人建立的东瓯国与闽越国一直处于状态。虽然汉武帝时,东瓯国“举国徙中国,乃悉举众来,处江淮之间”,但迁走的仅限瓯越的王族与豪强。期间来自汉语的借用词越来越多,不过瓯越方言的主要词汇仍是侗台词语。
“江东方言”六朝时期开始分为“吴语”和“闽语”。温州从东汉至公元323年建郡一直属会稽郡,据东晋郭璞的记载,瓯越人应从六朝开始说古吴语。因与闽语区接壤,温州话中也保留了较多与古闽语相同的特征。
唐宋时期,几次大规模的移民潮,尤其是南宋迁都后,温州汉量增加,汉人从中原带到瓯越的正统汉文化对当地汉语方言进行了同化,中原方言在温州话中留下了文白异读的特点。温州方言在宋代已和今语很接近,在北方汉语几经变更后,温州话仍然保持了很多汉语的古老特征,故现在用温州话文读唐诗宋词比用普通话更加通顺.
但也是由于曾经温州的交通条件实在是太弱了,导致温州地区各个区县内的交流也不多。结果就是温州从鹿城区往任何方向走去,每走大约15公里会换一种口音,超过50公里之后也许就根本听不懂他们在讲什么了,当然我们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下面来说说温州话的读音。温州话声母29个,韵母35个,声调8个。是属于变化较大较复杂的语言。
韵母
| 全清 | 次清 | 全浊 | 次浊 | 全清 | 全浊 | |
| p帮 | ph潘 | b皮 | m猫 | mm明 | ||
| f非 | v回 | |||||
| t端 | th透 | d定 | n奶 | nn南 | ||
| ny玉 | ||||||
| ts资 | tsh齿 | dz迟 | s心 | ss字 | ||
| c照 | ch川 | dj重 | sh香 | |||
| k高 | kh考 | g厚 | ng牙 | |||
| gh豪 | i烟 | y前 | h喊 | |||
| l拉 | ll老 | |||||
韵母
| 温州话 | a反 | ae杏 | e黑 | ei米 | y吃 | oe合 |
| ov鱼 | eo好 | uo巴 | ai北 | au瓯 | eu头 | an本 |
| en冰 | on冬 | ng吴 | ia晓 | i灭 | iau久 | ieu周 |
| ian京 | ion兄 | ua湾 | uao豹 | u玻 | uan温 | uai煨 |
| üo桌 | üor用 | ü月 | ||||
| 永嘉话 | ir苏 | or包 | iae良 | ie边 | uo木 | |
| 瑞安话 | w河 | wo巴 | wor关 | |||
| 乐清话 | uua花 | iu周 | iuua条 | uae关 | ueo欢 | ue拐 |
| üuu重 | üe元 |
1. 阴平 2. 阴上 3. 阴去 4. 阴入 5. 阳平 6.阳上 7. 阳去 8. 阳入
温州话的拼音也是我最近几年才发现的。还曾记得,以前大家写字或者网上打字聊天的时候,也总是喜欢加入一些温州话,但是总是用白字代替。后来才知道,我们的温州话也是有自己的拼音的。这个认知又让自己兴奋不已。到了大学,也常常因自己是温州人而自豪。因为温州话,别的地方的人很难听懂,他们甚至为称温州话为“鸟语”
其实,温州话保留了许多的古音,说起来的时候感觉会特别有古人的感觉。比如说,“下雨了”我们会称作为“雨落起罢”。“回家”我们称为“走归”。“早上”我们称为“天光”。“晚上”我们称为“夜宿”。说一个孩子聪明我们叫他“灵”。温州人一般不说谢谢,我们说的是“麻烦你”“难为你”。温州人称自己不叫我,要叫“吾”,吾更是一种对自己的尊称。“钱”我们称为“钞票”“铜钿”。还有很多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从上述的文字中,我们不难发现,温州话确实是古汉语的“活化石”。它保留了很多古汉语的特征和读音。现在许多学者都在研究温州话。作为一个温州的孩子,我也希望自己的第一母语——温州话能沿袭保留下来,有它自己的地位。
温州的童谣也是非常有意思的。自己还记得小时候,CD机中常插着的CD就是《温州童谣》,边听边跟着唱和跳。附上一首温州童谣《正月》。
正月初一头,捉张单个头;走拉县前头, 买只酱菜头, 煮起一锅一罇头。
阿一夹一夹,阿二想汤喝,阿三拔双箸,阿四流眼泪,阿五给阿妈讲 阿六头打肿,阿七端起抿,阿八挟箸添,阿九走拉到, 阿十看看罐头非能燥
与温州话一样,各地的方言都是当地宝贵的精神财富,却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渐渐消失。现在已有许多人意识到这一现象的严重性,开始为保存温州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由于这项工作毕竟无法满足人们生存发展的需要,所以参与者毕竟势单力薄。我希望整个社会都能够对此引起重视,为保卫方言与传统文化尽一份力,让温州话和温州传统文化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温州方言源流探索》 郑张尚芳
[2] 《温州方言的语法特点及其历史渊源》 游汝杰
[3] 《温州方言的音韵历史》 张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