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0102)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研究型、应用型高层次语文教育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2.掌握系统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从事实际工作的专门技术水平;具有使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中学语文教学论
三、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为2年。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硕士研究生应当修满至少3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27学分,包括学校开设的公共学位必修课7学分、专业基础课不少于6学分(三门课)、专业主干课不少于6学分(三门课)、发展方向课不少于8学分,开题报告与学位论文3学分。修满上述学分、学位论文进行的各个环节符合要求、学位论文取得合格成绩,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
1.以二级学科为基本培养单位,采取集体培养与导师负责相结合的方式。新生入学第一个月内完成师生互选。
2.课程学习以一级学科内的专业基础课与二级学科内的专业主干课和发展方向课的学习为主,辅之以其他专业的课程或全校公选课程、经典文献阅读。根据本专业确定的经典文献阅读书目、按照考核要求提交至少2份读书报告。
3. 学术活动。硕士研究生在答辩前应在省级以上刊物(含省级刊物)公开发表至少一篇(含一篇)本专业领域的学术论文,署名为第一作者;或者在学院的硕博讲堂进行一次学术报告,为主讲。参与听讲硕博讲堂学术讲座10次以上(主讲一次可抵听讲5次)。
六、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一)公共基础课与学科基础课
课程
| 类别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开课 学期 | 学 时 | 学 分 | 备注 |
| 公共 基础课 | 100020001001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第二学期 | 60 | 3 | |
| 100020001002-x | 基础外国语 |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 80 | 4 | 需从4门课程中选择2门 | |
学科 基础课 | 104020102001 | 语言文化哲学 | 第一学期 | 40 | 2 | 需至少选择3门不少于6学分的课程,其中含一门2学分的研究方法类课程 |
| 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 | 第一学期 | 40 | 2 | |||
| 教育心理学 | 第一学期 | 40 | 2 | |||
课程
| 类别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开课 学期 | 学 时 | 学 分 | 备注 | |
| 专业 主干课 | 104020103001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 第一学期 | 40 | 2 | 需选择3门6学分的课程 | |
| 104020103002 | 中学语文教材研究 | 第一学期 | 40 | 2 | |||
| 104020103003 | 语文教学案例设计与反思 | 第二学期 | 40 | 2 | |||
发 展 方 向 课 | 专 业 方 向 课 | 104020104001 | 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 | 第二学期 或第三学期 | 40 | 2 | 需选择2门4学分的本专业方向课程 |
| 104020104002 | 语文课程评价研究 | 第二学期 或第三学期 | 40 | 2 | |||
| 104020104003 | 当代语文教育热点探究 | 第二学期 或第三学期 | 40 | 2 | |||
| 104020104004 | 语文教育名家研究 | 第二学期 或第三学期 | 40 | 2 | |||
| 104020104005 | 中外母语教育比较研究 | 第二学期 或第三学期 | 40 | 2 | |||
| 公选课、跨专业课 | 需选择2门4学分的跨二级学科专业课程或全校公选课程 | ||||||
生源为同等学力或跨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确定4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的本科生专业基础课作为补修课程。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方案,但要列入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只记成绩,不计学分。
2.教学方式
采取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3.考核方式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学科基础课至少有一门要闭卷考试。专业主干课和发展方向课可以以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二级学科的专业主干课中至少有两门课在学习期间进行经典阅读考核,考核方式为撰写读书报告,考核成绩以30%的比例计入该门课程考试的总成绩中。
七、学位论文
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即可开始学位论文的准备与写作。学位论文是为了考查硕士研究生具备的学术素质和学术风范,培养其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业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可以是科研论文、古籍整理与研究、学术综述、调查报告或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
1.研究计划
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确定论文选题范围,并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定研究计划,提交学院备案。
2.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于第三学期初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8个月。
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察文献搜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开题报告必须符合规范和要求。开题报告会必须公开进行。
3.论文进展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向导师做进展报告至少两次。在论文送审前将两次进展报告提交学院备案,并作为论文送审资格进行审查。
4.论文评阅与答辩
论文评阅主要从论文选题与综述、研究设计、论文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工作量等方面重点考查论文是否使硕士研究生受到了系统、完整的研究训练。
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并经过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论文答辩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 不及格记。
论文答辩在第四学期末或以后进行。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两次答辩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
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本方案从2012级研究生开始执行。
附:经典文献目录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朱绍禹:《语文教育科研导引》,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王荣生:《语文课课程论基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倪文锦主编:《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