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材料
| 性能 | 聚酰胺PA |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T |
| 概述 | 以内酰胺、脂肪羧酸、脂肪胺或芳香族二元酸芳香族二元胺为原料合成,为韧性角状半透明或乳白色结晶性树脂,主要品种PA6、PA66 | 本身力学性能不好,需经过玻纤或矿物质填充改性,以下性能均为改性后PET,常用玻纤 | 与PET类似,工业应用中都需填充改性,经玻纤增强后,其性能可以成倍的增长 |
| " 热 性 能 | 不同PA熔点差别大,最高PA46为295℃,使用温度为-40~100℃,热变形温度与负荷呈负相关 | 工程塑料中耐热较高品种之一100度时弯曲强度和模量仍保持较高水平1.82MPa热变形温度220以上,长期使用温度130~150优异的耐热老化性能 | 增强PBT耐热性优良,热变形温度高于其他增强材料,长期使用温度130℃,高温下(100以上)尺寸稳定性好高于其他塑料 |
| 电 性 能 | 绝缘性较好,但吸水率高,体积电阻率和介电强度随吸水率增加而降低,不适合在高频和湿态环境使用 | PET具有优良的点绝缘性能,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仍能保持良好的绝缘性 | 电绝缘性好,在温度湿度变化范围很广情况下体积电阻率不变在很苛刻条件下也不会漏电 |
| 力学性能 | 结晶性,较高力学强度和模量,PA66硬度、刚性最高韧性最差,韧性排序:PA66 | 随玻纤含量增加PET强度明显增加,拉伸强度是是热塑性增强材料中最高的,弹性模量高,蠕变性能优异耐冲击耐疲劳性耐摩擦性好 | 增强后PET力学强度很高且长时间高载荷作用下变形小,30%玻纤增强后力学强度和刚性大大高于其他增强材料 |
| 化学稳定性 | PA对大多数试剂稳定,特别是对油类抵抗性强(PA11、PA12),高温易水解或降解,氧化降解,变脆,实际应用添加抗氧剂,光照紫外线辐射易降解或老化,无氧光照PA6和PA66分解为H2、CO和烃 | 含酯键,在强酸强碱水蒸气作用下分解,对有机溶剂及油类有良好稳定性,增强PET耐候性较好,室外放置6年力学性能不发生很大变化 | 对有机溶剂抵抗力强,属于聚酯类化合物不耐强酸强碱及苯酚类化学品,50℃以下温水中性能不受影响,但在热水中力学强度明显下降 |
| 加工性能 | 吸水,需干燥100℃6-8h,不同PA熔点在175~290℃之间,超过300℃开始分解,加工温度范围窄3到10℃调节 | 吸水需干燥130℃5h或150℃4h,熔点260℃,超过304℃热分解,流动性好,注射压力为其他塑料的1/2左右 | 熔融温度230℃料筒温度为230-270,低于230熔融不充分高于270热老化,流动性好,吸水率低一般不用干燥 |
| 材料缺点 | 吸水率高(含极性酰胺基),吸水后对材料力学性能和电性能影响大,制品尺寸变化大,可用纤维增强降低吸水率 染色性差 | 吸水率超过0.03%加热熔融时分解 | |
| 突出特性 | 耐油性强,PA11、PA12是汽车首选材料 | 耐候性较好,室外放置6年力学性能不发生很大变化,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仍能保持80%左右 | 吸水率是工程塑料中最低品种之一且水分对其制品尺寸基本无影响 |
| 应用 | PET和PBT熔体优良的成纤性,广泛应用于纤维行业,产量超过腈纶和锦纶成为纤维业老大(但作工程塑料时都经改性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