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质量职能分配表 GD1001-04
附录G
| QMS职能展开 | 分管 部门 | 配合/执行部门 | ||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
| 4 质量管理体系 | 4.1 总要求 | 4.1.1 建立文件化QMS | 总经理 | 管理者代表 |
| 4.1.2 建立,实施,保持,改进QMS | 总经理 | 管理者代表 | ||
| 4.2 文件要求 | 4.2.1 制定文件编制计划 | 管理者代表 | 企管(人力资源)部 | |
| 4.2.2 质量手册 | 管理者代表 | 企管(人力资源)部 | ||
| 4.2.3 文件控制 | 行政(安全)综合部 | 企管(人力资源)部 | ||
| (1) 业务计划的控制 | 管理者代表 | 企管(人力资源)部 | ||
| (2) 管理性文件的控制 | 行政(安全)综合部 | |||
| (3) 技术性文件的控制 | 技术中心 | |||
| (4) 外来文件(包括法规法规)收集、控制 | 技术中心 | 行政(安全)综合部 | ||
| 4.2.3.1顾客工程规范/标准的控制 | 技术中心 | 营销中心 | ||
| 4.2.4 记录的控制 | 行政(安全)综合部 | 各相关部门 | ||
| 4.2.4.1记录保存 | 行政(安全)综合部 | 各相关部门 | ||
| 5管理职责 | 5.1管理承诺 | 5.1.1过程效率的评审 | 管理者代表 | 企管(人力资源)部 |
|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 5.2.1增强顾客满意 | 顾客代表 | 营销中心 | |
| 5.2.2顾客要求确定并予满足 | 顾客代表 | 营销中心 | ||
| 5.3质量方针 | 5.3.1制定质量方针 | 总经理 | 管理者代表 | |
| 5.3.2质量方针沟通 | ||||
| 5.3.3质量方针评审 | ||||
| 5.3.4质量方针管理 | ||||
| 5.4策划 | 5.4.1质量目标 | |||
| 5.4.1.1业务计划 | ||||
| 5.4.2QMS策划 | ||||
| 5.5职责、权限和沟通 | 5.5.1职责和权限 | |||
| 5.5.1.1质量职责 | ||||
| 5.5.2管理者代表 | 总经理 | |||
| 5.5.2.1顾客代表 | 总经理 | |||
| 5.5.3内部沟通 | 总经理 | |||
| 5.6管理评审 | 5.6.1总则 | 总经理 | 管理者代表 | |
| 5.6.1.1质量管理体系绩效 | 总经理 | 管理者代表 | ||
| 5.6.1.2不良质量成本 | 管理者代表 | 财务部、质量保证部 | ||
| 5.6.2管理评审输入 | 管理者代表 | 企管(人力资源)部、行政(安全)综合部 各相关部门 | ||
| 5.6.2.1实际和潜在的市场失效分析及其对质量/安全/环境的影响 | 营销中心、质量保证部、设备保障(建设)部 | 各生产部门门 | ||
| 5.6.3质量成本的管理 | 财务部 | |||
| 5.6.4主持管理评审会议 | 总经理 | 管理者代表 | ||
| 5.6.5管理评审输出(报告) | 总经理 | 管理者代表 | ||
附录G(续)
| QMS职能展开 | 分管 部门 | 配合/执行部门 | ||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
6 资源管理 | 6.1资源的提供 | 6.1.1资源识别、提供 | 管理者代表 | 企管(人力资源)部、财务部、设备保障(建设)部 |
| 6.1.2资源使用与管理 | ||||
| 6.2人力资源 | 6.2.1总则 | 企管(人力资源)部 | ||
| 6.2.2能力、意识和培训 | ||||
| (1)技术人员的上岗及在职培训 | 各用人部门 | |||
| (2)操作工的上岗及在职培训 | 各用人部门 | |||
| (3)检验和试验员的上岗及在职培训 | 质量保证部 | |||
| (4)特殊工种人员的资格管理 | ||||
| (5)员工激励和积极性管理 | 各用人部门 | |||
| 6.3基础设施 | 6.3.1工厂、设施和设备的策划 | 设备保障(建设)部 | 各生产部门门 | |
| (1)工厂的平面布置策划 | ||||
| (2)厂房建筑物的确定和提供 | ||||
| (3)厂房建筑物相关设施的维护 | ||||
| (4)过程设备确定、提供及维护 | 各生产部门门 | |||
| (2)计算机硬件、软件管理 | 企管(人力资源)部 | |||
| (3)工作场所及相关设施维护 | 各生产部门门 | 设备保障(建设)部 | ||
| (4)支持性服务(供水供电、运输、通讯等) | 设备保障(建设)部 | |||
| 6.3.2应急计划 | ||||
| 6.4工作环境 | 6.4.1工作环境 | 各生产部门门 | ||
| (1) 劳动安全生产 | 设备保障(建设)部 | 各生产部门门 | ||
| (2) 公共环境 | ||||
| (3) 工艺环境 | ||||
| (4) 环境保护 | ||||
| 6.4.2生产现场的清洁 | 各生产部门门 | |||
| QMS职能展开 | 分管部门 | 主要配合/执行部门 | ||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
| 7产品实现 | 7.1实现产品的策划 | 7.1产品实现的总策划 | 技术中心 | |
| 7.1.1质量计划的制定和管理 | 技术中心 | 质量保证部 | ||
| (1)产品实现过程技术策划 | 技术中心 | |||
| (2)产品实现过程生产策划 | 各生产部门门 | |||
| 7.1.2接收准则 | 技术中心 | 营销中心、顾客代表 | ||
| 7.1.3产品/项目的信息保密 | 技术中心 | 营销中心、顾客代表 | ||
| 7.1.4产品和过程更改控制 | 技术中心 | |||
| 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 7.2.1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定 | 顾客代表 | 营销中心 | |
| (1)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的确定 | ||||
| (2)与产品交付后的要求的确定 | ||||
| 7.2.1.1顾客指定的特殊特性 | 营销中心、技术中心 | |||
| 7.2.2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 | 顾客代表、营销中心 | 技术中心、各生产部门门 | ||
| 7.2.2.1确定顾客放弃评审 | ||||
| 7.2.2.2制造可行性的评审 | ||||
| 7.2.3顾客沟通 | 顾客代表 | 客户服务部、技术中心、质量保证部 | ||
| 7.2.3.1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据的传递 | ||||
| 7.2.4销售合同管理 | 营销中心 | 财务部、计划物流部 | ||
| 7.2.5样品及有关信息的传送及监控 | ||||
| 7.2.6货款回笼控制 | ||||
| 7.2.7顾客细分,建立顾客档案 | ||||
| 7.2.8开展市场预测,编制营销计划 | ||||
| 7.3设计和开发 | 7.3.1过程设计和开发的策划 | 技术中心 | 营销中心、各生产部门、计划物流部、质量保证部、供应部。 | |
| (1)项目小组负责人的确定 | ||||
| (2)项目小组成员的确定 | ||||
| (3)制定开发计划 | ||||
| 7.3.2.1多方论证方法 | ||||
| 7.3.2设计和开发输入 | ||||
| 7.3.2.2制造过程设计输入 | ||||
| 7.3.2.3特殊特性的管理 | ||||
| (1) 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的识别 | ||||
| (2) 特殊特性的标识 | ||||
| 7.3.3.2制造过程设计输出 | ||||
| 7.3.4设计和开发评审 | ||||
| (1)确定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质量/成本/周期等衡量准则 | ||||
| (2)制造过程设计和开发的分析\评审 | ||||
| (3)制定设计和开发评审概要结果的报告 | ||||
| 7.3.5设计和开发验证 | ||||
| 7.3.6设计和开发确认 | ||||
| 7.3.6.1确保与顾客设计和开发时间的同步 | ||||
| QMS职能展开 | 分管 部门 | 主要配合/执行部门 | ||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
| 7产品实现 | 7.3设计和开发 | 7.3.6.2样件计划 | 技术中心 | 营销中心、各生产部门、计划物流部、质量保证部 |
| (1)编制样件试制计划 | ||||
| (2)制定样件的技术要求 | ||||
| (3)制定样件控制计划 | ||||
| (4)样件试制 | ||||
| (5)样件检验和试验 | ||||
| (6)样件外包的技术指导 | ||||
| 7.3.6.3产品批准过程 | ||||
| (1)确定生产件批准提交文件 | ||||
| (2)整理生产件批准文件 | ||||
| (3)向顾客提交生产件批准 | ||||
| (4)供方的生产件批准 | ||||
| 7.3.7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 ||||
| 7.4采购 | 7.4.1采购过程 | 供应部 | 管理者代表、技术中心、质量保证部、 | |
| 7.4.1.1确定所采购产品或材料的法规符合性 | ||||
| 7.4.1.2供方QMS开发 | ||||
| (1) 供方选择、评价和开发 | ||||
| (2) 供方批准 | ||||
| 7.4.1.3确保从顾客批准的供方处采购 | ||||
| 7.4.2采购信息 | ||||
| (1)采购计划编制 | ||||
| (2)与供方沟通 | ||||
| (3)采购实施与控制 | ||||
| 7.4.3采购产品验证 | ||||
| 7.4.3.1确定进货产品质量的评价方法 | ||||
| 7.4.3.2供方供货表现的监测 | ||||
| 7.5生产和服务运作 |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 计划物流部 | 各生产部门门、质量保证部、 | |
| (1) 产品生产的策划和确认 | ||||
| (2) 产品生产控制 | ||||
| (3) 提供技术要求和文件 | ||||
| (4) 指导书编制、验证指导、控制与改进 | ||||
| (4) 使用适宜的设备 | ||||
| (5) 获得和使用监视和测量装置 | ||||
| (6) 实施监视和测量 | ||||
| (7)组织实施过程和产品放行 | ||||
| (8)交付组织与控制 | ||||
| 7.5.1.1控制计划 | 技术中心 | 各生产部门 | ||
| (1) 控制计划的制定/更改/评审 | ||||
| 7 产品实现 | 7.5.1.2作业指导书 | 技术中心、部经理助理 | 各生产部门门 | |
| (1) 样件和试生产技术工艺文件的编制提供 | ||||
| (2) 生产技术工艺文件的编制提供 | ||||
| (2) 检验文件的编制提供 | ||||
| (3) 生产设备操作规程的编制提供 | ||||
| (4) 检验和试验设备操作规程的编制提供 | ||||
| 7.5生产和服务运作 | 7.5.1.3作业准备的验证 | 技术中心 | 各生产部门 | |
| (1) 生产作业准备 | ||||
| (2) 作业准备的验证 | ||||
| 7.5.1.4预防性和预测性维护 | 设备保障(建设)部 | 各生产部门 | ||
| (1) 确定并标识关键过程设备 | ||||
| (2) 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及项目内容 | ||||
| (3) 设备的维护保养 | ||||
| (4) 制定备件计划 | ||||
| 7.5.1.5生产工装的管理 | ||||
| (1)工装的设计 | ||||
| (2)工装的制造、修理和更改 | ||||
| (3)工装的验收 | ||||
| (4)工装的周期验证 | ||||
| (5)工装的贮存管理 | ||||
| 7.5.1.6生产计划 | 计划物流部 | 各生产部门门 | ||
| 7.5.1.7服务信息反馈 | ||||
| (1) 组织产品交付后活动、提供优质服务 | ||||
| 7.5.1.8与顾客的服务协议 | ||||
| 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 技术中心 | 质量保证部、各生产部门 | ||
| (1)过程确认准则 | ||||
| (2)设备认可 | ||||
| (3)人员资格鉴定 | ||||
| 7.5.3标识和可追溯性 | 质量保证部 | 各生产部门 | ||
| (1)产品要素标识 | ||||
| (2)产品状态标识 | ||||
| 7.5.4顾客财产 | 技术中心 | 总经理助理、营销中心 | ||
| (1) 顾客的工程规范(包括知识产权)的管理 | ||||
| (2) 顾客所有的包装管理 | ||||
| (3) 顾客所有的生产工装的管理 | ||||
| 7.5.5产品防护 | 总经理助理 | 计划物流部 | ||
| (1)搬运防护 | ||||
| (2)包装保护 | ||||
| 7.5.5.1贮存和库存 | ||||
| 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 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 设备保障(建设)部 | 各使用部门 | |
| 7.6.1测量系统分析 | 质量保证部 | |||
| 7.6.2校准和验证记录(的管理) | 设备保障(建设)部 | 各使用部门 | ||
| 7.6.3实验室要求 | 检测中心 | |||
| 7.6.3.1内部实验室 | ||||
| 7.6.3.2外部实验室 | 质量保证部 |
| 8测量、分析和改进 | 8.1总则 | 8.1 总则 | ||
| (1) 产品测量监控和改进策划 | 管理者代表 | 技术中心 | ||
| (2) 过程测量监控和改进策划 | 管理者代表 | 质量保证部 | ||
| (3) 体系业绩的测量监控和改进策划 | 管理者代表 | 企管(人力资源)部 | ||
| 8.1.1统计工具的确定 | 企管(人力资源)部 | 各相关部门 | ||
| 8.1.2基本统计概念知识(的培训) | ||||
| 8.1.3统计技术推广应用策划与管理 | ||||
| 8.2监视和测量 | 8.2.1顾客满意 | 总经理助理 | 营销中心 | |
| (1) 外部顾客满意度的监测 | ||||
| (2) 内部顾客满意度的监测 | 企管(人力资源)部 | |||
| 8.2.1.1顾客满意度绩效指标的管理 | 管理者代表 | 总经理助理 | ||
| 8.2.2.1内部QMS审核 | 管理者代表 | 各部门 | ||
| 8.2.2.2制造过程审核 | 质量保证部 | |||
| 8.2.2.3产品审核 | 技术中心 | |||
| 8.2.2.4内部审核计划(的管理) | 企管(人力资源)部 | |||
| 8.2.2.5 内部审核员资格(的管理) | 企管(人力资源)部 | |||
| 8.2.3制造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 质量保证部 | 各生产部门门 | ||
| 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 检测中心 | |||
| 8.2.4.1全尺寸检查和功能试验 | 检测中心 | |||
| 8.2.4.2外观项目(的实施管理) | 质量保证部 | |||
| 8.3不合格控制 | 8.3.1不合格品控制补充—可疑产品的控制 | 质量保证部 | 质量保证部 | |
| (1) 不合格品评审纠正 | 各生产部门 | |||
| (2) 不合格技术性问题处理 | 技术中心 | |||
| (3) 不合格采购产品处理 | 供应部 | |||
| (4) 交付或使用后不合格的处理 | 质量保证部 | |||
| 8.3.2 返工作业指导书的编制提供 | 技术中心 | 各生产部门 | ||
| 8.3.3 (向)顾客(报告不合格)信息 | 顾客代表 | 营销中心 | ||
| 8.3.4 顾客弃权—顾客让步接收的管理 | ||||
| 8.4数据分析 | 8.4.1(公司)数据的分析和使用 | 企管(人力资源)部 | 各部门 | |
| 8.4.2 有关产品、过程测量、监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 企管(人力资源)部 | 各生产部门 | ||
| 8.4.3 有关顾客满意的测量、监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 顾客代表 | 营销中心、客户服务部 | ||
| 8.4.4 有关供方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 供应部 | 质量保证部 | ||
| 8.5改进 | 8.5.1持续改进策划 | 管理者代表 | 各相关部门 | |
| 8.5.1.1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 | 管理者代表 | 企管(人力资源)部 | ||
| 8.5.1.2制造系统的改进 | 管理者代表、质量保证部 | 各生产部门 | ||
| 8.5.2 纠正措施 | 管理者代表、质量保证部 | 各生产部门 | ||
| 8.5.2.1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确定) | ||||
| 8.5.2.2防错 | ||||
| 8.5.2.3纠正措施影响分析 | ||||
| 8.5.2.4退货产品试验和分析 | 管理者代表、质量保证部 | 技术中心 | ||
| 8.5.3 预防措施 | 管理者代表 | 各生产部门 |
(规范性附录)
公司环境职能分配表
| 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分级 | 分管 领导 | 分管 部门 | 主要配合/执行部门 | |
| 一 级 | 二 级 | |||
| 4.1总要求 | 4.1.1建立文件化EMS | 总经理 | 管理者代表 | 企管(人力资源)部 |
| 4.1.2建立、实施、保持、改进EMS。 | 总经理 | 企管(人力资源)部 | 各相关部门 | |
| 4.2环境方针 | 4.2.1制定、传达环境方针 | 总经理 | 企管(人力资源)部 | 各相关部门 |
| 4.2.2环境方针公开、宣传 | 总经理 | 企管(人力资源)部 | 各相关部门 | |
| 4.2.3环境方针管理 | 总经理 | 企管(人力资源)部 | 各相关部门 | |
| 4.3规划 | 4.3.1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确定、更新与管理。 | 管理者代表 | 设备保障(建设)部 | 行政(安全)综合部 |
| 4.3.2法规与其他要求收集与确定 | 管理者代表 | 行政(安全)综合部 | ||
| 4.3.3环境目标和指标 | 管理者代表 | 行政(安全)综合部 | 各相关部门 | |
| (1)建立环境目标和指标 | 管理者代表 | 行政(安全)综合部 | 各相关部门 | |
| (2)环境目标和指标实现统计 | 管理者代表 | 企管(人力资源)部 | 各相关部门 | |
| (3)环境目标、指标管理 | 管理者代表 | 行政(安全)综合部 | 各相关部门 | |
| 4.3.4环境管理方案编制与控制 | 管理者代表 | 行政(安全)综合部 | 各相关部门 | |
| 4.4实施和运行 | 4.4.1组织结构和职责 | 管理者代表 | 企管(人力资源)部 | 各相关部门 |
| 4.4.2培训、意识与能力 | 管理者代表 | 企管(人力资源)部 | 各相关部门 | |
| 4.4.3信息交流 | 管理者代表 | 企管(人力资源)部 | 各相关部门 | |
| 4.4.4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 管理者代表 | 企管(人力资源)部 | 各相关部门 | |
| 4.4.5文件控制 | 管理者代表 | 行政(安全)综合部 | 各相关部门 | |
| 4.4.6运行控制 | 管理者代表 | 企管(人力资源)部 | 各相关部门 | |
| a)环境控制点建立与控制 | 管理者代表 | 设备保障(建设)部 | 各相关部门 | |
| c)供方和承包方沟通 | 管理者代表 | 供应部 | 各相关部门 | |
| 4.4.7应急准备和响应 | 管理者代表 | 设备保障(建设)部 | 各相关部门 | |
| 4.5检查和纠正措施 | 4.5.1监督和测量 | 管理者代表 | 设备保障(建设)部 | 各相关部门 |
| (1)环境绩效的测量 | 管理者代表 | 设备保障(建设)部 | 各相关部门 | |
| (2)环境目标、指标实现程度的监测。 | 管理者代表 | 企管(人力资源)部 | 各相关部门 | |
| (3)有关运行控制 | 管理者代表 | 设备保障(建设)部 | 各相关部门 | |
| (4)有关法规法规遵循情况评价 | 管理者代表 | 行政(安全)综合部 | 各相关部门 | |
| 4.5.2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 管理者代表 | 设备保障(建设)部 | 各相关部门 | |
| 4.5.3记录 | 管理者代表 | 设备保障(建设)部 | 各相关部门 | |
| 4.5.4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 管理者代表 | 企管(人力资源)部 | 各相关部门 | |
| 4.6管理评审 | 4.6.1判定管理评审计划,收集管理评审资料。 | 管理者代表 | 企管(人力资源)部 | 各相关部门 |
| 4.6.2主持管理评审活动 | 总经理 | 管理者代表 | 各相关部门 | |
| 4.6.3管理评审结果追踪 | 管理者代表 | 企管(人力资源)部 | 各相关部门 |
附录I
(资料性附录)
ISO/TS16949:2002与 ISO14001:1996之间的对照
| ISO/TS16949:2002 | ISO14001:2004 | ||
| 引言 总则 过程方法 与ISO9004的关系 与其他管理体系的相容性 本技术规范的目的 | 0.1 0.2 0.3 0.4 0.5 | 引言 | |
| 范围 总则 应用 | 1 1.1 1.2 | 1 | 范围 |
| 引用标准 | 2 | 2 | 引用标准 |
| 术语和定义 汽车行业的术语和定义 | 3 3.1 | 3 | 定义 |
| 质量管理体系 | 4 | 4 |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
| 总要求 总要求——补充 | 4.1 4.1.1 | 4.1 | 总要求 |
| 文件要求 总则 质量手册 文件控制 工程规范 记录控制 记录保存 | 4.2 4.2.1 4.2.2 4.2.3 4.2.3.1 4.2.4 4.2.4.1 | 4.4.4 4.4.4 4.4.5 4.5.4 | 文件 文件控制
记录 |
| 管理职责 | 5 | 4.4.1 |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
| 管理承诺 过程效率 | 5.1 5.1.1 | 4.2 | 环境方针 |
|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 5.2 | 4.3.1 4.3.2 | 环境因素 法律、法规与其他环境要求 |
| 质量方针 | 5.3 | 4.2 | 环境方针 |
| 策划 | 5.4 | 4.3 | 策划 |
| 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补充 | 5.4.1 5.4.1.1 | 4.3.3 | 目标、指标和方案 |
|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 5.4.2 | 4.3.3 | 目标、指标和方案 |
| 职责、权限与沟通 | 5.5 | 4.4.1 | 总要求 |
| 职责和权限 管理者代表 顾客代表 | 5.5.1 5.5.2 5.5.2.1 | 4.4.1、4.4.3 |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
| 内部沟通 | 5.5.3 | 4.4.3 | 信息交流 |
(资料性附录)
ISO/TS16949:2002与ISO14001:1996之间的对照
| ISO/TS16949:2002 | ISO14001:2004 | ||
| 管理评审 总则 质量管理体系绩效 评审输入 | 5.6 5.6.1 5.6.1.1 5.6.2 | 4.6 | 管理评审 |
| 评审输入——补充 评审输出 | 5.6.2.1 5.6.3 | ||
| 资源管理 资源的提供 人力资源 总则 | 6 6.1 6.2 6.2.1 | 4.4.1 |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
| 能力、意识和培训 产品设计技能 培训 在职培训 员工激励 | 6.2.2 6.2.2.1 6.2.2.2 6.2.2.3 6.2.2.4 | 4.4.2 | 能力和培训、意识 |
| 基础设施 工厂、设施及设备策划 应急计划 工作环境 | 6.3 6.3.1 6.3.2 6.4 | 4.4.1 4.4.7 |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应急准备和响应 |
| 产品实现 | 7 | 4.4 4.4.6 | 实施与运行 运行控制 |
| 产品实现的策划 产品实现的策划——补充 接收准则 保密 更改控制 | 7.1 7.1.1 7.1.2 7.1.3 7.1.4 | 4.4.6 | 运行控制 |
|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顾客指定的特殊特性 | 7.2 7.2.1 7.2.1.1 | 4.3.1 4.3.2 4.4.6 | 环境因素 法律、法规与其他环境要求 运行控制 |
|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补充 组织制造可行性 | 7.2.2 7.2.2.1 7.2.2.2 | 4.4.6 4.3.1 | 运行控制 环境因素 |
| 顾客沟通 顾客沟通——补充 | 7.2.3 7.2.3.1 | 4.4.3 | 信息交流 |
(资料性附录)
ISO/TS16949:2002与ISO14001:1996之间的对照
| ISO/TS16949:2002 | ISO14001:2004 | ||
| 设计和开发 设计和开发策划 多方论证方法 设计和开发输入 产品设计输入 制造过程设计输入 特殊特性 | 7.3 7.3.1 7.3.1.1 7.3.2 7.3.2.1 7.3.2.2 7.3.2.3 | 4.3 4.4.6 4.5.2 | 策划 运行控制 合规性评价 |
| 设计和开发输出 产品设计输出-补充 制造过程设计输出 设计和开发评审 监测 | 7.3.3 7.3.3.1 7.3.3.2 7.3.4 7.3.4.1 | 4.3 4.4.6 4.5.2 | 策划 运行控制 合规性评价 |
| 设计和开发验证 设计和开发确认 设计和开发——补充 样件计划 产品批准过程 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采购 采购过程 法规的符合性 供方质量管理体系开发 经顾客批准的供方 采购信息 采购产品的验证 进货产品的质量 供方监测 | 7.3.5 7.3.6 7.3.6.1 7.3.6.2 7.3.3.3 7.3.7 7.4 7.4.1 7.4.1.1 7.4.1.2 7.4.1.3 7.4.2 7.4.3 7.4.3.1 7.4.3.2 | 4.3 4.4.6 4.5.2 | 策划 运行控制 合规性评价 |
(资料性附录)
ISO/TS16949:2002与ISO14001:1996之间的对照
| ISO/TS16949:2002 | ISO14001:2004 | ||
| 测量、分析和改进 | 8 | 4.5 | 检查和纠正措施 |
| 总则 统计工具的确定 基本统计概念知识 监视和测量 顾客满意度 顾客满意度——补充 | 8.1 8.1.1 8.1.2 8.2 8.2.1 4.2.1.1 | 4.5.1 | 监测和测量 |
| 内部审核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制造过程审核 产品审核 内部审核计划 内部审核员资格 | 8.2.2 8.2.2.1 8.2.2.2 8.2.2.3 8.2.2.4 8.2.2.5 | 4.5.1 | 内部审核 |
|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制造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全尺寸检验和功能试验 外观项目 | 8.2.3 8.2.3.1 8.2.4 8.2.4.1 8.2.4.2 | 4.5.1 4.5.2 | 监测和测量 合规性评价 |
| 不合格品控制 可疑产品的控制 返工产品的控制 顾客信息 顾客弃权 | 8.3 8.3.1 8.3.2 8.3.3 8.3.4 | 4.5.3 4.4.7 |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应急准备和响应 |
| 数据分析 数据的分析和使用 | 8.4 8.4.1 | 4.5.1 | 监视和测量 |
| 改进 | 8.5 | 4.2 | 环境方针 |
| 持续改进 组织的持续改进 制造过程改进 | 8.5.1 8.5.1.1 8.5.1.2 | 4.3.3 | 目标、指标和方案 |
| 纠正措施 解决问题的方法 防错 纠正措施影响 退货产品试验/分析 预防措施 | 8.5.2 8.5.2.1 8.5.2.2 8.5.2.3 8.5.2.4 8.5.3 | 4.5.3 |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