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阶段 | 上肢 | 手 | 下肢 |
| (迟缓期) | 无任何运动 | 无任何运动 | 无任何运动 |
| (联合反应期) | 仅出现联合反应的模式 | 仅有极细微的屈曲 | 仅有极少的随意运动 |
| (共同运动初期) | 可随意发起协同运动 | 可作钩状抓握,但不能伸指 | 在坐和站位上,有髋、膝、踝的协同性屈曲 |
| (共同运动期) | 出现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1.肩0 ,肘屈90 ,前臂可旋前旋后2.在肘伸直的情况下肩可前屈903.手背可触及腰骶部 | 能侧捏及伸开拇指,手指有半随意的小范围的伸展 | 在坐位上,可屈膝90以上,可使足后滑到椅子下方。在足跟不离地的情况下能背屈踝 |
| (分离运动初期) | 出现相对于协同运动的活动:1.肘伸直的肩可外展902.在肘伸直,肩前屈30-90的情况下,前臂可旋前旋后3.肘伸直、前臂中立位,臂可上举过头 | 可作球状和圆柱状抓握,手指可集团伸展,但不能单独伸展 | 健腿站,患腿可先屈膝后伸髋;在伸直膝的情况下,可背屈踝,可将踵放在向前迈一小步的位置上 |
| (协调运动期) | 运动协调近于正常,手指指鼻无明显辨距不良,但速度比健侧慢(≤5s) | 所有抓握均能完成,但速度和准确性比健侧差 | 在站立位可使髋外展到超出抬起该侧骨盆所能达到的范围;在坐位上,在伸直膝的情况下可内外旋下肢,合并足的内外翻 |
0级 肌肉完全麻痹,触诊肌肉完全无收缩力
Ⅰ级 肌肉有主动收缩力,但不能带动关节活动 【可见肌肉轻微收缩】
Ⅱ级 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 【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
Ⅲ级 能对抗地心引力做主动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阻力 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
Ⅳ级 能对抗较大的阻力,但比正常者弱 【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
Ⅴ级 正常肌力 【肌力正常,运动自如】
改良Ashworth量表标准
| 等级 | 肌张力 | 标准 |
| 0 | 肌张力不增加 | 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范围内均无阻力 |
| 1- | 肌张力稍增加 | 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到终末端时有轻微的阻力 |
| 1+ | 肌张力稍增加 | 被动活动患侧肢体时在前1/2ROM中有轻微的卡主感觉,后1/2ROM中有轻微的阻力 |
| 2 | 肌张力轻度增加 | 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大部分ROM内均有阻力,但仍可以活动 |
| 3 | 肌张力中度增加 | 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ROM内均有阻力,活动比较困难 |
| 4 | 肌张力高度增加 | 患侧肢体僵硬,阻力很大,被动活动十分困难 |
0分:无痛;
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能忍受;
4分一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
7分-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影响食欲,影响睡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