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案例名称 | 生物的特征 | |||||||
| 科目 | 生物 | 教学对象 | 七年级新生 | 提供者 | 陈丽萍 | |||
| 课时 | 1课时 | |||||||
| 一、教材内容分析 | ||||||||
| 本节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第一课,课名是《生物的特征》,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节生物课。 这一课作为初中生物学的开始,首先是明确了生物的概念,使学生清楚地认识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因此,本节的重点知识就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掌握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方法,而区分的过程则需要通过观察和对比待分析事物与生物的一般特征是否吻合.另外,作为初中生物第一课,教师应通过这节课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热情,因此,宜采用比较轻松活泼的课堂组织形式. | ||||||||
|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 ||||||||
| 知识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 1、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生物和非生物。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 ||||||||
|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
| 学生刚跨入中学校门,生物学对他们来说,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学生对生物学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不能正确区分生物与非生物,虽然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持久性不强,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欠缺。有的学生胆小,在课堂上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敢积极回答问题,没有养成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甚至不敢向老师提问,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 ||||||||
|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
| 新课教学分二个层次,第一层次教学了解观察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看一看,说一说等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科学观察应具有的特点,。 第二层次生物特征的教学。应用科学观察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汇报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氛围中全体参与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得到生物的共同特征。 另外,在练习设计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练习形式灵活多样,有基本练习,综合练习,还有拓展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数学意识。 | ||||||||
|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 ||||||||
| .多媒体教室; ·义务教育教科书; ·专门为本课制作的PPT课件; ·一段网络视频 .一盆盆栽绿色花卉和一盆盆栽塑料花卉 .珊瑚标本 | ||||||||
| 六、教学过程 | ||||||||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 |||||
| 情境导入 | 1.【视频播放】智能机器人跳舞 2。 [提问]智能机器人是不是生物 3.[提问]社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 观看,思考,回答讨论并交流 |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 |||||
| 自主学习 |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第2—8页的科学方法“观察”,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什么是观察? 2.科学观察的方法是什么? | 阅读后回答. 总结出科学的观察应该是: 1.有明确的目的; 2.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3.对长时期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 4.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 培养阅读习惯,为新课顺利开展提供方法准备. 在实际观察中体验科学的观察方法 | |||||
| 合作探究, | 【讲述】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我们首先要对生物进行观察。 展示活的盆栽月季和塑料盆景月季,比较活的盆栽月季和塑料盆景月季,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 | 观察图片资料,并分组讨论,一名学生记录讨论结果。 | ||||||
| 展示交流 | 对学生的陈述进行评价与讲解,并进行补充和归纳。 【讲解1】活的花卉能够从小长大,到一定时候就能繁殖下一代。 【讲解2】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植物通过落叶、呼吸排出废物。 【讲解3】绿色的汁液是从植物细胞里流出来的。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讲解4】植物需要水分和无机盐,还需要有机物,所需的有机物由自身制造。 【讲解5】植物能对光的刺激作出反应,具有向光性,植物的根还有向水性、向地性、向肥性的特点 | 小组长陈述本组的发现下面是交流的大致内容: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1)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为动物提供了食物; (2)寄生植物获取别的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如猪笼草、菟丝子、食人树等; (3)动物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如猫抓鼠吃;青蛙抓虫吃;狗吃肉;羊吃草等; (4)细菌、真菌等分解枯枝落叶朽木动物的尸体粪便等有机物.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 2.生物需要呼吸 (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 (2)人从出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能停止的是呼吸。成人呼吸频率16—18/每分钟. (3)鱼生活在水中需要大量滤水从水中摄取氧气。 (4)鲸每15-20分钟就要从水中冒出呼吸一次 5)水生的爬行动物有专门适应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如海龟它的肺能贮藏空气,它的泄殖腔内有肛门囊,囊壁富有血管,可在水中呼吸。鳖喉部有粘膜形成绒毛突起,其上毛细血管丰富,水中气体可由此进入,可以10小时在水中不出来。 (6)水生植物有气道如藕的茎中有气道;水稻的茎杆是中空的可通气。 3.生物体都能繁殖后代 (1)许多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 (2)有些植物能产生种子.爬行动物有专门适应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如海龟它的肺能贮藏空气,它的泄殖腔内有肛门囊,囊壁富有血管,可在水中呼吸.鳖喉部有粘膜形成绒毛突起,其上毛细血管丰富,水中气体可由此进入,可以10小时在水中不出来. (6)水生植物有气道如藕的茎中有气道;水稻的茎杆是中空的可通气. 3.生物体都能繁殖后代 (1)许多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 (2)有些植物能产生秧子如白薯、草莓;小麦、水稻能分蘖; 8.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3)白薯、土豆能出芽。 (4)藻类、苔藓、蕨类能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5)细菌、草履虫等生物通过生殖,产生新个体。 (6)许多动物通过产崽繁殖后代.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1)植物缺水会发蔫;水多了会涝. (2)施肥少了长不好;施肥多了会烧苗。 (3)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会做出反应;捕虫植物有特殊的捕虫作用. (4)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等。 (5)动物会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等。 5.生物能将身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 (1)植物能够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2)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将废物排出体外. 6.生物能生长 (1)植物能由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2)小鸟由卵孵出长成大鸟.小孩能够长成一个大人。等 7.生物还会生病、衰老、死亡 (1)植物有生有死,植物会生病。 (2)动物有生有死,动物也会生病。 次。 (5)水生的爬行动物有专门适应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如海龟它的肺能贮藏空气,它的泄殖腔内有肛门囊,囊壁富有血管,可在水中呼吸。鳖喉部有粘膜形成绒毛突起,其上毛细血管丰富,水中气体可由此进入,可以10小时在水中不出来。 (6)水生植物有气道如藕的茎中有气道;水稻的茎杆是中空的可通气。 3.生物体都能繁殖后代 (1)许多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 (2)有些植物能产生秧子 | 巩固提升各抒己见,探讨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并找出生物的共同特征 | |||||
| 小结评价 | 【小结】通过观察和比较,我们以绿色花卉为代表结合部分图片资料,找到了生物和非生物的一些不同点,也认识了生物的基本特征,请学生归纳生物的基本特征 [提问]1。学完这节课后,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生物? 2。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结构基础,都要进行一系列的生理活动:需要呼吸,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能够生长繁殖,具有应激性,可以适应环境,还可以影响环境…… 今天我们接触到这么多的生命,观察它们的生命现象,你还认为路旁的一棵树,道边的一朵花,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吗?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体呢?(留给学生课后去思考) 布置作业 教科书P.6练习中的1、2题(完成在书上) | 归纳,整理笔记口答: 1。凡是具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生物。 2.生物:的共同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完成作业 | 梳理知识,建构知识框架 | |||||
| 流程图 | 1.情境导入 2.自主学习 3.合作探究 4.展示交流 5. 小结评价 | |||||||
| 七、教学评价设计 | 1.个人表述本节主要知识点; 2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3.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 |||||||
| 帮助和总结 | 组内互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