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11:14:51
文档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

1.古诗三首同步练习课时安排总(1)课时本节第(1)课时练习目标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练习过程与内容一、读拼音,写词语。méihuāfànzhōuyànzilúyáhuánglíyōuhuì()()()()()()二、写出下面加点词的意思1、迟日江山丽。迟日:2、泥融飞燕子泥融:3、小溪泛尽却山行。却:4、正是河豚欲上时。欲:三、根据《绝句》理解,完成下面判断。1、理解诗句中动静结合的好处,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1)燕子的“飞”表现了燕子的勤劳,而鸳鸯的“睡”表现了鸳鸯
推荐度:
导读1.古诗三首同步练习课时安排总(1)课时本节第(1)课时练习目标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练习过程与内容一、读拼音,写词语。méihuāfànzhōuyànzilúyáhuánglíyōuhuì()()()()()()二、写出下面加点词的意思1、迟日江山丽。迟日:2、泥融飞燕子泥融:3、小溪泛尽却山行。却:4、正是河豚欲上时。欲:三、根据《绝句》理解,完成下面判断。1、理解诗句中动静结合的好处,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1)燕子的“飞”表现了燕子的勤劳,而鸳鸯的“睡”表现了鸳鸯

1.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课时安排总(1)课时     本节第(1)课时

练习目标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练习过程与内容

一、读拼音,写词语。

méi huā   fàn zhōu   yàn zi   lúyá   huánglí  yōu huì

(     ) (     )(     )(     )(     )(     )

二、写出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迟日江山丽。  迟日:                            

2、泥融飞燕子    泥融:                            

3、小溪泛尽却山行。 却:                             

4、正是河豚欲上时。 欲:                          

三、根据《绝句》理解,完成下面判断。

1、理解诗句中动静结合的好处,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燕子的“飞”表现了燕子的勤劳,而鸳鸯的“睡”表现了鸳鸯的懒惰,这样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

(2)这说明燕子总是在飞,而鸳鸯总是在睡,这是两种动物的常态。(    )

(3)一“飞”一“睡”,体现了有动有静,这样动静结合的画面使人觉得生动而有趣。(   )

(4)燕子也有停歇的时候,鸳鸯也有活动的时候,诗中的“飞”与“睡”表现了

动物有时是活动的,有时是静止的。(     )

四、阅读《惠崇春江晚景》,回答问题。

1.了解题画诗,选择正确的一项。(    )

A.苏轼和惠崇一个写诗,一个作画,同时完成诗与画。

B.苏轼题诗在先,惠崇作画在后,共同完成诗配画。

C.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2.读诗句,分清诗人的观察与联想,填空。

苏轼在诗中再现了画景:如写到春江边的(    )与(    ),江中嬉戏的(   ),以及水边的(    )和(     )。诗中又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和联想:如“春江水(    )鸭先(    )”是诗人的感受,“正是(                )是诗人的联想。这样的题画诗,虚实结合,情趣盎然。

五、阅读理解《三衢道中》。

1.解题,了解纪行诗,判断。

(1)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     )

(2)从“道中”看,诗人写出游,只写到“去”,并没有写到“回”。(    )

2.请找出诗中两处明显的对比,填写下面的内容。

(1)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这是第一处对比:“梅子黄时”正是江南        时节,难得有这样“            ”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2)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这是第二处对比:山路上苍翠的树树,与来的时候一样             ,森林丛中传来 

            ,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3.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和诗人的心情,判断。

(1)这首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

(2)诗中“绿阴”和“黄鹂”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三衢山秀丽的景色。(    )

(3)“黄鹂四五声”中的“四五”是实写,表明黄鹂的叫声太少了。(      )

六、延伸阅读

题画

[清]袁枚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1.写句意。

桃花映水鲜。                                           

2.选择正确的理解:牧童何处去?(      )

A.牧童要到哪里去?

B.牧童去哪儿了?

3.回答:你觉得“牛背一鸥眠”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你怎样的感受?

                                                                        

4.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

                                                                        

                                                                        

答案:

一、梅花  泛舟  燕子   芦芽  黄鹂   优惠

二、 1、春天白天渐长,所以说“迟日”

2、这里指上湿润

3、再、又

4、将要,快要

三、√  ×  √  ×

四、1、C

2.竹  桃花  鸭蒿 芦芽  暖知  河豚欲上时

五、1.(1) √(2) ×

2.(1)梅雨日日晴  (2)浓密几声黄鹂的欢鸣

3.(1)V(2)V(3)×

六、

1.桃花倒映在水中显得更加鲜艳。

2.B

3.表现了牛没有人看管,一只鸥在牛背上睡着了的情景。这样的情景给人悠闲、恬静和舒适的感受。

4.示例:夕阳西下,天色虽晚,可依然晴朗。河边的桃花倒映在水中显得更加鲜艳。草地上的牛还在吃草,可牧童去哪儿了?牛背上一只鸥悠闲地睡着了。

练习小 结

 

文档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

1.古诗三首同步练习课时安排总(1)课时本节第(1)课时练习目标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练习过程与内容一、读拼音,写词语。méihuāfànzhōuyànzilúyáhuánglíyōuhuì()()()()()()二、写出下面加点词的意思1、迟日江山丽。迟日:2、泥融飞燕子泥融:3、小溪泛尽却山行。却:4、正是河豚欲上时。欲:三、根据《绝句》理解,完成下面判断。1、理解诗句中动静结合的好处,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1)燕子的“飞”表现了燕子的勤劳,而鸳鸯的“睡”表现了鸳鸯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