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水质工程学教学大纲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11:15:03
文档

水质工程学教学大纲

水质工程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33105英文名称:WaterQualityEngineering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总学时(周数):84授课学时:84实践学时(周数):学分:5.0授课对象:给水排水工程开课单位:环境工程学院1、课程目的《水质工程学》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水和废水的水质特征与水质指标、水体污染与自净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较扎实地掌握水处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基本掌握主要水处理工艺,了解水处理工艺技术的最新发展,为将来从事本专业的工程
推荐度:
导读水质工程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33105英文名称:WaterQualityEngineering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总学时(周数):84授课学时:84实践学时(周数):学分:5.0授课对象:给水排水工程开课单位:环境工程学院1、课程目的《水质工程学》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水和废水的水质特征与水质指标、水体污染与自净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较扎实地掌握水处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基本掌握主要水处理工艺,了解水处理工艺技术的最新发展,为将来从事本专业的工程
水质工程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33105

英文名称:Water Quality Engineering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周数):84

授课学时:84

实践学时(周数):

学    分:5.0

授课对象:给水排水工程

开课单位:环境工程学院

1、课程目的

《水质工程学》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水和废水的水质特征与水质指标、水体污染与自净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较扎实地掌握水处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基本掌握主要水处理工艺,了解水处理工艺技术的最新发展,为将来从事本专业的工程设计、科研及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2、基本要求

(1) 了解水的性质、饮用水水质与水质标准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

(2) 了解水的污染指标、污水特性、污水排放标准与法规、污水处理现状与发展等;

(3) 掌握水体(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等)污染的规律和危害、水体自净过程,水体质量评价及水污染防治措施等;

(4) 了解反应器的基本概念,掌握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以及污泥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5) 基本掌握城市水质工程和工业企业水质处理工艺技术、方法以及新工艺与新技术的应用条件,具有水质工程的设计、运行管理与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6) 熟悉城市和工业企业水质工程设计中的方案选择、设计计算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水质工程设计特点、原则和设计标准;

(7) 熟悉污泥处理与处置设施的设计原理与计算方法;

(8) 熟悉典型的特种水处理工艺及单体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9) 了解主要水处理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设计选型。

3、相关课程

在学习本课程前,要求学生已学完以下的基础课与学科基础课《高等数学》、《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A1》、《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水力学》、《水文学》、《水泵及水泵站》、《水处理生物学》。

4、内容简介

绪论

水资源简介,水的循环与利用。

重点:水资源的分布与水的循环。

第一章  水质与水质标准

天然水体和污水中的杂质,水体的污染与自净,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危害与控制,饮用水水质与健康,水质标准。

重点:天然水体与污水中的杂质,水体的污染与自净,水质标准。

第二章  水处理方法概论

主要水处理方法简介,反应器的概念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常见水处理流程。

重点:反应器的概念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第三章  凝聚和絮凝

胶体的概念、双电层结构、相互作用与稳定性,胶体的凝聚机理与絮凝机理,影响混凝的主要因素,混凝剂与助凝剂,混凝动力学,混凝过程,混凝设施与混凝设施设计计算,混凝试验。

重点:胶体的概念、双电层结构与稳定性,混凝机理与混凝动力学,混凝设施设计计算。

第四章  沉淀

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与静水沉淀试验,理想沉淀池理论,沉淀池,澄清池,水中造粒,气浮原理和气浮装置。

重点: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与静水沉淀试验,理想沉淀池理论,平流式沉淀池、斜板(管)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机械搅拌澄清池。

第五章  过滤

过滤理论,颗粒滤料,滤层的反冲洗,快滤池的构造和工作过程,慢滤池、V型滤池、无阀滤池、表面过滤、纤维过滤。

重点:过滤理论,滤层的反冲洗,快滤池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第六章  吸附

吸附现象与等温吸附模型,活性炭的制备与性质,影响活性炭吸附的因素,竞赛吸附,活性炭吸附过程,活性炭吸附的应用,活性炭的再生,水处理过程中的其它吸附剂。

重点:等温吸附模型,竞赛吸附,活性炭吸附过程,活性炭吸附的应用。

第七章  氧化还原与消毒

氧化与消毒概述,氯氧化和消毒,臭氧氧化和消毒,二氧化氯氧化与消毒,高锰酸钾及其复合盐的氧化,其他氧化和消毒方法。

重点:氯氧化和消毒,臭氧氧化和消毒。

第八章  离子交换

离子交换剂的种类和性质,离子交换反应,离子交换装置及运行操作,离子交换法的应用。

重点:离子交换剂的性质,离子交换反应。

第九章  膜滤技术

膜滤技术的分类、膜滤过程参数和膜污染,微滤与超滤,反渗透与钠滤,电渗析法,膜滤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重点:膜滤过程参数和膜污染,微滤与超滤。

第十章  水的冷却

冷却系统与冷却构筑物,水的冷却原理,冷却的热力学计算,冷却水的水质与水处理。

重点:水的冷却原理,冷却的热力学计算,冷却水的水质与水处理。

第十一章  腐蚀与结垢

腐蚀的类型与过程,影响腐蚀的因素与腐蚀形式,水质稳定指数,水质稳定处理。

重点:腐蚀的类型与过程,水质稳定指数。

第十二章  其他处理方法

中和,化学沉淀,电解,吹脱与汽提,萃取。

重点:中和,化学沉淀,吹脱。

第十三章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的概念及基本流程;活性污泥的形态与组成,活性污泥微生物及其作用、增殖规律;活性污泥净化污水的过程,环境因素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影响;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及其有关参数;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理论基础,莫诺特公式及其推广应用,劳伦斯-麦卡蒂模型,IWA的活性污泥动力学模型;活性污泥法的各种演变及应用;氧的转移原理、影响因素与供气量的计算,曝气系统与空气扩散装置;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活性污泥法的脱氮除磷原理、应用、设计计算;活性污泥法的发展与新工艺。

重点:活性污泥微生物及其作用,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及其有关参数,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理论基础、莫诺特公式及其推广应用、劳伦斯-麦卡蒂模型,氧的转移原理、影响因素与供气量的计算,活性污泥法的脱氮除磷原理,传统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氧化沟、SBR工艺。

第十四章  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的基本理论与工艺特征,生物膜的增长及动力学,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流化床,其它新型生物膜工艺,生物膜法的运行管理。

重点:生物膜法的原理与特点,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流化床几种主要生物膜法的设计计算。

第十五章  厌氧生物处理

厌氧生物处理法的发展,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厌氧微生物生态学,升流式厌氧污泥床、两级厌氧与两相厌氧生物处理、悬浮生长厌氧生物处理法、悬浮生长厌氧生物处理法。

重点: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厌氧微生物生态学,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第十六章  自然生物处理系统

稳定塘的净化机理、影响因素、功能、特征及发展趋势;好氧塘、兼性塘、厌氧塘、曝气塘、深度处理塘等工艺的工作原理、功能、构造特点、应用条件及设计计算;土地处理的净化机理、类型、应用与设计计算。

重点:稳定塘的净化机理与影响因素,好氧塘、兼性塘、厌氧塘,土地处理的净化机理、类型,湿地处理系统。

第十七章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污泥的分类、性质指标、污泥量的计算、流动特征及水力计算;污泥的重力浓缩与气浮浓缩;污泥的厌氧消化、好气消化、堆肥与物化稳定;污泥的调理;污泥脱水的基本原理,污泥的自然干化与机械脱水,污泥的干燥与焚烧,污泥的有效利用与最终处置。

重点:污泥的分类、性质指标、污泥量的计算,污泥的重力浓缩、厌氧消化,污泥脱水的基本原理,污泥的自然干化与机械脱水。

第十八章  典型给水处理系统

给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一般地表水处理系统,受污染水源水处理系统,水的除藻、除臭、除味,给水厂生产废水的回收与利用,给水厂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重点:给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一般地表水处理系统,受污染水源水处理系统,水的除藻。

第十九章  特种水源水处理工艺系统

高浊度水处理工艺系统,地下水除铁除锰,水的除氟除砷处理,软化、除盐与锅炉水处理,游泳池水处理。

重点:高浊度水处理工艺系统,地下水除铁除锰。

第二十章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系统的选择,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及实例,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污泥的处理与回用。

重点: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系统的选择,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污泥的处理与回用。

第二十一章  工业废水处理的工艺系统

工业废水的分类、对环境的污染、控制途径、处理方法选择,含油及石油、造纸、乳品、啤酒、纺织印染、有毒、有害、医药、煤气等工业废水的处理。

重点:工业废水的分类与处理方法选择,含油、造纸、啤酒、有毒工业废水的处理。

5、实践性环节

(1) 实习

生产实习中安排到污水处理厂和给水处理厂实习的时间不少于4天。

(2) 实验

单独开设30课时实验课程:《水处理实验技术》,有关内容与要求见《水处理实验技术》课程大纲。

(3) 课程设计

设置两个课程设计: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Ⅰ,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Ⅱ。

6、习题数量及要求

每章平均安排2~4道习题,习题类型为计算题或分析题,习题由课外时间完成,共需40学时。

7、考核方式

实习、实验和课程设计单独考核。

课程成绩由考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笔试成绩综合评定,其中笔试成绩占70%,其余占30%。

8、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参照表1。

表1 学时分配表

章节内   容

学时数小计备注
讲课习题实验(习)

绪论11
1水质与水质标准22
2水处理方法概论22
3凝聚和絮凝538
4沉淀538
5过滤6410
6吸附325
7氧化还原与消毒325
8离子交换426
9膜滤技术33
10水的冷却426
11腐蚀与结垢22
12其他处理方法224
13活性污泥法12820
14生物膜法639
15厌氧生物处理639
16自然生物处理系统426
17污泥的处理与处置6410
18典型给水处理系统22
19特种水源水处理工艺系统22
20城市污水处理系统22
21工业废水处理的工艺系统22
合计8440124
9、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

[1] 李圭白,张  杰. 水质工程学[M].第1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参考资料:

[1] C. P. Leslie Grady, Jr and Henry C. Lim著,李献文等译. 废水生物处理理论与应用[M].第2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许保玖,安鼎年. 给水处理理论与设计[M].第2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3)[M].第2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4)[M].第2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5)[M].第2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6]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6)[M].第2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7]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9)[M].第2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8]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11)[M].第2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9]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12)[M].第2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0]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室外给水工程规范[M].第2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文档

水质工程学教学大纲

水质工程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33105英文名称:WaterQualityEngineering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总学时(周数):84授课学时:84实践学时(周数):学分:5.0授课对象:给水排水工程开课单位:环境工程学院1、课程目的《水质工程学》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水和废水的水质特征与水质指标、水体污染与自净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较扎实地掌握水处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基本掌握主要水处理工艺,了解水处理工艺技术的最新发展,为将来从事本专业的工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