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3 《基于建构广东产学研创新联盟的高校科研改革与创新研究》软科学项目可行性报告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11:15:39
文档

3 《基于建构广东产学研创新联盟的高校科研改革与创新研究》软科学项目可行性报告

软科学项目《基于建构广东产学研创新联盟的高校科研改革与创新研究》可行性报告一、立项依据(一)研究目的与意义1、研究目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要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广东自主创新规划纲要》提出了以省(广东省)—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动的方式建设产学研创新联盟、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的战略构想。目前,已有较多课题关注了与产学研创新联盟相关的省部联动机制、科研院所改制等问题,但有关高等院校如何参与、促进产学研联盟的研究,尚待强化、深化和细化。近十年来,广东
推荐度:
导读软科学项目《基于建构广东产学研创新联盟的高校科研改革与创新研究》可行性报告一、立项依据(一)研究目的与意义1、研究目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要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广东自主创新规划纲要》提出了以省(广东省)—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动的方式建设产学研创新联盟、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的战略构想。目前,已有较多课题关注了与产学研创新联盟相关的省部联动机制、科研院所改制等问题,但有关高等院校如何参与、促进产学研联盟的研究,尚待强化、深化和细化。近十年来,广东
软科学项目

《基于建构广东产学研创新联盟的高校科研改革与创新研究》

可行性报告

一、立项依据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要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广东自主创新规划纲要》提出了以省(广东省)—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动的方式建设产学研创新联盟、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的战略构想。目前,已有较多课题关注了与产学研创新联盟相关的省部联动机制、科研院所改制等问题,但有关高等院校如何参与、促进产学研联盟的研究,尚待强化、深化和细化。

近十年来,广东高校扩大了办学规模、强化了师资队伍、提升了科研能力,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日益明显。但是,广东高校介入产学研合作体系的深度与强度明显不足。这种状况,部分地受制于重基础研究、轻应用开发研究的学术评价,但更直接的原因在于高校自身科研的不足。要想改变高校远离产业、脱离社会需求的状况,非常有必要改革与创新高校科研,从制度安排的角度挖掘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潜力。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在广东产学研创新联盟对高校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的背景下,探索高校改革、创新自身科研的思路、对策与措施。

2、研究意义

第一,契合了变革的需要。《广东自主创新规划纲要》强调指出,“建立开放型的区域自主创新体系”,需要“引导广东高校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创新。加强倾斜和资金项目引导,鼓励广东高校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学和科研,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本课题瞄准广东建构产学研创新联盟的新,回应上述诉求,具有咨询价值。

第二,适应了广东当前积极推进自主创新的时代主题。在广东全民性自主创新运动中,知识创新是前提,创新型知识的产业化是关键。高等院校是推进知识创新的重要力量,但相对落后的科研束缚了高校的能力。探索高校科研的改革思路与创新对策,就是从思想观念上支持创建自主创新型广东、支持广东积极消除世界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能为广东高等教育培养自主创新型人才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在高校中,科研与教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改革与创新科研,有助于广东高校提升科研水平,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自主创新型人才、创业型人才,进而解决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高等教育的社会适应性不足等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高校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实践概况及理论研究

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日益重视产学研合作,特别是一些处境困难的高校,尤其渴望借助产学研合作拓展生存空间、赢得发展机遇;与此相适应,西方学者围绕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比如,夏利·斯洛特等人调研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运用“学术资本主义”这一核心概念研究了高校中类型繁多的“准市场性行为”。伯顿·克拉克调研了欧洲五国,以“创业型大学”为核心理念,阐释了这类高校不断拓展介于大学与企业之间的“发展外围”,揭示了它们强化学术与市场之间关系的“创业”规律;亨利•埃茨科威兹等学者研究了“—大学—产业”三者所构成的“三螺旋创新模式”,着重指出“创业型大学”是“三螺旋创新模式”的推进器。1992-2007年间,围绕“大学—产业的双螺旋”和“—大学—产业的三螺旋”主题,已先后在意大利、墨西哥、美国、荷兰、巴西、丹麦、新加坡等地召开了九次大型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我国直到1992年才开启产学研合作的序幕,其标志是原国家经贸委、国家教委和中科院共同组织实施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因此高校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历史非常短。不过,近年来高校凭借学术研究和人才储备的双重优势,在产学研合作中的表现越来越活跃;与此相适应,相关的学术研究也越来越多。较早的理论著作有徐辉的《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论大学与工业的关系》(杭州大学出版社,1990)、俞胜弟等主编的《美国大学与工业的合作关系:三种主要的合作方式》(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随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从教育经济学、管理学、学等多学科视角开展研究,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其中,教育部科技司副武贵龙把我国高校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多元模式综合地概括为:浙江大学模式、上海高校的三区联动模式、中国海洋大学模式、华中科技大学—光谷模式、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工业园模式以及农业大学模式,等等。

综观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涉及的内容主要有:如何界定高校参与产学研合作的性质,学术与商业、教育与市场的关系如何协调平衡;如何界定产学研合作中多元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权利与义务;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如何分摊成本、共享利益;如何界定及创新高校介入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为了适应产学研合作的需要,高校内部治理模式应该做出哪些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介入产学研合作框架将对高校的办学,对高校科研及学术自由传统产生哪些影响,等等。

2、高校科研改革创新的实践概况与理论研究

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在实施分权型高等教育管理、高校办学自主权较充分的国家,“创业型大学”不断增多,“创业型学科”及“类市场型”科研不断增强,大学建立“发展外围”、强化自己与产业的联系的做法越来越普遍;对于产学研合作的收益,许多大学通过校级统筹、交叉补助的方式进行二次分配,以保证全校不同学科、不同院系协调、平衡地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间,我国高校科研改革的空间越来越大。经过1978—1984年间的初步恢复,1985年颁布的《关于科学技术改革的决定》和《关于教育改革的决定》,1995年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及《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使高校科研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研究表明,近三十年的发展实践使高校科研体系基本形成、科研队伍不断扩大、科研实力不断提升、社会贡献不断增加。发展成就尽管巨大,但高校科研的弊端仍然存在,比如,科学与技术两类创新工作缺乏相对的制度安排、高校科研组织机构及运行制度仍需创新、高校科研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关联度尚待提高、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之间的互动尚待密切、高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尚待加强。针对这些问题,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竞相推动学校科研改革。前来珠三角地区异地办学、来深圳和东莞的虚拟大学园区开展产学研合作的高校,在科研方面实现了较大突破,值得广东本地高校反思和借鉴。

3、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结

第一,对于产学研合作问题,国外的研究较为成熟;国内直到1992年才开始产学研合作,实践的起步晚,理论研究尚待深化。

第二,对高校参与产学研合作及高校科研改革创新等两个方面的实践概况总结较多、相关理论研究也越来越多,这些成果能为本课题提供比较丰富的参考资料。但遗憾的是,较少研究者从推进产学研合作的角度揭示高校科研的不足与弊端、反思高校科研所面临的新的挑战。因此,立足于广东省情及发展需要,在建构广东产学研创新联盟的背景下思考高校科研的改革与创新,实属一项新的课题,意义重大,亟待研究。

第三,广东建构产学研创新联盟的研制已取得阶段性成就,有关广东产学研创新联盟的解读也比较详细,并在实业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但这些在广东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影响力尚待加强,基于对接产学研创新联盟的目的,改革广东高校科研的思路、对策与策略尚待研究与探讨。

第四,目前外地高校来粤办学和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势头强劲且成效显著,但广东本地高校的科技创新潜能、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潜能仍待进一步挖掘。这种反差尚未得到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更乏深入研究。

(三)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拟重点研究解决以下三大问题。

1、广东高校科研改革创新的环境特点。为此需要厘清,广东建构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对高校科研改革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广东高校科研改革目前拥有哪些便利。

2、广东高校科研改革创新的实践基础。为此,须选取个案,详细调研广东高校目前科研的运行状况,梳理总结其优势和劣势、机遇与挑战。

3、广东高校科研改革创新的思路、对策与措施。高校科研包括哪些具度,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改革与创新?国外的类似实践和相关研究能提供什么启示?广东高校科研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哪些支持和行政援助?

前两大问题旨在厘清背景、掌握高校科研改革创新的能力与潜力,为后续的对策研究奠定基础;第三大问题旨在探索改革创新的思路、对策及实践措施,因而是本课题的核心与重点。

(四)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1.Burton R.Clark. Creating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 Organizational Pathways of Transformation.Guildford: IAU & Elsevier Science LTD, 1998.

2.Sheila Slaughter,Larry L.Leilie. Academic Capitalism:Politics,Policies,and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7.Industry

3.Etzkowitz, Henry, Asplund, Patrik., & Nordman, Niklas. Beyond Humboldt: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the third mission and the triple helix. Journal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2003. 16 (1):21-45

4.亨利·埃茨科维兹.三螺旋—大学·产业·三元一体的创新战略.东方出版社,2005.

5.埃兹科维茨等. 麻省理工学院与创业科学的兴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亨利·埃兹科维茨,劳伊特·雷德斯多夫.大学与全球知识经济,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9.

7.武贵龙,积极探索新型产学研合作机制,中国高等教育,2008,20.

8.刘力. 产学研合作的历史考察及比较研究,浙江大学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王承绪),2001.

9.吴宏元、郑晓齐. 大学产学研合作支持体系的构建,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

10.朱桂龙、彭有福.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组织模式及其运作机制研究.软科学,2003,4.

11.李新荣.高等院校科研管理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12.周明. 高校科研模式创新与成果收益分配及规范化管理实用手册,广东电子出版社,2003.

13.顾建民等.我国高校科研改革30年—成就与经验、问题与展望,中国高教研究,2008,9.

14.张伟、王松. 制度性约束:高校科研中非合理性因素分析,辽宁教育研究,2007,l.

15.安宁、邓开喜、莫雷. 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构建的探讨——以华南师范大学科研业绩评价体系构建为例,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科版),2008,3.

16.余国扬等. 高校科研管理体系要论,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9.

17.辛鸣. 制度论:关于制度哲学的理论建构,人民出版社,2005.

18.杨俊一. 制度哲学导论——制度变迁与社会发展,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应用前景及创新之处

(一)具体研究内容、子课题设置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个子课题及其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归纳如下。

子课题之一:产学研合作背景下高校科研改革的基础和理论启示

(1)改革开放以来广东高校科研的变迁及特点

(2)广东产学研合作及其对高校科研改革的要求与影响

(3)“—大学—产业三螺旋理论”对广东高校科研改革创新的启示

(4)“创业型大学”理念对广东高校科研改革创新的启示

子课题之二:高校改革科研、对接广东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实证分析

(1)广东高校科研改革的个案调查

从广东本地高校及异地来粤办学高校中,各抽选出2-4所高校,实地调研设于其中的国家级、省部级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考察产学研结合框架中高校科研的变化特点、实践模式及成效,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

(2)基于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广东高校科研SWOT分析

以个案调查为基础,运用SWOT分析框架,研究总结广东高校科研适应和对接产学研创新联盟新需求的优势和劣势、机遇与不足。

子课题之三:对接广东产学研创新联盟、改革创新高校科研的思路与对策

本课题拟从转换管理职能、创新管理机制与实践途径、改革机构设置等三个方面,探讨高校科研改革与创新的思路和对策。

(1)高校科研管理职能的调整、转换与优化

这是科研改革创新的前提。其中需要研究的关键问题有:在价值旨趣方面,如何使科研管理从科层化管理向平等型服务转变;在目标定位方面,如何使科研管理从“学术至上、理论至上”向“学术与市场兼顾、知识创新与社会服务并举、理论与应用共进”转变;在管理方式方面,如何使科研管理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在权力配置方面,如何防止行政压倒学术、学术行政化的不良倾向,如何建立起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良性互动、协调平衡的运行机制。

(2)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机制与实践途径的创新

这是科研改革创新的核心和关键。与科研管理机制创新有关的问题有:如何协调、整合与高校之间的科研管理关系、高校之间科研力量的合作关系、高校科研与产业需求之间的供求关系,建构“—高校—产业”良性互动的“三螺旋关系”;在“—高校—产业三螺旋关系”中,广东如何确立三大主体的权责定位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冲突协调机制、效益分享机制。

与科研管理途径创新有关的问题有:如何建立“创业型学科”的培育机制;如何构建高校的“发展外围”,从制度上保证并推进产学研合作;如何协调高校科研与大学科技园区之间的关系,从空间上保证高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3)高校科研机构设置的改革与创新

这是科研改革创新的支撑。其中涉及的问题有:如何围绕产学研合作项目,按照矩阵组织方式,组建科研团队、开展集体攻关;如何管理跨学科、跨院系的科研机构,并为之提供服务;如何管理非正式的、临时性科研团队,并为之提供支持和服务;管理部门如何对科研机构进行绩效评价。

(二)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1)多学科的研究视角。产学研合作、高校科研改革,都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复杂问题,因此本课题综合运用科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制度学、组织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从视角开展研究。

(2)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实践中,采用多种具体的研究方法。

运用分析法,探讨广东产学研合作、高等教育给高校科研改革所创造的空间,预测广东高校科研改革与创新对援助的期待。

运用文献分析法,收集国内外文献资料,借鉴他人研究成果,探索解题思路。

运用个案调查法,抽选一些高校作为个案,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系统解剖广东高校科研改革的已有实践、探索未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总体方向。

运用国际比较法,参考西方的研究文献,借鉴别国经验。

运用制度分析法,从制度安排、制度结构、制度变迁、制度创新等维度,探讨高校科研的改革思路与创新对策,探寻产学研合作与高校科研变革的关系规律。

运用头脑风暴法,邀请相关专家,举办3-5次小型研讨会,开展专题研讨。

2、技术路线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是,针对高校科研改革与创新问题,以较为详尽的文献分析和分析为理论基础,以个案调查和实证分析为实践基础,通过国际比较开阔研究视野,通过会议研讨广泛吸收专家意见,最终为广东高校科研改革与创新提出一些可供借鉴的思路与对策。

技术路线示意图如下。

(三)要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及社会、经济效益

1、重点为广东省进一步发挥高等院校在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领域的作用、有效建构产学研创新联盟提供咨询和对策建议;

2、为广东省改革高校科研的研制工作提供参考性建议;

3、为3至5所高校(特别是被抽选为研究个案的高校)提供一些改革、创新科研的有益建议。

(四)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1、项目特色

(1)应用性。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压力的缓解,特别是加强高校产学研合作、推动建设自主创新型广东,都必须依赖高校科研创新能力的增强。本课题紧紧围绕广东高校科研的改革思路与创新对策展开研究,理论研究是基础,对策分析和实践应用是根本目的。

(2)时效性。本课题紧扣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战略,紧扣广东省的整体发展战略,回应《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广东自主创新规划纲要》的期待,探讨高校改革创新科研、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对接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对策与措施。与时俱进、因时而变,是本课题的时效特点。

(3)科学性。本课题不仅按照层次和类型标准选择不同的个案进行调查研究,而且也将广东省本地高校及来粤办学高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从个案到整体、着眼于整体深入解剖个案的研究路线,使本课题形成了“总—分—总”式的研究框架,研究方法科学,研究结论可信且具有一定的普适意义和推广价值。

2、项目创新之处

(1)研究观点的创新。本课题将证明,高等院校是广东建构产学研创新联盟的核心力量之一,高校科研的改革与创新将极大地推进广东的自主创新;从高校科研管理职能、科研管理机制及实践途径、科研机构设置等方面探讨科研的改革思路与实践对策,合乎高校科研的变革规律。

(2)研究领域的拓展。在理论界,目前有关产学研合作、高校内部治理制度(包括科研)的研究快速兴起并且渐成热点;在实践界,创建自主创新型广东、建构广东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安排正在广泛地影响着社会全局。但在建构产学研创新联盟的背景下高校科研如何改革与创新的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本课题针对这一既是重大现实问题也颇具开创意义的理论问题展开研究,拓展了研究领域,部分地填补了研制、理论研究的空白。

(3)研究方法的创新。本课题在总体上以多学科的理论为指导,以有关法规为依托,以个案调查为基础,综合性地开展应用研究,符合复杂社会问题的研究规律,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三、研究计划、预期进展及成果

(一)具体时间进度及阶段目标(研究起始时间较长的重大、重点项目,应提供中期报告。)

2010年1月—3月:继续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研究国内外文献,理解广东推进产学研创新联盟的精神;抽选并联系调研个案;

2010年4月—6月:调研高校中基于产学研合作而实施的科研改革,粗线条地归纳广东高校科研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

2010年7月—10月:三个子课题组既相互又紧密联系地开展研究,撰写子课题研究报告;撰写、发表学术论文;

2010年11月—12月:撰写研究总报告,并提交结题。

(二)预期提供的研究成果及形式

1.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1)提交1份课题研究总报告;

(2)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1-2篇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2.预期成果描述(预期成果的内容及数量;可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的核心内容。)

(1)课题研究总报告

名称:《建构广东产学研创新联盟背景下高校科研改革与创新研究》。

总报告按照三个子课题的顺序依次阐述,篇幅初定为4万字。

(2)根据研究进展,从以下论题中选择1-2个选题,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

《基于对接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广东高校科研SWOT分析》

或《广东高校科研改革思路与对策:以建构产学研创新联盟为目标》

或《广东高校科研改革的空间及诉求》

(3)课题研究成果可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的核心内容是:

针对高校科研改革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比如转换高校科研管理职能、创新科研管理机制与实践途径、改革科研机构设置方式等等,提供改革思路与实践对策,为广东省制定相应的科技提供参考。

四、各参加单位任务分工及经费分配预算

五、研究基础(近五年内)

(一)承担国家省部级有关课题完成情况(立项年度、项目编号、项目名称、计划类型、完成时间、投资规模、完成效果)

(二)以往科技成果转化情况(成果名称、实施单位、实施地点、实施时间、实施效果等)

(三)项目获奖及已发表的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主要论文、专著情况(论文要写明作者、题目、刊名、年份、卷(期)、页码,专著要写明作者、书名、出版社、年份等)

文档

3 《基于建构广东产学研创新联盟的高校科研改革与创新研究》软科学项目可行性报告

软科学项目《基于建构广东产学研创新联盟的高校科研改革与创新研究》可行性报告一、立项依据(一)研究目的与意义1、研究目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要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广东自主创新规划纲要》提出了以省(广东省)—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动的方式建设产学研创新联盟、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的战略构想。目前,已有较多课题关注了与产学研创新联盟相关的省部联动机制、科研院所改制等问题,但有关高等院校如何参与、促进产学研联盟的研究,尚待强化、深化和细化。近十年来,广东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