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数据计算》是青岛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一单元《数据处理》第一课的内容。数据计算是本册书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几个重点之一,也是学习后面几课的重要基础。教材中以学生身边经常见到的“压岁钱花费统计表”为载体,引导学生用函数完成各种数据计算和判断操作。以“加油站、一点通”作为常用函数知识点的补充,以“练一练”作为操作技能的巩固。以“实践与创新”做为知识的延伸, 帮助学生掌握数据计算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上学期已经掌握了 Word 的基本操作,在 Excel 的基本操作上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但基于他们年龄的特征,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知较直观,而对具体操作易于接受。另外因诸多因素的不同,造成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因此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函数的格式和种类;理解函数的作用;掌握函数的使用方法。
2、技能目标:
学会使用 SUM、AVERAGE、MAX、MIN、IF、COUNTIF 六个常用函数;提高通过计算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的便利;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美德。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函数的格式。五、教学策略:
本课是让学生学会用 Excel 的函数来对数据进行计算。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和学生“自主、合用、探究”的学习模式,老师仅起以引导启示的作用,使
学生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生活,以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效果比较好。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时间安排 |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同学们过春节都收了多少压岁钱啊这些钱你是怎么花的,有没有做过记录?这是小华同学调查压岁钱花费的结果( 出示压岁钱花费统计表)。 | 学生观看、思考 ?并回答 | 创设情景, 激情引入,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3’ |
【展示学习目标】 | 熟记本节教学 目标 | 让学生做到心中 有数,有的放矢。 | 1’ |
【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一、Excel 中的函数 Excel 中所提的函数其实是一些预定义的公式, 用户可以直接用它们对某个区域内的数值进行一系列运算。Excel 函数一共有 11 类我 们 今 天 就 来 学 习SUM、AVERAGE、MAX、MIN、IF、 COUNTIF 六个常用函数的功能和 用法。请同学快速从课本熟悉这些 | 学生听讲 理解记忆 | 了解函数的意义为后面使用函数做铺垫 | ,3’ |
函数功能。 | |||
二、使用 SUM 函数求和 SUM 函数的功能:计算指定区域内所有单元格的数值总和。参照课本计算每位同学各类花费的总计。 【教师巡视】对操作有困难学生个别指导。强调三点 1、 选定要放置求和结果的 单元格。 2、 一定要确定好要进行求和的范围区域。 3、 填充柄的使用。 教师示范,总结操作步骤。 | 学生操作 | 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 5’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时间安排 |
一试身手: 1、 求出表中各类花费的合计值。 | 学生操作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掌握常用函数的使用规律。 | 6’ |
SUM 求和函数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AVERAGE、MAX、MIN 的使用方法同它相似, 同学们会不会用这些函数来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
【小组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用“压岁钱花费统计表 2”
求出:
1、学习 用 品 类花 费的 平 均 值
(AVERAGE);
2、花费总计的最大值(MAX)
3、食品消费的最小值(MIN)。教师巡视、指导
对不同情况教师提问点评 | 小组间展开竞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准确。 请同学到前面演示 | 8’ | |
三、使用条件函数 IF()进行判断 你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活和消费习惯呢?Excel 函数还可以帮助同学们分析你的生活、消费习惯情况。 | 探究操作, 并 讨论交流 |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 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给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平台,使学生获得成功感,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 8’ |
格式:IF(测试条件,满足条件时的输出结果,不满足条件时的输出
结果)
注: 用到标点和符号必须是英文状
态下的。
用IF( )函数,根据“消费习惯表”中“食品饮料”类的花费判断每个同学的“饮食习惯”是否良好。IF 函数参数说明请看大屏幕。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照课本
P4 试着完成这个任务。
【教师巡视】整理学生操作中的得与
失。并到前面演示。 | 学生操作小组间展开竞赛 | ||
纷发小检测 | 完成测试 题目 | 对基础知识当堂达标 | 3’ |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 并总结、鼓励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 学生梳理知识 | 检查了学生的掌握情况, 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 3’ |
函数的使用,要清楚四个步骤:1、选择要放结果的单元格,2、根据计算
要求选择函数,3、函数参数的设置,4、计算结果填充。同学们不但要通过老师的演示掌握操作步骤,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和知识迁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展示环节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增强了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小组间的评比能提升小组的竞争力。但是提高学生运用函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个长期的目标,一节课的学习还达不到,需要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