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1.会认“旧、饿”等9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挣、几、晃、喷”。会写“柴、冷”等13个字。能正确书写“火柴、围裙、可怜”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想象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景象并能理解所表达的愿望。
3.感受小女孩在面临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时,内心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4.了解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的写法。
5.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家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想象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景象并能理解所表达的愿望。
2.感受小女孩在面临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时,内心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难点
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了解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的写法。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1)通过查阅字典等方法认识本课多音字“挣、几、晃、喷”的读音。
(2)运用自己熟悉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
(3)搜集作者安徒生的简介,对作者有个简单的了解。
(4)初读课文,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通顺。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旧、饿”等9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挣、几、晃、喷”。会写“柴、冷”等13个字。能正确书写“火柴、围裙、可怜、哪怕、暖和”等17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找出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
教学过程
一、观看动画,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生:喜欢)因为童话故事形式活泼、想象丰富,所以老师也喜欢。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视频吧。
2.课件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动画片段。(播放课文动画,大概2分钟)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出示课文情景图)
4.作者简介。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在文中圈出生字,并注音。
2.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课文比较长,段落比较多,认真读课文,标出每个自然段的序号。
4.找出文中的小女孩总共擦燃了几次火柴。
5.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2.检查认字情况。
(1)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2)指名在全班说一说。(方法有:加一加、减一减、归类识字等。如“焰、烛、燃”,偏旁都是“火”,表示都和火有关系。)
3.指名找出课文中带有多音字“挣、几、晃、喷”的句子读一读。
4.小练笔。
给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1.家具城里的茶几( )太多了,大概有几( )十个,我都挑花眼了。
2.一阵风吹来,明晃( )晃的烛光轻轻地晃( )动了起来。
3.看见桌上喷( )香的奶酪,小熊的口水都快要喷( )出来了。
5.指导书写会写字。
(1)从结构、笔画方面重点指导:
柴:上下同宽,书写时注意下部“木”的横要长一些,撇、捺要写舒展。
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最后一笔的点不要漏掉。
焰:左窄右宽,“臼”中间的两横不要连在一起。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学生中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书写不正确的地方,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三、再读课文,初识文意。
1.按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简要概括文章大意。
第一部分(1~4):大年夜里,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
第二部分(5~9):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表达了小女孩的愿望和愿望的破灭。
第三部分(10~11):小女孩冻死在了大年夜。
2.指导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童话故事要用不同的语气、语速、语调去读。在朗读课文对环境的描写时,语调应低沉、缓慢,读出对小女孩的同情。在朗读小女孩的幻想时,要读出小女孩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语调略微上扬,但不要过高。读小女孩的结局时,语速缓慢,语气沉重,充满悲伤。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幻象并能理解所表达的愿望。
2.感受小女孩在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3.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的写法。
4.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家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四张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图片。(一张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街上走着的图片,一张是小女孩擦燃第一根火柴看到的情景图,一张是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奶奶的情景图,一张是小女孩冻死在大街上的图片)
2.师:在这个漂亮的小女孩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二、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1.学习第1~4自然段。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课件出示:
读一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每年的大年夜,我们都会在家里和家人一起高高兴兴地吃团圆饭,而文中的小女孩在大年夜的大街上干什么?天气是怎样的?从这个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汇报。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在这个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生1:从第1自然段的描述中,我知道当时的天气很寒冷,天又快黑了。这个时候每个人都会在自己温暖的家中吃饭,但小女孩还光着脚在大街上走着。
生2:读着第1自然段,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小女孩可怜的模样,让人十分心疼。
(3)指名朗读第2~4自然段,在这三个自然段中,有个关键词——可怜,你从哪里可以看出这个小女孩可怜?
课件出示:
1.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 )描写
2.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 )描写
3.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 )描写
师:这几句话分别从什么方面描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仔细阅读,把描写方法写在括号中。
预设:这几句话描写了小女孩的外貌、动作,写出了小女孩饥寒交迫的处境,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2.学习第5~9自然段。
(1)第一次擦燃火柴:
课件出示:
①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她为什么会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这样的景象?
②第5自然段一共有几个感叹句?感叹句的运用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生1:擦燃火柴后,小女孩看到了火炉,因为她太冷了,太渴望温暖了。
生2:这段话中有5个感叹句,写出了小女孩对温暖的渴望,表达的感情很强烈。
师:感叹句能够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情感。朗读这一自然段的时候,要读出小女孩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语调略微上扬,但不要过高。
(2)自由朗读第6~9自然段,谁来说一说:小女孩又擦燃了几次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看到这些幻象?
课件出示:
看到的幻象 | 原因 | |
第二次 | ||
第三次 | ||
第四次 | ||
第五次 |
生2:第二次,她看到了烧鹅,因为可怜的小女孩太饿了。如果当时我在场该多好啊,我会把自己的好吃的都送给她。
生3:第三次,她看到了圣诞树。大年夜是一个全家团圆的日子,她多么渴望家的温暖啊,所以小女孩看到的幻象是圣诞树。
生4:第四次,小女孩看到了她的奶奶。她的奶奶已经去世了,奶奶是唯一疼爱她的人,所以小女孩看到了奶奶。
生5:第五次,小女孩擦燃了一大把火柴,是想把奶奶留住。
(3)奶奶抱起小女孩是什么意思?哪里是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
预设:奶奶抱起小女孩,预示着小女孩已经冻死了。死亡对于这个可怜的小女孩来说就是一种解脱,她再也不会感到寒冷和饥饿。
师:三个“没有”间接地写出了小女孩生活的世界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揭示了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在今天的社会中,再也没有这样悲惨的事情发生,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
3.学习第10~11自然段。
想一想:小女孩为什么死后带着微笑?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两个“幸福”是什么意思?
小组讨论后回答。
4.课文学完了,这个故事很感人,更让人唏嘘伤感,回家后,大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吧。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一次擦燃火柴——火炉
第二次擦燃火柴——烧鹅
第三次擦燃火柴——圣诞树
第四次和第五次擦燃火柴——奶奶
渴望温暖、食物、快乐、亲情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主要抓住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情节,想象小女孩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从而感受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领悟作者基于现实生活进行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再加上当堂朗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的同时,让这些身处幸福之中的学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努力读书。
不足之处:
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在朗读时不能准确读出文字表达的情感,不能做到有轻有重,没注意到停顿和整篇课文的朗读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