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风雪载途(zài) 追溯 (shù) 脊椎(jǐ) 藩篱(fān)
B.啸聚山林(xiào) 遗骸(hái) 农谚(yàn) 归咎(jiù)
C.在劫难逃(jié) 衰减(shuāi) 孕育(yùn) 两栖(xī)
D.丢三落四(là) 濒临(bīn) 地壳(ké) 陨石(yǔn)
2.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请用横线画出来,并在题后的括号内改正。(2分)
A.草长鹰飞 无动于中 不解之谜 束手无策(鹰→莺;中→衷)
B.天衣无缝 冲耳不闻 物竟天择 为所欲为(冲→充;竟→竞)
C.相安无事 五彩斑阑 冰雪溶化 周而复始(阑→斓;溶→融)
D.哀草连天 消声匿迹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哀→衰;消→销)
3.选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内。(2分)
(1)美国正在( A )一个跨部门的监控计划。
A.酝酿 B.准备 C.思考 D.设计
(2)许多本土物种将难逃绝种( B )。
A.灾难 B.厄运 C.大难 D.惩罚
(3)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下,很可能会无节制地( A )。
A.繁衍 B.繁殖 C.繁育 D.生长
(4)即使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也( A )。
A.束手无策 B.束手待毙 C.一筹莫展 D.坐以待毙
4.(2014,陕西)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①有人问价值观到底是什么?我觉得这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出来的。②所谓的民族价值观一定不能有“钱”,一个只为钱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民族必须有精神。③就像一个人一样,使一个人富裕起来是容易的,给一个人一百万就富裕起来了。④________,使一个人有文化、有气质是很难的。
(1)第①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有人问价值观到底是什么,我觉得这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出来的。
(2)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所谓的民族价值观一定不能有“钱”这个字,一个只为钱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民族必须有精神。
(3)第④句的横线处需补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请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但是(或:可是)。
5.(2014,成都)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分)
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写道:“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请举出使祥子“变成了走兽”但“不是他自己的过错”的一个具体事例。
示例一:祥子连人带车被抓去当壮丁。示例二:祥子干包月时,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搜去。
6.仔细观察漫画《寸步难行》,写出它的含义。(3分)
揭示了当今社会失信者被列入黑名单,在生活中寸步难行的现象。告诫我们要讲诚信,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7.根据提示默写。(6分)
(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早寒江上有怀》中借“乡泪”、“归帆”表达旅人睹物伤情、思念故乡的诗句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4)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写鸟的诗句,请写出有关“鸟”的诗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__③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__④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综合性学习。(8分)
为迎接宁德市举办的“‘天毫杯’汉字听写大赛”,某中学组织了以“善待汉字,热爱母语”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 对对联】
某班举行“硬笔书法”比赛,想拟副对联,请完成下联。(要求:与上联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同)(2分)
上联:规规矩矩写字
下联:认认真真读书、实实在在做事、本本分分做人、清清白白做人等。
【活动二 品汉字】
“囧”,读“jiǒng”,象形文字,本义是“光明”,在网络中使用颇频繁的汉字之一,也是“21世纪最风行的一个汉字”。
请仔细观察右图,说说“囧”在网络中的意思。(2分)
囧郁闷、悲伤、无奈、痛苦、痛哭……
【活动三 说看法】
在网络上流行的“囧”字,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应该尊重汉字,用来恶搞不雅,有损中华民族文化的厚重感;也有人认为关注“囧”这样的生僻字,有利于汉字文化的传播。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说出理由。(2分)
示例1:我同意尊重汉字,不恶搞。因为汉字里藏着智慧和文化,尊重传统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心理。恶搞破坏了汉字本身的魅力,汉字的原生态思维会被丢掉。示例2:我同意关注“囧”这样的生僻字。因为它能让汉字产生鲜活的生命力,催生新事物,增添活跃因素,有利于汉字文化的传播。(任何一种说法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活动四 探究竟】
下面是几则来自网络的评论,请你写出探究的结论。(2分)
材料一:某网友感叹道:“看了几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再也不能说自己语文功底好,感觉自己已经不是中国人了,居然有这么多的汉字不认识。还是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材料二: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郁波表示,汉字特别依赖于它的书写情感,不书写就会造成提笔忘字,就会导致情感的淡化。
材料三:汉字听写节目让观众开始正视“提笔忘字”的“现代病”。在键盘打字当道的今天,重拾汉字书写显得难能可贵。不少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节目,发现许多熟悉的汉字,不仅不会写,还把读音弄错了。
示例1: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我们去探索,我们应该活到老,学到老。示例2:汉字特别依赖于书写情感,不书写就会导致情感的淡化。示例3:在键盘当道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重视汉字的书写,避免“提笔忘字”。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植物不失眠(15分)
乔娟
①植物也要睡觉。合欢树的睡态很美,叶片柔柔地低垂,耷拉着脑袋,不用酝酿,只要叶片低下来,它们很快就会入睡。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用叶子来睡眠。像睡莲,就是叶子醒着花儿睡。黄昏池塘边,白天还是昂首怒放的睡莲,随着晚风飞舞,它将花瓣儿慢慢收拢,紧紧闭合。一朵、两朵,后来所有的花朵全部闭合成了一个个小球儿。
②花儿不劳作,也不创造,它们为什么要睡觉呢?
③一百多年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就发现了植物的睡眠现象。他对69种植物的夜间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那些积满露水的叶片更容易受伤。他把叶片固定住,也得到同样的结果。达尔文由此断定,叶片睡眠可以保护其不受伤害,并可以抵御夜间寒冷。
④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印证了达尔文的观点。植物睡眠可以减少热量散失和水分蒸发。像合欢树,不仅夜晚用睡眠保护自己,当遭遇狂风骤雨时,叶片也会逐渐合拢,以防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美国科学家恩瑞特还发现了一个更有趣的现象,他用一根温度探测针在夜间测量多种植物叶片的温度,发现不睡眠的叶子温度总比睡眠的叶子温度低1℃。正是1℃的微小差异,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结论出来了:在相同环境中,睡眠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比不睡眠的植物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科学家还发现:某些植物不仅夜晚睡觉,白天竟然与人一样还要午睡。它们中午11时至下午2时,关闭叶子气孔,光合作用明显降低,这就可以减少水分散失,增强它们的抗旱能力。
⑤植物也一样,夜晚睡眠,可以避免寒露和霜冻侵袭,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湿度;白天睡眠,可减少水分蒸发,还可避免昆虫骚扰。让人类羡慕的是,人有时候会受情绪或疾病的困扰而失眠,植物却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到了该睡觉的时间,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它们都能准时入睡。第二天再见时,一准儿是神采奕奕,精神抖擞。
9.文章第②段有什么作用?(2分)
(1)结构上承上启下(或引起下文)。__(2)内容上提示下文内容属于对植物睡眠原因的探讨。
10.现代科学家与达尔文对植物睡眠的原因分别如何解说?(4分)
(1)现代科学家认为植物睡眠可以减少热量散失和水分蒸发。__(2)达尔文认为叶片睡眠可以保护其不受伤害,并可以抵御夜间寒冷。
11.第⑤段中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1)作比较。__(2)把植物睡眠与人的睡眠进行比较。__(3)作用在于突出植物的睡眠只与时间有关。
12.这篇说明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请简要说明。(3分)
(1)逻辑顺序。__(2)先讲植物也有睡眠现象,再探讨植物产生睡眠现象的原因。
1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3分)
A.植物也会睡眠,不同的植物睡眠的形式不同,有的用叶子睡眠,有的用花朵睡眠。
B.夜间气温低,容易产生露水,而叶片上如果积满了露水,叶片更容易受到伤害。
C.在夜晚,不同植物的叶子温度存在着微小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植物是否进入睡眠而造成的。
D.有些植物还会“午休”,为的是降低光合作用,从而使叶子气孔关闭,增强它们的抗旱能力。
点拨:因果倒置。
(二)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15分)
①一部分研制机器人的专家认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机器人的大小,未来机器人的大小应该和昆虫相仿。
②大型机器人需要沉重昂贵的发动机和大量的动力消耗,需要接合的手臂和数千米的连线。控制所有这些硬件又需要数平方英寸的微晶片。而如果机器人的这些部件组装起来只有昆虫那样大小,那么它的造价不但会便宜得多,它所能从事的工作也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很大影响。
③一般来说,目前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都可由相应的机器来取代。与工厂中固定的有强大动力的机器相比,许多工作由机器人来做不如留给相应的机器去做。但是小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却不是机器所能完成的,这正如微型飞机比大型飞机更适合用来观测农场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控制自动灌溉和施肥系统一样。比如只有微型机器人,才能沿着患者的血管,进入变窄了的冠状动脉去排除血管壁上沉淀的胆固醇,从而解除病人的危险。
④当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说法未免言过其实。不过研究人员确已成功设计出一种能进入煤气或自来水管道去修补裂缝或漏洞的微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进入管道之后,可用自己的身体测量经过地方的电导,一旦测不到这种电导,就表明那里存在着裂缝或漏洞。于是该机器人便作出“自我牺牲”,用自己的身体来把裂缝或漏洞堵上。
⑤如果许多这样的微型机器人通力合作,其功用更是一般机械所无法比拟的了。比如说战场上可使用微型机器人兵士。这些“兵士”可轻易地偷偷爬过或飞过战场,而不被敌方的雷达系统发现,因为它们体积微小,且可超低空飞行(乘微型火箭)。一旦越过敌人的防线,它们便可成为摧毁敌方设施的生力军,就像毁掉农作物的蝗虫一样。
⑥这种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目前已不再是科幻小说里的主人公。当然要它们在现实生活中出现,还需克服一系列技术上的障碍。其中主要是如何把现在机器人所用的齿轮、杠杆、曲柄、弹簧和其他机械部件缩小到比头发丝还细的程度,同时把传感器、电动机、控制计算机及其他系统装配到一块微晶片上。
⑦当然目前制作微型动力部件的技术还处于刚刚研制阶段。1988年初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制造出了只有1/5毫米长的带连接部件的曲柄和齿轮。这种齿轮的轮只有红细胞一般大小。新泽西州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贝尔实验室的专家们已经研制出了比蚂蚱颚还要小的钳子。该实验室还研制出了只有半毫米大小每分钟24000转的气功涡轮机,其转速比许多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还要快。机器人微型化的另一个问题是动力问题。为微型机器人提供动力的装置要比电池小非常多才行。不过,微型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⑧微型机器人的大量生产恐怕还不是近年之内能办到的事情。然而,一旦这种机器人能批量生产出来,它们在科研和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将是无法估量的。
14.与大型机器人相比,微型机器人的优势有哪些?(2分)
微型机器人造价便宜得多;所能从事的工作也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很大影响。
15.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C )(3分)
A.大型机器人的发动机沉重昂贵。
B.许多微型机器人通力合作,其功用是一般机械无法比拟的。
C.机器人微型化的所有问题是动力问题。
D.微型机器人的批量生产不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16.简要说明第③④段加点文字的语言特点。(4分)
“一般来说”体现了说明性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排除了有的机器不能取代机器人做工的可能性;“自我牺牲”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微型机器人用身体堵裂缝或漏洞的现象。
17.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与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分别说明其作用。(4分)
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气功涡轮机形体小与转速快的特点;作比较,更加突出说明了气功涡轮机转速快的特点。
18.微型机器人批量生产后会在生产生活中起到什么作用?试举一例。(文中例子除外)(2分)
能轻松地清洁高层建筑外部的玻璃。能自如地从高大树木上采摘果实。
(三)翩翩双飞燕(12分)
①鸟族中,与人类关系最亲密的当属燕子。几千年里,人们一直把燕子视为祥鸟、瑞鸟,欢天喜地恭迎,小心翼翼侍奉,不仅宅第开放,檐梁裸呈,甚至夜不闭户。
②燕子身体俊长,背羽大都呈灰蓝黑色,因此,古人又称之为玄鸟。它体态轻盈,两翼狭长,善于飞行。滑翔时,两翼平展于体侧,如同镰刀,尾巴分叉像剪子。它飞行迅速如箭,喜欢俯冲疾驰,忽上忽下,时东时西,能在比其身躯长度还小的距离内作九十度转弯,堪称飞行“高手”。
③燕子是鸟类家族中的“游牧民族”。每当秋天来临,它们就成群地飞向南方;到第二年春暖花开,又飞回原来生活过的地方。“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迁飞多远,□隔着万水千山,它们□能靠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返回故乡。
④表面上看,是北国冬天的寒冷使燕子离乡背井,其实不然。燕子以昆虫为食,且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可是,北方的冬季没有飞虫可供燕子捕食。燕子不能像啄木鸟那样去发掘潜伏的昆虫的虫卵、幼虫和虫蛹,也不能像松鸡那样在冬季杂食浆果、种子或改吃树叶,食物的匮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秋去春来,南北迁徙。
⑤燕子一般在4-7月返乡。返乡后,头一件“大事”便是雌鸟和雄鸟共同建造自己的家园,有时补补旧巢,有时建个新巢。他们不断衔来泥土、草茎、羽毛等,再混上自己的唾液,终于,一个崭新的碗形巢便出现在人家屋檐下了。
⑥鸟族中,燕子是出了名的勤勉,除迁徙、筑巢之累,更体现在哺雏之劳上。“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燕子每年繁殖两窝,大多在5月至6月初和6月中旬至7月初。每窝产卵4-6枚,卵乳白色。
⑦________,而且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审美愉悦。春燕、征燕、归燕、新燕、旧燕、喜燕、劳燕、双燕……单看人们对燕子的称呼,就令人浮想联翩。
⑧古诗文中,燕子几乎是被歌咏最多的。“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在陶渊明笔下,喃喃绕梁、人燕同居,是多么美好的情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带给白居易多少早春到来的欣喜;“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燕子北迁南徙,归去来兮,成了晏殊眼中伤春感时的最佳情物。古时候,人们还常把山河羁旅、家国破碎的伤痛与燕子连在一起。“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故园颓毁,梁栋无踪,徒留惆怅。
⑨然而,随着院落平舍被取缔、高楼大厦之崛起,人居的封闭式格局使燕子愈来愈面临无梁可依、无檐可遮、无台可歇、无舍可入的尴尬。流传几千年的燕事,难道真要与人烟诀别了吗?那寻寻觅觅的徘徊、声声断断的哀鸣、空空怅怅的彷徨,又能寄与谁呢?
19.阅读全文,在第⑦段横线处填写一个能够概括上文内容的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燕子不但勤勉,而且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审美愉悦。
点拨:意思相近即可。本题考查筛选提炼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第一步,先要理解与第⑦段相邻的⑤⑥段的内容。第⑤段说的是燕子筑巢,第⑥段说的是燕子哺乳,将两段结合起来分析,用第⑥段中的词语“勤勉”更能概括燕子的特点。第二步,联系第⑦段最后一句“单看人们对燕子的称呼,就令人浮想联翩”,再联系横线后的句子“而且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审美愉悦”,明确横线处与横线后的句子连起来说明了人们喜爱燕子的原因。第三步,抓住关键词语“而且”分析横线处应有一个“不但”与之搭配,将燕子的“勤勉”与“不但”连起来,就能得出答案
20.阅读第③段,说一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2分)
燕子是鸟类家族中的“游牧民族”。
“游牧民族”是指某些地区的人们为了寻找生活资源而不断从一个地方移居到另一个地方,用在句子中是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燕子秋天飞向南方,来年春天又飞回原来生活的地方的习性。__(解答此题时,先要答出“游牧民族”的意思,其次要结合说明方法及句意综合作答。此句将燕子比作“游牧民族”,可以看出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另外,注意结合句意及“游牧民族”的特征概括)
21.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
该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燕子与啄木鸟的捕食方式、松鸡的杂食习性进行比较,突出了燕子以昆虫为食且习惯在空中捕食飞虫的生活习性与捕食方式,从而解释了燕子不得不每年都秋去春来、南北迁徙的原因。
点拨:第一步,辨识画线句子使用了何种说明方法,句子谈及啄木鸟的捕食、松鸡的杂食,并用“燕子不能像……也不能像……”,将燕子与这两者进行了比较,所以该句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第二步,分析表达作用,要将句子还原到第④段中,明确第④段说明的内容,抓住和燕子对比的两个对象来阐述
22.文章第⑧段引用了许多古诗句,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使文章文采飞扬,内容更加充实、丰富,从而更好地说明人们对燕子的喜爱。
点拨:意思相近即可。解答时要从语言与内容两个层面分析。从语言上看,引用陶渊明、白居易、晏殊等人的古诗词,增加了文采,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内容上看,则更能表现出第⑦段中所说的人们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2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3分)
A.文章开篇介绍燕子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③段“□”处可以填入的关联词语依次是“无论”“哪怕”“也”。
C.文章第③④段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D.文章结尾“那寻寻觅觅的徘徊、声声断断的哀鸣、空空怅怅的彷徨,又能寄与谁呢”,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留给读者无限的思考。
点拨:A、B、C项说法正确。D项“那寻寻觅觅的徘徊……又能寄与谁呢”,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不是设问
三、作文(50分)
24. 你最欣赏某句诗文,或许是因为它的哲理,或许是因为它的优美……你最欣赏某个人,或许是因为他的美德,或许是因为他的睿智……你最欣赏某种动植物,或许是因为它的美丽,或许是因为它的不凡……一个热爱生活、热爱世界的人,总是欣赏每一寸阳光、每一滴甘露。
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以“我最欣赏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