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11:02:43
文档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设计依据一、教学(学习)任务从单元“学习任务群”学习的角度而言,具体学习任务设计如下:1.阅读剧本,画出剧中人物关系示意图,能在200字以内概括剧情。2.比较阅读三部具有代表性的戏剧,初步认识传统戏曲、现代话剧和西方古典戏剧,深化对戏剧这一体裁的认识,了解悲剧作品的基本特征。3.研读剧本,欣赏戏剧组织冲突、构思情节、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和个性化。4.编排演出,深入理解戏剧作品,把握其悲剧意蕴,激发心中的良知与悲悯情怀。本单元是一
推荐度:
导读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设计依据一、教学(学习)任务从单元“学习任务群”学习的角度而言,具体学习任务设计如下:1.阅读剧本,画出剧中人物关系示意图,能在200字以内概括剧情。2.比较阅读三部具有代表性的戏剧,初步认识传统戏曲、现代话剧和西方古典戏剧,深化对戏剧这一体裁的认识,了解悲剧作品的基本特征。3.研读剧本,欣赏戏剧组织冲突、构思情节、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和个性化。4.编排演出,深入理解戏剧作品,把握其悲剧意蕴,激发心中的良知与悲悯情怀。本单元是一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设计依据
一、教学(学习)任务

从单元“学习任务群”学习的角度而言,具体学习任务设计如下:

1.阅读剧本,画出剧中人物关系示意图,能在200字以内概括剧情。

2.比较阅读三部具有代表性的戏剧,初步认识传统戏曲、现代话剧和西方古典戏剧,深化对戏剧这一体裁的认识,了解悲剧作品的基本特征。

3.研读剧本,欣赏戏剧组织冲突、构思情节、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和个性化。

4.编排演出,深入理解戏剧作品,把握其悲剧意蕴,激发心中的良知与悲悯情怀。

本单元是一个戏剧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良知与悲悯”。

单元课文节选自三部戏剧名作:《窦娥冤》是中国传统戏曲(元杂剧)的代表作品;《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名作;《哈姆莱特》则是西方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经典剧作。三篇课文节选的部分都是三部剧作中展示矛盾、表达形象、深化主题的关键部分,并以注释的方式对剧情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三部剧作都是悲剧,有着深厚的思想、情感意蕴和高超的艺术成就,而又分别呈现出不同时代、地域的风格特点,能够启发学生更好地认识戏剧这一体裁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和一般规律。

本单元学习任务设置了三个学习任务:一是分享阅读本单元三篇体验;二是通过登台演出,感受戏剧的魅力;三是通过阅读、观古代戏曲,增进对中国传统戏曲的认识。

二、教学(学习)重(难)点

1.把握戏剧冲突。学会分析、把握戏剧冲突,体会其多方面的作用,理解冲突背后的深层原因,从对情节内容的了解上升到对思想主题的探讨。

2.分析人物形象。要牢牢抓住人物的行动,在戏剧情境的整体中去分析,辩证认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3.品味戏剧语言。结合语境及人物性格,品味剧中台词的“言外之意”,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和个性化。

4.理解戏剧的舞台性。通过编排演出,获得对戏剧表演性的直接体验,把阅读和表演结合起来,互相促进,让学生感受戏剧的舞台性,深化认识。

本单元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牢牢抓住戏剧体裁的特点,以此为线索引导学生深入到这几部悲剧作品中去,领会其中的丰厚意蕴,深化对戏剧体裁的理解,从而发展欣赏戏剧作品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文学阅读的能力。
三、教法和学法

1.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

2.任务单导读法。

3.自主阅读、创作法。

4.小组合作探究法。

5.比较阅读法。

《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学习要求”的有关要求和“实施建议”中“教学建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关于“教学”部分的相关阐述。
四、教学(学习)课时数

共安排9个课时,四个环节。

环节㈠:课前任务设计,1课时;

环节㈡:交流与思考,2-4课时;

环节㈢:准备与排练,5-6课时;

环节㈣:演出与评议,7-9课时。

落实立足文本,以“学习任务群”学习的学习方式,紧扣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遵循阅读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开展系列教学(学习)活动。

五、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环节㈠:课前任务设计,1课时
环第

1课时

1.课前观看3个微课视频,分别了解关汉卿、曹禺、莎士比亚三位剧作家,以及熟悉《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物》的剧情梗概。

2.课堂阅读教材节选部分,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3.整理问题,填写问题卡片。

1.利用微课视频的学习,让学生在课前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2.教材内容是节选,通过微课让学生熟悉剧情梗概,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环节㈡:交流与思考,2-4课时
第1课时

1.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汇报存在问题。教师注意根据小组汇报的问题质量进行评分。

2.组间交流、讨论:以小组的形式交流自主学习任务单,尝试解决同学间的问题。

3.小组代表汇报答疑:各小组依次解答其他小组问题卡片上的疑问,教师补充并对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回答。

4.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重点及知识脉络,评选最佳学习小组。

1.强调学生阅读以及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批判的个性化。

2.发挥小组的团队作用,重视小组成员内部的品味、发现、体验、分享和探究活动。

第2-3课时1.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完成下列合作探究任务单。

2.分享阅读体验。每个小组先展示分享共同任务部分;然后交流讨论自选任务内容。

1.共同任务设计意图:⑴《窦娥冤》属传统戏曲,说白凝炼,唱词优美,节奏分明,通过反复诵读,可以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⑵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分析古今中外同类作品在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

2.自选任务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清晰地解释文本中事实、材料与观点、推断之间的关系,分析其推论的合理性,揭示其可能存在的矛盾、模糊或故意混淆之处等;依据多个信息来源,对文本信息、观点的真实性、可靠性作出自己的判断,并逻辑清晰地阐明自己的依据

环节㈢:准备与排练,5-6课时(不含课外排练时间)
第1课时

1.研读剧本,确定演出内容。从三部戏剧中任选一个片段(所选内容可以不局限于课内节选部分),在班内组织演出。思考以下问题:

⑴剧情是如何展开的?发生了哪些戏剧冲突?其中哪些是主要的冲突?如何理解这些冲突?

⑵剧本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的身份、处境、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彼此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⑶剧情发生的特定环境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社会历史背景?

2.组建剧组,分配任务。演出组内的成员作出具体分工——导演组、角色扮演组、舞台布置组、服装设计组等。

选择演出内容的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戏剧冲突这一中心;寻找最能体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的片段,可以多层次深入理解剧本的丰富意蕴。
第2课时

集体讨论,形成演出本。演出本又叫“台本”,是经过处理、补充适当内容后作为演出依据的剧本。

1.补充细节时要特别注意那些意蕴丰富、充分表现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的关键台词或关键动作,悉心体会戏剧情境和人物性格,揣摩最合适的语气、语调,设计最适宜的表演方式。例如,《雷雨》中“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和“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这两句台词,蕴含着强烈而又复杂的情绪,要考虑怎样说才最合适。

2.原剧本对于舞台布置、服装设计、灯光安排等方面,往往并没有详细的规定,也需要在演出本中加以补充。通过小组讨论,仔细推敲,初步形成演出本。

形成演出本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性阅读能力,能更好地品味剧中台词的“言外之意”,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和个性化。
课下排练进入排演阶段后,投入剧情,化身为剧中人物,也许就会发现许多在阅读剧本时没有发现或没有充分考虑的问题。例如,按照剧情,哈姆莱特登台念“生存还是毁灭”这段台词时,奥菲利娅一直待在舞台上装作正在读书。这段台词很长,要考虑当哈姆菜特独白的时候,奥菲利娅究竟应该如何表演,才能最恰当地表现出两人之间的微妙关系。诸如此类看似细枝末节、对实际演出却十分重要的问题,往往只有通过排演才能找到最适宜的处理方式。通过排演时,人物之间的互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和相互间的关系。
环节㈣:演出与评议,7-9课时。
第1-3课时

1.以戏剧小组为单位,在班级内正式演出。

2.正式演出后,全班同学进行评议,为这次戏剧表演设置若干奖项,为获奖同学颁奖。

3.各小组讨论总结,完成学习反思表的填写。

4.评议总结之后,每名同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可以说说对所排演的剧本的理解,也可以记录自己的观剧心得,还可以分析剧中人物的形象。

通过编排演出,获得对戏剧表演性的直接体验,把阅读和表演结合起来,互相促进,让学生感受戏剧的舞台性,深化认识。
七、教学反思

文档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设计依据一、教学(学习)任务从单元“学习任务群”学习的角度而言,具体学习任务设计如下:1.阅读剧本,画出剧中人物关系示意图,能在200字以内概括剧情。2.比较阅读三部具有代表性的戏剧,初步认识传统戏曲、现代话剧和西方古典戏剧,深化对戏剧这一体裁的认识,了解悲剧作品的基本特征。3.研读剧本,欣赏戏剧组织冲突、构思情节、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和个性化。4.编排演出,深入理解戏剧作品,把握其悲剧意蕴,激发心中的良知与悲悯情怀。本单元是一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