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16天鹅的故事 | 备课日期 | |||||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顽强”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4.观察一种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 ||||||
教学重难点 |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 ||||||
教学准备 | 教学课件 | ||||||
备课日期 | 2课时 | ||||||
教学过程 | |||||||
第一课时 | |||||||
教学目标 |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2、学会本课中的生字。 | ||||||
教学重难点 |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导入新课。 二、自学质疑 三、点拨新授 四、练习巩固 五、检测反馈 | 看到"天鹅",我们不禁会联想到什么? 《天鹅的故事》不是一个童话故事,但却是一个很动人的故事。
1、出示自学要求: (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2)想一想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在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在交流时提出来。
1、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指名认读。说说在写这些字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自己准备怎样记住这些字。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读着课文,那一幕幕情景便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一次次让我们激动,让我们从心底里感觉到天鹅们的那种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2、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这样一个有关天鹅的故事,是俄罗斯老人斯杰潘讲给"我"听的。再读一读,看看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第二部分,我们又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它分为四层:
3、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准备下节课全班交流。
1、出示检测题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1、实施检测,各人完成检测题。 2、评比完成检测题的情况。 |
丑小鸭、四小天鹅舞 2、学生按要求自学。 生认读,并说一说在写这些生字时要注意什么,并说一说识记方法。 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天鹅的故事》主要向我们讲述了在贝加尔湖畔,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破冰行动的感召下,全部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而又感人的场面。 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写"我"结识了俄罗斯老人斯杰潘,并到他家作客。 第二部分是第二至第八自然段,写斯杰潘老人向"我"讲述一群天鹅破冰觅食的故事。
第二、三自然段为第一层,叙述了事情的起因。 第四自然段为第二层,叙述了由于湖面结冰,无法捕食,所以天鹅们在讨论生存大计。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五、六、七自然段为第三层,叙述了一只老天鹅腾空而起,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冰面,其他天鹅在老天鹅行动的感召下也加入了破冰工作,最后取得了破冰的成功。这是故事的继续发展和高潮部分。 第八自然段为第四层,这是故事的尾声,写了斯杰潘老人被刚才的情景感染了,对天鹅产生了喜爱和敬佩之情。 |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明确课文中心。 把握课文脉络,理清课文思路,对下节课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 ||||
作业设计 | 1、完成《习字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
板书 设计 | 天鹅的故事 | ||||||
第二课时 | |||||||
教学 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第5-7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文后练习中的问题。 3、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领悟人与动物(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 | ||||||
教学重 难 点 | 1、复述课文第5-7自然段。 2、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领悟人与动物(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 | ||||||
教学准备 | 有关天鹅的图片或故事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二、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三、直奔重点,以情施教 (一)学习第五自然段。 (二)学习第六自然段。 (三)学习第七自然段。 四、回环整合,深化感知 五、配乐赏读,总结全文 六、发出倡议,延伸学习 | 1.谈话激趣。出示天鹅图片,谁来把课前你收集的关于天鹅的资料向同学们作介绍。
2.揭示课题。有一年春天来得特别早,一群天鹅从南方飞回来了。突然,寒潮降临,北风呼啸,湖面又上冻了。怎么办?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发生了。板书:天鹅的故事。
1、再读课文,《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天鹅的什么故事? 1.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请你找出这个故事中最能打动你的地方,细细地读一读、品一品。
3.讨论交流,相机点拨。
小结:课文描写天鹅破冰的5、6、7几个自然段最能打动我们在座的每位同学,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这部分内容。
第5自然段(投影映示这一自然段内容) ⑴讨论:这一自然段为什么让你感动?哪些词语最能打动你?
引导学生扣住“胸脯和翅膀”、“腾空而起”、“石头似的”发表见解,相机作如下点拨: “胸脯和翅膀”,是说老天鹅以血肉之躯作为破冰的武器。 “腾空而起”,谁来做做这个动作,老天鹅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石头似的”,真的是石头吗?
⑵老天鹅这样做是以什么作为代价?你觉得老天鹅怎样?(板书:勇敢奉献) ⑶师范读,生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在我们的脑海里慢慢地放映这只老天鹅接二连三撞击冰面的镜头。 ⑷师:多么巨大的力量,多么可贵的顽强精神!我们目睹了这一幕,没有理由不读好它。 过渡:⑴这样一个舍身为群,以血肉之躯为武器的老天鹅,真是一个—— ⑵导读第(1——4)句。讨论:为什么说老天鹅是顽强的“破冰勇士”?
⑶讨论:读了这部分课文,我们仿佛看见冰面上沾着老天鹅的片片羽毛,映着老天鹅的斑斑血迹。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天鹅,你亲眼目睹老天鹅壮举,你会怎么想?你又会怎么做?
⑷出示插图。这就是天鹅们集体破冰的场面,请你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⑸带着自己的理解读给同学听,看能不能打动他。
⑹齐读,读出天鹅集体破冰激动人心的场面。
⑺讨论:每只天鹅都以血肉之躯为武器,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拼搏团结)
⑴导读第七自然段。
⑵讨论:文中三次出现了天鹅的叫声“克噜——克哩——克哩”,前两处在哪儿?各表示什么意思?这里“胜利的欢呼”又是在说什么呢? 4.诵读复述第(5—7)自然段。
1.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就被天鹅们舍身破冰的故事感动了,我想亲眼目睹这一切的斯杰潘老人,他的触动一定更大,找出来读读。 2.讨论:正为打猎一无所获感到扫兴的斯杰潘见了这感人的场面,有什么变化?他为什么没向天鹅开,却把挂在了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课后我们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查阅资料,写一封爱护动物的倡议书。 | 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天 鹅的故事。 (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带领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故事)。 2.学生自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课文第5、6、7自然段最让我们感动。 学生默读,边读边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词语或句子。 生动作表演。 (是为了增加下落的冲力,使胸脯和翅膀扑打冰面的力量更大。) 不是,是老天鹅的身躯。这是一个比喻句,把老天鹅的身躯比作坚硬的石头。 自由发表意见。 边听师范读,边闭眼想象。 在师的指导下感情朗读。 破冰勇士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自由发言。学生可能会说,我肯定会像老天鹅一样,挺身而出,参加破冰工作…… 充分发挥想象,畅所欲言。 自由试着感情朗读。 集体感情朗读。 拼搏团结、团结力量大、团结一致…… 讨论理解三次叫声的不同。 看画面复述5——7自然段。 3.扣住“深情”,读好第8自然段。 配乐诵读全文。 | 学生的资料交流,引发出对形美、神美、群体美的天鹅的关注,为学习本文作了情感铺垫。教师富有激情的话语,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一个“怎么办?”引出震撼人心的故事,增强了主体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启开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闸门。 直奔重点段,以“情”为切入点,披文入情,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吟咏,咀嚼文中语言的匠心之处,使学生动情地进入角色,达到深切感受文章的“情”,领悟其中的“理”,形成“三情”共振。 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让学生深入文本世界中去感悟、品味和探究,用自己的体验去创造性地填补文本的“空白点”,既建构文本的意义,又建构自我世界。 课文学完了,学生仍被天鹅的精神感染着,被作者的赞美之情感动着,抓住这一契机导写倡议,既升华了学生情感的余韵,又引导学生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触手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 ||||
作业设计 | 完成《补充习题》 | ||||||
板 书 设 计 | 16天鹅的故事 团结协作 舍己为人 |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