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大纲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11:09:25
文档

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大纲

《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136学时(其中讲授120学时,习作讨论8学时,其它实践8学时)后续课程:和声学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乐理与视唱练耳》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师范类)基础课程必修课。通过教学,指导学生全面研究学习音乐基本理论,对学生进行视唱技能、音乐听觉及音乐素质的全面训练。通过乐理视唱练耳的学习,使音乐学习的各个相关方面相关联而最终综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学生建立起最终的音乐概念之间的联系,并具备一定的师范教学能力,使之成长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音乐教师。二、课程教学
推荐度:
导读《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136学时(其中讲授120学时,习作讨论8学时,其它实践8学时)后续课程:和声学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乐理与视唱练耳》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师范类)基础课程必修课。通过教学,指导学生全面研究学习音乐基本理论,对学生进行视唱技能、音乐听觉及音乐素质的全面训练。通过乐理视唱练耳的学习,使音乐学习的各个相关方面相关联而最终综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学生建立起最终的音乐概念之间的联系,并具备一定的师范教学能力,使之成长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音乐教师。二、课程教学
《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136学时(其中讲授120学时,习作讨论8学时,其它实践8学时)

后续课程:和声学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乐理与视唱练耳》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师范类)基础课程必修课。通过教学,指导学生全面研究学习音乐基本理论,对学生进行视唱技能、音乐听觉及音乐素质的全面训练。通过乐理视唱练耳的学习,使音乐学习的各个相关方面相关联而最终综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学生建立起最终的音乐概念之间的联系,并具备一定的师范教学能力,使之成长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音乐教师。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通过基本乐理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音乐表现的各种基本要素,理论知识经常联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理应用能力,为和声、作品分析、复调、歌曲写作等其他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视唱练耳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音乐鉴赏力”。

3、学习中不但加强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师能”培养训练。

三、各章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要求

章 及 内 容讲课时数习作课时数其它实践时数
第一章:绪论、音的高度与记谱法600
第二章:音的长短与记谱法800
第三章:节奏、节拍820
第四章:调、调号、调号的产生、译谱、临时记号602
第五章:装饰音、略写记号及其它记号600
第六章:速度、力度及感情术语800
第七章:音程820
第八章:和弦802
第九章:大小调式、中古调式800
第十章:民族调式820
第十一章:两个升号调800
第十二章:两个升号调(续)802
第十三章:两个降号调800
第十四章:三个升号调620
第十五章:三个降号调600
第十六章:其它调号1002
合   计12088
绪    论

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该课程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

1、课程的内容和性质。

2、课程学习的主要任务。

3、课程学习方法。

第一章  音的高度与记谱法

教学要求:

学生掌握音的性质、音级、音名、唱名、记谱法(谱号、谱表、变音)等相关理论知识,了解泛音和和各种律制,掌握高音谱表简单音符和简单节奏的视唱。

教学内容:

乐理:

1、音的产生、类别、性质。

2、乐音体系、音列、音级、基本音级、音名、唱名。

3、记谱法、谱号、谱表、音的分组、音域、音区。

4、变音与记号、自然与变化半(全)音、等音。

5、泛音、国际标准音、音律、五度相生律、纯律、十二平均律。

视唱练耳:

1、高音谱表(G谱表)、C自然大调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

2、高音谱表(G谱表)、a自然小调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

3、2/4、3/4、4/4拍子。

4、简单节奏模唱及听写。

第二章  音的长短与记谱法

教学要求:

掌握增长音值的记号和低音谱表简单音符和简单节奏的视唱。

教学内容:

乐理:

1、音符。

2、休止符。

3、增长音值的记号。

视唱练耳:

1、低音谱表(F谱表)、C大调全音符、二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

2、低音谱表(F谱表)、a小调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及休止符。

3、2/4、3/4、4/4拍子。

4、各种单音模唱及听辨。

第三章  节奏、节拍

教学要求:

理解讲授与课堂练习相结合,课外作业与习作评课相联系、强化音值的特殊划分(连音符)与音值组合法的练习,掌握高、低音谱表较复杂音复和节奏的视唱。

教学内容:

乐理:

1、节奏、节拍、节奏型、重音、拍子及分类。

2、我国民族音乐中的板眼。

3、音值的特殊划分(连音符)、弱起小节、切分音。

4、音值的组合法。

视唱练耳:

1、高音谱表(G谱表)、C大调和a小调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附点音符及休止符。

2、低音谱表(F谱表)、C大调和a小调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附点音符及休止符。

3、高低音谱表的十六分音符、弱起小节、切分音。

4、节奏和单音的模唱与听写。

第四章  调、调号、调号的产生、译谱、临时记号

教学要求:

掌握调、调号和五度循环等基本概念,学会五线谱与简谱的互译。基本掌握三连音和八拍子的节奏节拍练习。

教学内容:

乐理:

1、大音阶及音阶中各音级的名称。

2、调、调号、调的五度循环、等音调。

3、临时记号及译谱。

视唱练耳:

1、三连音。

2、3/8、6/8拍子。

3、单声部节奏、曲调听写。

第五章  装饰音、略写记号及其它记号

教学要求:

掌握常用的装饰音和略写记号,学习一个升降号大小调的视唱。

教学内容:

乐理:

1、装饰音。

2、略写记号。

3、其它常用记号。

视唱练耳:

1、G自然大调和e自然小调(一个升号调)首调与固定调的视唱。

2、e和声小调和e旋律小调首调与固定调的视唱。

3、音组、短句模唱与节奏模仿。

第六章  速度、力度及感情术语

教学要求:

掌握理解速度、力度在乐曲中所起的作用和意义,学习一个升降号的五声调式视唱。

教学内容:

乐理:

1、速度。

2、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

3、力度。

4、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

5、常用音乐术语。

视唱练耳:

1、一个升号调的五声调式(首调唱法)。

2、音组、短句模唱与节奏模仿。

第七章  音 程

教学要求:

掌握音程的定义、级数和音数的概念,学会识别音程,掌握音程的转位。学习一个升号调的听辨及音程的模唱。

教学内容:

乐理:

1、音程、音程组成、级数、音数、基本音程。

2、增减音程、单复音程、协与不协和音程、音程转位、等音程。

视唱练耳:

1、一个升号调的五声调式。

2、一个升号调的听辨与听写。

3、协和音程模唱与听写。

第八章  和  弦

教学要求:

掌握和弦的定义和各种原位音程和转位音程的名称,掌握一个升号调的视唱和大、小和弦的模唱。

教学内容:

乐理:

1、和弦、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原位、转位、等和弦。

2、和弦音的重复、省略、不同排列。

3、非三度结构和弦

视唱练耳:

1、一个升号调的大小调式与五声调式视唱。

2、音程模唱与听写。

3、大、小三和弦原位模唱。

第九章  大小调式、中古调式

教学要求:

理论讲授与课堂练习相结合,适量补充课外作品分析,学习一个降号的视唱和大小三和弦的原位模唱。

乐理:

1、调式、调性、音阶、调式骨干音。

2、大调式、小调式。

3、平行调、同主音大小调。

4、中古调式。

视唱练耳:

1、F自然大调和d自然小调(一个降号调)首调与固定调的视唱。

2、d和声小调和d旋律小调首调与固定调的视唱。

3、一个降号调的模唱与听写。

4、音程模唱与听写。

5、大、小三和弦原位模唱。

第十章  民族调式

教学要求:

理论掌握民族调式,学习一个降号调的五声调式及七声调式的视唱和大小三和弦的转位模唱。

教学内容:

乐理:

1、五声音阶、五声调式、三音组、调式色彩、三种记谱法、六声调式、偏音。

2、七声调式、清乐音阶、雅乐音阶、燕乐音阶、民族调性、其它调式。

3、同宫系统调、同主音调。

视唱练耳:

1、一个降号调的五声调式及七声调式视唱。

2、临时记号。

3、2/2、1/4、5/4、7/4、变拍子、自由拍子等拍子。

4、一个降号调的模唱与听写。

5、大小三和弦原位模唱。

第十一章  两个升号调

教学要求:

学习两个升号调的视唱,掌握大、小三和弦的模唱与听辨。

教学内容:

视唱练耳:

1、两个升号调的大小调(首调)。

2、两个升号调的民族调式(首调)。

3、大、小三和弦模唱与听写。

第十二章  两个升号调(续)

教学要求:

学习两个升号调的民族调式视唱,掌握三和弦各种转位的模唱与听辨。

教学内容:

视唱练耳:

1、两个升号调的大小调(固定调)。

2、两个升号调的民族调式(首调)。

3、两个升号调的模唱与听写。

4、三和弦各种转位模唱与听写。

5、七和弦模唱与听写。

第十三章   两个降号调

教学要求:

学习和掌握两个降号调的的视唱,学习三和弦的连接模唱与听辨及二声部视唱。

教学内容:

视唱练耳:

1、两个降号调的大小调(首调和固定调)

2、两个降号调的民族调式(首调)。

3、三和弦连接模唱与听写。

4、二声部视唱。

第十四章  三个升号调

教学要求:

学习和掌握三个升号调的视唱,学习二声部的视唱。

教学内容:

视唱练耳:

1、三个升号调的大小调(首调和固定调)

2、三个升号调的民族调式(首调)。

3、三、七和弦连接模唱与听写。

4、二声部视唱与听写。

第十五章  三个降号调

教学要求:

学习和掌握三个降号调的视唱,学习不协和音程的模唱与听辨,学习二声部的视唱与听辨。

教学内容:

视唱练耳:

1、三个降号调的大小调(首调和固定调)

2、三个降号调的民族调式(首调)。

3、七和弦连接模唱与听写。

4、不协和音程模唱与听写。

5、二声部视唱与听写。

第十六章  其它调号

教学内容:

掌握其它调号的视唱,掌握二声部的视唱与听辨。

视唱练耳:

1、四个升降号调首调固定调视唱。

2、五个升降号调首调固定调视唱。

3、六个升降号调首调固定调视唱。

4、七个升降调首调固定调视唱。

5、三、七和弦连接模唱与听写。

6、不协和音程模唱与听写。

7、二声部视唱与听写。

四、使用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录

1、使用教材:

[1]《基本乐理》 贾方爵编著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视唱练耳》 许敬行、孙虹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主要参考书目录:

[3]《基本乐理》(上册) 李重光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4]《基本乐理》(下册) 李重光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5]《基本乐理教程》 童忠良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6]《视唱练耳教程》 熊克炎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7]《基本乐科教程》 (视唱卷)孙从音、俞平编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五、实践要求与实践内容

视唱练耳需要乐理知识作为基础,而乐理知识又必须通过视唱、练耳的技能训练去加深理解,反复巩固。所以这三个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教学中乐理与视唱练耳的进度要尽可能地有机结合在一起,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

六、教学方法的原则性建议

1、乐理教学以实用为原则,将乐理的概念化内容实例化。

2、把视唱练耳与乐理相结合,不要把视唱练耳课上成单纯的技术训练课,而应以乐理理论为基础。

3、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多种教材相互配合教学,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教学,有意识培养学生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

考核内容分三部分进行:

一、视唱:对单声部、二声部、三声部在高低音谱号,c谱号或者再兼有三个谱号的不同调式、调性音乐作品,能熟练的看谱视唱。要求在独唱和齐唱、合唱中,音高、节奏、节拍准确,句逗明确,强弱变化有度,富有恰当的情绪表达。

二、听觉分析:1、对音阶、旋律音程、旋律调式、节拍、节奏形态以及和声音程、和弦性质与属性的分析。2、对和声连接的功能、终止式的分析。3、对旋律发展手法、段落乃至曲式结构的分析。4、对多声部乐曲织体结构的分析。5、对民族民间音乐风格的分析。

三、听写:对音高、节拍、节奏、调式、调性、和声听觉、音乐记忆能力的书面表达方式。具体为准确的听记音程与和弦的具体音及性质,听辨和声功能,单、多声部音乐旋律等。

考核方法:

(一)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采用课堂问答、讨论、学习笔记等主要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采用期中、期末考试、单元考试等主要形式进行终结性评价。

(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既要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又要关注教学目标达成的程度和质量,以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对教学过程和结果做出全面评价。做到“质”的描述和“量”的呈示相结合,采用笔试、面试等多种形式收集测试的数量化资料,重视对这些资料的合理解释。

(三)教师与学生的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内容包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音乐基本能力、音乐心理素质、音乐文化修养的形成与发展状况;课程进度的合理性、师生之间的适应性等。

考核过程:

(一)笔试: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听觉分析与听写。

(二)面试:精唱的视唱;视谱即唱;构唱;弹唱。

考核的分值比:笔试30%,面试30%,平时作业20%,课堂表现20%。

八、说明

1、本大纲参考音乐学院远程教育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厦门大学音乐学院、集美大学音乐学院的《乐理》和《视唱练耳》大纲内容,根据泉州师院大纲书写统一格式和艺术学院音乐系实际情况而编写。由于本课程无乐理视唱练耳的专门教材,因此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

2、编制人:王珊(教授)

文档

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大纲

《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136学时(其中讲授120学时,习作讨论8学时,其它实践8学时)后续课程:和声学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乐理与视唱练耳》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师范类)基础课程必修课。通过教学,指导学生全面研究学习音乐基本理论,对学生进行视唱技能、音乐听觉及音乐素质的全面训练。通过乐理视唱练耳的学习,使音乐学习的各个相关方面相关联而最终综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学生建立起最终的音乐概念之间的联系,并具备一定的师范教学能力,使之成长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音乐教师。二、课程教学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