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11:08:34
文档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鹿口(渴 喝)了,找到一个池塘,痛痛快快地(渴 喝)起水来。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咦,这是我吗?”   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到 倒)影也跟着摆动起来。他从来没有注意(到 倒)自己是这么漂亮!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均匀 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
推荐度:
导读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鹿口(渴 喝)了,找到一个池塘,痛痛快快地(渴 喝)起水来。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咦,这是我吗?”   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到 倒)影也跟着摆动起来。他从来没有注意(到 倒)自己是这么漂亮!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均匀 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鹿口(渴  喝)了,找到一个池塘,痛痛快快地(渴  喝)起水来。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咦,这是我吗?”

    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到  倒)影也跟着摆动起来。他从来没有注意(到  倒)自己是这么漂亮!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均匀  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1)选择括号内正确的字、词。  

口________(渴  喝)     (渴  喝)________起水

(到  倒)________影     注意________(到  倒)     多么________(均匀  匀称)

(2)照样子写词语。  

痛痛快快(AAB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量词。  

一________镜子     一________清风     四________腿     两________角

(4)用横线画出一句比喻句。用波浪线画出一句反问句。    

(5)比较鹿角与腿,选择填空。  

A.鹿角    B.鹿腿

①相比较而言,________更美观、更漂亮。

②相比较而言,________更有实用性。

(6)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①所有像鹿角这样美丽的东西,都会存在送命的危险。

②所有像鹿腿这样有用的东西,都会是难看的。

③鹿角虽然美丽,却也有致命的缺点;鹿腿虽然难看,却有很大的用途。

④鹿应该认识到角和腿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答案】 (1)渴;喝;倒;到;匀称

(2)明明白白;星星点点;多多少少;隐隐约约

(3)面;阵;条;只

(4)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5)鹿角;鹿腿

(6)①错误;②错误;③正确;④正确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音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从给出的词语“痛痛快快”来看,是AABB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量词的掌握情况,这道题是让填量词,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填空时要按语言习惯合理搭配。

 (4)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反问句: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

 (5)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6)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渴、喝、倒、到、匀称 (2)明明白白、星星点点、多多少少、隐隐约约 (3)面、阵、条、只 (4)比喻: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反问句: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5)鹿角、鹿腿 (6)①错误;②错误;③正确;④正确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2)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3)掌握量词的用法,学生做题就容易了,平时要注意积累和运用。

 (4)考查学生对比喻、反问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6)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2.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①一年又一年,枣核一点儿也不风长。爹说:“枣核呀,白叫我欢喜了一场,养活你这样的孩子能做什么!“娘说:“枣核呀,你一点儿不见长,我真为你愁得慌!”枣核说:“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②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邻居们都夸枣核,枣核的爹娘非常高兴。

    ③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有一年大旱,庄稼没收成,县衙门还派衙役向庄稼人要官粮。庄稼人纳不上粮,衙役就把牛、驴都牵走了。

(1)第①段主要写了什么?请概括一下。    

(2)用“________”画出第②段的中心句。    

(3)枣核学了哪些本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扶犁                                     B. 赶驴                                     C. 打柴                                     D. 蹦高

(4)第③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    )的作用。            

A. 总起全段                                  B. 承上启下                                  C. 总结全文

【答案】 (1)爹娘为枣核长不大发愁。

(2)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3)D

(4)B   

【解析】【分析】(1)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第③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的句子,是过渡句。  

 

 故答案为:(1)爹娘为枣核长不大发愁。 (2)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3)D(4)B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3.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送家里人出门后,庆龄一个人回到房间里,耐心地等待着。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铜琴,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可是,直到全家人吃过午饭回来,小珍也没有来。妈妈心疼地说:“我的女儿一个人在家,该多没意思啊!”庆龄仰起脸回答道:“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1)结合句子,给画线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①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________

A.成熟    B.程度深    C.熟练

②我的女儿一个人在家,该多没意思啊!________

A.意义    B.趣味    C.心意

(2)读语段中划线的句子,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庆龄的表现(    )            

A. 惴惴不安                                  B. 心神不宁                                  C. 忧心忡忡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4)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小庆龄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    )            

A. 执着                                     B. 守信                                     C. 善良                                     D. 真诚

(5)宋庆龄等了一天,小珍也没有来。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    

【答案】 (1)C;B

(2)B

(3)虽然一个人待在家里很无聊,但是“我”信守了自己的诺言,所以没有什么可后悔的。

(4)B

(5)做人要讲信用。宁愿空等,也不能失信。   

【解析】【分析】(1)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2)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此题给出的选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了。

 (3)理解句子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1)①C;②B;(2)B;(3)“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4)B;(5)做人要讲信用。宁愿空等,也不能失信。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然后根据字的意思再一 一对号座。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3)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4.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①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你好!”妈妈向我点了点头,“请问我可以住在那个三角形的鸟窝里吗?”

    她不知道我变成了树!②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一些树枝轻轻地垂下,妈妈顺着这些树枝爬了上来,坐在那个三角形的鸟窝里。

    妈妈打开背包,从里面拿出好多东西: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她把它们分给小动物们。他们一起在我的鸟窝里啧吧啧吧地吃了起来。

    “咕噜噜……”我的肚子里发出一种怪怪的声音,把他们吓了一跳。他们也只是奇怪地互相望了一眼,又继续吃起来。

(1)从语段中选择恰当的拟声词填空。  

________地跳着    ________地吃起来    肚子饿得________叫

(2)读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Ⅰ句①写出了妈妈出现在树下以后,“我”的心情变得有些________。

Ⅱ句②“我有点儿高兴”是因为________;“又有些失望”是因为________。

(3)猜一猜,妈妈背着一大包好吃的东西过来,她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答案】 (1)嗵嗵;啧吧啧吧;咕噜噜

(2)紧张;自己变成了一棵树,没被妈妈识破;妈妈竟然不认识自己的孩子

(3)天黑了,妈妈引诱“我”回家。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拟声词的积累。拟声词指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语,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事物所发出的声音。注意认真读课文来积累,结合语境恰当搭配。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嗵嗵2、啧吧啧吧、咕噜噜 (2)①紧张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没被妈妈识破、妈妈竟然不认识自己的孩子 (3)天黑了,妈妈引诱“我”回家。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象声词的运用,准确地使用象声词,将会使我们说话、习文的生动性、形象性大大增强。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①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②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③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这个自然段共有________句话,描写颜色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把描写荷叶的句子画上“________”。    

(3)对语段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冒”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可以把“冒”字换成“长”字,表现了白荷花长得很快。

B. 这个“冒”字形容在一片绿色的荷叶中,白荷花突现出来,形象地表现了白荷花的艳丽夺目。

(4)语段中的句①②③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连一连。  

句①________     a. 

句②________     b. 

句③________     c. 

【答案】 (1)6;碧绿;白;嫩黄

(2)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3)B

(4)b;c;a   

【解析】【分析】(1)考查这段有几句话,一是看句意,二是看标点。认真数一数便可知道。(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3)此题是炼字题,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意境情感来分析。(4)由①“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可知选b。由②“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可知选c。由③“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可知选a。

 

 故答案为:(1)6、碧绿、白、嫩黄 (2)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3)B(4)b c a

  

 【点评】(1)此题考查对句子的把握能力。(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妙处的能力。(4)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神奇的蚂蚁

    蚂蚁虽小,但力大无比。一只小小的蚂蚁能把一颗米粒拖进蚁穴,如按体重比例计算,蚂蚁的力气相当于大象的60倍。

    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和杰出的“药剂师”。在南美洲圭亚那的印第安人部落里,当地的大夫做外科手术时,常用一种割叶蚁来进行伤口缝合,大夫先将病人的伤口对合,让割叶蚁咬住缝合口,再剪下蚁身。留下的蚁头就成了最好的羊肠线。它把伤口缝合得紧密无缝,伤口愈合后还不必拆线,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生物学家在对蚁穴的调查中发现,有一种红蚁能把采集到的肥马车、鸢尾花、紫罗兰、报春花的种子混合在一起,“配制”出一种奇效药品,经过尝试,能使人的舌头麻木两三小时,就像是打麻药针似的。

    白蚁虽食木毁房,给人类带来灾难,但它又是出色的“地质勘探家”,可以帮助人类寻找矿产。现代科学家对白蚁聚居的土壤进行光谱分析,发现土堆里有三十多种元素 ,其中最高的是硅和铝。在沙漠里,科学家还发现,白蚁常常深挖洞,找水源,经过化验,发现这种水中含有金属盐溶液。因此,只要观察沙漠中的白蚁洞,就可以了解矿物的储量及其分布情况。可见白蚁虽然对人类有害,但也有益。

(1)第三段中“外科医生”和“药剂师”两处引号的作用是(    )            

A. 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B. 标明需要着重指出的对象          C. 标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2)填空。  

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写了蚂蚁的神奇。

(3)用“________”在短文中画出一个过渡句。    

(4)你知道蚂蚁还有什么其他神奇的本领吗?写在下面吧。    

【答案】 (1)C

(2)力大无比;会缝合伤口和配制药剂;能帮助人类找矿

(3)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和杰出的“药剂师”。

(4)蚂蚁能预报天气,蚂蚁搬家代表要下雨。   

【解析】【分析】(1)解题时要细读语句,了解引号的作用:①表示特定称谓②表示讽刺和否定 ③引用说的话 ④强调说明。依据句意可知,此处引号是表示特定称谓。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考查过渡句。过渡句是一个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的句子。

 (4)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积累。

 

 故答案为:(1)C(2)力大无比、会缝合伤口和配制药剂、能帮助人类找矿 (3)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和杰出的“药剂师”。(4)蚂蚁能预报天气,蚂蚁搬家代表要下雨。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引号的作用的掌握及应用。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对过渡句的把握能力。

 (4)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知识的好习惯。

7.【答案】 (1)密切|xīng

(2)苦思冥想;截然不同

(3)长长的;变短了;变长了;阳光的温度;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4)B

(5)兴奋;有些失落

(6)略   

【解析】【分析】(1)密切:彼此间关系亲近。用于双方。亲切:形容人态度亲爱和善、态度亲切。用于单方。太阳与影子属于双方之间的关系,应该选“密切”。

 兴,读xīng时,有兴盛、开始、奋发的意思。读xìng时,指兴致、兴趣。所以,兴奋,应该读为xīng fèn。

 (2) 深沉地思考,意味着思、想、虑等,找到“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我终于想出了一点眉目”可知,这个成语是“苦思冥想”。

 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意味着不同、很明显地被隔开等意思。找到“有一天,科学老师讲起了太阳与影子的联系,可原因却与我的发现截然不同……”可知,这个成语是“截然不同”。

 (3)阅读“早晨,我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影子长长的”可知,空1应该填“长长的”,据此方法填写另外两个空即可。

 (4) 阅读第三自然段可知,主要介绍了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终于得出影子的长短与阳光的温度有关的结论。所以选项B的说法比较完整。

 (5)阅读“……为自己能发现影子的秘密而感到自豪”一句可知 “我”当年发现影子的秘密时的心情;阅读“有一天,科学老师讲起了太阳与影子的联系……”可知, 来科学老师告诉“我”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时,“我”的心情。

 (6)阅读开放题,联系自己童年的发现,可以这样写:我发现,每月总有几天月亮是镰刀形的,然后慢慢变圆,再慢慢变扁。 

故答案为:(1)密切;xīng(2)①苦思冥想;②截然不同(3)①长长的;变短了;变长了;②阳光的温度;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4)B;(5)兴奋;有些失落(6)略

【点评】(1)本题考查对近义词和多音字的辨析能力。首先读一读句子、词语和音节,看词语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描述对象是什么,再根据两个近义词表达侧重的不同进行选择。多音字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所以结合音、形、义判断多音字的读音即可。

 (2)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与辨析能力。先读一读解释,抓住关键词进行搜索,看文中哪个地方可能会用到这些词语,然后根据成语的约定俗成、一般是四字词语特点进行筛选即可。

 (3)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概括、总结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关键词就能完成填空。比如,早晨和傍晚的影子较长,中午的影子较短,而文中不是单用一个“长”,或“短”,具体是什么词语,从文中提取即可。

 (4)本题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找到第三自然段,划分出段落的层次,用一句或几句把层次内容总结一下,不必顾全细节,概括主要内容即可。

 (5)本题考查对人物内心情感的理解。人物的心情一般会随着事件的发展而波动。如果是成功,就会高兴,失败则不会高兴。所以从事件的发展变化分析人物心情即可。

 (6)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能力。联系自己童年时的发现,可以从对月亮、星星的观察谈起,或者对一草一木的观察谈起,写出自己当时总结的结果即可。

8.【答案】 (1)《鸟是人类的朋友》;3

(2)米;7;L

(3)鸟是人类的朋友,是害虫的天敌。它们大多都是捉害虫的能手。

(4)啄木鸟;山雀;燕子;猫头鹰

(5)反问句。改为:看到这些鸟儿每天都在默默地为人类做贡献,谁也不忍心伤害它们。

(6)开卷有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等   

【解析】【分析】(1)阅读可知,短文主要描写了鸟类,中心句是文章的开头一句话,所以可以截取 “鸟是人类的朋友 ”作为文章的标题。

 (2) 粮 ,部首为米字旁,所以应该查米字部,找到后再查良的笔画数7画。粮,读音为liáng,所以用音序查字法应该查字母L。

 (3)短文主要介绍了鸟类是捉害虫的能手,也是人类的朋友。所以开头一句话就是文章的中心句,短文就是围绕它来写的。

 (4)阅读第2自然段可知,先介绍了啄木鸟,接着介绍了山雀,然后是燕子、猫头鹰。

 (5)阅读结尾一句话可知, “谁还忍心 ……?”这是典型的反问句形式,真正的意思是谁都不忍心。改写时去掉语气词“呢”,问号变句号,将“还”变成否定词“不”即可。

 (6)可以写开卷有益,这是宋太宗说的;也可以写书山有路勤为径,这是唐宋家之首的韩愈说的。 

故答案为:(1)《鸟是人类的朋友》;3;(2)米;7;L;(3)鸟是人类的朋友,是害虫的天敌。它们大多都是捉害虫的能手。(4)啄木鸟;山雀;燕子;猫头鹰;(5)反问句。改为:看到这些鸟儿每天都在默默地为人类做贡献,谁也不忍心伤害它们。(6)开卷有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等

 【点评】(1)本题考查给短文加标题的能力。标题就是文章的题目,能代表文章的中心,可以选写作对象及其特点的描述所成的短语作为文章的标题。

 (2)本题考查查字典的能力。部首查字先在部首目录找到汉字的部首所在的页码,然后再看去掉部首剩几画,就在检字表部首下查几画,就能找到所要查的字所在的正文页码,找到这个汉字,可以查到它的读音、释义、组词等内容。音序查字需要知道汉字读音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

 (3)本题考查对中心句的理解、辨析能力。中心句一般存在于文章的开头、结尾或其它位置。中心句主要能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文章都是围绕中心句展开描写的。

 (4)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提问,从短文中不难总结到介绍的鸟有哪几种,应该在第2自然段中总结。

 (5)本题考查对句子类型的认识与改写。句子从形式上分,有一般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等。其中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借以加强表达效果。

 (6)本题考查对名言警句的默写。关于“读书”的格言警句很多,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这些名言都是说读书能增长人的智慧。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长河落日扁

    落日为什么是扁的呢?这是光的折(zhé  shé)射现象在捣鬼。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把筷子插入一只盛水的杯子里,看起来筷子是折(zhé  shé)成两段的。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在空气中光线会不会曲折呢?也会。为什么呢?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接近地球表面的地方大气浓厚,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bò  báo)。这种差别并不大,所以我们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

    光的折射现象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倒是实实在在的。三四百年来,利用这种现象设计制造的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看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地扩展了我们的眼界,为发展人类文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看来,天天见到的落日之中还有一些道理呢!

(1)给文中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折________(zhé  shé)射     折________(zhé  shé)成     稀薄________(bó  báo)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本文提到的两种现象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都是光的________造成的。

(3)通常说“长河落日圆”,可在本文中为什么说落日是扁的?用“________”在文中标出。    

(4)光的折射现象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5)读短文最后一句话,你有哪些感受或想法?    

【答案】 (1)zhé;shé;bó

(2)插入水中的筷子变折了;看到的落日是扁的;折射

(3)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接近地球表面的地方大气浓厚,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这种差别并不大,所以我们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

(4)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现象设计制造了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看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地扩展了人们的眼界。

(5)大自然中到处都有奥秘,需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5)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1)zhé、shé、bó (2)插入水中的筷子变折了;看到的落日是扁的;折射;(3)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接近地球表面的地方大气浓厚,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这种差别并不大,所以我们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4)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现象设计制造了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看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地扩展了人们的眼界。(5)大自然中到处都有奥秘,需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3)、(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10.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

    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闯了祸。因为这样随意乱剪,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

    “哎呀!”我叫起来,“坏了!”

    小沙连忙摸耳朵,看它们还在,就无所谓了。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我剪掉了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我还想稳住小沙,告诉他这是最时髦的发式,可他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

    当然,我没有得到那五块钱。这还不算倒霉,最倒霉的是小沙父子: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姑父呢,那件睡衣上的头发怎么也清除不干净,他每天夜里都要爬起来两三次,捉跳蚤一样找身上的碎头发。

(1)“我”是如何给小沙剃头的?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刚开始,“我”觉得自己像个________,剪刀所到之处,头发________;很快,“我”就发现自己________,因为这样随意乱剪,头发________;最后,“我”左修右修,可惜________,一眼望去,整个头上________,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________。

(2)为什么“我”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小沙更优秀的顾客了”?    

(3)剪完头发后,为什么小沙“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为什么之后姑父“每天夜里都要爬起来两三次”?    

【答案】 (1)剃头大师;纷纷飘落;闯了祸;长长短短;越修越糟;坑坑洼洼;层层梯田

(2)因为小沙这个顾客对理发师的要求极低,只要不剪破耳朵就行。

(3)因为“我”把小沙的头发剪糟了,把他吓坏了。姑父睡衣上的头发怎么也清除不干净,所以他每天夜里都要爬起来两三次找身上的碎头发。   

【解析】【分析】考查按课文内容的填空。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语段整体感知语段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剃头大师、纷纷飘落、闯了祸、长长短短、越修越糟、坑坑洼洼、层层梯田 (2)因为小沙这个顾客对理发师的要求极低,只要不剪破耳朵就行。(3)因为“我”把小沙的头发剪糟了,把他吓坏了。姑父睡衣上的头发怎么也清除不干净,所以他每天夜里都要爬起来两三次找身上的碎头发。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文档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鹿口(渴 喝)了,找到一个池塘,痛痛快快地(渴 喝)起水来。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咦,这是我吗?”   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到 倒)影也跟着摆动起来。他从来没有注意(到 倒)自己是这么漂亮!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均匀 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