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交底内容 | ||||
交底部位:火风山隧道ⅣA钢筋网,桩号:左线ZK0+599.925~ZK1+141.075,右线YK0+599.925~YK1+020、YK1+065~YK1+106.055 | ||||
一、工程概况 火风山隧道Ⅳ级围岩穿越沙溪庙组中风化泥岩,泥岩为软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完整系数Kv=0.~0.66,岩体纵波速Vp=2.6~3.4km/s;岩石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7.3MPa,K1=0.2,K2=0.2,K3=0,中风化带泥岩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275.9,修正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235.9。围岩岩体较完整,地下水水量小,呈点滴状出水,岩体较完整,为中厚~厚层状,稳定性较好。此类围岩以软岩为主,岩体较完整,层间结合较好~一般,拱部及侧壁无支护时可产生较大的坍塌,侧壁有时失去稳定。施工可采用光面爆破,台阶法开挖,应加强洞顶及右侧壁支护措施,短开挖,快支护,局部岩体完整性较差地段加强支护。洞口段为浅埋,大多为深埋Ⅳ级围岩。 二、支护参数 隧道ⅣA设双层φ8钢筋网,网格尺寸20×20cm。 三、施工工艺及要点 1、基本要求 钢筋网的材质、类型、规格、数量和性能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钢筋网加工与安装 本段钢筋网施工采用φ8钢筋,网格尺寸20×20cm。采用在钢筋厂统一加工下料,现场绑扎的施工方法,钢筋施工按设计要求加工钢筋网,随受喷面起伏铺设,并将钢筋网同定位锚杆固定牢固,钢筋网与受喷面的间隙以3cm左右为宜。砼保护层厚度应大于2cm。在钢筋网铺设前,先进行初喷2~3cm砼,并在锚杆安设后进行。钢筋网的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筋使用前应清除锈蚀; (2)钢筋网应随受喷面的起伏铺设,与受喷面的间隙一般不大于3cm; (3)钢筋网应与锚杆或其他固定装置联接牢固,在喷砼时不得晃动; (4)钢筋网的混凝土保护层应不小于2cm 。 (5)双层钢筋网施工时,第二层钢筋网应在第一层钢筋网被砼覆盖并满足设计要求后铺设,搭接长度并不得小于20cm (6)钢筋网每个交叉点都必须进行焊接,不得漏焊、少焊。 四、检查项目、检查频率及方法见下表: 钢筋网支护实测项目 项次 | 检 查 项 目 |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和频率 | 权值 |
1 | 网格尺寸(mm) | ±10 | 尺量:每50m2检查2个网眼 | 3 |
2 | 钢筋保护层厚(mm) | ≥10 | 凿孔检查:每20m检查5点 | 2 |
3 | 与受喷岩面的间隙(mm) | ≤30 | 尺量:每20m检查10点 | 2 |
4 | 网的长、宽(mm) | ±10 | 尺量:全部 | 1 |
钢筋网与锚杆或其他固定装置连接牢固,喷射混凝土时不得晃动。与受喷面的最大间隙不宜大于30mm。
五、安全保护措施
1、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有无松动的岩石,如有松动的岩石及时用挖掘机配合人工进行清除。
2、对喷锚地段的危石及时用挖掘机配合人工及时处理完毕,脚手架、防护栏杆、照明设施确保符合安全要求。
3、洞内电气设备的操作,必须符合下列规定:非专职电工不得操作电气设备;手持式电气设备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接触的部位,设有良好的绝缘。使用前进行绝缘检查。
4、对洞内拱顶和地表布置的测点定期观测,发现洞内和地表位移值等于或大于允许位移值,以及地面或洞内出现裂缝时,必须立即通知作业人员撤离现场,待制订处理措施后再施工。
5、高空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及其他防护用品。
6、隧道中如遇有害气体,所有人员应立即停止工作,并撤离洞外,加大通风量及时将有害气体排出,确认无危险后,方可进洞施工。
7、焊接时,检查焊接面罩应无漏光、破损。焊接人员和辅助人员均应穿戴好规定的劳保防护用品,并设置挡光屏隔离焊件发出的辐射热。焊接作业中不准调节电流,必须在停焊时,使用手柄调节焊机电流,不得过快过猛,以避免损坏调节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