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册教材的总体设计
本册教材的设计意图
本册教材主要围绕学生熟悉的、直接的生活领域而设计,涉及《义务教育品德与 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们的学校生活” “我的家庭生活” “我们的社区生 活” “我们的国家”等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作为循环上升的课程内容,本册教材主要聚焦学校生活领域中的班级发展问题,家庭生活领域中的家庭责任问题,国家生活领域 中的现代媒介问题,社区生活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对于刚步人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班集体意识已经初步形成,但是随着学生主体意识 和班集体意识的增强,班级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例如,如何通过班级规则的制订 或完善确保班级健康有序地运行;如何处理班集体意识膨胀导致的班级间交往问题,例如,比赛中为其他班级同学喝倒彩。因此,本册教材设计了班级发展主题的内容。
通过一至三年级有关家庭生活主题的教育,学生不仅深刻体会到了父母的爱,也能够向父母表达他们的爱,但是家庭生活不仅涉及爱的情感问题,也涉及家庭责任等问题,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发展状况,本册教材从家庭责任的角度进一步引导学生更好地过好家庭生活。
现代媒介,尤其是电视和网络等现代电子媒介已经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年级学生需要学会合理地使用现代媒介。此外,商业广告已经入侵了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产生了不少消极影响,如何避免商业广告的消极影响,理性地对待它们已经成为亟须关注的教育主题。因此,本册教材设计了现代媒介的单元。
面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以及现实生活中学生环保意识还不强,尚未将环保意识落实 为环保生活方式的现状,我们要继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过环保的生活。虽然 二年级下册教材已经涉及珍惜水、保护空气、爱惜纸三个环保主题,但是环保主题的教学 在中年段还需要拓展和提升。因此,本册教材设计了让生活多一些绿色的环保教育主题。
二、本册教材的单元结构
本册教材根据“班级生活” “家庭责任” “现代媒介” “环境保护”四个学习主题, 设计了 “与班级共成长” “为父母分担” “信息万花筒”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与班级共成长”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其一,引导学生回忆过往三年的班级 生活,进一步加深班级归属感、提升班集体意识;其二,引导学生制订或者完善班级规则,以保障班级的健康有序运行;其三,引导学生学会班级间的合作,并正确地对待 班级间的竞争。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其一,从理解父母的辛苦,少给父母添麻烦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会体谅父母;其二,从学做、坚持做家务的角度,引导学生力所能及地承担家庭责任;其三,从范围更广的家庭贡献角度,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自己的家庭责任。第三单元“信息万花筒”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其一,引 导学生辩证地对待电视,学会健康地看电视;其二,引导学生体会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捷,学习网络世界的规则,并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其三,引导学生学会理性地对待商业广告,并学会辨别商业广告的常用方法。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其一,引导学生体会塑料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同时理解不正确使用塑料也会给我们生活带来“白色污染”;其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垃圾,学会“变废 为宝”的生活方式;其三,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升温的问题,体会“低碳生活”的意义, 学会并愿意过“低碳生活”。
第一单元
与班级共成长
四年级学生已经在学校生活三年多了,正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在本课 程低年段的学习和日常班级活动中,他们接受了热爱班级的教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集体意识,培养了对同学、老师和班级友爱的情感,建立了班级荣誉感,形成了班集体的主人翁意识。但也有少数学生集体意识不够强,对班级的事不够关心,自我控制能力差,规则意识不强,在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对待班级之 间的竞争与冲突,不能正确处理自己所在的集体与其他集体之间的关系。
首先,强化四年级学生的集体意识,帮助学生克服狭隘的小团体本位思想,非常重 要。一个从小缺乏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孩子,长大后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具备了出色的技能,也难以较好地与他人合作,难以融入集体和团队之中。其次,一个人的道德文明水准体现在对规则的敬畏与遵守的程度上。“到2035年,我国法治国家、法治政 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目标之一,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自觉守法的公民,而没有规则意识的学生,长大后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守法公民。规则意识不是天生形成的,要依靠后天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与遵守规则的自觉行为是《道德 与法治》教材的重要教育内容。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时,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群体之间的关系,以往的教育注重了对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但却很少关注到群体之 间的相处问题,因为“群体既有关爱、协作等光明的一面,也有自私、排斥、敌对其他 群体等阴暗的一面”,因此,“我们既要培养学生对本班、本校、本地、本国的归属与 认同,也要培养学生对他班、他校、他地、他国的承认、宽容、尊重;既为成为本群体 的一员而自豪,也能够为外群体而喝彩”。
本单元的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三“我 们的学校生活”第5条“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 体荣誉,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第6条“知道班级和学校中的有关规则,并感受集 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第7条“通过 学校和班级等集体生活,体会民主、平等在学校生活中的现实意义”。根据课程标准要 求,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班级生活实际状况和成长需求,教材特别设置了本单元的教育主题和课文内容。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行为表现,以及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教材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内容有—定的拓展。
本单元共设计了三课内容,第1课《我们班四岁了》,主要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对班集体的热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第2课《我们的班规我们订》,主要引导学生体会班规在班级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并体验班规的民主制订和修正过程,自觉接受班规的约束,强化规则意识。第3课《我们班他们班》,主要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欣赏其他团体,破除小团体本位的狭隘意识,能公正地看待班级之间的竞争与冲突。
第二单元
与父母分担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相关。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它以缩影的形式反映着社会生活。学生经过该主题的学习能了解自己的家庭,正确处理家庭中的事情,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一个良好的蕋础。关于家庭主题的教学一直贯穿于《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各个年段,本单元是对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的延续和深化。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和理解父母,体谅父母的辛苦和不易,更加主动地参与家务劳动,为家庭作出贡献,树立家庭责任意识。
一方面,四年级的学生对家庭的概念已经逐步清晰,能感知家庭中的亲情,乐于以 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情感。但他们对父母的爱的认知更多停留在“父母为‘我’做 了什么”的层面,很容易忽略父母为承担家庭责任所付出的辛劳,不明白其实这也是父母对家庭、对孩子的爱。这就需要通过对本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让他们对父母的生活和工作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学生懂得“听父母的话”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爱父母、为父母分忧的体现,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缺乏自我管理的有效方法,家务劳动经验的不足使其劳动意识淡薄,料理生活的能力也较低,这就造成认知与行为的矛盾。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难题,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帮助他们树立家务劳动观念,提升家务能力。本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 转变家庭观念,从家庭的受益者变成家庭的主动贡献者,让他们作为小主人参与家庭 生活。
本单元的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二“我 的家庭生活”第1条“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 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第2条“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 生活习惯。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本单元共设计了三课内容,这三课之间有着渐进的逻辑层次,从学会“体谅父母辛 苦”,到主动“分担家务劳动”,再到“建立家庭责任”。其中,第4课《少让父母为我 操心》,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釆访、体验等多种方式了解父母在生活与工作中的辛苦,懂得体谅与体贴父母,学会换位思考,在行动上管好自己,不给父母添麻烦,少 让父母操心,做个懂事的孩子。第5课《这些事我来做》,主要是针对当下家庭生活中儿童过度依赖父母,什么事情都由家长包办的现实状况而设置,旨在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主动承担家务劳动。本课剖析了学生不做家务的内因和外因,激发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使学生体验到学做家务的快乐与成就感。第6课《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激发其用自己的创意、行动来为家庭作出贡献。同时,本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使他们懂得在承担家庭事务的过程中要负起责任,坚持到底。
第三单元
信息万花筒
随着人类社会步人信息时代,现代媒介无处不在。现代媒介已经成为儿童了解社会 的重要工具,它改变了这个群体的交流方式、表达途径和社会参与路径,在儿童社会化 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单元“信息万花筒”紧扣时代主题,旨在引导儿童能够有意识地辨别和筛选信息,健康看电视,合理使用网络,正确认识广告,髙效、规 范、文明地使用媒体,从而提升儿童良好的媒介素养。
随着媒体的更新换代与媒介环境的日益复杂,儿童不仅需要了解媒介信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而且要学会如何安全、有效地获取、判断、传播信息,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 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媒介素养教育是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信息社会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义。
本单元的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一“我 的健康成长”第7条“了解迷恋网络和电子游戏等不良嗜好的危害,抵制不健康的生活 方式”,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体会现代传媒, 尤其是网络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在有效获取信息的同时,增强对信息的辨别能力,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网络道德、法律规范,做到文明上网”。针对四年级学生特点、成长需求和现实问题,本单元的学习聚焦“媒介使用”,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媒介的操作技能,审视现代媒介的过度使用问题。
本单元共设计了三课内容。第7课《健康看电视》,重在让学生辩证地看待电视,了解电视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反思和调整自己看电视的行为。第8课《网络新世 界》,旨在引导学生体验网络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习网络世界的规则,并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养成健康的网络生活习惯。第9课《正确认识广告》,主要引导学生学会理性地对待社会中的商业广告,并学会辨别商业广告的常用方法,增强对广告信息的辨别能力。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环境保护问题不仅是一个科技上的问题,它更是一个生活 方式的问题。环保教育的内容在教材的各个年段都有体现,如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 色小卫士”、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等。本单元承接低年级“认 识并懂得节约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资源,有保护环境意识,学习有创意生活”教学目标, 进一步培养儿童绿色生活的意识和绿色的生活方式。本单元从“白色污染”问题引入,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和探究,了解周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增强环保意识;通过探究垃圾暴增的现状及危害,认识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在生活中践行变废为宝;在不断反思中学会过低碳生活、绿色生活。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菡本条件,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威胁到人类 的生存和发展。学生对环境污染的了解只是在感知层面,大概知道我们的环境遭受了污染,如大气污染、江河污染等,但对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白色污染和垃圾暴增的现状以 及它们给环境带来的严重危害却没有具体的认识,对垃圾与资源的关系也不了解;他们 对气候发生变化有点感受,也知道全球变暖会对环境有影响,但具体有哪些影响不是很清楚;对环境污染、气候变暖与我们的哪些日常生活方式有关也不了解。基于上述情 况,教材设置了本单元。
本单元的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二“我 的家庭生活”第11条“了解本地区生态环境,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增强环 境保护意识”。
本单元引导学生从环境污染问题入手,关注垃圾的再利用,倡导学生过低碳、绿 色的生活,体现了从知到行的递进过程。第10课《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侧重引导学生认识、体会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在日常生活中有环保意识。第11课《变废 为宝有妙招》,侧重引导学生认识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再利用的意义,并学会节约资 源。第12课《低碳生活每一天》,侧重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减少碳排放,学会过 绿色生活,并积极参与环保活动。